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ics

搜索文档
广州发布“机器人+”应用场景需求,将出台具身智能产业政策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12:58
行业地位与发展态势 - 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是广州市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发展的15个战略性产业集群之一 发展势头强劲且支撑作用突出[3] - 2024年广州市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万套 同比增长33% 服务机器人产量达9万套 同比增长22%[3] - 产业已培育广州数控 昊志机电 蓝海机器人 明珞装备 瑞松智能等一批国内先进的自主品牌企业 产业创新力与影响力位居全国前列[3] 供需对接与市场拓展 - 70家装备用户与150家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链供应商参与对接 覆盖教育 医疗 园林建筑等领域[1][3] - 政府部门 科研院所 医院及大型企业发布机器人 智能成套装备及精密仪器采购需求 8家供应企业进行产品路演[3] - 对接会聚焦教育 医疗 能源 城市建设等领域新资源 为企业提供单打独斗难以接触的市场机遇[4] 应用场景与技术迭代 - 发布《广州市"机器人+"应用场景需求清单》 涵盖7类智能机器人的80项典型应用场景 包括公共场所服务 巡检安检 制造流程等[6] - 应用场景覆盖医院 公园 地铁 园区 图书馆 博物馆等场所 为产业落地提供精准切口[6] - 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产业技术迭代 机器人应用从替代高强度劳动向执行复杂工序深化 拓展至巡检 安防 导览等智慧城市领域[3][4] 政策支持与生态建设 - 广州市将按照"应用牵引 整机带动 软硬协同 生态培育"路径 加快出台具身智能产业政策[6] - 计划打造"品牌赛+训练场+展示中心+专业展会"系列平台 常态化推进场景供需对接[6] - 企业积极推动技术跨领域应用 如将工业与电网领域成熟解决方案扩展至园林运维等新场景[4]
《Science Robotics》封面:DeepMind发布RoboBallet,重新定义多机器人协同规划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7 11:13
多机器人系统行业挑战 - 多机器人系统在现代工业制造中成为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技术 通过部署多个机械臂可在不显著增加成本和空间的前提下大幅缩短任务执行时间并提高整体产能[1] - 实际部署面临根本性挑战 即如何在共享且充满障碍物的环境中高效安全地协调多个机器人完成多项任务[1] - 多机器人协同需同时解决三个核心子问题 包括运动规划、任务调度和任务分配 每个问题单独求解已属计算难题 而三者的耦合关系更让传统方法难以突破[3] 传统解决方案局限性 - 传统基于采样的运动规划算法在低维度场景中表现尚可 但当机器人数量超过4个且障碍物复杂度提升时计算时间呈指数级增长[1] - 任务调度问题类似经典的旅行商问题 属于PSPACE完全问题 计算复杂度随任务量呈指数上升 即使采用近似解法也需预设大量规则且难以适配动态场景[3] - 任务分配问题中每个任务的成本并不是独立的 而是依赖于其他任务的分配和调度结果[3] - 传统方案通常将三者拆分迭代求解 先人工分配任务再规划调度顺序最后计算运动路径 这种模式不仅依赖数百甚至数千小时的人工经验 还常为了计算可行性牺牲解决方案的质量和完整性[4] RoboBallet技术创新 - RoboBallet是一种基于神经网络与强化学习的新范式 结合了图神经网络和强化学习 旨在自动化地解决多机器人的任务分配、调度和运动规划问题[4] - 核心创新在于其场景的图表示和基于GNN的策略网络 将整个协同场景抽象为动态图 其中节点表示每个机器人个体 边表示机器人之间的交互关系[5] - GNN能够高效处理这种结构化信息 无论图中增加了多少任务或障碍物 GNN的核心处理逻辑不变 学会了如何理解一对元素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归纳偏差使得模型具备极强的泛化能力[5] - 采用强化学习框架训练策略网络 使用TD3算法 使模型能够生成多机械臂轨迹同时解决任务分配、调度和运动规划等子问题 将昂贵的在线计算转移到离线训练阶段[7] - 设计了包含任务完成奖励和碰撞惩罚的奖励机制函数 