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艺

搜索文档
当演艺融入城市的“呼吸”(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6-03 21:21
当文化体验与商业生态共振、与消费需求碰撞,文化便不仅是精神的养料,更是涌动的经济活力,为城 市的发展创造多元可能 演艺融入街头巷尾,不仅重塑着观众与艺术的互动关系,也催生出文化消费的新业态。这样的探索,不 仅关乎文化传承,更指向城市发展的深层逻辑。王勃笔下"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千年赞叹,在今天体 现为文化与经济的良性互动。非遗工坊的沉浸式演出吸引游客驻足,传统技艺转化为可触摸的消费场 景;历史街区的行进式戏剧带动客流,文化IP成为城市的活力标签……当文化体验与商业生态共振、与 消费需求碰撞,文化便不仅是精神的养料,更是涌动的经济活力,为城市的发展创造多元可能。 当艺术走进生活,石阶可作观众席,咖啡馆转角就是舞台,桥洞下的光影也能编织戏剧。在这个意义 上,每个城市都是一座潜在的剧场,每一个日常的生活场景,皆是孕育艺术的温床;而观众不必正襟危 坐,散步时与琴声偶遇,驻足间与舞者目光交汇,买菜时耳畔飘来几句诗行,每一次与演出的不期而 遇,都可能成就艺术的瞬间。当演艺真正融入城市的"呼吸",我们便能在"寻常一样窗前月"中,看 见"才有梅花便不同"的诗意光华。 曾经,文艺演出如高悬的艺术明珠,往往与剧院的华丽穹顶等紧 ...
端午消费:出行低于预期,“新”消费有亮点
一瑜中的· 2025-06-03 10:13
端午假期消费观察 - 整体出行增速3%,低于预期的7.7%,主要受南方降雨影响[4][11] - 公路客运增长3.14%,铁路/水路/民航分别增长2.3%/-1.65%/1.22%[4][13] - 传统民俗消费表现亮眼:佛山旅游订单增167%,粽子礼盒成交额增15倍[15][17] - 新消费领域高增长:宠物酒店搜索量增91%,运动户外装备GMV增250-330%[15][16] 每周经济景气度 - 华创宏观WEI指数升至6.31%,基建和乘用车是主要拉动项[18] - 乘用车零售增速回升至16.3%,商品房销售降幅收窄至-13%[22] - 北美航线运价大涨:美西航线环比+57.9%,美东+45.7%[6][33] - 中美贸易流量创新低:5月中国对美出口集装箱同比-41.9%[34] 行业生产数据 - 石油沥青开工率回落至27.7%,水泥发运率40.5%[28] - 螺纹钢表观消费同比-5%,焦炭价格指数下跌3.5%[29][45] - 工业生产分化:PVC开工率78.2%(同比+1.4%),江浙织机62.3%(同比-7.2%)[31] 金融市场动态 - 新增专项债发行1.63万亿,进度37.1%快于去年[8][58] - DR007收1.6645%,1年期国债收益率1.4552%[68] - 大宗商品普跌:COMEX黄金跌1.8%,布油跌1.4%,焦煤跌2.3%[45] 消费细分领域表现 | 分类 | 细分领域 | 数据表现 | |------------|------------|--------------------------------------------------------------------------| | 传统民俗 | 龙舟赛事 | 佛山旅游订单增167%,酒店订单增140%[17] | | | 民俗表演 | 陕西非遗剧场票销量增12.6倍[17] | | 新消费 | 宠物经济 | 宠物酒店搜索量增91%,友好型酒店溢价30%[15] | | | 运动户外 | 运动服饰GMV增330.71%,户外装备增313.42%[16] | | | 悦己消费 | 美妆品牌增长翻倍,海蓝之谜等品牌增超10倍[17] |
粽香童趣两相宜!东湖雨中非遗亲子游热度不减
长江日报· 2025-06-01 08:10
东湖风景区端午活动概况 - 端午假期东湖风景区融合传统文化与儿童节元素,推出皮影戏、非遗木偶戏、端午趣味游戏等活动,吸引大量家庭游客雨中游玩[1] - 听涛景区以"楚风雅韵·粽享听涛"为主题,搭建古风皮影戏台,每日上演《哪吒闹海》《武松打虎》等经典剧目,吸引儿童反复观看[3] - 武汉植物园8000平方米绣球花海在雨中盛放,搭配睡莲池景观,形成独特观赏体验[9][11] 非遗文化表演亮点 - 听涛景区皮影戏表演中,非遗传承人通过《三打白骨精》等剧目展现传统技艺,家长记录孩子观看反应[3][4] - 武汉植物园引入国家级非遗杖头木偶戏,《新龟兔赛跑》《聪明的小猪》等室内演出不受天气影响,儿童观众反响热烈[15][16] - 游客反馈木偶戏操作精妙,儿童首次接触非遗文化表现出极高兴趣[16][21] 亲子旅游市场表现 - 雨天未影响家庭出游热情,鄂州、孝感、黄石等地游客专程前往体验文化项目[5][6][16] - 东湖海洋世界推出"套圈'粽'礼物"等室内活动,配合奥特曼水下演出满足儿童娱乐需求[6] - 听涛景区屈原纪念馆等文化地标成为亲子拍照热点,雨中氛围增强文化沉浸感[5] 景区运营调整 - 听涛景区原定端午活动因雨延期至6月2日,新增包粽子、编艾草等民俗体验环节[5] - 武汉植物园通过室内木偶戏与室外花海结合,实现雨天客流分流[9][15]
