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租公寓
icon
搜索文档
年轻人的生活圈,能盘活商业地产吗?
虎嗅APP· 2025-07-06 09:34
商业地产转型趋势 - "空间内容化"成为转型核心,当硬件溢价失效时,"情绪价值生产"能力成为新货币 [3] - 新型社区注重社交场景和人际链接性,相比传统长租公寓更强调生活方式而非硬件堆砌 [6] - 商业物业租金低于住宅租金的现象普遍,大量闲置物业需通过运营创新盘活 [11] 新型居住形态发展 - 共居社区、数字游民社区等新型居住形态涌现,以主理人文化和社群运营吸引年轻人 [8] - 小米推出1999元青年公寓,探索员工居住解决方案,引发市场对长租公寓模式的重新关注 [3] - 头部企业如龙湖冠寓推出"799元全国住7天"套餐,乐乎公寓通过动态调节租期使淡季出租率达98% [14] 运营模式创新 - 运营逻辑从"租金+服务费+增值收益"转向收益先行,居住逐渐成为消费配套 [12] - 社群运营成为标配,华润有巢通过"巢物置换市集"和主理人机制构建在地化社交生态 [14] - 自如延伸出装修、家政等产业链服务,百瑞纪在三线城市通过引入共享摩托车点提升出租率至95% [14] 市场前景与竞争 - 仲量联行预测2025年为长租公寓入市黄金时机,企业需将"好房子"进化为"好生态" [14] - 870万套保障房即将落地,市场竞争进入深水区,居住价值创造成为关键 [15] - 跳海等新兴品牌探索酒店与长租公寓结合模式,落地深圳南头古城等生活化区位 [12] 用户需求变化 - 年轻人更关注生活内容,居住空间需求从硬件转向软件和情绪价值 [8] - 用户倾向于选择有青年活动空间的居住环境,公共空间使用率提升带动商业化机会 [10][13] - 心理账户转移现象明显,居住预期逐渐建立在非物理空间属性上 [13]
年轻人的生活圈,能盘活商业地产吗?
虎嗅· 2025-07-04 00:15
空间内容化转型 - 硬件溢价失效背景下,"情绪价值生产"能力成为商业地产新货币 [1] - 新型社区注重社交场景和人际链接性,区别于传统集中式长租公寓的硬件堆砌模式 [4][5] - 数字游民社区、艺术科技主题聚落等创新形态为商业地产提供新思路,通过内容创造情绪价值连接孤岛化个体 [7] 商业模式重构 - 商业物业租金低于住宅租金,写字楼/商铺出租附带经营资质,房东面临"给钱就租"困境 [10] - 运营能力成为核心,头部企业采用差异化策略:龙湖冠寓推"799元全国住7天"套餐,乐乎公寓动态调节长短租比例实现98%淡季出租率 [15] - 社群运营成为标配,华润有巢通过市集和主理人机制构建社交生态,自如延伸装修家政产业链服务 [15] 用户需求演变 - 经济下行暴露硬件升级局限,年轻人对高溢价租金的妥协底价仅比周边高几百至千元 [5] - 反向路径兴起:居住功能简化为睡眠需求,消费场景前置化(如社区酒馆跳海将公寓配套酒吧)提升商业化机会 [13] - 心理账户转移现象显现,用户对居住的预期转向非物理属性(如小米汽车热销反映情绪价值权重上升) [14] 行业竞争格局 - 仲量联行预测2025年为长租公寓入市黄金期,估值触底叠加借贷成本降低 [15] - 870万套保障房年底落地将推动市场竞争进入深水区,租金差价模式向价值创造转型 [16] - 成功案例包括百瑞纪三线城市项目通过共享摩托车点和商业清单服务,两月内出租率提升至95% [15] 创新实践探索 - 闲置空间改造涌现新形态:收费自习室、咖啡馆及oladao社区"捡厨"活动尝试吃住结合商业化 [11][15] - 非标物业运营突破传统,深圳南头古城等项目验证"消费-服务-居住"心理链路可行性 [13] - 美丽乡村建设遗留大量闲置优质物业,需通过内容运营激活(如城市公园市场化商业运营尝试) [10][11]
只独居不独处,年轻人开始一种很新的“租房社交”
和讯· 2025-06-30 09:55
