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销售

搜索文档
【库存系数】2025年6月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为1.42
乘联分会· 2025-07-17 09:07
2025年6月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 核心观点 - 6月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42,环比上升2.9%,同比上升1.4%,库存水平处于警戒线以下但高于合理区间 [2] - 政策补贴(以旧换新)和促销活动推动终端销量增长,但7月市场预期谨慎 [5][7] - 高端豪华及合资品牌库存压力增加,自主品牌库存微降 [6] 库存系数变动分析 - 6月库存系数同比上升1.4%,环比上升2.9%,连续第三个月低于警戒线(1.5)但高于合理区间(0.8-1.2) [2][9] - 库存总量测算:6月末经销商库存约295万辆,基于乘用车终端销量208.5万辆 [5] - 历史对比:2025年1-5月库存系数分别为1.40、1.61、1.56、1.41、1.38 [11][12] 分品牌库存表现 - **高端豪华&进口品牌**:库存系数1.38,环比上升5.3% [6] - **合资品牌**:库存系数1.26,环比上升4.1% [6] - **自主品牌**:库存系数1.50,环比微降0.7% [6] 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拉动:截至5月31日,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累计达412万份 [5] - 促销活动:端午假期和"6·18"活动提振销量,但透支7月需求 [5][7] - 季节性挑战:农忙季节和高温多雨天气影响消费 [5] 7月市场展望 - 淡季压力:高温多雨天气叠加6月促销透支需求,预计销量环比小幅下降 [7] - 厂商矛盾:厂家持续加码批售量,经销商库存压力加剧 [7] - 局部亮点:新车上市和地方车展或带动部分销量回暖 [7] 行业建议 - 经销商需理性预估需求,强化以旧换新政策宣传和服务优化 [7] - 库存管理目标应聚焦降本增效,防范经营风险 [7] 调查方法论 - 覆盖范围:全国千余家4S店,涉及55个汽车品牌 [10] - 指标定义:库存系数=期末库存量/当期销售量,合理区间为0.8-1.2 [8][9] - 调查目的:监控市场趋势、辅助政策调控、预警经营风险 [8]
红星美凯龙20250509
2025-07-16 06:13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梅凯隆 - 行业:家居、家电、建材、家装、新能源汽车、餐饮等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营销与活动 - 去年借势主流媒体和政策热点,在线下投入营销资源,如机场海报投放 [1] - 今年一季度统一收银加宇宙换星,整体GNV同比增长24%;五一大促(4月1日 - 5月5日)同比增长20% [2] - 截至5月5日,以旧换新订单达43亿,政府补贴7亿,占比16.2%,订单量44万单,客单价9827元 [2] 政策与市场情况 - 上海、江苏、重庆补贴政策落实好且额度高;湖北今年补贴政策收缩 [3][4] - 家电补贴刺激效应强于家电和建材、家居,因其更新换代频率高且近年一直在增长 [7] - 315期间(2月中旬 - 3月23日)GME同比增长23%,认为是国补刺激 [8] 商户参与情况 - 今年参与以旧换新的品类比去年多,但参与比例未明显增加;放开个体户参与度接近50%,未放开则为20% - 30% [5] 销售预期 - 一季度是淡季,期待618、818、双11等后续促销活动带动销售 [6] 成本与费用 - 成本费用在控制,借助宇宙换星政策势能,重点抓政策流量和补贴 [9] 