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自动化
icon
搜索文档
派斯林: 派斯林2024年年度报告(更正版)
证券之星· 2025-07-18 16:16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8.43亿元,同比下降13.75%,主要受北美新能源汽车市场不确定性影响导致订单延后 [2][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43.13万元,同比下降46.85% [2] - 总资产35.86亿元,同比下降9.41%,净资产20.01亿元,同比增长0.95%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486.66万元,较上年同期改善,主要因加强货款催收力度 [2][35] - 研发费用2749.37万元,同比增长78.13%,反映公司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投入 [35] 业务布局与战略 - 主营业务聚焦工业自动化产线解决方案,应用于汽车制造、智能仓储、装配式建筑等领域 [23] - 在新能源汽车焊装自动化领域具有竞争优势,服务某国际头部新能源车企及福特、通用等客户 [30] - 积极拓展非汽车领域,包括智能仓储自动化、飞机总装自动化等新业务 [31][26] - 全球化布局覆盖中国、美国、墨西哥等地,正在开拓欧洲市场 [33] - 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开发仿生智能机器人,探索飞机制造等大型装备应用 [26]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预计2031年达4710.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9.9% [9] - 人工智能与工业知识图谱融合推动生产决策从经验规则转向数据智能 [15] - 人形机器人成为工业自动化新引擎,预计2035年全球市场规模达1540亿美元 [18] - 汽车行业仍是工业自动化重要应用领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全球第一 [20] - 智能仓储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31年全球规模达57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15.3% [21] 技术优势与竞争力 - 在汽车结构件焊装领域市场份额领先,掌握焊接变形控制等核心技术 [30] - 拥有80多年工业自动化经验,系统设计、机械设计等技术实力雄厚 [31] - 研发团队231人,占总员工35%,涵盖本科及以上学历115人 [36] - 建立RASCI 4.0流程控制体系,具备大型复杂项目实施能力 [32] - 客户包括通用、福特、宝马等国际知名车企,合作关系稳定 [33]
新时达董事会换届,海尔系强势入主
国际金融报· 2025-07-18 12:17
公司治理变动 - 新时达完成第七届董事会换届 新董事会由9名成员组成 包括5名非独立董事 3名独立董事及1名职工代表董事 [1] - 海尔系高管全面入驻董事会 新任董事长展波为海尔集团董事局董事 副总裁 分管产业互联网等战略业务 [1] - 非独立董事刘长文 王晔 张翠美均来自海尔集团 分别担任过海创汇董事长 海尔集团CTO 商业总法律顾问等职务 [2] - 高级管理人员调整 刘长文兼任总经理 李安任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 蔡亮等继续担任副总经理 [2] 股权交易进展 - 海尔集团2月21日签署协议 收购新时达10%股份 获得19 24%表决权 转让价款13亿元 [2] - 海尔计划追加投资超12亿元参与新时达定向增发 交易完成后将成为实际控制人 [2] - 6月26日完成股份交割 新时达正式纳入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 [3] 公司经营状况 - 新时达电梯控制器产品全球市场份额第二 SCARA机器人销量全球第四 国产第二 拥有全自主可控技术 [3] - 2022-2024年连续三年净亏损 分别为-10 57亿 -3 79亿 -2 88亿 [3]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155万至230万元 上年同期亏损1875 05万元 扣非净利润仍亏损1525 35万至1600 35万元 [3]
第二十一届“工业自动化与标准化”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新华财经· 2025-07-18 09:23
研讨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工业自动化与标准化"研讨会于7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举办,主题为"智能检测装备的赋能与使能" [1] - 研讨会汇聚工业自动化及标准化领域专家、企业代表、高校及科研机构学者,共同探讨智能检测装备驱动制造业数智化转型的新路径 [1] 技术前沿与产业趋势 - 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张相木提出"三要素融合"理论框架,强调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工业软件、赛博物理系统的协同关系,以破解技术孤岛问题 [3] - 德国工程院院士奥特海因·赫尔佐格分享德国智能检测装备标准化与产业化经验,建议中德深化技术研发与标准合作 [3] 成果发布与供需对接 - 研讨会发布全国两批次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遴选情况及北京市智能检测装备创新产品清单,促进企业技术推广与市场对接 [3] - 企业代表围绕多领域需求与应用实践进行深入交流,推动产业供需对接 [3] 战略合作 -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与中广核医疗科技、龙芯中科、上海超群检测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聚焦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产业生态共建 [5][6] 平台价值与未来展望 - 研讨会通过政策解读、技术交流、成果发布和供需对接,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平台 [6] - 未来将继续聚焦产业前沿,推动技术创新与标准协同,助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和新型工业化建设 [6]
智能化成先进制造主攻方向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17 21:12