行业趋势 - 年轻人独居生活成为常态,通过个性化布置居住空间实现"生活策展",打造个人乌托邦小世界[1][3] - 宠物陪伴成为独居年轻人重要生活方式,2025年小红书数据显示宠物兴趣人群达1.65亿,90后宠主占比41.2%[15][17] - 长租公寓行业注重空间复合功能性,如龙湖冠寓4.0产品在35㎡空间实现3000L收纳容量,相当于100个行李箱[26] 产品创新 - 龙湖冠寓通过人体感应灯筒、可调节浴室滑杆等细节设计提升居住体验[26] - 针对安全需求设置24小时慧眼系统,实时监测公共区域异常[28] - 开发多功能社交场景,组织读书会、桌游聚会等活动满足年轻人社交需求[28] 用户运营 - "住梦计划"7年累计服务54万毕业生,2024年第八季提供7项特权及千元租房礼包[29] - 运营官体系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帮助外籍租客解决支付问题并形成老带新效应[22] - 针对特殊需求租户提供医疗流程指导、生活物资配送等定制化服务[24] 空间设计 - 双面采光户型设计受青睐,如长沙金融中心店租户利用100寸投影幕布打造私人影院[10] - 原木家居基础搭配个性化软装,形成复古风、萌趣等多样化风格[17][20] - 巧妙利用隔档帘、冰箱架等实现小空间功能分区,保持秩序感与烟火气[7][10] 品牌理念 - 提出"从住到享"产品发展线,强调居住空间与精神需求的平衡[26] - 倡导"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生活方式,支持骑行、音乐等爱好在居住空间中的表达[10][12] - 通过基础设施+个性化改造的组合,实现"温暖自在小窝"的品牌承诺[14][29]
万科:将动员各方力量,推动公司重归健康发展的轨道
观察者网· 2025-06-30 09:48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年公司面临阶段性经营性困难,但积极应对 [1] - 2024年实现营收超3400亿,综合住区业务销售超2400亿 [1] - 在全国超25个城市销售金额排名前三,销售回款率保持100% [1] - 完成超18万套房屋高质量交付,新增和优化产能超400亿,回收现金超百亿 [1] - 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近380亿,销售近350亿,回款率超过100% [1] - 2025年1-5月按期保质完成超2.6万套房交付 [1] 政策与市场环境 - 2024年"9·26"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政策组合拳密集发布 [1] - 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公司生产经营保持稳定 [1] 债务与融资 - 2024年获金融机构支持,新增融资和再融资948亿元,新增融资综合成本3.54% [2] - 新增经营性物业贷293亿,已上报178个"白名单"项目 [2] - 大股东深铁集团提供超140亿元股东借款用于偿还债券本息 [2] - 2024年完成约197亿境内外公开债券兑付,2025年已偿付公开债超160亿元 [2] - 2025年一年内到期境内外债券共14只,债务合计约285.4亿元 [2] 业务发展 - 2024年存量盘活形成系统性打法,累计盘活可售货值超700亿,实现新增销售超200亿 [3] - 物业业务营收超360亿,市场拓展能力行业领先 [3] - 长租集中式公寓管理规模全国第一,运营效率行业领先 [3] - 商业业务开业建筑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出租率近95% [3] - 物流仓储可租赁面积超千万平方米,冷链规模行业第一,高标仓稳定期出租率近90% [3] 物业业务 - 万物云实现营业收入363.8亿元,同比增长8.9% [3] - 深化蝶城战略,已布局蝶城666个 [3] - 万物梁行服务世界500强74家,中国500强111家 [3] - 飞鸽工单智能调度系统接入作业人员3.3万名,灵石智能硬件设备告警准确率高达94.4% [4] 租赁住宅业务 - 