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

搜索文档
北京戏剧家协会戏剧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徐永胜任主任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3 06:29
北京戏剧家协会戏剧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 - 北京戏剧家协会戏剧教育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首都戏剧教育事业进入新阶段 [1][3] - 成立大会由北京剧协主席冯远征、北京市文联副主席董昕等领导出席,2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1][3] 专委会组织架构 - 中央戏剧学院党委书记徐永胜任专委会主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等3人任副主任 [6] - 委员会共16名成员,覆盖专业院校、剧院团、演出机构及新文艺团体代表 [6] 专委会职能与发展方向 - 专委会将构建从青少年启蒙到专业人才培养的闭环式戏剧教育体系 [3] - 未来重点推进三大方向:构建培养体系、促进实效落地、协同行业发展 [8] - 发起成立"首都高校戏剧联盟",整合高校资源深化校际合作,制定教育标准提升国际影响力 [8] 行业资源整合与协同 - 专委会将发挥桥梁作用,连接院校培养与院团实践,托举青年戏剧人才成长 [10] - 计划通过平台聚合、品牌活动(如国际戏剧教育论坛)和创新推动促进行业协同 [3][10] 政策与执行依据 - 专委会成立严格遵循《北京戏剧家协会专业艺术委员会工作办法》,成员经主席团审批产生 [13]
42部中外剧目汇聚中国儿童戏剧节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9 01:22
中国儿童戏剧节概况 - 第十四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于7月4日至8月17日举办 以北京为主会场 浙江嘉兴 江苏常州 陕西榆林设分会场 [2] - 主题为"点亮童心 塑造未来" 涵盖4个国家21家儿童戏剧团体的42部剧目 演出185场 [2] - 2019年后首次迎来国际剧目 包括意大利 西班牙 土耳其的《小红帽》《丑小鸭》等4部作品 [2] 演出内容与特色 - 开幕大戏为聚焦"长江大保护"的儿童剧《长江女神 你愿意做我的爸爸吗》 [2] - 线上展播《报童》等三部红色题材经典剧目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2] - "优秀剧目2025暑期巡演100+活动"将组织《猫神在故宫》《西游记》等16部作品在北京 嘉兴等地演出122场 [3] 公益活动与品牌影响 - 开展戏剧普及和公益活动 包括戏剧节文化之旅体验营 儿童艺术市集 音乐剧创意工坊 "小小剧评人" "温暖行动"等 [3] - 创立于2011年 已汇聚35个国家和地区的339家艺术机构563台剧目 线上线下演出2553场 惠及观众4700多万人次 [3] - 分会场设立推动地方儿童戏剧事业发展 文旅融合实践促进戏剧与教育 旅游多元结合 [3] 未来规划 - 2025年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建院70周年 计划面向全国数亿儿童青少年群体进行创作和演出 [4] - 期待更多艺术院团参与明年戏剧节 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4]
阿那亚戏剧节呈现国际戏剧美学新潮流
新华社· 2025-06-29 12:50