票根经济享千元优惠,时尚国潮覆盖340品牌!上海促文旅消费升级
国际金融报· 2025-05-30 12:18
浦东新区票根经济激活文旅消费 - 浦东新区通过"跟着演出游浦东"主题活动,以演艺票根券提振旅游消费,吸引观演人群延长停留时间,将演出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和消费增量[2] - 活动时间为5月30日至9月30日,覆盖近百场演出,消费者凭票根可在携程、美团兑换酒店和景区优惠,住宿订单最高优惠1000元,景区门票最高优惠100元[2][3] - 浦东新区大型演出数量占上海市场近七成,截至4月底已举办8856场营业性演出,其中44场为万人以上规模,吸引观众478万人次,票房收入5亿元[3] - 活动采用政企合作模式,区财政提供30%补贴,企业提供20%优惠,形成半价礼包效应[4] 文旅消费链联动机制 - 通过大麦网、票星球、纷玩岛三家票务平台与携程、美团的技术对接,实现电子票根识别和优惠券发放,打造实名制消费闭环[3][4] - 东方明珠塔利用活动提升文化附加值,在6月和9月旅游淡季推出门票优惠,为暑期高峰预热[4] - 活动突破跨行业数据共享瓶颈,通过合作协议、账户管理、清算评估等手段解决票根经济联动难题[4] 长宁区时尚国潮消费券活动 - 5月30日至6月26日发放四轮消费券,覆盖服装鞋帽、美妆个护、日用品、黄金珠宝等品类,设置阶梯式满减券[6] - 联动中山公园商圈、虹桥-古北商圈等15家商业载体和340个品牌,首轮参与核销商户超370家[6] - 结合外贸转内销趋势举办时尚国潮市集,同步推进家电、家居、汽车等品类的"国补""市补"政策[6][7] 离境退税政策推进 - 长宁区新增尚嘉中心、高岛屋百货等6家离境退税商店,其中2家实现"即买即退"[7] - 重点在愚园路、上生新所等时尚街区和京东电器、七鲜超市等外来消费集中业态加速布设退税点位[7]
宋城演艺: 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30 05:07
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第八届董事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25年5月29日以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 [1] - 会议由董事长张娴主持,应到董事9人,实到9人,监事及高管列席 [1] - 会议通知于召开当日通过电话发出,全体董事一致同意豁免通知时限要求 [1] 战略合作协议内容 - 公司与台州湾新区管委会签署《东海千古情项目战略合作协议》,拟打造大型演艺项目 [1] - 全资孙公司三亚宋城无边科技与台州市开发投资集团签署具体项目合作协议 [1] - 公司提供品牌授权、剧目创作、规划设计等一揽子服务,总费用2 6亿元人民币 [1] - 公司将受托管理项目十年,按年经营收入的8%收取管理费,自开业日起算 [1] 董事会审议结果 - 董事会认为合作有助于巩固行业地位、提升品牌知名度并创造可持续利润 [2] - 议案获战略委员会前置审议通过,表决结果为9票同意、0票反对 [2] - 授权管理层签署并实施协议,详细内容参见巨潮资讯网披露的专项公告 [2]
日经BP精选:日本男团&女团新时代:势力版图和突围战略
日经中文网· 2025-05-30 01:13