管理规模26.2万间,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12.6万间 [4] - 出租率95.6%,前台GOP利润率近90%,客户满意度在95%以上 [4] - 老客户续租率接近60%,平均签约租期比上年延长35天 [4] - 盘活内外部存量房源超1.46万间,其中盘活万科旗下房源6850间 [4] - 泊寓与深圳地铁置业集团签署深铁项目租赁运营合作框架协议 [4] 商业业务 - 开业建筑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一二线城市占比超过94% [5] - 与超过12000家品牌建立合作 [5] - 中金印力消费REIT底层资产杭州西溪印象城出租率97.85%、租金收缴率99.96% [5] - 该基金年化现金流分派率5.24%,实现招募说明书预测水平的103.2% [5] 物流仓储业务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9.7亿元,稳定期高标库出租率87%,冷链园区使用率78% [6] - 核心业务布局47个城市,运营管理超160个项目 [6] - 可租赁建筑面积1178万平方米,服务企业数量超3400家 [6] - 2024年新开业面积56万平方米,冷链运营服务规模行业第一 [6]
长租公寓成“非住”最稳健资产
36氪· 2025-06-25 02:19
不动产行业现状 - 不动产行业处于去库存周期 各细分市场正在寻找新模式 行业处于转型期且市场竞争加剧 [1] - 非住宅类资产价值取决于土地价格和实际运营效率 长租公寓市场表现最为稳健 [1] 非住宅资产价值分化 - 资产价值与三大因素相关 运营模式成熟度 经营效率稳定性 退出通道畅通性 [2] - 长租公寓和商业类资产运营模式成熟 收益稳定 退出通道清晰 最受市场青睐 [2] - 写字楼和产业园区类资产受经济下行影响 空置率高企 租金下降 资产价格处于下行通道 [2] - 康养和文旅类资产市场规模增长 消费意愿强 但退出通道受阻 投资放缓 资产价值未充分体现 [2] 细分市场表现 - 长租公寓类资产表现最好 一线城市平均资本化率在5 1%-5 4%之间 [3] - 购物中心 甲办 商务园区资本化率差异较大 且高于长租类资产 投资进入更为谨慎 [3] 长租公寓市场表现 - 长租公寓出租率整体高位运行 核心八城集中式公寓出租率稳定在超85%水平 广州 深圳 武汉 南京四城出租率维持在93%以上 [5] - 已上市保障房REITs底层资产出租率超91% 2023年至今租金平效变动绩效整体稳健 [5] - 截至2025年4月保障房REITs较发行价涨幅超50% 在各类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中领跑 与第二梯队拉开5-10个百分点优势 [8] - 2024年保障房REITs现金分派率在3-4%水平区间 呈现良好超额收益特征 2025年扩募及发行扩容呈上升趋势 具有穿越周期的增值能力 [11] 政策与市场影响 - 政策加速高品质住房供给 将租赁住房纳入好房子体系 优化存量收购政策 放宽收购条件 [12] - 重点城市推动租赁住房纳入好房子建设体系 北京试点全装修+智慧社区模式 深圳要求新建保障性租赁住房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杭州给予容积率奖励 [12] - 优质租赁社区和保租房大量入市 个人房源租金坪效自2021年顶点后逐年下降 降幅扩大 [12] 集中式公寓市场发展 - 集中式公寓市场呈现市场化+保租房双轨发展特征 核心8城规模稳步提升 上海保租房占比54% 深圳占比39% 核心城市保租房整体占比达4成 [15] - 市场出租率稳定但租金下行 低价保租房占比提升导致平均租金水平下降 未来保租房入市高峰期将推动租金进一步下探 [15] - 长租公寓市场稳定性获广泛认可 2024年基金 险资等多元主体入局 占比达50% 较2023年提升约10% [15] - 长租公寓适用于追求长期稳定收益 注重资产保值增值的投资者 [15]
如何通过精细化财务管理降低公寓运营成本?