戏剧节概况 - 2025阿那亚戏剧节于6月29日在河北秦皇岛闭幕 为期11天 [1] - 来自12个国家的29部特邀作品参与 包括中国 法国 英国 德国 荷兰 比利时 挪威 意大利 希腊 西班牙 奥地利 波兰 [1] - 主题为"情感和理智" 旨在呈现国际戏剧美学新潮流 [1] 戏剧节板块设置 - 延续四大板块 包括"戏剧艺术" "跨界艺术" "生活艺术" "公共艺术" [2] - 包含八个戏剧类别 分别为"戏剧剧场" "舞蹈剧场" "荒诞戏剧" "肢体戏剧" "声音戏剧" "人偶戏剧" "互动戏剧" "材料戏剧" [2] - 艺术总监孟京辉表示 目标是构建展现世界戏剧风貌的平台 以全球化视角呈现戏剧与社会 时代 文明的对话 [2] 主要戏剧作品 - 国际开幕大戏为法国北方剧院的《唐璜》 通过肢体动作诠释莫里哀经典剧作 [4] - 国内开幕大戏为孟京辉导演的《古典爱情》 采用"反古典"表演技法演绎余华的后现代爱情故事 [4] - 闭幕大戏包括法国编舞家玛姬·玛汉的《五月May B》 灵感来自贝克特作品 探讨生命主题 [6] - 另一部闭幕大戏为比利时OG剧团的《谢谢谢谢》 通过视角转换探讨生活本质 [6] 跨界艺术活动 - 举办"候鸟300"综合艺术展 [9] - 其他活动包括环境戏剧朗读 戏剧工作坊 戏剧放映 对话交流 装置艺术展 巡游等 [10]
孟京辉戏剧工作室正式落户“国际滨”
杭州日报· 2025-06-24 02:33
公司动态 - 孟京辉戏剧工作室正式落户杭州滨江区,成为公司在"国际滨"的首个据点 [1] - 公司在杭州滨江区"电魂自在里"文化空间打造戏剧基地,计划开展常态化戏剧活动并推出经典剧目和原创作品 [1] - 公司最新戏剧作品《古典爱情》在2025阿那亚戏剧节全球首演,并将于7月26日、27日在杭州公演 [2] 业务发展 - 自2010年起,公司以杭州蜂巢剧场为基地持续上演《恋爱的犀牛》等经典先锋戏剧 [1] - 2023年起连续两年将滨江区作为杭州当代戏剧季主阵地,2024年新作品《看不见的城市》作为开幕大戏反响热烈 [1] - 《古典爱情》是公司与作家余华继《活着》《第七天》后的第三次合作 [2] 产品创新 - 《古典爱情》打破传统爱情剧模式,采用古希腊悲剧式结局和后现代解构手法 [2] - 作品创新性引入实时动态捕捉互动装置,实现灯光、音效、影像与演员动作的实时联动 [2] - 作品技术应用与滨江区科技创新气质高度契合 [2] 战略布局 - 2016年在北京之外首个专属剧场杭州蜂巢剧场开业,2025年完成杭州滨江区工作室布局 [1] - 公司定位杭州为兼具古典底蕴与创新活力的城市,滨江区为文化科技融合前沿阵地 [1] - 工作室计划成为连接先锋艺术与公众的桥梁 [1]
“戏承经典,剧创未来”青年学生戏剧展演精彩落幕
苏州日报· 2025-06-14 00:24
活动概况 - 活动名称为"戏承经典 剧创未来"青年学生戏剧展演 由市委宣传部策划 苏州新闻出版集团 苏州文化投资发展集团 吴江文旅集团联合主办 [1] - 活动历时两个半月 包含剧目征集 遴选 展演 交流分享及专家评审等环节 [1] - 共有14个校园戏剧社团参与 200余名青年戏剧人呈现18部剧目 [1] 获奖情况 - 最高荣誉最佳戏剧奖由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紫薇戏剧社原创话剧《追寻 吴健雄》获得 [2] - 最佳男演员奖刘梓洋 最佳女演员奖周可一 [1] - 最佳短剧奖为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布鲁剧社默剧《破茧》 [1] - 最佳编剧奖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半湖剧社原创话剧《霓裳红颜》 [1] - 最具创意奖为西交利物浦大学话剧团话剧《青蛇》 [1] - 优秀剧目奖包括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音乐剧社《摇滚红与黑》 苏州大学东吴剧社《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苏州城市学院Sky话剧社《玩偶之家》 [1] 活动影响 - 联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 苏州湾大剧院打造苏州青年戏剧孵化基地 [2] - 邀请业内专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助力青年戏剧人才成长 [2]
《鼎天鬲地》演绎北京考古故事
北京青年报· 2025-06-12 05:56