补贴申请与落实 - 补贴申请和商户进入门槛有松有紧,各地有差距;公司运营团队积极与政府沟通争取便利政策 [10][11] 以旧换新活动覆盖情况 - 参与以旧换新的商场数量与去年相近,约两百四十多家 [12] 需求透支情况 - 以旧换新活动存在需求透支情况,但不会影响二、三、四季度;电器可能透支未来几年更新需求,家具建材受交房装修周期影响较小 [12][13] 客单价与品牌效应 - 补贴有助于提高头部品牌和中小品牌的客单价;头部品牌申请补贴额度更顺畅,有利于家具行业头部集中 [14] 出租率与租金 - 自营出租率上升1.6个百分点;希望出租率提升5个百分点以上,年底打算收回部分租金优惠 [15][16] 品类布局与占比 - 希望未来建材占比降至60%,新品类占40%,其中电器占15%,家装占15%,新业态占15% [18][19] 客户群体与需求 - 家电购买客群中新房和存量换新比例约为1:1;家居建材购买客户80%以上是新房装修 [20] 公司收入与利润 - 自营收入占比68.5%,与去年持平,毛利率58.3%,略有增长;委管收入下降,自营下降21%,委管下降30% [21] 商场关店情况 - 关店主要因合作方不想继续经营或合同到期,主动关店占比小;自营商场中66家自有物业位于一二线核心区位,较稳定 [22] 减值情况 - 资产和信用减值今年可能有6亿左右空间,目前影响现金流主要是信用减值 [23] 公司预期 - 今年公司盈利预期较前两年乐观,融资负债规模和成本下降,减值空间不大 [23][24] 大股东赋能 - 大股东建发在地产集采、交叉销售和资金支持方面赋能公司 [26] 新董事长情况 - 新董事长熟悉双方资源,在业绩说明会发表讲话并对员工寄予厚望 [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家电品类在不同商场情况不同,部分商场家电成熟,新入驻商场可能有优惠;家装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入驻品类初期租金最多可打5折 [17] - 五一在河南试点开了3C聚合的生活电器馆,与大家电形成互补 [18] - 物质提升计划可能会加入管理层KPI考核;公司有组织变动,后续会披露 [29] - 补贴回款较快的省份有广州、四川,上海、浙江、江西等省份回款周期约三到六个月 [30]
61辆新能源公交车招标结果揭晓 谁中标?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7-15 08:30
张家港市2025年公交车辆采购项目 - 张家港市计划采购61辆纯电动城市公交客车 预算金额4783 2万元 划分为四个标段 [1] - 标段一中标人为苏州金龙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中标价1886万元 采购20辆8米级纯电动公交 [1][2] - 标段二中标人为苏州金龙汽车销售有限公司 中标价1203万元 采购15辆7米级纯电动公交 [1][2] - 标段三中标人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标价651万元 采购10辆5米级动态公交 [1][2] - 标段四中标人为苏州中桥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中标价1026 4万元 采购16辆5米级纯电动公交 [1][2][3] 新能源商用车行业动态 - 前7月商用车销量234万辆 同比增长4% 受以旧换新政策影响 [4] - 上半年新能源轻卡销量达7 3万辆 其中远程品牌销量超1 5万辆 福田汽车同比增长389% [8] - 中国品牌轻客出口欧洲市场 拿下DHL 300辆订单 创欧洲最大单笔记录 [8] - 福田汽车上半年净利润预计达7 8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88% 海外市场表现突出 [8] - 某中国车企再次出口110台车辆至沙特市场 [8]
品牌没事,经销商倒了是什么经历?
