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口物流
icon
搜索文档
内外承压,山东国企何以突围
新华网· 2025-09-07 01:42
两组来自山东国资国企的数据格外亮眼:1—7月,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5.59万亿元、营业收入达 1.47万亿元、利润总额达565.8亿元,主要经营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同期,出口产品销售收入742.1亿 元,在全球市场紧缩中仍实现2.5%增长。 这份韧性,源于山东国企跳出"守着家门口发展"的思维,主动向外部要增量。山东发展集团的"投 早"、山东重工的"协同"、山东港口的"拓界",不仅是企业自身的突围,更折射出全省国资国企在深化 改革、应对挑战中的系统性探索——地方国企突围,既要靠企业自身找路径,更需全省层面搭框架、建 机制,点面联动方能破解内外困局。 投早投新 为产业转型占先机 7月,华电新能登陆沪市主板,募资超180亿元,成为2023年"8·27"新政以来A股最大IPO项目。 鲜少有人注意到,在这家明星企业的股东名单里"藏着"一家山东企业——山东发展集团是其唯一的 地方国企战略投资方,也是其第四大股东。 早在新能源行业技术不成熟、盈利模式模糊时,山东发展集团便看到其战略价值:既是"双碳"目标 的核心支撑,也是未来能源结构的关键。此时"投早",不仅是为企业找增量,更是为全省产业转型占先 机。 山东也为国资国企"投早、 ...
鼓足“蓝色动能”,向海洋强省进发
大众日报· 2025-09-06 00:46
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 2023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8万亿元 居全国第二位 对GDP增长贡献率达23.9% [2] - 日照港岚山港区形成300余家企业木材产业集群 年贸易加工产值突破100亿元 [4] - 日照港近5年累计投资近430亿元 纳税近76亿元 带动临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85%以上 [4] 海洋产业发展规划 - 目标到2027年培育20个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 [1][5] -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集群 推动海洋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5] - 深化海洋经济集成改革 在海洋新业态培育、海域综合利用等方面先行先试 [3] 海域开发利用创新 - 东营市实施海域立体分层设权 将海域分成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等立体空间 [2][3] - 创新"立体用海"模式 实现光伏发电与渔业养殖和谐共生 [2] - 建立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海洋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体系 [3] 港产城融合发展 - 推行"前港后厂"模式 促进港口与产业协同发展 [3] - 探索港区、园区、城区"三区互融"机制 构建港口枢纽经济圈 [4] - 实施设施共建、资源共用、利益共享机制 实现以港兴城、港产联动、产城共荣 [4] 海洋开放合作 - 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将吸引六大洲68个国家和地区嘉宾参与 [4] - 深度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和RCEP 与沿线国家共建海洋产业园区 [5] - 实施蓝色经济合作示范项目 高效利用全球资源 [5]
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货物突破100万标箱
人民网· 2025-09-05 15:50
记者从国铁南宁局获悉,截至9月4日,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发送集装箱货物达到1001455标箱,同比增长72.5%。自2017年西部陆海 新通道班列正式开行以来,班列网络已从最初的北部湾港至重庆"一条线"拓展为北部湾港至西部地区主要省份的"一张网",形成纵贯我国西南地 区稳定的黄金物流通道。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华灯初上时的钦州港(9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 记者从国铁南宁局获悉,截至9月4日,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发送集装箱货物达到1001455标箱,同比增长72.5%。自2017年西部陆海 新通道班列正式开行以来,班列网络已从最初的北部湾港至重庆"一条线"拓展为北部湾港至西部地区主要省份的"一张网",形成纵贯我国西南地 区稳定的黄金物流通道。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9月4日,一艘海轮驶入钦州港装卸货物(无人机照片)。 记者从国铁南宁局获悉,截至9月4日,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发送集装箱货物达到1001455标箱,同比增长72.5%。自2017年西部陆海 新通道班列正式开行以来,班列网络已从最初的北部湾港至重庆"一条线"拓展为北部湾港至西部地区主要省份的 ...
