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材料

搜索文档
杉杉股份(600884.SH):负极材料研发有开展基于硬碳或者石墨碳基体上的相关元素掺杂实验研究
格隆汇· 2025-07-31 09:40
技术研发进展 - 负极材料研发开展基于硬碳或石墨碳基体上的相关元素掺杂实验研究 [1] - 研发内容包括掺杂磷元素的负极材料 [1] - 公司将持续跟进相关新型材料与技术的发展与研究 [1]
万润新能:在高镍三元、富锂锰基等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方面已有研发布局
格隆汇· 2025-07-31 08:58
固态电池技术布局 - 公司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和电解质领域均有布局 [1] - 正极材料方面申请多项高能量密度及材料包覆技术相关专利 部分技术可服务于固态电池材料需求 [1] - 正极材料表面改性专利技术有助于改善与固态电解质的界面接触 [1] 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研发 - 公司布局高镍三元及富锂锰基等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研发 [1] - 研发方向匹配固态电池对高电压窗口和长循环寿命的要求 [1] 固态电解质技术进展 - 公司研发覆盖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等不同路线固态电解质 [1] - 部分型号固态电解质已向客户进行小批量送样测试 [1]
万润新能(688275.SH):在高镍三元、富锂锰基等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方面已有研发布局
格隆汇· 2025-07-31 08:48
公司技术布局 - 公司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和电解质领域均有技术布局 [1] - 正极材料方面已申请多项高能量密度材料及包覆技术相关专利 部分技术可服务于固态电池材料需求 [1] - 针对正极材料表面改性的专利技术有助于改善其与固态电解质的界面接触 [1] - 公司布局高镍三元 富锂锰基等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研发 匹配固态电池高电压窗口和长循环寿命要求 [1] 产品开发进展 - 固态电解质方面布局聚合物 氧化物 硫化物等不同路线研发 [1] - 部分型号固态电解质已向客户进行小批量送样测试工作 [1]
天奈科技(688116):导电材料行业引领,新产品迎硅碳及固态东风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31 05:3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天奈科技,给予“买入”评级 [3][9][12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超充平权驱动,碳管迎来黄金发展期,预计26年全球多壁碳管浆料需求达37万吨,24 - 26年CAGR达28%;26年中国单壁碳管粉体需求有望超100吨 [8][63] - 碳管制备及产品要求较高,市场格局集中,天奈科技2024年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出货量占中国市场份额53.2%,未来行业格局有望进一步集中 [8][67] - 天奈科技出货高增与产品迭代双轨驱动,1Q25营收3.35亿元,同比+9%,归母净利润0.58亿元,同比+8%,产品迭代推动盈利回升,新产品出货放量在即 [8][80] - 预计公司25 - 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6.9/9.1亿元,对应7月30日收盘价PE分别为35/23/17倍,给予公司25年PE估值45倍 [9][12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超充平权驱动,碳管迎来黄金发展期 - 导电剂是锂电池重要辅材,碳纳米管综合性能优异,能形成线、面接触式导电网络,导电性和结构性能突出 [18][22][26] - 快充电池放量,碳管需求愈加刚性,上市新车主流电池充电倍率提升,未来三元高镍化、硅碳负极应用、铁锂快充、固态电池产业化将持续提升碳管需求 [39][42][49] - 碳管需求迎爆发时点,行业集中利好头部企业,预计27年中国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出货量达31万吨,26年全球多壁碳管浆料需求达37万吨,行业格局集中,天奈科技市占率第一 [60][63][67] - 碳管材料在导电塑料和芯片基材领域有应用前景,碳纳米管填充型导电塑料应用比例提升,碳纳米管在碳基芯片应用可保证其在极端环境正常工作 [65][67] 公司:出货高增+产品迭代双轨驱动 - 公司技术起家,推动行业技术更新迭代,股权结构稳定分散,高管团队技术背景深厚,自主研发能力强,已形成四代产品 [71][74][78] - 公司碳管出货及盈利处于行业领先水平,24年及1Q25收入重回正增长,毛利率稳中有升,管理及研发费用率略有上升,盈利领先源于技术优势 [80][83][95] - 公司率先产品迭代,单壁产品彰显稀缺性,单壁碳纳米管可提升电池性能,国内外供给稀缺,公司掌握规模化制备工艺,规划产能聚焦单壁新产品及海外基地,单壁产品已有订单和成熟客户,预计26年起批量出货 [105][112][120] 盈利预测与投资分析意见 - 盈利预测:多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25 - 27年销量有望达12.0/14.6/17.2万吨,单吨价格分别为1.65/1.60/1.60万元,毛利率分别为37.0%/38.0%/39.0%;单壁碳纳米管浆料25 - 27年营收有望达2.5/7.2/11.8亿元,单吨价格分别为5.0/4.5/4.2万元,毛利率分别为46.0%/44.0%/42.0% [10][123][124] - 估值分析与投资分析意见: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5 - 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6.9/9.1亿元,对应7月30日收盘价PE分别为35/23/17倍,给予25年PE估值45倍 [9][129]