搜狐财经· 2025-06-23 23:37
行业痛点 - 超过60%的个体运营者存在"有收入无利润"现象,其中78%从未完整核算单套房源净收益[1] - 二房东固定支出占租金收入80%以上,隐性成本每年累计达数十万元[3] - 资金流水混乱导致部分房源"赔本出租"未被及时发现,难以判断真正盈利区域或户型[3] 成本结构分析 - 显性成本包括业主租金、物业费用、税费等[7] - 隐性成本包含人力投入、催缴成本、客户流失机会成本[7] - 沉没成本涉及装修折旧、设备更换、维修延误损失[7] 解决方案框架 收支管理 - 自动同步租金收入并多维度分类费用[8] - 实时生成每套房盈亏报表,利润率及现金流变化可视化[8] - 案例:使用全房通平台后停租5套亏损房源,年省10万元[9] 动态分析 - 按月/季度追踪成本趋势及区域对比分析[10] - 租户履约评估预判风险,资金调度基于30天应收应付预测[10] - 案例:通过系统发现某区域维修支出异常,整改后成本下降25%[10] 流程自动化 - 三方结算机制支持业主、公司、租户自动对账[11] - 押金退还与发票开具全流程自动化[11] - 案例:财务人员从2人缩减至1人且错误率归零[12] 行业转型方向 - 智能财务体系需覆盖"收支透明—成本可控—结算高效—风险可预"全链条[13] - 数据驱动优化资源配置是可持续增长核心[13]
一线城市长租公寓租金下调,打工人“抄底换租”吗?
36氪· 2025-06-19 01:53
一线城市长租市场现状 - 北上广深集中式公寓整体出租率超85%,其中广州达到96% [1][2] - 除广州外其他三城租金出现1%-5%降幅,上海跌幅最大达5% [1][4] - 北京租金水平最高189.3元/㎡/月,广州最低88.5元/㎡/月 [8] 市场供需结构变化 - 保障性租赁住房大规模入市,租金较市场均价低约30% [7] - 上海80%保租房分布在中环外,租金为城市整体7折水平 [8] - 深圳保租房规模占比近4成,租金为城市整体7折水平 [11] 城市差异化表现 - 广州租金逆势上涨2.08%,出租率96%领跑一线城市 [4][2] - 上海租金坪效149.4元/㎡/月,同比下降6.92% [8] - 深圳租金坪效101.7元/㎡/月,已跌回2022年水平 [11] 行业发展趋势 - 市场正从"有得住"向"住得好"转变,进入品质竞争阶段 [13] - 非核心区域房源议价空间可达5%-10%,租客迎来换租窗口期 [13] - Z世代成为租房主力,长期租赁习惯支撑市场需求 [2]
阿里巴巴江苏总部迁入后,南京河西南惊现地铁纯新盘,只租不售!
搜狐财经· 2025-05-21 17:00
项目概况 - G116南京河西南租赁社区是瓴寓国际在南京打造的高品质综合型租赁社区,预计2023年7月投入运营 [2] - 项目包含3幢11层住宅楼,总房源400多套,主打"小而美"定位 [4] - 主力户型套内面积25㎡-58㎡,硬件配置媲美中高端商品房 [6] - 实行民用水电收费标准,自带商业载体和完善生活配套,属南京少有的类TOD保障性租赁住房 [7] 产品设计亮点 - 紧邻地铁2号线青莲街站,距秦淮新河滨河绿化带仅100余米 [6] - 设计全景窗、屋顶平台(含日照空间+日落花园+星空露台)、空中连廊、阶梯式会客厅等复合休憩区 [6] - 配置140㎡宠物乐园、同层健身房等设施,满足多元化需求 [6] - 容积率≤2.0,建筑高度≤35米,绿地率≥25%,低层配置≥1000㎡公共服务设施 [12] 商业模式与战略意义 - 项目由旭辉以1.15亿元竞得地块,瓴寓国际负责运营管理,开创国企与民营合作模式 [8] - 国内首个险资参与开发的长租公寓基金落地项目,基金规模5亿元,预计新增资管规模20亿元 [9] - 定位中高端租赁市场,价格介于普通民房与高端酒店式公寓之间,强调"性价比极高" [6] - 瓴寓3.0产品升级体现"25平米空间 别墅级体验"理念,区位和品质优于南京其他在营项目 [12] 区域发展与人才战略 - 毗邻阿里巴巴江苏总部(总投资80亿元)、小米南京科技园等企业集群,服务3万+办公人群 [10] - 通过定制社群文化构建模式,助力建邺区"以才聚才"的人才保留策略 [13] - 项目填补河西南高品质租赁市场空白,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水平,提升归属感 [11]
3年未露面的林中,能否靠旭辉瓴寓打赢“生死战”?
