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业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投资推广署梁瀚璟最新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8-29 07:20
【导读】香港投资推广署梁瀚璟:港股IPO重回全球第一,香港金融业迎商机 中国基金报记者 郭玟君 《香港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出炉已满两个月,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以下简称投 资推广署)如何落实政策安排?今年香港金融服务及金融科技发展有何亮点值得期待?针对 上述问题,日前,中国基金报记者独家专访了投资推广署金融服务及科技、可持续发展环球 总裁梁瀚璟。 港股IPO重回全球第一 香港金融业迎商机 中国基金报:今年以来,香港金融行业发展有何亮点? 梁瀚璟: 伴随着港股IPO数量及规模重回全球第一,香港金融行业迎来商机。一方面,不少 内地企业家旗下公司赴港上市后,需要在香港设立家族办公室去管理家族资产。另一方面, 这些企业还将立足香港,向更多区域扩张,进一步把国际市场做大。 与此同时,不少企业家及高管都参加了香港的CIES(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他们会投资 香港的创新科技行业,间接地赋能了香港的科技发展。 此外,不少大型机构,包括央企、国企,在香港设立了财资中心。今年4月,香港中国企业协 会财资中心委员会正式成立。通过这个委员会,香港投资推广署可以更好地与这些大型企业 对接,服务好内地大型企业在港设立的财资中 ...
重庆保险业多举措提升服务低空经济发展能力
搜狐财经· 2025-08-29 07:03
政府与行业协作 - 重庆市政府统一部署市发展改革委和重庆金融监管局对低空经济产业链十家重点企业开展调研[1] - 召集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平安财险等多家保险公司专题讨论会共同探讨加强保险保障[1] - 保险行业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主体联动争取总公司支持会同重点企业共建风险实验室[2] 保险保障机制创新 - 组建专业共保体采用风险共担机制解决发动机生产制造等重点领域单家公司风险保障供给不足问题[1] - 建立低空经济专家服务团队围绕全产业链和科技活动全生命周期优化全场景保险解决方案[2] - 开发首批专属产品"渝低空保"聚焦低空经济领域延续"渝科保"科技保险产品服务体系[2] 产品与服务覆盖 - "渝低空保"首批包含科技研发成果转化、航空产品责任、无人机第三者责任、网络安全等方面[2] - 为16家低空经济产业企业提供6115万元保障包括航天时代低空公司、宗申航发等企业[2] - 构建保前定价、保中风险减量、保后理赔服务的全方位风险保障服务模式[2] 未来发展规划 - 加强政府部门与低空经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合作完善工作机制[3] - 参与制定推广实务操作规程落实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强制责任保险制度[3] - 推动低空经济责任险应保尽保、新兴风险愿保尽保将保险纳入航空器公共安全治理[3]
重庆成立低空经济共保体 破解低空保险市场供给不足等问题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06:26
此次成立的低空经济共保体,主要通过承保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行 业样板,为全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庆贡献。低空经济共保体汇聚了19家保险公司的专业力量, 通过"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共保机制,最大限度整合国内保险资源和承保能力,有效破解低空保险市 场供给不足、承保能力有限、产品创新滞后等难题,助力低空产业稳健发展。 会上,人保财险代表低空经济共保体发布倡议,19家低空经济共保体成员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并与16家 单位完成项目签约,风险保额6115万元。低空经济共保体还发布了首批专属产品"渝低空保"。 据了解,此前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和重庆金融监管局对10家产业链重点企业开展调研,并召集人保财险、 太保财险、平安财险等多家保险主体召开成立低空经济共保体专题讨论会,共同探讨如何加强对低空经 济核心产业的保险保障。 据介绍,"渝低空保"作为"渝科保"产品体系的延续,首批涵盖4个保险产品,聚焦无人机第三者责任、 航空产品责任、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网络安全四个领域,覆盖全产业链、科技活动全生命周期,构建起 全面且精细的风险防护网。 中新网重庆8月29日电 (记者 刘相琳)低空经济共保体成立大会暨 ...
阜新金融监管分局同意撤销富德生命人寿彰武支公司
金投网· 2025-08-29 03:34
2025年8月26日,阜新金融监管分局发布批复称,《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关于撤 销彰武支公司的请示》(富保寿辽〔2025〕160号)收悉。经审核,现批复如下: 二、接此批复文件后,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彰武支公司应立即停止一切经营活动,于15个工 作日内向阜新金融监管分局缴回许可证,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一、同意撤销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彰武支公司。 ...