话剧《鼎天鬲地》演出与影响 - 话剧《鼎天鬲地》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出品,是2025年"北京故事"优秀小剧场剧目展演中唯一由高职院校创排的作品[2] - 该剧讲述年轻女考古队长夏青桐带领团队扎根北京西周燕国都城遗址的故事,展现当代考古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守护[2] - 剧目已打磨演出3年,完全由北戏学生出演,曾在北戏少儿戏剧场、天桥艺术中心、国家话剧院等演出[2] - 该剧于2023年获北京大学生戏剧节银奖,2024年入选北京市高校校园原创文化精品评审"重点项目"[2] 教育意义与人才培养 - 北戏院长吴蕾表示,该剧旨在让学生通过排演过程汲取正确价值观与家国情怀,激励艺术工作者责任使命[3] - 剧目以年轻人演绎年轻人,成为培养艺术人才和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3] - 戏剧影视系探索出以老带新、以剧目实践反哺教学的人才培养路径,已有四届学生参与演出[4] - 该剧设AB两组演出,让更多学生有上台机会,部分学生从群演成长为男二号、男一号[4] - 学生通过参与演出和幕后工作,如舞台监督等角色,获得多方面成长[4] 创作过程与专业支持 - 为创作该剧,师生多次前往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观摩学习,编剧方雨舒曾住进考古队体验生活[5] - 剧目在艺术加工的同时保持考古专业领域的严谨性,力求不误导观众[5] - 创作得到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全方位专业支持,并邀请行业专家担任艺术指导[6] - 校企合作联动机制为作品创作提供支持,成为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6] 未来发展计划 - 北戏将以该剧为契机,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强化行业联动,培育更多艺术人才与精品力作[6] - 该剧作为2025北京公众考古季开幕式内容进行了片段展示[6] - 未来可能开发研学旅游路线,在房山区实现驻场演出或打造沉浸式演出剧场[6]
重视一剧之本 突出表演中心
人民日报· 2025-05-25 22:13
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概况 - 第十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三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曹禺剧本奖(第二十六届曹禺戏剧文学奖)在上海评出,上海歌舞团演员朱洁静获奖并发表感言 [1] - 中国戏剧梅花奖是我国戏剧表演领域的最高奖,本届经过严格筛选,17名演员进入终评,最终15名获奖 [1] - 获奖演员来自13个省份,涵盖京剧、昆剧、河北梆子等11个戏曲剧种及话剧、舞剧等表演艺术门类,年龄最小的仅31岁 [1] - 终评活动包括17场演出、30余场演前导赏和3场城市快闪等,持续半个月,上海"全城有戏" [1] 评奖机制改革与创新 - 本届梅花奖首次开辟民营剧团申报通道,浙江台州乱弹剧团演员鲍陈热进入终评并获奖 [2] - 鼓励未曾获奖的地域、剧种演员参评,重视戏剧门类的多元性、地域的广泛性、剧种的多样性、行当的丰富性 [2] - 曹禺剧本奖开通个人申报通道,收到个人投稿7部,首次有澳门作品获奖,台湾(与大陆作者合作)作品首获提名 [2] - 评奖持续深化机制改革,以人民为中心,重视"两新"戏剧工作者发展,推出剧目展演、演前导赏、主题研讨会等活动 [2]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本届梅花奖是自1983年设立以来首次落地上海,观众热情高涨,上海京剧院《智取威虎山》开启终评大幕 [1] - 中国剧协强调文艺工作者要重视一剧之本,突出表演中心,以评奖办节为龙头,促进出人出戏,构建健康戏剧生态 [2] - 通过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和丰富多彩的戏剧活动,实现艺术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2]
杭州缘何成为“梦想天堂”?