任务完成奖励基于已解决任务比例的变化 碰撞惩罚则对可能导致碰撞的动作施加负奖励[7] - 采用HER技术通过在失败回合中重新标记目标来生成额外的训练数据 从而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信号[7] - 在程序化生成的随机环境中对模型进行训练 每一轮训练开始时系统会随机生成机器人的位置、长方体障碍物的布局和任务目标位姿 通过数百万次随机环境交互使模型学会协调多个机器人高效无碰撞地完成所有任务[7] 性能表现与效率 - 在计算效率方面表现突出 在NVIDIA A100 GPU上即使是8个机器人40个任务30个障碍物的最大配置每个规划步骤仅需约0.3毫秒 在CPU上运行也能实现3倍于实时的规划速度[8] - 这种高效性使得RoboBallet可用于实时重新规划、动态响应环境变化等需要快速决策的场景[9] - 增加机器人数量能够显著提高任务执行效率 在优化布局的条件下机器人从4台增至8台平均执行时间从7.5秒减少到4.5秒降幅达40%[12] 实验验证结果 - 评估围绕两个关键指标展开 包括整体轨迹执行时间和轨迹质量[11] - 在缩减规模的问题设置中进行对比实验 比较对象为基于RRT-Connect和穷举调度的基准算法[11] - 实验结果表明尽管基于强化学习的方法并不具备理论上的完备性 但其所得轨迹在成本方面与基线方法相当甚至在多数情况下表现更优 而基线方法则需要消耗数量级更多的计算资源且依赖较强的简化假设[11] - RoboBallet在训练和推理阶段均展现出良好的可扩展性 训练所需步数并未随机器人或任务数量的增加呈指数增长 推理时间则与机器人数量的平方、任务及障碍物的数量成线性关系[11] - 能够将从小规模训练中学到的协作模式推广到更大规模场景[15]
罗永浩VS西贝带火炒菜机器人?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17 11:13
行业发展趋势 - 炒菜机器人行业正从概念验证期迈向规模化商业应用的爆发临界点 [1] - 2024年中国炒菜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30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17.2亿元 [2] - 连锁餐饮企业大面积应用炒菜机器人实现2-4分钟快速出餐,较人工烹饪效率提升60%以上(例如辣子鸡从10分钟缩短至4分钟) [1] 技术突破与应用优势 - AI大模型技术实现"千人千味"个性化烹饪,通过10档控火和8种调味动作1:1复刻大厨技能 [2] - 红外感应与NTC温度传感器实现±1℃精准温控,达到猛火快炒口感和锅气还原 [2][10] - IH立体包锅火与阿基米德螺线桨技术实现360°无死角翻炒和自动防糊锅 [10] 企业布局与产品进展 - 科沃斯旗下添可品牌已推出食万3.0pro至食万天工系列产品,净菜数量超100道,价格从5000元下探至2000元级 [2] - 苏泊尔Cook3以1000多元价位占据京东炒菜机器人排行榜首位,2024年重点发展用户创作食谱和AI食谱生成 [4] - 拓邦股份商用炒菜机2025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77亿元,其子品牌"厨纪"获全国炒菜机器人大赛一等奖 [7][8] - 瑞德智能与添可、纯米等企业合作实现炒菜机器人量产,重点研发高精度控制模组和低延时通信模块 [6] - 九阳股份已推出5款炒菜机器人产品包括CJ-A9、A8Pro等,未来将通过苏宁易购线下渠道加速推广 [12] 市场渗透与合作案例 - 小菜园上市募资部分用于采购3000台炒菜机器人 [2] - 老乡鸡部分餐厅采用自动机器人设备,湘式盖码饭品牌"霸碗"所有门店配备自研炒菜机器人 [2] - 炒菜机器人助力连锁餐饮实现SKU精简与厨房操作标准化,并通过OTA远程更新菜品 [1]
无人环卫机器人开始大规模投用:4人半天工作量,机器人2.5小时完成【附机器人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9-17 09:09
