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制造业

搜索文档
21评论丨短期扰动不改经济向好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22:57
制造业PMI回落 - 7月制造业PMI为49 3%,较上月下降0 4个百分点,时隔两月再次回落至临界点以下[1] - 生产指数为50 5%,较上月下降0 5个百分点,仍处于扩张区间[1] - 新订单指数为49 4%,较上月下降0 8个百分点,主要受化学原料、非金属矿物制品等行业需求偏弱影响[1] 非制造业表现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 1%,较上月下降0 4个百分点,连续多月位于扩张区间[2] - 建筑业景气度回落,主要受高温、暴雨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2]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荣枯线上,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高于60%[2] 新动能持续增长 - 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均保持在较好的扩张水平[3]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持续位于扩张区间[3] - 新能源汽车、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较高[3] 经济总体表现 - 三项PMI指数均不同程度回落,反映出在季节性因素和极端天气扰动下,经济增长预期短期有所减弱[1] - 中国经济运行总体稳健,内需持续恢复、新动能加快成长,经济增长动能趋稳向好的基本格局并未改变[3] - 今年实现5%左右预期增长目标的难度不大[3]
7月份制造业PMI回落 新动能持续增长——经济总体产出保持扩张
经济日报· 2025-07-31 21:42
制造业PMI总体表现 - 7月制造业PMI为49.3% 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 主要受传统生产淡季及极端天气影响[1] - 生产指数为50.5% 虽下降0.5个百分点但仍连续3个月处于扩张区间[1] - 新订单指数为49.4% 较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 显示市场需求释放受阻[1] 制造业细分行业表现 - 装备制造业PMI为50.3% 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0.6% 均持续高于临界点[1] - 消费品行业PMI为49.5% 较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1] - 高耗能行业PMI为48% 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景气度有所改善[1] 价格指数变化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1.5% 较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 自3月以来首次升至临界点以上[2] - 出厂价格指数为48.3% 较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2]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等行业价格指数明显回升[2] 企业规模差异 - 大型企业PMI为50.3% 生产指数52.1% 新订单指数50.7% 均连续3个月位于扩张区间[2] - 中型企业PMI为49.5% 较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2] - 小型企业PMI为46.4% 较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2] 非制造业表现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 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4]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6% 较上月下降2.2个百分点[4]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 较上月略降0.1个百分点[4] 行业景气度分化 -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4] - 租赁及商务服务、生态保护及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位于扩张区间[4] - 房地产、居民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低于临界点[4] 市场预期与展望 - 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6% 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3] - 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5.8% 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 连续3个月保持55%左右[4] - 高端装备制造业保持扩张 新动能持续增长[1]
我国经济总体产出保持扩张
中国证券报· 2025-07-31 21:02
制造业PMI分析 - 7月制造业PMI为49 3%,较6月下降0 4个百分点,景气水平回落,主要受传统生产淡季及极端天气影响[1][2] - 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0 5%和49 4%,较6月下降0 5和0 8个百分点,生产保持扩张但需求放缓[2] - 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 1%,较6月下降0 6个百分点,外需收缩[2] - 大型企业PMI为50 3%,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为50 3%和50 6%,高端制造业持续扩张[2]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 6%,较6月上升0 6个百分点,企业信心增强[2] 价格指数变动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1 5%和48 3%,较6月上升3 1和2 1个百分点,原材料价格自3月以来首次升至临界点以上[3] - 石油煤炭、黑色金属冶炼等行业价格指数明显回升,国内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推动价格指数走高[3]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 - 7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 1%,较6月下降0 4个百分点,仍处扩张区间[1][4]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 0%,较6月略降0 1个百分点,铁路运输、航空运输、文体娱乐等行业指数超60%,暑期消费带动明显[4]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 6%,较6月下降2 2个百分点,受高温和洪涝灾害影响施工放缓[4] - 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 6%,较6月上升0 6个百分点,企业预期乐观[4] 经济展望 - 专家预计下半年经济将保持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政策发力推动"两新""两重"领域投资[1][5] - 城市更新、消费补贴等政策有望提振下半年投资与消费活动[5]
