互联网医疗

搜索文档
京东健康举办首届肝病行业论坛 构建数字化肝病全周期管理体系
证券日报· 2025-07-29 09:45
行业背景 - 国内肝病患者数量庞大 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携带者 长期饮酒者 代谢综合征人群以及药物滥用者等 [2] - 肝脏每天要完成超过500项重要生理功能 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整体生活质量 [2] - 互联网平台成为传播科学 权威肝病知识 消除社会歧视与误解的重要窗口 [2] 公司举措 - 公司举办首届"科学护肝 健康未来"行业论坛 展示在肝病防治和助力肝病用药企业增长方面的实践成果 [2] - 公司构建覆盖肝病管理全周期的数字化服务体系 发挥医药供应链 医疗服务资源以及数字化能力和生态协同优势 [3] - 公司是线上最全的肝病用药零售平台 抗病毒药物 护肝中成药等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超40% 下沉市场增速显著 [3] - 公司到家快检服务覆盖全国23个城市 提供肝功能 乙肝筛查等多项检测 [3] - 公司实现护肝品类一站式"咨询-问诊-买药-随访"闭环服务 [3] - 公司联合发布《2025科学护肝消费洞察报告》 展示护肝消费新趋势 [4] - 公司联合多家药企成立"科学护肝"联盟 提升全民肝病认知 普及肝病筛查 指导科学用药 [5] - 公司将开放平台能力与资源 以肝病早筛 早防 早治为目标 共建疾病防治与患者服务体系 [5] 市场数据 - 护肝药品类2024年同比增速高达26% [4] - 购买护肝药品的患者人均年花费超过1800元 客单价超过260元 [4] - 护肝药品复购率超过50% 人均年复购次数近7次 [4] - 肝病线上问诊人次增速明显 2024年二季度到2025年二季度增速超过67% [5] 药企动态 - 多家药企表示将继续加大在肝病防治领域的研发投入 [2] - 福瑞医疗认为互联网医疗平台可打通筛查 诊断 规范治疗 院外管理等多个环节 [3] - 恒玉佳药业正开发肝病症状AI自查工具 目标是让用户"少用药 用对药" [3] - 海正药业正在构建"数字化依从性生态" 希望通过陪伴式管理改善治疗周期 [3]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聚焦医疗AI:京东健康“京医千询”持续引领医疗智能化升级
中金在线· 2025-07-29 08:43
公司AI技术进展 - 京东健康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最新AI成果 包括"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的技术突破和应用实践[1] - 公司推出"三引擎+四模型"技术架构 其中三引擎为循证数据引擎 临床病例引擎和医患交互仿真引擎 四模型包括全科医生模型 专科医生模型 健康Agent和影像大模型[2] - "京医千询2.0"在拟人对话 可信推理和医学全模态三方面实现突破 经过超140个临床科室医生及百万级真实临床复杂病案的专家评测[3] 产品落地与市场表现 - 公司互联网医院上线超500个专家医生智能体 成为业内医生智能体数量和服务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平台[9] - AI医生"大为"上线一个月累计服务用户超百万 单次互动平均沟通轮次超过7轮 服务好评率超过97%[9] - AI营养师"小晶" AI药师"小方" AI心理咨询师"小语"等专业角色与"大为"协同构建全周期健康服务[9] 行业认可与荣誉 - 公司医疗AI大模型解决方案入选《2025医健可持续创新案例推荐榜》[5] - 案例评选由第一财经 健闻咨询和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医疗服务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 经过严格程序产生[5] - 医健可持续创新案例提名委员会认可公司推出国内医疗行业首个全面开源的垂类大模型"京医千询"[6] 产品体系与场景覆盖 - 公司发布"AI京医" "京东卓医" "康康"等一系列基于大模型的AI医疗产品 覆盖线上线下 院内院外就医买药和健康管理场景[6] - 京东卓医作为业内首个面向医院全场景的大模型产品 已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落地[10] - AI健康智能体"康康"直接面向消费者持续迭代[10]
杭州,又将诞生一个明星IPO
投中网· 2025-07-29 06:48