"Artist 100"榜单是根据日本公告牌(Billboard Japan)综合单曲榜单"JAPAN HOT 100"和综合专辑 榜单"Hot Album"等数据计算的艺人实力。进入TOP100的舞蹈&演唱组合的数量近年来呈现增加趋势。 日经BP . 日经BP成立于1969年4月, 隶属于日本经济新闻社集团。作为日本领先的B2B媒体公司,我们聚焦"经营 管理"、"专业技术"及"生活时尚"三大主要领域,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大规模的现场表演、粉丝团的强大营销力、各种形式的媒体曝光等,舞蹈&唱歌组合近年来在日本 娱乐界贡献了各种热门话题。2025年,以选秀和社交媒体等为武器,新面孔也陆续崛起,其营销方式、 C位面孔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日经Entertainment!》的本期特辑为您解说日本组合"新时代"的最新势 力版图和突围战略。 体育场的大规模演唱会吸引数万名观众,节目上整齐划一舞台表演吸引众人目光。近年来,日本的 舞蹈&演唱组合的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数据来看,组合在娱乐界的存在感也在增强。 编者荐语: 日经中文网开设了"日经BP精选"栏目。日经BP是日本经济新闻社媒体集团的一员,成立于1969年。作 ...
长江剧场焕新归来!变身“观演-体验-消费”综合空间
搜狐财经· 2025-05-29 14:47
历史沿革与定位转型 - 长江剧场始建于1923年,原名卡尔登大戏院,由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设计,以设备先进和装饰奢华著称,被誉为"中国话剧大本营" [5][10] - 上世纪50年代更名为长江剧场,90年代因城市开发淡出,2018年翻修后重新开放 [6][10] - 近期从单一演艺空间升级为"观演-体验-消费"一体化文商旅综合空间,定位城市黄金地段的文化地标 [2][3][5] 空间改造与硬件配置 - 包含"红匣子"(230座)和"黑匣子"(100座)两个小剧场,主打"小而美"特色 [7][11] - "红匣子"采用镜框式舞台,最远观剧距离10米,座椅可灵活摆放 [7][13] - "黑匣子"配备11块升降台和全息声技术,实现舞台与观众席零距离交互 [7][13] 内容运营与业态创新 - 推出"海派声韵""海派喜剧"等四大系列演出,融合传统艺术与现代表演形式 [7][13] - 一楼增设文创销售区,引入国家京剧院、迪士尼授权产品及上海老字号"蝴蝶酥" [8][14] - 长期驻演环境式越剧《红楼梦》,采用270度环绕舞台技术 [16] 文旅融合战略 - 开发"黄河路怀旧经典""戏曲研学"等城市漫游路线,串联周边文化地标 [9][16] - 与宛平剧院联动运营,整合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资源打造文艺打卡地 [7][11] - 通过演出、展览、商业的立体化组合形成文旅商体验系统 [9][16]
“政策包”给力 文化产业借力发力 广州以“文化+”战略打破边界 培育演艺新场景新消费、强化动漫影视优势
广州日报· 2025-05-28 19:01
影视产业政策与规划 - 广东发布影视产业"政策包",涵盖创作、拍摄、制作、发行、放映、衍生开发全产业链,重点打造环珠江口影视产业带和深化粤港澳合作 [1][2] - 广州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港、紫泥堂影视基地、1978电影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电影产业园区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2] - 广州计划实施重点电影创作选题规划,支持故事片创新,并举办广州电影产业博览交易会、纪录片节等活动 [2] - 两部"广州出品"新片《坪石先生》(8月15日上映)和《英雄三元里》即将上映,分别聚焦教育先贤和民族历史题材 [2][3] 演艺市场发展 - "政策包"提出建设国际一流演艺城市群,支持粤港澳三地演艺活动巡回落地,推动广州打造"国际演艺之都" [4] - 2024年广州审批营业性演出4974宗、140135场,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159场,稳居"演唱会之城"第一梯队 [4] - 广州将出台《广州市促进新型演艺空间发展暂行办法》,推动《雄狮少年》《英歌》等舞台剧走向世界,并引进国际重磅项目如德语音乐剧《伊丽莎白》 [4] - 广州话剧艺术中心携中俄合作话剧《复活》及《邯郸记》亮相文博会,寻求海外演出合作 [5] 动漫影视产业 - 政策提出构建广深"双核"动漫高地,支持原创IP孵化与传统文化数字化,广州动漫产业总产值超300亿元(占全国约20%) [6] - 广州年产动画片超200部,产量和播出量全国第一,《雄狮少年》《落凡尘》等电影口碑突出,"猪猪侠""喜羊羊"IP持续活跃 [6] - 奥飞娱乐将投入《喜羊羊与灰太狼》《超级飞侠》等核心IP影视化开发,20周年大电影《异国破晓》预计今年上映 [6] - 咏声动漫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猪猪侠"系列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计划加大原创IP和国际市场拓展 [7]