7月份制造业PMI为49.3% 我国经济总体产出保持扩张
证券日报· 2025-07-31 16:12
制造业PMI数据 - 7月制造业PMI为49 3%,环比下降0 4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 [1] - 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0 5%和49 4%,分别环比下降0 5和0 8个百分点,生产保持扩张但需求放缓 [1]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1 5%和48 3%,环比上升3 1和2 1个百分点,原材料价格改善明显 [2] 非制造业与综合PMI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 1%和50 2%,环比下降0 4和0 5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 [1]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 0%,环比略降0 1个百分点,总体稳定 [3] -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 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 [3] 行业表现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为50 3%和50 6%,持续高于临界点,高端制造业保持扩张 [2] - 消费品行业PMI为49 5%,环比下降0 9个百分点 [2] - 高耗能行业PMI为48 0%,环比上升0 2个百分点,景气度改善 [2] 经济趋势与预期 - 极端天气影响市场需求释放,但生产活动保持扩张,大型企业发挥压舱石作用 [1][2] - 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 6%,环比上升0 6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信心增强 [3] - 暑期消费带动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行业业务总量较快增长 [3]
2025年7月PMI数据解读:7月PMI:增长动能高点或已过去
浙商证券· 2025-07-31 12:01
经济增长与市场趋势 - 7月制造业PMI为49.3%,较6月降0.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动能高点或已过去,后期基本面不确定性或增加[1] - 下半年市场或呈股债双牛结构,A股有望形成结构化行情,10年国债利率预计下行至1.5%附近[2] - 预计2025年全年GDP有望实现5.0%左右增长,二、三、四季度GDP实际增长有望分别达5.2%、4.8%和4.7%[28] 供需与行业表现 - 7月生产指数为50.5%,比上月降0.5个百分点,采购量指数为49.5%,比上月降0.7个百分点,供给侧扩张速度边际放缓[3] - 7月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为49.4%,较上月降0.8个百分点,需求侧景气度回落,外需新增订单斜率不宜高估[13][16] - 7月战略性新兴产业PMI为46.8%,比上月回落1.1个百分点,淡季特征突出,仅新材料产业PMI高于50%[21][23] 价格与能源 - 7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1.5%和48.3%,比上月升3.1和2.1个百分点,制造业价格指数回升[18] - 截至7月24日,发电集团燃煤电厂本月累计发电量同比增3.3%,耗煤量本月累计同比增1.4%,但本年累计均减少[7] - 7月全钢胎开工率升至64.61%,半钢胎开工率升至73.8%,PTA开工率小幅下降,高炉开工率震荡走低至83.38%[11][12] 消费与政策 - 2025年用于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增至3000亿元,截至7月16日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13][14] - 7月中国狭义乘用车零售总量约185万辆,同比增7.6%,新能源车零售量预计达101万辆,渗透率升至54.6%左右[15] 风险提示 - 基孔肯雅热病毒超预期扩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超预期波动、大国博弈强度超预期[29]
7月制造业PMI指数回落至49.3%!分析人士:下半年有望稳步回升
期货日报网· 2025-07-31 12:01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杨美 肖佳煊)国家统计局7月3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7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 数(PMI)为49.3%,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 从分类指数看,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高于临界点,新 订单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低于临界点。生产指数为50.5%,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 新订单指数为49.4%,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7%,比上月下降0.3个百分;从业 人员指数为48.0%,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在解读数据时表示,7月受制造业进入传统生产淡季,部 分地区高温、暴雨洪涝灾害等因素影响,PMI降至49.3%,制造业景气水平较上月回落。 具体来看,赵庆河表示,一是生产指数保持扩张,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0.5%和49.4%,比上 月下降0.5和0.8个百分点,制造业生产活动继续保持扩张,市场需求有所放缓;二是价格指数继续回 升,受近期部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 ...
PMI点评:内外需震荡下行PMI走弱,能否快速迎来反弹?