车fans· 2025-07-15 00:29
经销商倒闭现象分析 核心观点 - 合资品牌经销商倒闭潮加剧,涉及本田、大众、标致、宝马等多个品牌,资金链断裂是主因 [3][7][14] - 倒闭前征兆包括拖欠工资、客户退款延迟、员工集资批车、合格证赎回困难等 [4][8][15][19] - 员工权益普遍缺乏保障,仲裁难度大,多数仅能获得0.3N赔偿或被迫自动离职 [9][10][16][19] - 客户订单和售后储值权益难以兑现,厂家常推卸责任 [11][12][13] 广本/大众经销商案例 - 倒闭前半年出现账务危机,拖欠供应商款项,赎合格证时财务紧张 [4] - 员工曾尝试集资救急但失败,主动退网可保障基本善后,资金链断裂则资产难以执行 [5] - 退网后客户需转移至数十公里外其他经销商,影响售后和二手车价值 [5] 标致/林肯等合资品牌 - 2024年同城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经销商亦面临退网风险 [7] - 资金周转问题表现为分批交车、员工集资批车,爆雷前内部已察觉但客户难防备 [8] - 员工底薪压至每月七八百元且无社保,劳务纠纷中处于弱势 [9][10] 广汇集团(全国最大经销商) - 工资发放从15号逐步拖延至跨月,现金流被集团抽走 [15] - 员工赔偿方案苛刻:0.3N赔偿或调岗至偏远门店,维权遭行政干预 [16] - 未交订单通过同城串货解决,售后前期维持但缺乏新车支撑难持续 [16] 捷达/众泰等边缘品牌 - 倒闭前一年开始拖工资(打对折)、延迟客户置换退款 [19] - 众泰经销商极端控制成本(36度才开空调),管理层信用卡凑钱提车 [22] - 小众品牌倒闭后售后真空,车主需自行寻找修理厂 [23] 行业建议 - 从业者优先选择销量稳定的品牌或厂家直营店,避免私人老板门店 [13][20] - 购车避免小众品牌,保有量大的品牌配件和售后更可持续 [20][23] - 新能源领域推荐华为系,传统车企背景可能受歧视 [17]
没人买车的直播间,主播喊到声音嘶哑
创业邦· 2025-07-14 09:57
直播卖车行业现状 - 直播卖车在疫情后兴起,但线下限制解除后热度急转直下,目前主要定位为引导用户留资的工具[6][7] - 汽车主播工作强度高,需长时间直播和密集话术轰炸,但多数人数据低迷,仅少数高转化主播能获得丰厚报酬[7][8] - 主播绩效与品牌影响力、平台支持、购车政策等外部因素强相关,抗风险能力弱[7][12] 主播工作模式与挑战 - 典型工作安排包括每日5场直播(每场1小时)、3-5条视频拍摄剪辑,休息时间极少[11] - 薪资结构为底薪+绩效(线索/试驾/订单),底薪普遍3000-10000元,绩效完成率低于50%会扣罚1500元[12][13] - 某央企新势力考核标准:完成200条线索获1000元提成,400条线索可获总计1万元激励[13] - 头部主播需月均获取2200条线索(单场42条),压力极大[18] 获客成本与转化效率 - 抽奖获客成本低至49元/线索(车模奖品),投流成本通常30-100元/线索[16] - 林肯案例显示:1.23万元投流获475线索(26元/条),最终转化9单(1.89%转化率),低于4S店20%水平[18] - 18场直播数据显示:最佳线索成本6元/条(直播7),最差181元/条(直播15)[17] 行业瓶颈与未来方向 - 大宗消费属性导致线上成交难,618大促140万观看仅成交608万元[23] - 主播核心价值在于提供"初步好奇"线索,而非直接促成交易[23][25] - 需解决信任链路断裂问题,强化线上线下协同[25] - 长期可能发展为购车决策前哨站,打破地理限制并降低筛选成本[26]
经销商的疾呼能否等来主机厂的援手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4 00:5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汽车经销商面临库存成本高企、资金链紧张、销售任务承压等多重困境,生存压力巨大 [2][3] - 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退网数量同比激增,部分品牌经销商亏损面超过70% [4] - 价格战导致经销商进货价与零售价倒挂,同时需承担固定成本,利润被挤压至临界点 [3] - 经销商为维持经营削减服务投入,服务质量下滑侵蚀消费者对品牌信任 [4] - 长三角地区经销商经营困境尤为突出,部分4S店因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倒闭 [2][5] 车企与经销商关系 - 车企推出"60天账期"承诺改善供应商账期,但经销商返利周期缩短诉求未获响应 [2] - 车企压低终端售价并下达高销量指标,经销商被迫用自有流动资金为市场策略埋单 [3] - 车企不合理商务政策加剧经销商经营压力,包括库存积压和返利周期漫长等问题 [8] - 经销商呼吁车企优化商务政策,建立公平合作机制,缩短返利结算周期 [8] - 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涨价1万元至28.55万元,但未引发行业跟风 [16][17] 地方商协会行动 - 四川、广东、河南、江苏、上海等地汽车流通商协会集体发声呼吁改善经销商困境 [2][8] - 