先进制造链展区概况 - W2展区汇聚中国中车、中铝集团、西门子、霍尼韦尔、康宁、住友电工等110多家知名企业及链主企业,展示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工业自动化等领域最新实践成果 [1] -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兴乾指出先进制造业呈现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趋势,强调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1] 国际合作与供应链案例 - 空中客车中国公司首席运营官柏舒曼展示A320飞机模型,其机翼在天津制造、机身在中国装配,体现中国在全球航空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 [1] - 航空业依赖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国布局有助于构建更可持续的供应链生态 [1]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 - 西门子推出18款数智化产品,其中16款在中国仅用9个月完成开发,归因于中国丰富的需求场景及完整生态链支撑 [2] - 霍尼韦尔通过与中国行业协会、高校、供应商合作,定制数字化解决方案以满足本土客户独特需求 [2] - 中铝集团建成有色加工行业首个"黑灯工厂",通过无人化热处理环节解决效率与安全问题,实现降本增效 [2]
中德科技IPO被要求做重大事项提示,董事长张忠敏“亲属团”股东超10人
搜狐财经· 2025-07-17 06:08
公司基本情况 - 浙江中德自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 注册资本6644 6万元 主要从事工业控制阀及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产品主要应用于石化行业 [2] - 公司保荐机构为浙商证券 保荐代表人陆猷 王义 会计师事务所为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 [2] 股权结构与实际控制人 - 张忠敏 张中宜 张中彪 陈晓华4人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及创始股东 合计直接持有53 4%股份 4人存在亲属关系 [4] - 董事长张忠敏直接持股23 9% 总经理张中宜持股8 0% 张中彪持股8 0% 陈晓华持股8 0% 永聚投资持股5 5% 其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张忠敏 [6] - 其他自然人股东如张乙 张德春 张德光 张书菱等均为张氏家族成员 存在关联关系 [8] 公司治理问题 - 北交所问询公司治理规范性 重点关注实际控制人 部分股东 董事 高级管理人员及员工之间的亲属关系 [2] - 要求说明亲属关系股东的入股背景 资金来源 分红使用情况 以确认是否存在股权不清晰或潜在纠纷 [2] - 需披露亲属关系人员在公司职务 工作内容及胜任能力 核查是否存在不相容岗位任职情形 [4] - 需说明公司为维持治理规范性及内部控制有效性采取的具体措施 [4] 股东及高管信息 - 张忠敏1972年出生 中国国籍 拥有西班牙永久居留权 本科学历 早年任仪表厂销售员 2003-2007年任服饰公司总经理 2013年12月起任中德科技董事长 [8]
科远智慧(002380):利润端开花结果,构筑全链路研发体系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7-17 04:0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目标价31.66元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科远智慧凭借多重国家资质认证、全链路技术研发体系,以平台化产品与下沉式渠道驱动,赋能工业智能化,同时公司业绩层面持续强劲,看好其长期发展空间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摘要 - 2023 - 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4.07亿、16.82亿、22.14亿、27.70亿、32.30亿元,同比增长21.9%、19.6%、31.6%、25.1%、16.6% [2] - 2023 - 2027年净利润(归母)分别为1.61亿、2.52亿、3.04亿、4.16亿、4.95亿元,同比增长137.1%、56.6%、20.7%、37.0%、18.9% [2] - 2023 - 2027年每股净收益分别为0.67、1.05、1.27、1.73、2.06元 [2] - 2023 - 2027年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8.2%、11.3%、12.1%、14.3%、14.6% [2] - 2023 - 2027年市盈率(现价&最新股本摊薄)分别为36.13、23.06、19.11、13.95、11.73 [2]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1.27/1.73/2.06元(25 - 26年原预测为1.48/1.95元) [3] - 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E 26.79X,给予公司2025年25倍PE,对应目标价31.66元(原为33.52元,2024年30倍PE,-6%) [3] 业绩表现 - 2024年科远智慧实现总营业收入16.82亿元,同比增长19.55%,全年归母净利润2.52亿元,较2023年大幅增长56.64% [3] - 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收4.2亿元,同比+14.60%,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比42.30% [3] 技术生态壁垒 - 公司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等多重资质认证,通过ISO 9001/45001/14001、CMMI 5级等全体系认证,具备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资质 [3] - 依托省级创新平台集群,融合前沿技术,承担国家级科技专项,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10.44%,新增发明专利16项,累计有效专利236项 [3] 市场转化 - 构建IT/OT一体化平台,通过工业云服务等技术为传统产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典型案例多次入选工信部示范项目 [3] - 凭借覆盖全国的17个事业部制营销网络,协同项目与销售资源,提升客户黏性与市场份额,加速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规模化落地 [3] 财务预测表 - 给出2023 - 2027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项财务指标预测数据 [4] 公司收入拆分表 - 2024 - 2027年工业自动化营收分别为14.15亿、18.39亿、22.99亿、26.44亿元,同比增长31%、30%、25%、15%,毛利率分别为45%、43%、44%、44% [5] - 2024 - 2027年工业互联网营收分别为2.04亿、2.55亿、2.93亿、3.23亿元,同比增长 - 31%、25%、15%、10%,毛利率均为45% [5] - 2024 - 2027年工业机器人营收分别为0.50亿、0.99亿、1.49亿、2.23亿元,同比增长0%、100%、50%、50%,毛利率分别为43%、44%、43%、43% [5] - 2024 - 2027年其他主营业务营收分别为0.14亿、0.21亿、0.29亿、0.41亿元,同比增长 - 56%、50%、40%、40%,毛利率分别为 - 3%、33%、32%、32% [5] 可比公司估值表 - 中控技术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1.65、1.95、2.31元,PE分别为27.40、23.18、19.61 [6] - 宝信软件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90、1.04、1.19元,PE分别为26.19、22.71、19.84 [6] - 可比公司2025 - 2027年平均PE分别为26.79、22.94、19.72 [6]