智启津门·数聚上合丨外国记者眼中的上合“智造”
新华社· 2025-09-05 08:29
科技赋能传统产业 - 鲁班工坊通过数字智能技术提升传统技艺水平 将天津智能制造技术推广至上合组织成员国[2] - 项目促进各国青年创新能力培养 激发创新活力[2] 智慧港口建设 - 天津港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建设高效协同的智慧港口示范项目[2] - 港口运营效率显著提升 成为行业标杆案例[2] 数字经济发展 - 科技合作与数字化建设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形成[2] - 智慧技术应用与数字共识构建成为区域发展重要驱动力[2]
一体推进学查改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
解放日报· 2025-09-03 09:24
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举措 - 16家市属国企共同捐赠发起成立上海启源国资创新策源公益基金会 [1] -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启动第三批子基金遴选 [1] - 库帕思语料库公司、仪电智算平台赋能AI产业加快发展 [1] - 低轨卫星互联网千帆星座成功组网 [1] - 搭载恒星超级增程技术的智己LS6成功上市 [1] 监管机制创新 - 首创推出《上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引》 [3] - 发布实施加强主责主业管理、上市企业市值管理、"一企一策"绩效评价等制度 [3] - 建立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动态跟踪机制 [3] - 深化"四类一层"监管模式 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监管企业功能定位 [4] 产业投资与布局 - 上海国际集团以"直投+基金"模式推动"链主协同+全链条布局" [4] - 上海国投公司积极布局基础模型、算力芯片、具身智能等赛道 [4] - 重点关注语料数据、端侧AI、AI4S、垂类模型与应用等领域 [4] - 组建战新平台 发布数字化应用场景 打造中国版"阿拉丁" [4] - 推进大宗商品贸易投资平台建设 [4] 科技创新应用 - 上海数据集团打造数据要素枢纽节点 [4] - 隧道股份成立业内首个交通领域垂类大模型企业 推动人工智能与交通产业深度融合 [4] - 以"AI交通大脑"赋能城市"智理" [4] - 上港集团推进智慧港口建设 实现集装箱船靠泊艘次和吞吐量双增长 平均靠泊等待时间和作业时间双下降 [4] 产学研协同 - 华虹集团与复旦大学以党建链推动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2] -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探索人才共育模式 锚定全球竞争力 [2] - 市国资委党委与徐汇区委开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组学习 [2]
“十四五”期间,我国11个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央视新闻· 2025-09-01 05:58
国家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规划 - "十四五"期间布局建设11个现代海洋城市 形成分层次发展格局:上海/深圳/青岛强化核心功能 天津/大连/宁波/厦门做强优势领域 秦皇岛/连云港/北海/三亚向海发展[1] - 沿海城市积极布局创新平台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发展海洋高等教育 培育大国重器与新业态[1] 海洋产业技术创新突破 - 上海以长兴岛为中心建设船舶海工研发设计制造高地 AI建模与数字孪生技术深度融入船舶装备研发制造环节[1] - AI技术使船舶设计效率显著提升:原需10-20人1-2月完成的工作 现仅需1-2人1-2周即可完成[1] - 深圳建立海洋大学 着力弥补海洋城市发展人才短板[1] 港口自动化与绿色转型进展 - 全国已建成23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及29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 5G无人驾驶集卡实现规模化应用[4] - 11个国际枢纽港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清洁化比例超60% 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4] - 青岛港建成全国首个"氢+5G"智慧港口 氢能集卡车队规模全球第一 投用全国首艘油电混合智能拖轮和氢电拖轮[6] - 青岛港建设9座换电站与3座LNG加气站 实现集装箱码头港内短倒车辆100%清洁化替代 年度减少燃油消耗2.5万升 减排二氧化碳6.7万吨[6][8] 区域协同发展成果 - 宁波舟山实施双城联动创新模式 2024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16年全球第一 集装箱吞吐量稳居全球第三[10] - 两地共同建设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打造国家大宗商品战略资源配置枢纽[10] - 厦门港通过海铁联运拓展内陆市场 实现中欧班列与海上丝绸之路货轮直接对接 形成海陆无缝衔接国际物流新通道[12] - 厦门港打破业务协同壁垒降低物流成本 提升响应速度 形成产业聚集与港口发展双向引力[14] 海洋经济发展成效 - 现代海洋城市引领形成涉海区域增长极 成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为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优秀范例[3]
海螺创业(00586)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溢利12.86亿元,同比增加9.33%