国联民生证券:关注“反内卷”八大细分领域龙头公司
智通财经· 2025-07-31 02:53
行业政策与趋势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强调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并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1]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实施新一轮稳增长行动并印发多个行业工作方案 [1] - 行业协会和头部企业积极响应"反内卷"政策 [1] 化工行业现状 - 2025年年初至7月24日CCPI下跌5.57% [2] - 2025年1-5月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0%但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70% [2] - 2025年第二季度行业产能利用率为71.90%较第一季度下降1.60pct [2] - 2025年5月行业产成品库存为4577亿元同比增长6.10% [2] - 2024年度石油石化/基础化工板块资本开支增速转负至-6.6%/-15.0% [2] 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 炼油行业开工率下滑但政策可能压减低效产能并鼓励一体化发展 [3] - 乙烯面临总量过剩与多路径竞争控产提质可缓解供需失衡 [3] - 涤纶长丝供给趋稳盈利修复控负荷有望改善价差 [3] - 电池材料需求增长但存在供给压力大开工率低等问题 [4] - 有机硅产能扩张进入尾声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供给压力有望缓解 [4] - 草甘膦行业竞争格局可能因"反内卷"和海外供给不确定而改善 [4] - 纯碱行业老旧工艺/产能或将加速退出供给格局有望改善 [4] - PVC产能增速放缓可能受益于内需企稳和环保政策 [4]
时代瑞象“3+2”LMFP材料技术矩阵 助力磷酸锰铁锂电池多场景应用
起点锂电· 2025-07-30 10:41
磷酸锰铁锂材料优势与挑战 - 磷酸锰铁锂被视为磷酸铁锂的升级版,近两年备受行业关注,以"技术溢价"稳定竞争力成为企业反内卷的主要路径之一[2] - 材料最早可追溯至1997年,2013年头部电池企业开始专利申请,2023年宁德时代量产M3P电池并装车商用[5] - 优势包括:质量能量密度697Wh/kg,高于磷酸铁锂20%;电压平台4.1V(磷酸铁锂3.4V);-20℃低温保持率77-80%(磷酸铁锂45-60%)[6][8] - 直接原料成本占比73.7%,综合成本介于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之间,与6系、8系三元价差7.0-8.0万元/吨[8] - 技术挑战包括:锰铁均匀性问题、电导率仅10-13S/cm(磷酸铁锂1/10)、离子扩散速率10-15cm2/S(磷酸铁锂1/10000)、压实密度低、Jahn-Teller效应导致结构畸变[8][9][10] 时代瑞象技术解决方案 - 推出"1+1"核心技术:共沉淀前驱体工艺实现锰铁原子级均匀分布(波动≤0.2%),纳米化+碳包覆+多元素共掺杂提升电导率10-12倍,锰溶出率<50ppm[23][24] - "3+2"技术矩阵:多元离子掺杂抑制Jahn-Teller效应,锂快离子导体原位复合实现高倍率充放电,表面磷化处理使首次效率提升至92%[25][26] - 材料性能指标:1.0C放电比容量147.7mAh/g,循环200周容量保持率97.6%,压实密度2.33g/cm3,磁性异物47.1ppb[28] 产业化进展与应用场景 - 时代瑞象2025年4月投产首期2万吨磷酸锰铁锂产能,规划建设10万吨锰基正极材料基地,产线采用MES/SCADA系统实现自动化管控[32] - 材料应用场景:LFMP+LCO适用于3C市场,LFMP+LMO适用于三轮车/二轮车,LFMP+NCM用于乘用车,最终目标是在新能源乘用车实现纯用[31] - 公司已实现轻型动力市场产业化,并通过掺杂材料上车多款新能源汽车[2]
每日速递|30亿元万吨级新型CVD硅碳负极投产在即
高工锂电· 2025-07-29 10:58