搜狐财经· 2025-05-20 08:45
旭辉控股债务重组与战略转型 - 公司启动境外债务重组程序,涉及债务本金总额约68亿美元,涵盖12笔债券和13笔贷款,完成后信用债规模将缩减50%以上至300亿元以内,存量债务久期延长至9~10年,利率降至3%以下 [1][2] - 债务重组将为企业注入490亿元流动性,计划用前两年修复资产负债表,2027年后逐步恢复投资能力 [2] - 未来战略聚焦三大业务板块:商业物业持有与租赁、自营开发项目、房地产资产管理,转向"低负债、轻资产、高质量"模式 [3] 瓴寓国际业务发展现状 - 瓴寓国际管理规模达13万间,位居行业TOP4,已开业保障性租赁住房52000多间,覆盖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60余个社区项目 [3][10] - 部分项目已实现盈利,如上海浦江华侨城柚米社区出租率98%以上,平均租金3380元/月,GOP率超90%,续租率60%,并成功退出10个重资产项目 [8][9] - 2024年近60%托管项目超额完成年度营收,自有渠道占比首年突破65%,上海松江西部科技园柚米社区开业6个月出租率近90% [9] 瓴寓国际商业模式与战略 - 采用"轻重并举、双轮驱动"模式,轻重资产比例目标1:1,减少包租制,聚焦综合型租赁社区业务 [10][11] - 与国企及政府平台深化合作,如上海建信、松江经开区管委会等,完成轻资产输出管理 [11][12] - 通过金融工具创新解决流动性问题,如发行30亿元权益类REITs、成立5亿元专项基金、设立国内首支租赁住房Pre-REITs基金 [12] 行业趋势与瓴寓国际未来方向 - 行业从"规模为王"转向"效率至上",大型租赁社区向多元化生态运营转变,拓展增值服务提升溢价空间 [15] - 瓴寓国际或推进IPO上市,独立融资降低母公司负债率,成为旭辉控股新增长极 [14][15] - 模式进一步轻资产化,可能通过REITs盘活母公司460亿元商业资产中的部分存量,转化为租赁资产 [16]
科技新贵和地方国企抄底,多处亿级大宗资产“易主”
第一财经· 2025-05-20 08:42
商办市场大宗交易概况 - 2025年以来一线城市频现亿级大宗交易 买家包括科技行业新贵 地方国资企业和医疗细分赛道龙头 [3] - 截至2025年4月末 中国内地32城大宗物业挂牌总价达3.49万亿元 环比增3.9% 同比增84% [3] - 8个重点城市亿元以上独栋写字楼挂牌总量环比增4.6% 北京环比增5%居首 [11] - 一线城市中广州亿元以上办公项目挂牌单价环比唯一上涨 南京同比降幅最大达39% [11] 典型交易案例 - 北京硅谷SOHO-2号楼以2.15亿元成交 单价9880元/平方米 较评估价15218元/平方米折价35.6% [3][4] - 上海中骏天悦方隅公寓以2亿元股权转让成交 较2024年挂牌底价3亿元折价33% [5][6] - 爱尔眼科6.5亿元收购广晟数码60%股权 标的含广晟科创大厦将用作医疗用房 [7] - 乐鑫科技4.37亿元收购上海陆家嘴办公楼 其中3.97亿元使用募集资金 [8] 买方动机分析 - 新黄浦收购北京项目拟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 强化租赁住房业务布局 [4][5] - 科技企业购楼主要因原有租赁场地无法满足研发扩张需求 需规避租金波动风险 [8] - 医疗企业通过收购物业实现长期医疗用房储备 如爱尔眼科三年内两度购楼 [7][8] 市场结构性变化 - 2025年一季度上海大宗交易金额114.6亿元 环比增20% 其中投资目的交易占比86% [12] - 长租公寓交易热度显著提升 上海一季度成交占比达34% 首次超过办公资产 [14] - 北京自如与景顺房地产合作成立公寓资管平台 首个项目投资额12亿元 [14] 市场驱动因素 - 企业通过收购核心城市资产对冲地方市场波动风险 [3][10] - 政策端"积极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协同推动市场流动性改善 [14] - 科技互联网行业细分赛道扩张需求成为重要驱动力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