核心观点 - 浙大校友裘加林创立的微脉即将在港交所IPO,这是其继银江技术后打造的第二个上市公司 [4][7][9] - 公司通过连接医院、医生、患者及药企、保险等合作伙伴,提供线上+线下的全病程管理服务,覆盖治疗前到治疗后的整个健康管理过程 [4][8][11] - 中国全病程管理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614亿元增长至2030年365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34.6% [12] - 公司估值已达40亿元,获得包括元璟资本、IDG资本、经纬创投等多家知名机构投资 [3][15][16]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裘加林2009年以联合创始人身份带领银江技术成为首批创业板上市企业 [7] - 2015年抓住"互联网+医疗"机遇创立微脉,推出APP与公立医院合作 [7][8] - 2021年服务已覆盖30多个省份、2000多家医院,累计就诊超10亿人次 [8] - 2023年完成D+轮融资,估值达5.6亿美元(约40亿元) [16] 业务模式 - 设立157家医院专属全病程管理中心,配备360多名医疗助理提供线下服务 [11] - CareAI平台结合大语言模型提供线上健康管理,覆盖1000多种疾病方案 [11] - 与4700多家医院及医疗机构合作支付结算、病历调阅等基础服务 [11] - 收入主要来自全病程管理服务(占比73%)、医疗健康产品销售和保险经纪服务 [12]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5.12亿元、6.28亿元和6.53亿元 [12] - 同期净亏损分别为4.14亿元、1.5亿元和1.93亿元,经调整后净亏损收窄至0.3亿元(2024年) [12] 资本运作 - 获得元璟资本、IDG资本、经纬创投等连续多轮投资 [15] - 2020年获得BV百度风投等机构投资 [16] - 2025年与信银签订600万美元可换股承兑票据协议 [17]
京东健康医疗AI大模型解决方案入选 WAIC 2025“ESG创新实践案例”
中金在线· 2025-07-29 05:35
行业动态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举办"AI+医健产业可持续创新论坛"并发布《2025医健可持续创新案例推荐榜》[1] - 该榜单由第一财经、健闻咨询和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医疗服务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 旨在发掘医药大健康领域推动可持续创新的杰出案例[3] - 加快AI深度应用被视为破解"看病难 看病贵"民生痛点的重要路径 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3] 公司表现 - 京东健康旗下医疗AI大模型解决方案入选《2025医健可持续创新案例推荐榜》[1] - 公司推出国内医疗行业首个全面开源的垂类大模型"京医千询" 并发布"AI京医""京东卓医""康康"等系列AI医疗产品[3] - "AI京医"半年服务用户超5000万 上线超500个专家医生智能体 构建起"AI医生+多专业服务角色智能体+专家医生智能体"的服务矩阵[3] - 在WAIC 2025展览区设置"AI京医""康康"等产品互动体验区[5] 技术发展 - 京东健康持续聚焦打造"京医千询2.0" 推动医疗AI从全科服务向复杂专病领域拓展[5] - 通过技术创新与生态开放 加快医疗智能化转型进程[5]
镁信健康再闯港交所 三年累亏超8亿元 内忧外患求上市
华夏时报· 2025-07-28 14:41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镁信健康作为医药多元支付平台,连接医保、商保、药企及患者,提供智药解决方案和智保解决方案两大核心业务 [1] - 公司估值达百亿级,于近期再度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联席保荐人为高盛、中金及汇丰银行 [1] - 上市进程一波三折:2021年首次启动计划因财务合规问题受阻,本次面临监管争议及持续亏损挑战 [1]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10.69亿元增长至2024年20.3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38% [2] - 归母净亏损逐年收窄:2022年4.46亿元、2023年2.88亿元、2024年7577万元,三年累计亏损8.1亿元 [2] - 智药解决方案收入占比波动:2022年61.7%(6.59亿元)、2023年53.9%(6.76亿元)、2024年59.3%(12.07亿元) [3][4] - 智保解决方案收入占比变化:2022年35.8%(3.82亿元)、2023年42.0%(5.28亿元)、2024年35.9%(7.31亿元) [3][4] - 智保解决方案毛利率显著提升:从2022年72%升至2024年81.5% [5] - 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比下降但绝对值上升:2022年占比52.1%,2024年占比33.1%但金额达6.74亿元 [5] - 现金及等价物骤降:截至2025年4月末仅1.66亿元,较2021年末22.01亿元下降92% [5] 业务模式与合作伙伴 - 智药解决方案服务药企药品全生命周期,合作药企超140家,覆盖全球前20大药企的90% [6] - 智保解决方案服务保险公司全流程,合作险企超90家,覆盖所有保费收入前20大保司,健康险保单达3.93亿份(含惠民保) [6] 监管与合规风险 - "药转保"业务模式遭监管点名:2023年8月原银保监会通报指出该模式将药品费用转化为保险赔付,违背保险基本原则 [6] - 2023年11月被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直接点名,与思派健康、圆心科技同被要求排查业务 [7] - 全资子公司镁信保险经纪因未出示客户告知书、隐瞒重要情况等违规被罚33万元 [8] 商业纠纷与融资环境 - 与天笑科技存在商业秘密纠纷,被指控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查悦社保"核心技术 [7] - 融资规模大幅缩水:2023年C+轮融资仅1.78亿元,较两年前C轮超20亿元显著下降 [8] - 行业对标企业表现不佳:思派健康上市后股价暴跌,圆心科技五次递表未成功 [9]