广西启动巨灾民生综合保险试点
广西日报· 2025-08-29 02:06
试点范围与保障规模 - 试点覆盖广西柳州 桂林 防城港 玉林 百色 河池6个设区市62个县市区 为超2600万人提供风险保障 [1] - 总风险保障金额超过3万亿元 [1] - 保费由自治区本级 市级 县级财政按6:2:2比例分担 群众无需缴纳费用 [1] 保障内容与赔偿标准 - 保障范围涵盖17类自然灾害及溺水 一氧化碳中毒 触电等特定意外事故 [1] - 居民住房因灾倒损基础赔偿限额6.5万元 家庭财产(电视机 冰箱 洗衣机)赔偿限额5000元 [2] - 防止返贫监测对象住房赔偿限额增加5000元至7万元 家庭财产赔偿限额增加1000元至6000元 [2] - 居民自愿缴纳3元保费可额外获得住房赔偿限额2万元及家庭财产赔偿限额1500元 [2] 资金整合与机制优化 - 保费资金整合原巨灾保险和灾害民生综合保险试点项目 [1] - 新试点解决原巨灾保险赔付率低和覆盖面窄问题 [1] - 通过金融支持体系提升全区防灾减灾救灾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1]
中国人寿中报亮眼 蔡希良:下半年将更注重长期理念
中国经济网· 2025-08-29 01:52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保费达5250.88亿元,同比增长7.3%,创近五年同期新高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09.31亿元,同比增长6.9% [1] - 首年期交保费812.49亿元,新业务价值285.46亿元,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同比增长4.2%) [3] - 内含价值1.48万亿元,总资产7.29万亿元,投资资产7.13万亿元 [3] -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90.94% [3][8] 战略发展方向 - 重点布局养老、健康、理财领域增长点,优化产品服务与保险场景 [2] - 坚持长周期跨周期经营,注重价值长期稳定与规模合理增长 [2] - 推进集约型内涵式发展,强化降本增效、营销改革、康养生态与科技赋能 [2][4] - 深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高质量发展 [2][5] 数字化转型进展 - 数字化转型分为"转方式"(赋能线下队伍)和"转模式"(构建数字化生态第二增长曲线) [7] - 新模式保费已超互联网渠道全年预算,营销成本大幅下降 [7] - 核保智能审核率提升至95.8%,数智化服务赔案占比超75% [7] - 提供适老服务超1011万人次,增值服务覆盖客户5149万人次 [7] 资产负债管理 - 资产负债有效久期缺口从2-2.5年缩短至1.5年 [8] - 负债保证成本同比下降59个基点 [9] - 若固收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偿付能力充足率可提升超50个百分点 [8] - 通过久期匹配与成本收益管理增强利率风险应对能力 [8][9] 投资策略与市场展望 - 优化权益配置结构,关注新质生产力与高股息优质股票 [10] - 对A股市场保持乐观,关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消费等轮动机会 [11] - 港股市场成为重要配置方向,上半年投资获得显著收益 [11] - 固收配置保持中性灵活策略,维持低久期缺口水平 [11] 行业定位与竞争优势 - 规模与价值保持行业领先,"头雁"地位稳固 [3][4] - 续期业务提供发展支撑,全渠道协同形成战略纵深 [4] - 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新单比例超40%,销售队伍专业化能力提升 [4] - 构建覆盖前中后台的综合经营管理体系,敏捷应对市场变化 [9]
中国人寿下半年如何走?聚焦三大领域潜在增长点
新浪财经· 2025-08-29 00:35
核心财务业绩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09.31亿元,同比增长6.9% [1] - 总保费收入5250.88亿元,同比增长7.3%,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新业务价值超285亿元,同比提升20.3% [1] - 投资资产规模达71271.53亿元,较去年底增长7.8% [5] - 净投资收益960.67亿元,净投资收益率2.78%;总投资收益1275.06亿元,总投资收益率3.29% [5] 战略与转型成效 - 通过"三大主动"战略(战略主动、转型主动、发展主动)推动业绩增长 [1][2] - 负债端多元产品结构与资产端灵活配置实现资产负债联动管理领先 [2] - 浮动型产品在新单中占比升至40%以上,投产效率持续提升 [2] - 多渠道协同发展形成战略纵深,续期业务提供稳定支撑 [2] 投资策略与市场布局 - 公开市场权益规模较年初增加超1500亿元 [3] - 权益投资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消费、出海企业及高股息股票 [4][5] - 港股市场作为重要配置方向,具备新经济和高股息资产价值 [6] - 坚持"配置资产坐稳,弹性资产做优"思路应对低利率环境 [4][5] 渠道发展与定位重塑 - 个险渠道为核心渠道,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改革 [7] - 银保渠道定位战略支撑,构建"6+10+N"均衡布局 [7] - 团险渠道服务实体经济与普惠保险,互联网渠道作为增量试验板块 [7] - 推动渠道间资源整合实现融合发展,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7] 风险管理与资本运作 - 新单业务资产负债久期缺口缩短至1.5年,增强利率风险管理 [9] - 负债保证成本同比下降59个基点,有效控制利差损风险 [9] - 偿付能力远高于监管要求,关注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 [8][9] 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 "转方式"通过数字技术优化线下队伍流程与效能 [9] - "转模式"构建数字化生态第二增长曲线,互联网渠道保费超全年预算 [9] 行业展望与公司规划 -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支撑金融保险业健康发展 [1][3] - 重点挖掘养老、健康、财富管理三大领域增长点 [3] - 坚持长周期经营与集约型内涵式发展,强化核心竞争力 [3]
保费比油车高63%,新能源车险刺客是怎么来的?