相聚现场,一起“嗨”(青年消费新趋势观察⑧)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27 22:56
演出市场整体表现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票房收入579.54亿元,同比增长15.37% [7] - 演唱会经济具有"1∶4.8"的拉动效应,即花费1元门票能带动同期周边消费4.8元 [7] - 大型演唱会增速最为突出,票房破260亿元,同比增长78.1%,观演人次超2900万,同比增长45% [8] - 5000人以上的大型音乐节票房近24亿元,观演人次突破581万 [8] 消费群体特征 - 年轻消费者成为线下演艺市场主力,追求个性化、差异化体验和情绪价值 [10] - 79.4%的受访者认为演出能带来情绪价值,治愈心灵 [10] - 18岁至35岁年轻人占舞剧《牡丹亭》观众近八成 [13] - 社交媒体成为年轻人观演决策重要渠道,晒票根成为"社交货币" [11] 演出内容创新 - 脱口秀(单口喜剧)演出场次和票房上升幅度最大,分别为53%和48% [8] - 沉浸式演出形式兴起,如《克莱因历史》融合脱口秀、戏曲、说唱等多种表演形式 [15][16] - 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结合,如越剧现代戏《钱塘里》展现当代青年生活 [13] - "不设舞台"的演出形式出现,如朵云书院"戏剧快闪"和酒吧互动剧 [16] 区域分布变化 - 二线城市大型演唱会票房、场次占比均达60%以上 [9] - 三四线城市音乐节票房占比达29.1%,同比增长3.8%,场次占比34.9%,同比增长2.7% [9] - 演出资源向二三线城市扩张,形成"为一部剧奔赴一座城"的文化消费现象 [13]
交流合作激发演艺消费新潜能 深圳演艺新空间供需对接活动成功举办
深圳商报· 2025-05-27 20:06
活动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配套活动深圳演艺新空间供需对接会于5月26日在宝安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由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主办 深圳市文化市场行业协会承办 130多位全国演出行业精英参与 [1] 政策发布与解读 - 深圳市委宣传部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深圳市演艺新空间扶持管理措施(试行)》于5月24日正式发布 为全国首个系统性演艺新空间政策文件 [1] - 政策首次整合文旅 住建 消防等多部门管理标准 实现准入与管理规范化 通过政策扶持和消防指引推动演艺新空间可持续规范化发展 在新业态监管方面保留包容审慎灵活性 [1] 参与单位规模 - 深圳31家场地方报名参加 包括公共文化场地 产业园区 商业空间等类型 [2] - 60多家演出运营方参会 包括上海一台好戏 北京奇幻森林魔术 北京繁星戏剧村 成都绿树演艺中心 开心麻花 保利剧院 来疯喜剧等国内头部企业 [2] 场馆资源展示 - 福田文体中心 平湖文体中心 乐动力新安文体中心 云谷星耀剧场 光明天健文体公司等5家知名场馆进行路演 展示场地优势 设施设备及可承接演出类型与合作模式 [2] 运营方项目推介 - 上海一台好戏 北京繁星戏剧村 北京奇幻森林 北京小乌涂影视 成都盼达嗨皮 上海国风剧社等6家全国知名运营方展示优秀演出项目与创新运营理念 表达与深圳场地方深化合作意愿 [2] 行业交流价值 - 对接会为深圳本地演艺新空间运营单位提供与国内头部企业学习借鉴和交流合作的机会 F518运营单位负责人表示活动获益良多 期待更多好剧目落地深圳 [2] 产业促进意义 - 此次活动为国内首个演艺新空间供需对接会 展示深圳激发文化消费潜能的决心 通过搭建高效交流平台展现良好营商环境 积极引入头部演艺资源推动项目落地 为市民提供丰富多元的文化消费场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