行业技术变革 - 无人环卫机器人实现大规模应用 在深圳大运中心体育场区域 原本需要4名环卫工人耗时半天的清洁任务 现仅需两个半小时即可完成 效率显著提升[1] - 技术融合激光雷达 视觉识别 自动驾驶和智能调度等核心技术 支持24小时连续作业 极端天气稳定运行和危险区域无接触清洁[3] - 机器人产业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突破1300亿元 五年行业复合增速达19.46% 其中服务机器人占比45% 成为增长引擎[3][5] 城市应用推广 - 广州计划2026年将无人清扫设备投用数量提升至1000台 杭州等城市在新招标环卫项目中明确要求配备无人设备[3] - 全国多地以"机器换人"模式破解环卫行业人力短缺与效率瓶颈 推动城市服务模式升级[3][7] - 无人设备普及使环卫工人转向设备维护 质量监督等高价值岗位 实现职业转型[7] 技术发展挑战 - 行业高度依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场景适配与调试 导致部署成本高 周期长[7] - 需提升通用易用性 包括拟人型通用性 算法通用性以及行业应用易用性[7] - 需整合专业工具知识形成解决方案 实现技术落地应用与行业发展推动[7]
特斯联与优必选达成战略合作
格隆汇APP· 2025-09-17 09:08
战略合作内容 - 特斯联与优必选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1] - 合作围绕"空间智能+具身智能"展开深度协同 [1] 技术协同优势 - 特斯联提供空间智能感知、推理及行动层面的空间信息处理技术闭环 [1] - 优必选具备人形机器人领域全栈式技术自研能力 [1]
机器人企业IPO竞速:乐聚完成股改,资本棋局如何落子?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08:39
公司战略调整 - 乐聚机器人公司名称变更为乐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因公司经营管理及战略发展需要[2] - 公司回应称名称变更系因内外部业务发展需要[3] - 此举被资本市场解读为上市冲锋号前奏 揭示行业头部玩家通过IPO或产业链生态构建两种不同资本策略[3] 资本融资历程 - 公司2017年获深创投Pre-A轮及腾讯领投A轮融资 2019年完成2.5亿元B轮融资腾讯继续跟投[4] - 2025年8月最新融资引入东方精工产业龙头 以及中信证券、金石投资等头部券商 茅台与金石投资联合产业基金现身[4] - 2024年成功交付百台机器人 2025年一季度订单量同比增长200% 客户包括北汽、亨通光电等大型企业[4] - 2025年8月以8295万元报价成为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二期项目第一中标候选人 规划年度交付量冲击千台级别[4] 行业IPO竞争态势 - 宇树科技从完成股改到启动上市辅导用时不足四个月 为行业划定新时间线[5] - 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壁垒高研发投入巨大 企业通过IPO争夺资金主动权以网罗人才攻克技术[6] - 深圳机器人企业集中冲刺港交所 优必选冲击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后形成示范效应[6] - 博铭维技术选择细分赛道 2024年实现2.49亿元营收持续盈利 毛利率接近50%但面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较长挑战[6] - 乐动机器人2024年营收达4.67亿元但持续亏损 卧安机器人聚焦AI具身家庭机器人亏损逐年收窄[6]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公司股价持续走高 反映资本市场积极预期[7] 生态构建策略 - 智元机器人通过联合投资机构成立产业基金 以投资换取供应链议价权和技术协同[8] - 乐聚机器人主张深入产业一线解决工业场景实际难题 通过真实环境打磨产品形成技术数据积累 年度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出货目标3000台[8] - 公司与和而泰、东方精工成立合资公司 聚焦人形机器人控制器关键技术突破 包括高可靠计算平台和低成本实时总线[9] - 行业玩家选择资本广度或产业深度不同路径 最终指向商业化落地终极目标[9]
A股午评:创业板指涨1.74%,光刻机、多元金融板块涨
南方都市报· 2025-09-17 04:41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早盘集体上涨 沪指涨0.41% 深成指涨1.02% 创业板指涨1.74% 北证50指数跌0.1% [2] - 沪深京三市半日成交额达15619亿元 较上日放量638亿元 [2] - 全市场超2900只个股上涨 [2] 行业板块表现 - 光刻机概念股爆发 波长光电/永新光学/凯美特气涨停 [2] - 机器人概念股延续活跃 万向钱潮3连板 均胜电子2连板 豪恩汽电/宜安科技涨幅居前 [2] - 电池板块异动拉升 宁德时代A股/H股双双创历史新高 [2] - 证券/多元金融板块盘中异动 [2] - 贵金属板块调整 西部黄金跌超4% 赤峰黄金/湖南黄金/晓程科技下挫 [2] - 影视院线/白酒/猪肉股跌幅居前 [2] 资金流向 - 光刻机/多元金融/折叠屏/机器人/电池板块涨幅居前 [2]