吴晓波频道· 2025-08-29 00:30
核心观点 - 新能源车险市场面临“保费高、赔付率高”的双高困境,车主抱怨保费贵且规则不透明,而保险公司则整体亏损,这反映了汽车产业变革与传统保险模式的脱节 [2][3][19][31] - 解决“车险刺客”问题需要行业生态圈协同,通过数据共享、维修体系多元化、技术迭代等方式降低核心风险变量,未来新能源车险有望升级为“移动出行保险”并实现盈利 [26][29][32][34] 新能源车险市场现状与问题 - 新能源车车均保费比同价位燃油车高出63%,即便扣除车龄因素仍贵10%-20% [3] - 保费差异因车价而异:10万元级电车年保费比油车贵1000-1500元,20万元级差距最大达2500元,30万元级差距缩小至500-1000元 [8] - 保费存在“花式跳涨”现象,同一保险公司月初与月底报价可相差数千元,不同公司报价差异更大 [8] - 新能源车出险率高达30%,远超燃油车的19%,且平均每笔赔付金额约7200元,比燃油车高600元,呈现“出险更频繁、单次赔更多”的特点 [17] - 2024年行业保费收入突破1400亿元,但亏损高达57亿元,保费收入同比增长约53%,已结赔款增速却达63% [21] - 2024年有137个新能源车系赔付率超过100%,部分高风险车型赔付率甚至超过150% [21] 高保费成因分析 - 历史数据不足是主因之一,新能源车市场爆发且换代快(每18个月一次),保险公司风险模型难以精准评估风险 [13] - 保费结构差异显著:商业险中的车损险需专门覆盖维修成本极高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 [15] - 维修成本高企:车身与电池一体化设计增加维修难度,4S店垄断核心部件维修导致配件价格高、选择少 [17] - 车主群体风险特征:新能源车35岁以下车主占比比燃油车高14%,且存在大量“非营运身份、实际营运使用”的车辆,加剧风险与保费错配 [10] 行业困境与各方角色 - 保险公司受限于数据依赖,无法改变车辆设计或维修环节,只能被动调高保费控风险,导致“懒政式风控” [13][24] - 电池企业过去维修权限不开放,轻微损坏也“只换不修”,推高理赔成本,例如整体更换电池包成本高昂 [25] - 车企涉足保险业务也面临挑战:2024年特斯拉保险赔付率达103.3%,远高于美国车险行业66%的平均水平;比亚迪保险综合成本率高达308% [25] 解决方案与发展趋势 - 监管层面推动数据共享与维修权限开放,鼓励保险公司与电池厂商、第三方维修机构合作,构建多元化维修体系 [28] - 车企需迭代辅助驾驶技术减少事故,并从设计上优化避免“小伤大修” [29] - 电池企业开始打破封闭壁垒,例如宁德时代2024年推出电池专项维修服务,将维修成本控制在1万-2万元,较整体更换下降80%以上 [29] - 保险公司在获得更多数据后,可从“事后理赔”转向“事前防控”,通过车载设备纠正驾驶行为、监测电池健康 [29] - 行业已有积极尝试:比亚迪凭借“产销修一体”模式,2025年上半年车险保费同比增长1957% [29] - 新能源车险未来将升级为覆盖车辆使用、充电、软件和自动驾驶等多方面风险的“移动出行保险” [32] - 中国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总规模2024年已超1.9万亿元,预计2027年将突破3.9万亿元,年均增速25%,车险是核心组成部分 [33] - 到2027年前后,新能源车险有望实现盈利,并成为车企的重要收入来源 [34]
中国人寿:坚定看好中国寿险业未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8-28 14:34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总保费达5250.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3%,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1] 行业发展前景 - 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未变,是支撑寿险行业持续发展的最大底气 [1] - 保险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期,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大,中国总人口超过14亿,中等收入群体庞大,保险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重仍有较大上升空间 [1] - 健康、养老、财富管理三大领域蕴藏数万亿市场,是未来的三大增长极,健康险和寿险潜在需求旺盛 [1] - 国家对保险业发展高度重视,近期一系列行业指导文件密集出台,构成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 [1] 能力建设要求 - 将潜在市场转变为现实需求需要保险公司提升技术、风险管理、产品与服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资产负债匹配等多方面能力 [2] - 需有效适应市场变化和多样化的客户需求 [2]
新华保险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00.41亿元 同比增长26%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8 12:38
财务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700.41亿元,同比增长26%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8亿元,同比增长33.5% [1] - 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9%,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 [1] 保险业务增长 - 原保险保费收入1213亿元,同比增长22.7% [1] - 新业务价值61.82亿元,同比增长58% [1] 资产与资本状况 - 总资产达到1.78万亿元,较上年末提升5% [1] - 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170.72%,较上年末增长46.65个百分点 [1] - 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56.01%,较上年末上升38.46个百分点 [1] 股东回报政策 - 拟派发中期现金股利每股0.67元(含税),共计约20.90亿元 [1] - 中期现金股利约占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14.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