长三角三省一市商协会联名发函,提议构建"政府引导、行业协同、厂商共建"新型合作模式 [8][9] - 地方商协会建议加强区域政策差异化,重视经销商在新能源转型中的困境 [8] - 江苏省汽车流通协会发布风险预警,提醒经销商谨慎选择合作品牌 [9] - 专家认为地方商协会发声难以实质性改变车企决策,执行层面缺乏明确路径 [9][10] 法律与市场机制 - 行业频繁降价反映供求严重失衡,需关注是否存在低于成本价销售等违法行为 [11] - 《价格法》可规制车企强制经销商低于成本价销售或经销商恶意低价倾销行为 [11] - 《反垄断法》约束车企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如限制经销商销售区域等 [12] -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经销商免受车企虚假宣传带来的连带损失 [13] - 长期解决方案需回归市场机制,优化供需结构和厂商利益分配体系 [16] 未来展望 - 2026年新能源汽车将收取5%购置税,预计今年四季度价格战可能卷土重来 [17] - 价格竞争客观上淘汰弱势品牌和落后产能,待格局稳定后竞争力度或放缓 [17] - 行业需凝聚车企、经销商与政策制定者多方合力,寻求系统性解决方案 [4][8]
新加坡零售销售连续增长
经济日报· 2025-07-13 22:12
零售销售整体表现 - 新加坡5月零售销售同比增长1.4% 环比增长1.0% 为今年以来最强月度表现之一 连续第三个月同比正增长 [1] - 零售市场韧性突出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表现亮眼 [1] - 大华银行等金融机构预测2025年新加坡经济增速将达到2.5%至2.8% [2] 汽车销售表现 - 5月汽车销售同比增长10.4% 主要得益于国内经济稳定及消费者需求增加 [1] - 政府支持政策如调整拥车证配额刺激了汽车销售 [1] - 上半年汽车注册量显著增加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1] 线上零售发展 - 5月线上零售交易占整体销售的12.3% [1] - 计算机与电信设备线上销售占比51.0% 家具与家居设备占比33.3% [1] - 消费者购物习惯改变推动线上零售比重逐渐增加 [1] 零售类别分化 - 化妆品、个人护理及医疗用品销售额同比增长2% 休闲用品增长7% 光学产品、书籍增长4.5% [2] - 百货公司销售额下降3.9% 食品与酒精饮料下降4.5% 服装与鞋类下降5.3% [2] 餐饮服务行业 - 5月餐饮服务销售额同比增长1.4% 总销售价值约为10亿新加坡元 [2] - 食品外卖及外送服务销售额增长17.2% 咖啡店、美食广场及其他餐饮场所销售额增长2.8% [2] - 餐饮行业在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方面更具灵活性 [2] 零售市场新趋势 - 消费者对购物体验期望提高 需求包括便捷退货换货、实时库存更新、个性化促销折扣 [3] - 环保意识增强 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关注度上升 零售商引入环保产品线并通过线上渠道推广 [3] - 零售商优化运营模式 引入技术手段提升客户满意度 [3] 未来展望 - 汽车销售、线上零售、餐饮服务共同推动零售市场发展 [3] - 消费者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要求零售企业不断创新 [3] - 政府支持政策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将是零售市场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 [3]
没人买车的直播间,主播喊到声音嘶哑
36氪· 2025-07-13 02:27
行业现状 - 汽车直播定位于引导用户留资的工具,而非直接促成交易的渠道[4] - 行业呈现两极分化:仅少数头部主播能实现高转化率,多数主播数据长期低迷[4] - 外部因素(品牌影响力、平台支持、政策变化)对直播效果影响显著[4] 工作强度与薪酬结构 - 典型工作强度:每周单休,每日5场1小时直播+3-5条视频制作[6] - 基础薪资构成:3000元底薪+线索/订单提成,未达标可能倒扣1500元[6][10] - 绩效激励案例:完成200条线索获1000元提成,400条线索可获总计1万元奖励[10] 获客成本与转化效率 - 抽奖获客成本显著低于投流:49元车模抽奖 vs 投流成本普遍30-100元/线索[11] - 优质案例:26元/线索成本,18.9%订单转化率,优于传统渠道2%转化水平[12] - 18场直播数据显示:线索成本跨度大(6-181元),付费流量占比最高达97.3%[12] 行业痛点 - 流量波动剧烈:头部主播单月需完成2200条线索(42条/场),7月普遍遭遇断崖式下滑[13][17] - 系统风险传导:品牌负面舆情直接冲击直播间,主播成为情绪宣泄对象[17] - 内容创新压力:需持续更新"抽象化"演绎形式避免用户审美疲劳[18] 商业模式局限性 - 交易闭环未打通:618大促140万观看仅转化608万元成交额,转化效率低下[18] - 核心矛盾:大宗消费重决策属性与直播即时性存在根本冲突[20] - 当前定位:仅作为用户购车决策的初级筛选工具,非最终交易渠道[18][20] 未来发展方向 - 需构建信任链路:将"初步好奇"转化为线下行动[20] - 潜在价值:打破地理限制,成为品牌需求采集的"前哨站"[20] - 终极目标:从"线索工具"升级为消费链路的专业环节[21]