微分智飞完成PreA、PreA+轮2亿元融资
北京商报· 2025-09-17 02:23
北京商报讯(记者 魏蔚)9月17日,微分智飞宣布,已连续完成PreA 和PreA+轮融资,总金额近两亿 元。PreA轮融资由东方富海、洪泰基金领投,雅瑞资本跟投。PreA+轮由华映资本领投,深创投、尚颀 资本、长石资本跟投。老股东光速光合、五源资本、银杏谷资本、首程控股及BV百度风投持续追加投 资。此次融资将加速公司在技术研发、产品迭代、团队扩建及市场拓展方面的布局,进一步强化微分智 飞在飞行机器人具身智能与群体智能领域的领先优势。微分智飞成立于2024年,依托自主导航、具身决 策、端到端控制及群体智能技术,打造了面向多样复杂场景的飞行机器人基座模型,驱动构建应用于家 庭、工业、城市与自然空间的"空天智能终端"。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涨2.58%,高开冲击3连涨,最新规模创新高,首次站上百亿元大关
搜狐财经· 2025-09-17 02:03
指数及ETF表现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强势上涨2.80% [1] - 机器人ETF易方达上涨2.58% 成交3.11亿元 冲击3连涨 [1] - 近1周日均成交7.77亿元 居可比基金第一 [1] - 最新规模达102.36亿元 份额61.46亿份 创成立以来新高 [1] - 近7天获连续资金净流入 合计29.42亿元 单日最高净流入11.15亿元 [1] - 连续4天获杠杆资金净买入 融资余额达3.16亿元 [1] - 近1年净值上涨105.80% [1] 行业动态与融资事件 - 美国人形机器人初创Figure获超10亿美元融资 估值达390亿美元 [2] - 公司成立于2022年 专注研发类人机器人 [2] 行业前景分析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超90% 将开启降息周期 [2] - 降息带来Q4流动性边际宽松 利好机器人板块 [2] - 国内货币政策空间打开 Q4宏观流动性有望进一步放松 [2] - 特斯拉第三代机器人发布及国产链新品发布助推板块行情 [2] 产品信息 - 机器人ETF易方达追踪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 反映机器人产业市场表现 [3] - 联接A代码020972 联接C代码020973 [4]
中国工业行业 - 关于人形机器人股票上涨的思考China Industrials-Thoughts on the Humanoid Stock Rally
2025-09-17 01:5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涵盖本体制造 系统集成 以及核心零部件(大脑)等环节[1][11][12] * 涉及中国上市公司 包括特斯拉Optimus供应链相关企业 以及FigureAI Unitree Ubtech Agibot Astribot AI^2 Robotics等国内外机器人公司[2][3][10] **核心观点与论据** * 股价表现强劲 自9月5日以来中国产业链股票整体上涨13.5% 大幅跑赢MSCI中国指数4.4%的涨幅 其中本体制造公司涨幅最大达15.7%[1][2][11] * 上涨核心催化剂是特斯拉Optimus的密集更新 包括9月5日提出十年内交付100万台机器人的运营目标 9月7日发布Gen2.5图片 9月10日宣布Gen3设计定稿且手部灵活性媲美人类 以及9月16日预告下周将重点讨论Optimus生产计划[2] * 其他积极因素包括FigureAI预告未来三天有三项重大发布 中国主要集成商已宣布近10亿元人民币的ToB订单[3][10] * 预期积极势头将持续 未来催化剂包括Optimus Gen3更新 FigureAI发布 Unitree的IPO进展 以及集成商投资者日等活动[4] * 风险提示 若Optimus生产计划或FigureAI发布令人失望 板块存在回调风险[4] **其他重要内容** * 未来关键事件时间表包括7月特斯拉财报 8月世界机器人大会 9月胜利日阅兵和Figure更新 11月特斯拉年度股东大会 以及四季度Unitree的IPO申请[8][9] * 披露摩根斯坦利持有包括北京极智嘉 埃斯顿自动化 弘发科技等多家覆盖公司的1%或以上普通股[19] * 行业观点为“与大市同步”(In-Line)[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