华福证券· 2025-07-31 11:48
制造业PMI表现 - 7月制造业PMI回落0.4个百分点至49.3%,连续第四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下并创近半年来新低[1] - 7月新订单指数大幅回落0.8个百分点至49.4%,消费品行业回落0.9个百分点至49.5[1] - 7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回落0.6个百分点至47.1%,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下行0.3和1.1个百分点[1] - 7月生产指数下行0.5个百分点至50.5%[1] 库存与需求展望 - 7月产成品库存指数大幅回落0.7个百分点至47.4%,年化指数持平于47.6%的阶段性低点[2] - 工业企业补库存力度持续温和,预计维持"L"型右侧特征[2] - 外需方面,中美经贸会谈延长缓和期有望令三季度出口部门信心边际改善[3] 服务业与建筑业 - 7月服务业PMI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至50.0%,仍维持在荣枯线附近[2] - 7月建筑业PMI大幅回落2.2个百分点至50.6,受极端天气和化债政策影响[2] 政策与风险 - 政治局会议重提"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传统基建或持续承压[3] - 风险提示:货币宽松、财政扩张加码力度不及预期风险[3]
7月PMI数据解读 | 市场需求偏弱带动7月制造业PMI指数下行
新浪财经· 2025-07-31 09:37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5年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3%,比6月下降0.4个 百分点;7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比6月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 50.6%,比6月下降2.2个百分点,服务业PMI指数为50.0%,比6月下降0.1个百分点;7月综合PMI产出指 数为50.2%,比6月下降0.5个百分点。 要点解读如下 7月制造业PMI指数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主要原因是当月反映市场需求的新订单指数环比回落0.8个百分点至49.4%,再度进入收缩区间。我们分 析,背后可能有两个原因: 其他方面,近期"反内卷"牵动市场预期,国内主导的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冲。这是当月制 造业PMI指数中两个价格指数快速走高的主要原因。我们预计,7月PPI会环比转正,同比降幅会收窄 至-3.0%左右。不过,当前工业品价格低迷主要是受消费需求不振和房地产投资下滑拖累,"反内卷"对 工业品价格及整体物价的推升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另外值得注意的是,7月中型企业PMI指数继续回 升,而大型、小型企业PMI指数都出现0.9个百分点的回落,其中大型企 ...
新动能支撑制造业韧性:高技术产业指数连续6个月扩张 企业预期回升
央视网· 2025-07-31 09:03
央视网消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7月31日发布7月份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有所波动,制造业景气水平较上月有所回落。 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3%,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 生产持续扩张,带动制造业市场价格水平有所改善。7月份,制造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为51.5%,较上月上升3.1个百分点, 在连续4个月运行在50%以下后回到扩张区间;出厂价格指数也升至今年来的次高点。 另外,7月份,装备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3%,较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仍保持在扩张区间。高技术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为50.6%,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新动能保持稳中有增,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 何辉:从PMI情况来看,尽管受到短期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是生产仍然保持 在扩张区间,而且装备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业,生产和新订单指数都保持在扩张区间,反映出我们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基础比较稳固, 新动能增长也比较稳定。 制造业企业对后市预期也比较乐观,7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2.6%,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 ...
7月制造业新动能稳健,高技术PMI持续扩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08:53
制造业PMI整体表现 - 7月制造业PMI为49 3%,较上月下降0 4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回落[1][4] - 生产指数50 5%(下降0 5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新订单指数49 4%(下降0 8个百分点)显示需求放缓[1][4] - 大型企业PMI 50 3%(下降0 9个百分点)保持扩张,中型企业PMI 49 5%(上升0 9个百分点)改善,小型企业PMI 46 4%(下降0 9个百分点)承压[5] 行业分化特征 - 装备制造业PMI 50 3%和高技术制造业PMI 50 6%持续高于临界点,高端装备制造业保持扩张[1][6] - 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产需两端活跃,化学原料及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供需偏弱[5] - 消费品行业PMI 49 5%(下降0 9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PMI 48 0%(上升0 2个百分点)景气度改善[6] 供需与库存动态 - 新出口订单指数47 1%(下降0 6个百分点),在手订单指数44 7%(下降0 5个百分点)均弱于季节性[4] - 原材料库存指数47 7%(下降0 3个百分点),产成品库存指数47 4%(下降0 7个百分点)反映补库谨慎[7] - 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50 3%(上升0 1个百分点)显示交货加快[4] 价格与政策影响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51 5%(上升3 1个百分点)自3月以来首次升至临界点以上,出厂价格指数48 3%(上升2 1个百分点)[6] - 石油煤炭、黑色金属冶炼等行业价格指数明显回升[6] - 反"内卷"政策带动上游原材料价格回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52 6%(上升0 6个百分点)[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