智通财经· 2025-08-27 13:25
财务表现 - 公司取得收入人民币30.86亿元 同比减少1.55% [1]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12.86亿元 同比增加9.33% [1] - 每股基本收益0.76元 拟派发中期股息每股0.1港元 [1] 业务板块表现 - 垃圾处置收入同比下降7.01% 主要因在建项目减少导致建设期收入下降 [1] - 节能装备收入同比下降22.26% 主要受订单减少影响 [1] - 新型建材收入同比下降1.53% 主要因市场影响导致销价下降 [1] - 新能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1.65% 主要因积极开拓市场推动快速增长 [1] - 港口物流收入同比上升1.87% 主要因拓展货源使吞吐量增长 [1] 经营状况 - 收入下滑受垃圾处置在建项目及节能装备订单减少影响 [1] - 新能源业务成为显著增长点 收入增速达191.65% [1] - 港口物流业务保持稳定增长 通过货源拓展实现收入提升 [1]
海螺创业发布中期业绩,股东应占溢利12.86亿元,同比增加9.33%
智通财经· 2025-08-27 13:18
财务表现 - 公司收入30.86亿元 同比减少1.55% [1] - 股东应占溢利12.86亿元 同比增长9.33% [1] - 每股基本收益0.76元 拟派中期股息每股0.1港元 [1] 业务板块表现 - 垃圾处置收入同比下降7.01% 因在建项目减少导致建设期收入下降 [1] - 节能装备收入同比下降22.26% 因订单减少影响 [1] - 新型建材收入同比下降1.53% 因市场导致销价下降 [1] - 新能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91.65% 因积极开拓市场 [1] - 港口物流收入同比上升1.87% 因拓展货源使吞吐量增长 [1] 收入变动原因 - 总收入下滑受垃圾处置在建项目及节能装备订单减少影响 [1] - 新能源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增速达191.65% [1] - 港口物流通过货源拓展实现正向增长 [1]
港口业务迎爆发式增长 恒通股份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8.86%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7 11:0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6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936.48万元,同比增长38.86% [1] - 基本每股收益0.16元/股,同比增长60% [1] 港口业务发展 - 港口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成为公司主要业绩增长点和盈利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 [1] - 港口业务以子公司山东裕龙港务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依托烟台港龙口港区南作业区新建的7个生产性泊位及配套库区 [1] - 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于2024年9月陆续投产,为裕龙港务带来充裕货源 [2] - 2025年园区企业产能释放将直接推动裕龙港务吞吐量和营业收入双提升 [2] 战略布局调整 - LNG业务逐步调整至轻资产运营模式,利用运输车队规模优势减少运贸一体业务,向承运业务转变以规避市场竞争风险 [2] - 借助山东裕龙石化产业园区产能释放和LNG市场新机遇,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并提升盈利能力 [2] 行业背景 - 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和山东省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项目 [2] - 项目旨在整合地炼产能、延伸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链,推动石化行业向高端化、清洁化转型 [2] - 山东裕龙石化产业园致力打造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基地,发展高端化工及新材料产业 [1]
广东茂名今年前7个月对中东进出口增长133.5%
搜狐财经· 2025-08-26 11:51
核心观点 - 茂名海关通过政策支持与通关便利化措施推动特色产业出口扩张 贸易伙伴关系显著增强 2025年前7个月对中东进出口额达19.9亿元 同比增长133.5% [1][2] 产业支持措施 - 实施"提前申报""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通关便利措施 进口大宗商品实行"即到即查、快查快放" 进口原油通关时间压缩至2.75小时 [1] - 组建工作专班针对特色产业提供全流程"管家式"服务 包括政策咨询、标准解读、质量管控和通关申报 [2] - 加强对中东国家技术法规和标准研究 为沉香出口提供清真认证等专业指导 助力电白区首批沉香出口沙特阿拉伯 [2] 进出口贸易表现 - 前7个月自中东进口原油17.7亿元 大幅增长574.3% 进口液化丁烷0.5亿元 [1] - 对中东出口初级形状塑料970.7万元 增长43% 机电产品出口0.7亿元 水产品出口0.4亿元 [2] - 国有企业对中东进出口17.7亿元 增长574.3% 占比89.2% 民营企业进出口1.5亿元占比7.6%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0.6亿元占比3.2% [2] 企业参与度 - 前7个月对中东有进出口实绩企业达43家 同比增长13.2% [2] - 紧密围绕绿色化工与氢能产业发展战略 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协调解决通关、查验、税收等贸易难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