麦肯锡:流程工业自动化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中国化工报· 2025-07-16 01:41
全球及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 - 2025年工业自动化产品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1083亿美元 过去3年年化增长率约3 7% [1] - 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人民币 占全球市场三分之一以上 [1] - 未来5年中国自动化行业将实现跨越式增长 [1] 细分领域增长潜力 - 连续流制造业(如石油化工)的自动化设备 工业物联网软件和云服务等领域增长潜力显著 [1] - 2025年全球自动化设备相关支出预计达760亿美元 较2019年64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2 8% [1] - 工业物联网软件和云服务市场增长率将达18% [1] 国产化进程现状 - 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国产化率已超60% 电力 石化 油气行业过去10年完成初步国产化 [1] - 国内龙头供应商凭借服务响应快 价格优惠等本土化优势获得市场认可 [1] - 工业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和工业软件领域国产化仍有差距 [1] 国产化转型趋势 - 内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推动国产化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从"能用"向"好用"转型 [2] - 锂电 新能源 半导体等新兴制造业快速发展加速国产化进程 [2] - 新型基础设施(如云端数据中心 计算中心)能力提升促进工业自动化设备国产化率提高 [2]
*ST威尔: 关于暂缓召开股东大会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5 16:29
交易概述 - 公司拟通过现金支付方式收购紫江新材30,285,330股股份(占紫江新材总股本的51.00%)[2] - 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紫江新材51.00%股权并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2] - 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且涉及关联交易[2] 交易进展 - 相关议案包括《重大资产购买暨关联交易方案》及交易报告书草案等已通过董事会审议[2] - 公司决定暂缓召开股东大会,将择期另行发布股东大会通知[2] - 交易详情可查阅2025年7月16日巨潮资讯网披露的公告文件[2] 信息披露 - 公司及董事会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无虚假记载或误导性陈述[1] - 公告编号为2025-040,发布日期为2025年7月15日[1][3]
*ST威尔: 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关于上海威尔泰工业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摊薄即期回报情况及其填补措施之专项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7-15 16:23
交易概述 - 上海威尔泰工业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拟以支付现金方式购买上海紫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1%股份(30,285,330股),交易完成后威尔泰成为紫江新材控股股东 [1] - 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购买及关联交易 [1] 财务影响分析 - 交易前威尔泰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12元/股,2025年1-3月为0.04元/股 [2] - 假设交易在2024年期初完成,备考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提升至0.27元/股,2025年1-3月保持0.04元/股 [2] - 交易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加,每股收益提升,不存在摊薄情况 [3] 投资者保护措施 - 公司将加强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提升运营效率并降低成本 [2] - 完善利润分配政策,增加分红透明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 [3] - 董事、高管及控股股东已出具承诺函确保填补回报措施履行 [3] 独立财务顾问意见 - 华泰联合证券认为交易符合相关规定,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3][4] - 填补即期回报措施切实可行,但未来盈利能力仍存在不及预期的可能性 [3]
*ST威尔: 关于本次重大资产购买暨关联交易的一般风险提示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5 16:22
交易概述 - 公司拟通过现金支付方式收购紫江新材51%股权(30,285,330股)[1] - 交易完成后紫江新材将纳入合并报表范围[1] - 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及关联交易[1] 交易进展 - 2025年1月17日、2月15日、3月15日已披露重组进展公告[1] - 2025年7月16日发布交易报告书草案及摘要[1] - 交易尚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2] 交易风险提示 - 存在因涉嫌内幕交易被监管调查导致暂停或终止的风险[2] - 交易审批结果及时间存在不确定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