申华控股: 申华控股2024年年度报告(修订版)
证券之星· 2025-07-11 16:1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为3859.88万元,同比增加119.42%,主要由于主动调整车型结构和销售节奏,实施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1] - 2024年营业收入41.93亿元,同比减少18.43%,主要受市场、厂商政策等因素影响,4S店销售规模较上年同期有所下滑[1][7]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378.19万元,同比增加11.85%,主要由于强化往来款项管理,加快应收账款周转[8] - 2024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54亿元,同比增加594.18%,主要由于转让非主业子公司收到的转让款金额较大[8] 业务板块表现 - 汽车销售板块实现销售收入41.44亿元,复合销售毛利有所提升,宝马板块采取统一业务流程、精细化、轮岗制管理等措施强化运营[3] - 申华金融大厦年内新增出租面积2000平方米,通过硬件改造和服务提升维持良好运营[3] - 渭南汽博园新增开业品牌7家,新增落地品牌10家,累计签约落地汽车品牌36家,同比增加33%[3] - 云南楚雄光伏项目全年稳定运营,完成上网电量2741.87万千瓦时,同比减少3.43%[3][14] 行业趋势 -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2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3%和6.1%,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升至40.93%[5] - 2025年车企竞争核心将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通过本地化产品定义、差异化营销和技术创新满足多元需求[5] - 上海办公楼市场短期内仍处于供应压力下,2024年甲级办公楼搬迁类租赁成交中升级型需求占比达74%[6] - 消费市场向智能化、绿色化、品质化转型升级,呈现多元化、个性化趋势[16] 公司战略与计划 - 发展战略聚焦"优化存量资产、寻求新质增量"两条主线,立足汽车销售主业,提升运营效率[16] - 2025年经营计划包括深化汽销业务转型、提升申华金融大厦运营水平、优化非核心资产结构、强化资金管理等[16] - 将积极探索汽销业务信息化建设,为车主提供多元化定制服务[16] - 持续关注战略新兴生产力领域,培育和发展"第二增长极"[16]
申华控股: 申华控股关于间接控股股东更名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0 16:04
公司间接控股股东更名 - 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名称由"沈阳汽车有限公司"变更为"沈阳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汽集团",变更日期为2025年7月8日 [1] - 工商登记变更手续已完成,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210104MAC7NXBG1H,注册资本为人民币488,000万元 [1] - 沈汽集团成立于2023年2月21日,法定代表人为张悦,注册地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白塔路156号515室 [1] 经营范围 - 沈汽集团经营范围涵盖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 [1] - 其他业务包括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等 [1] - 还包括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自有资金投资的资产管理服务、融资咨询服务等 [1] 股权结构及影响 - 本次变更不涉及公司股权变动,沈汽集团仍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 [2] - 公司与控股股东、间接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之间的股权结构及控制关系均未发生变化 [2] - 变更对公司经营活动不构成影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