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

搜索文档
东西问·北京文化论坛丨章嘉禾:当代戏剧传播关键在“移情”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11:14
核心观点 - 戏剧艺术在数字化时代的核心价值在于情感表达和跨文化沟通 强调现场性和移情作用的重要性 [8][9][14] - 东西方戏剧存在哲学基础和表现形式的显著差异 东方注重整体和谐与写意表达 西方强调个体冲突与社会批判 [5] - 中韩戏剧教育存在方法论差异 中国系统传承传统戏曲 韩国注重隐性融合传统元素 [6] - 数字化技术为戏剧发展带来新机遇 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真人情感表达 但可丰富艺术创作形式 [14] 东西方戏剧比较 - 东方戏剧偏重静态诗意营造与氛围叙事 西方戏剧更具动态张力且叙事方式直白多样 [5] - 东方表演倾向于"半遮面"式含蓄表达 西方表演更倾向于全情投入与情感外放 [5] - 提出面向东亚演员的"面具理论"训练方法 强调东方艺术表现的特有方式 [5] 中韩戏剧异同 - 两国拥有深厚共同文化根基 中国戏剧传递民族团结和无畏抗争精神 韩国戏剧侧重表达"恨/憾/悔"文化情绪 [6] - 教学方法上 中国系统化纳入京剧越剧等程式化表演 韩国以工作坊形式融入面具舞盘索里等传统元素 [6] - 共通之处在于都高度重视即兴互动与观众参与 强调"移情"核心观念 [6] 戏剧教育合作 - 建议加强高校间文化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戏剧节活动 [11] - 中国戏剧理论著作在韩国译著相对有限 需通过专著互译学术研讨会等形式拓展研究深度 [11] - 应构建系统化和常态化的学术交流机制 推动双边戏剧文化深度融合与长期发展 [11] 数字化影响 - 手机等数字屏幕占据大量时间 但学生反而更向往戏剧表演 将其视为情感交流方式 [13] - 戏剧具备独特疗愈功能 通过表演训练帮助参与者认识自我表达自我 [13] - 人工智能无法取代戏剧真人情感表达 但可带来技术创新和新艺术呈现方式 [14] 跨文化实践 - 戏剧的现场性创造不可复制的体验 演出消逝后情感能长久留存 [8] - 以《梁祝》题材创作当代形体戏剧作品 探讨中韩版本结局差异及当代婚恋观念变化 [8] - 作品受邀参加韩国艺术节并获得好评 证明戏剧能搭建跨文化对话桥梁 [8][9]
通讯丨“我们是音乐的使者”——记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在英国首演
新华网· 2025-08-09 01:43
公司动态 - 中国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于8月6日至7日在英国爱丁堡艺术节完成首演,开启建团15年来首次欧洲多国巡演[1] - 乐团在爱丁堡亚瑟音乐厅举办音乐会吸引约2000名观众观看[1] - 乐团成员平均年龄约35岁,来自多个国家,团队年轻有活力[1] - 乐团与德国管风琴大师汉斯约尔格·阿尔布雷希特合作演奏圣-桑《C小调第三号交响曲"管风琴"》[2] - 乐团在爱丁堡市政厅举办八重奏文化交流活动[2] - 本轮欧洲巡演将持续至8月15日,还将在西班牙和德国的3座城市举办音乐会[3] - 乐团将在德国法兰克福开展另一场文化交流活动[3] 演出内容 - 乐团演奏中国作曲家陈其钢代表作《五行》[1] - 乐团携手国际著名指挥家郑明勋、钢琴家刘晓禹演奏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等经典曲目[1] - 乐团加演比才《卡门》序曲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2] - 乐团在市政厅演出穿插演奏中外曲目[2] 战略合作 - 本轮欧洲巡演由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支持[3] - 国家大剧院作为世界剧院联盟发起单位,将继续促进中外文化交流[3] - 国家大剧院将加强与国际艺术机构合作,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桥梁[3] 市场反响 - 音乐会结束后全体观众起立鼓掌[2] - 爱丁堡市民亨利·罗丝表示深受感动[2] - 爱丁堡市副市长邀请乐团更多成员未来访问爱丁堡[2]
中国古典舞演出《大美不言》 在“欧洲文化之都”蒂米什瓦拉精彩上演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7-06 03:02
文化交流活动 - 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与罗马尼亚蒂米什瓦拉市政府文化之家共同主办中国古典舞专场演出《大美不言》[1] - 演出在米哈伊·埃米内斯库国家剧院举行,吸引600余名观众包括当地政要、华侨华人及民众[1] - 活动得到布加勒斯特中国文化中心、罗马尼亚文化艺术促进协会和中国茅台支持[2] 演出内容与反响 - 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系呈现《踏歌》《唐印》《梁祝》等多元题材节目[2] - 蒂米什瓦拉市长称赞演出为"迄今为止少有如此受欢迎的演出"[2] - 华人观众对压轴节目《黄河》反响强烈,感到心潮澎湃[2] 文化意义 - 中国古典舞融合中华五千年文化精髓及儒道美学思想,展现传统文化[1] - 演出被视为中罗文化交流成果展示及增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的纽带[1] - 市长希望观众通过演出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寻求共同文化共性[2]
“中巴友谊咏叹调”唱响巴西里约热内卢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06:10
中巴文化交流活动 - 中央歌剧院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卡洛斯·戈麦斯市立剧院举办《中巴友谊咏叹调》音乐会,可容纳2200余人的剧院座无虚席 [1][3] - 音乐会由中国驻巴西使馆、中国驻里约热内卢领馆指导,中国能建巴西公司赞助支持,中巴社会文化研究中心承办 [8] - 演出阵容包括中央歌剧院院长刘云志、巴西女高音玛丽利娅·瓦加斯等艺术家,由中央歌剧院音乐总监杨洋执棒 [3][6] 演出内容与反响 - 演出曲目包括西方经典歌剧选段《唐璜》《卡门》和中国民族作品《思恋》《良宵》《情深谊长》等 [3] - 刘云志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节选),玛丽利娅·瓦加斯演唱巴西作曲家维拉·洛博斯的代表作《巴西的巴赫风格》和中文歌曲《葬花吟》《我爱你,中国》 [3][6] - 音乐会尾声五位中巴歌唱家联袂演唱《我爱你,中国》,观众全体起立鼓掌致敬,掌声如潮久久不息 [3][6][8] 文化交流意义 - 巴西女高音玛丽利娅·瓦加斯表示"中国音乐深沉而动人,是值得深入探索的宝藏" [3] - 中央歌剧院歌剧团副团长阮余群表示"让我们更加坚定信心,把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带向世界" [6] - 巴中社会文化研究中心主席罗士豪表示将持续推动两国在音乐、舞蹈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6] - 巴西观众评价"这不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场文化之旅,愿巴中友谊如旋律一样流淌、悠扬"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