电池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在重庆挂牌成立 由原兵器装备集团分立 拥有117家分子公司 业务涵盖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销售、金融物流及摩托车 未来将重点发展智能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具身智能等新质生产力 并加速开拓东南亚、中东非洲、中南美洲、欧亚、欧洲五大市场 [2][3] 材料 - 山西物科金硅新材料科技年产3000吨碳包覆预镁氧化亚硅负极材料项目进入环评审批阶段 产品为硅基负极材料 [4][5] - 安徽汉邦化工拟投资2 5亿元建设年产11450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及300吨医药中间体项目 包括12条氯代碳酸乙烯酯生产线(3000t/a)、2条1 2 4-三氟苯生产线(100t/a)、4条1-氨基-2-氰基-1-环戊烯生产线(150t/a)、6条双氯磺酰亚胺酸生产线(100t/a) [6][7][8] - 内蒙古硅源新能电子材料科技万吨级硅碳负极材料项目一期(2000吨/年)即将投产 总投资30亿元 分三期建设 采用清华大学硫化床包裹技术生产第三代CVD硅碳负极材料 [9][10] - 道氏技术与安瓦新能源签署战略协议 合作开发固态电池正负极材料及导电剂 加速材料产业化应用 [11] 电池回收 - 重庆计划2027年前建成西部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基地 区县回收网络覆盖率达90% 将培育综合利用企业 建设2个以上产业基地 提升锂钴镍锰回收率 突破精细化提取技术 [12][13][14] - 长春综旭华友能源科技(一汽与华友合资)扩建年处理10000吨锂电废料项目 新增处理正极废液2700t/a、粉料300t/a 建成后总产能包括退役动力电池包处置5960t/a、梯次电池模组5000t/a [15][16]
GGII:2025H1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129万吨 同比增长37%
智通财经网· 2025-07-29 10:26
智通财经APP获悉,GGII数据显示,2025H1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129万吨,同比增长37%,增速低于其他 几大主材,主要是2024年上半年预期到价格上涨,企业囤货,导致2024年上半年出货量基数较大。预计 2025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将超260万吨,同比增长25%以上。 | 电池产品 | 对人造石墨主要要求指标 | | --- | --- | | 280Ah | 压实密度:1.5-1.6g/cm3; 克容量:340-345 mAh/g | | 314Ah | 压实密度:1.6g/cm3;克容量:~350mAh/g | | 500+Ah、600+Ah | 压实密度:1.6-1.65g/cm³; 克容量:350-355mAh/g | 从细分产品结构看,2025H1人造石墨出货量为117万吨,同比增长47%,占负极材料总出货量比达91%; 天然石墨出货量10.6万吨,同比下降23%;其他占比提升0.2个百分比,主要系硅基负极发展带动。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2025年7月 2024年-2025年H1中国负极材料出货结构(%) 备注:硅基负极材料为复合后口径;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 ...
恩捷股份:公司积极开拓全球优质客户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证券日报· 2025-07-29 08:45
公司毛利率影响因素 - 公司总体毛利率受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等多方面影响 [2] 公司战略举措 - 将通过合理的全球化产业布局提升竞争力 [2] - 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并加强新产品开发 [2] - 积极开拓全球优质客户的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2] - 实施降本增效措施以增强核心竞争力 [2]
化工板块中报业绩苦乐不均
中国化工报· 2025-07-29 02:33
此外,上半年合计873家上市公司业绩报忧,其中化工行业业绩报忧公司数量为83家,锂电材料、光伏 材料因供需错配问题成业绩下滑的重灾区,轮胎板块因原材料价格上涨业绩普遍下滑。 中化新网讯 截至7月27日,已有1570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业绩报喜企业占比44.39%。 从化工行业来看,各子行业苦乐不均,农药、钾肥、制冷剂等板块因市场需求旺盛带动产品价格上涨, 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预增数量达64家;锂电材料、光伏材料等板块因供需错配成业绩下滑的重灾区。 受市场供需、行业周期等因素推动,农药、钾肥、制冷剂等化工上市公司产品价格上涨,业绩迎来爆发 期。 制冷剂供给端受限且市场集中度高,龙头企业话语权强。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东阳光等企 业受氟制冷剂价格同比大幅上涨的利好拉动,预计报告期内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下限均超过 100%。 受产品景气度提升以及中印钾肥大合同落地,钾肥价格同比大幅上涨,亚钾国际、东方铁塔、芭田股份 等企业均预告上半年业绩将实现超50%增长。 农药板块上市公司积极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先达股份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增幅在20倍以上。公司表示, 一是主打产品烯草酮市场售价上涨,带动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