京东健康“京医千询2.0”加快医疗全场景智能化进程
证券日报· 2025-07-28 07:09
京东健康"京医千询2 0"技术架构 - 公司打造"三引擎+四模型"技术架构 其中"三引擎"包括循证数据引擎 临床病例引擎 医患交互仿真引擎 旨在为"四模型"提供可信数据训练动能 [1] - "四模型"具体包含全科医生模型 专科医生模型 健康Agent 影像大模型 通过引擎持续升级能力 [1] 技术突破进展 - 拟人对话功能实现高度人性化交互 能模拟医生多轮问诊并按循证医学逻辑给出建议 [1] - 可信推理系统经过140+临床科室医生及百万级真实病案评测 具备反思机制和专家反馈自适应能力 [1] - 医学全模态技术已支持文本 影像 检验数据等多模态医学数据的综合解析 [2] 产品落地情况 - 面向医院全场景的"京东卓医"大模型已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机构落地 [2] - 直接服务用户的智能健康助手"康康"正处于加速迭代阶段 [2] 战略发展规划 - 公司自2023年7月发布后 用两年完成医疗全场景大模型迁移学习 并率先实现产品体系规模化落地 [3] - 未来将重点迭代"三引擎+四模型"架构 推动医疗智能化体系本质升级 [2][3]
微脉赴港IPO:研发大降、三年累亏7.5亿
搜狐财经· 2025-07-26 00:42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毛利由原披露的-1.29亿元更正为1.29亿元,2023年营业收入微调为6.3亿元,年度亏损上调至4.1亿元 [1] - 2022年至2024年营收从5.12亿元增至6.53亿元,但同期亏损总额超过7.5亿元(2022年亏4.14亿、2023年亏1.50亿、2024年亏1.93亿) [2] - 2024年资产负债率高达737.62%,流动负债净额-20.43亿元,负债净额-19.59亿元 [6] - 2022至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为负,分别为-2.43亿、-0.83亿及-0.39亿元 [11] 业务结构 - 2024年全病程管理服务贡献72%收入(4.7亿元),医疗健康产品销售占19.4%(1.26亿元),保险经纪业务占8.6%(5626万元) [3] - 2022年至2024年整体毛利率从17.2%提升至19.9% [4] - 研发开支从2022年8066万元锐减至2024年2981万元,研发费用率从15.8%降至4.6% [4] 资本动态 - 创始人裘加林通过iChoice Holding持股24.35%,为最大股东 [9] - 完成6轮融资,D+轮后估值达5.59亿美元(约40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IDG资本、百度资本等 [9] - 经纬创投在2025年5月上市前转让全部股权退出 [10] 行业背景 - 中国全病程管理市场规模从2020年163亿元飙升至2024年61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9.3%,预计2030年达3654亿元 [12] - 政策推动医疗模式向全生命周期管理转型,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增加推高需求 [12] - 行业面临盈利模式不清、用户付费意愿低、公立医院合作落地缓慢等难题 [13] 战略与挑战 - 公司提出扭亏策略:扩展4700家医疗机构合作网络、AI提升效率、压缩销售开支、财务重组 [13] - 2022至2024年因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分别录得损失1.73亿元、0.43亿元和1.52亿元 [13] - AI商业化验证存疑,2023年推出CareGPT但研发投入逆势下降 [11]
医药股表现活跃,康泰医学等涨停,机构建议关注两类标的
第一财经· 2025-07-25 02:59
医药股市场表现 - 医药股早盘表现活跃 医疗器械、智能医疗、互联网医疗、CRO等方向领涨 [1] - 康泰医学20%涨停 正川股份、汉王科技、延华智能等多股涨停 [1] - 天智航-U上涨13.06% 云从科技上涨11.83% 汉士科技、大但科技涨停 [2] - 恒锋信息上涨49.20% 众诚科技上涨7.69% 康龙化成上涨7.51% 春立医疗上涨7.29% [2] 医保政策动态 - "十四五"以来累计402种药品进入医保目录 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3159种 [3] - 超过100个药品申报创新药目录 国家医保局将按程序做好后续工作 [3] - 第11批集采工作已启动 优化价差计算"锚点" 不再简单以最低报价为参考 [3] - 报价最低的中选企业需公开说明报价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 [3] 医保支持创新举措 - 国家医保局召开医保支持创新药械系列座谈会 讨论医药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应用 [4] - 研究实行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 分类优化挂网服务 鼓励药品研发创新 [4] - 统一新设医疗服务价格项目 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进入临床应用 [4] - 助力中国创新药械走向世界 促进医药全球化发展 [4] 机构观点 - 2025年以来政府多次提出优化药品集采、支持创新药等相关政策 医药政策环境向好 [5] -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规则和价格降幅有望优化 反内卷不再锚定最低价 [5] - 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目录和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启动 增设商保创新药目录 [5] - 商保创新药目录定位为高价值创新药的缓冲平台 支付端给予"三除外"支持 [5] - 基本目录续约规则优化 合理控制协议期内药品降价幅度 稳定新药价格预期 [5] - 建议围绕创新驱动和国际化+自主可控+院外营销模式改革三个领域进行布局 [5] - 关注集采中持续中选、具备质量与成本双重优势的仿制药及器械龙头 [5] - 关注研发管线丰富、核心产品已进入医保或有望纳入创新药目录的创新药企 [5]
警惕基孔肯雅热!京东互联网医院提供7×24小时在线问诊服务
中金在线· 2025-07-24 14:04
基孔肯雅热疫情现状 - 全球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约550万人面临感染威胁 [1][2] - 截至2025年7月23日,佛山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3195例,北方城市出现零星输入病例 [1][2] 疾病传播与防控措施 - 蚊媒疾病通过白纹伊蚊传播,夏季高温高湿环境加速蚊虫滋生 [1][3] - 防控需从"环境+个人"双维度入手:外出穿浅色长袖衣裤并使用驱蚊液,居家安装纱门纱窗并清理积水容器 [1][3] - 前往流行区需了解目的地风险,归国后14天内监测症状并报告旅行史 [1][3] 治疗方案与免疫特性 - 急性期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优先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避免阿司匹林或布洛芬 [3][5] - 患者需多饮水、进食流质食物并减少关节活动,发病7天内严格防蚊隔离 [3][5] - 感染后通常可获终身免疫,二次发病罕见,病毒仅通过蚊媒传播 [3][6] 互联网医疗服务 - 京东互联网医院提供7×24小时在线问诊服务,平均30秒接诊 [4][6] - 用户可通过京东APP搜索"问医生"联系呼吸内科、感染科等专家获取防护方案 [4][6] - 平台实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的全流程健康管理 [4][6]
大厂高管们眼中的互联网医疗江湖
第一财经· 2025-07-23 07:18
互联网医疗行业动态 - 2025年互联网医疗行业再度活跃,字节跳动上线AI医疗助手"小荷AI医生",蚂蚁集团重仓押注医疗业务并收购好大夫在线,腾讯健康发布C端AI产品"健康管理助手",京东健康、美团医药、华为医疗军团等纷纷布局[3] - 行业前期经历波折,百度大健康事业群组调整后退回业务部门单元,字节跳动百亿元收购美中宜和动机不明,腾讯医疗业务负责人涉嫌职务侵占[4][5][7] - 医疗大健康行业市场规模接近十万亿元,但互联网大厂面临认知鸿沟,医疗行业周期长、回报慢的特点与互联网高毛利思维存在冲突[5][6] 公司战略调整与布局 - 百度因ChatGPT冲击搜索主业和医药反腐压力,将资源收回核心业务,大健康事业群组从BG降级为BU,调整前医疗健康创新业务收入达数十亿元量级[7][9][10] - 蚂蚁集团与阿里健康双轨并行,蚂蚁探索"医保支付+问诊+健康管理"闭环并收购好大夫在线,阿里健康转向医药电商与B端赋能[12][13] - 京东健康重点推进即时配送+慢病处方+医保支付三位一体,阿里健康整合即时零售与物流,电商平台集体转向O2O场景应对增长放缓[16][17] 商业模式探索与挑战 - 医药电商B2C市场增速放缓,京东健康2024年营收增速从18.5%降至8.6%,阿里健康2024财年增速不足1%,拼多多增速从50%下滑至10%左右[15] - 互联网大厂在医疗行业屡屡碰壁,阿里健康医鹿APP日活仅10万远低于千万生死线,京东健康家医事业部被裁撤,产品定位多次变更仍未能解决销售问题[21][22] - 互联网公司难以复制医疗资源分配权,90%毛利率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在医疗行业不适用,目前仅卖药被验证为可行模式[23][24] 行业认知与未来方向 - 医疗行业80%规模来自需要医疗服务介入的未知需求,药品零售仅占20%,医院和医生拥有强话语权[26] - 可行商业模式是赚药企的钱,如腾讯健康为药企提供AI药物发现服务,百度利用流量和数据为药企提供全链路数字化服务[29] - 行业终局在于解决医疗资源分配效率与服务质量问题,通过数字化重构分级诊疗和服务交付模式,而非取代传统医院[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