杭州日报· 2025-05-22 02:32
话剧《梦想天堂》创作背景 - 话剧由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出品 在浙江实验艺术剧场上演 [1] - 该剧是杭州市歌《梦想天堂》的戏剧化延伸 [1] - 音乐由原歌曲作者应豪创作 融入杭州特色声音元素如雨声 风声 传呼机声 [1] 话剧内容主题 - 以杭州30年发展为背景 聚焦新老杭州人的碰撞与融合 [1] - 展现老杭州人从固执守护到开放接纳的转变 [1] - 刻画新杭州人从漂泊孤独到扎根归属的心路历程 [1] 艺术表现手法 - 使用三弦模拟90年代河坊街市井声音 [1] - 运用电子合成器表现钱江新城现代节奏 [1] - 导演那刚称该剧是"城市生长的隐喻" [1] 市场反响 - 演出时观众起立跟唱市歌 现场反响热烈 [1] - 资深评论员俞柏鸿发文推荐该剧 [1] - 计划在11月校庆期间进行第二轮演出 [1]
人艺与观众共享戏剧记忆
北京青年报· 2025-05-11 23:32
活动概述 - 北京人艺联合东城区委区政府主办2025"人艺之友日"主题活动,活动时间为5月10日至11日 [1] - 活动旨在通过开放日形式为观众带来多元化的文艺生活新体验,自1986年成立"人艺之友"至今已有39年历史 [1] 活动内容 - 活动围绕"可触摸的历史""可参与的当下""可想象的未来"三个主题,推出多场专题戏剧活动及演出 [2] - 活动分为"演出""活动""打卡""展览"四大单元,包括"时光滤镜"打卡相框、70米"时光列车"车厢、"时光照相馆"自拍体验区等互动项目 [2] - 四合院咖啡厅设置"时光影院",循环播放多部人艺经典剧目影像 [2] - 40余家品牌商户入驻市集,涵盖科技酷玩、非遗展示、网红美食、艺术文创、潮流生活五个分区 [3] - 推出"时光有礼"巨型福袋墙和专属衍生产品首发销售 [3] 艺术交流 - 举办4场"剧场艺术课·大家面对面"艺术交流活动,表演艺术家杨立新进行主题讲座 [4] - 首都剧场南北侧厅举办北京人艺书画展,展出曹禺、欧阳山尊等艺术家及郭沫若、胡絜青等人艺之友的40余件书画作品 [4] - 德国里米尼纪录剧团作品《恐怖谷》作为北京首部纯机器人演出戏剧亮相,探讨人机关系边界 [4] 媒体参与 - 北京青年报展台亮相市集,提供报纸派发、读者俱乐部互动、明信片盖章打卡等活动 [5] - 北京青年报参与出品的沉浸式音乐剧《金风玉露》进行套票地推,并推荐同仁堂养生文创 [5]
英媒:学徒制消失,英国戏剧陷入困境
环球时报· 2025-04-15 22:57
校园戏剧衰落对英国娱乐产业的影响 - 校园戏剧科目衰落导致英国现场娱乐产业面临严重连锁反应 剧院技术与工艺部门出现人才短缺 [1] - 2019年以来60%的英国剧院面临日益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 [1] - 表演艺术科目学生人数下降68% 参加相关戏剧考试的人数也在减少 [1] - 75%的18至25岁英国年轻人希望进入创意产业 但缺乏入门途径 [1][2] 国家剧院技能中心的应对措施 - 国家剧院推出全国性培训计划 覆盖服装设计制作 布景搭建 计算机技术等领域 [1] - 扩建"国家剧院技能中心" 提供实习 培训课程 学徒项目及各部门工作机会 [1] - 预计未来3年内使1 5万人受益 重点解决创意产业与教育系统的衔接问题 [2] - 道具部学徒案例显示 木工 家具制作 绘画等技能可跨领域应用 [1] 行业人才流失与结构性问题 - 文化领域职位空缺率达30% 技能人才短缺是主因 [1] - 传统学徒制消失导致剧院失去心灵手巧的人才输送管道 [2] - 资深工作者因缺乏接班人无法退休 部分岗位对体力要求高 [2] - 受训年轻人被薪酬更高的现场音乐产业或影视行业挖走 [2] 技术变革与行业前景 - 人工智能等未来技术可能改变行业面貌 但无法根本解决人才短缺 [1] - 需通过教育系统重建初中阶段的表演艺术教育 建立学生从业信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