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

搜索文档
苏超火爆!南京商旅大动作!五百亿资产整合来了!
国际金融报· 2025-07-09 08:25
江苏省首届城市足球联赛("苏超") - "苏超"的火爆出圈折射出体育消费、城市服务消费等领域的巨大潜力 [1] - "苏超"的成功标志着地方国企从"参与"城市运营逐步转向"统筹"城市运营 [1] - 南京国资正在谋求进一步改革 [1] 南京旅游集团重大改革重组 - 南京旅游集团将整合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和南京体育产业集团,打造南京市文旅体商综合开发运营主平台 [3] - 南京旅游集团总资产达511.22亿元,是江苏省内规模最大和产业链最完善的国有旅游集团 [3] - 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主要从事文化资产运营、文化产业投资及文化服务等业务 [3] - 南京体育产业集团是南京市唯一国有经营性体育资产运营主体,承担赛事场馆运营、产业资源整合等职能 [4] 重组后平台及业务影响 - 重组完成后将形成一个覆盖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和商业开发的综合性运营平台 [6] - 长期看存在潜在协同机遇,如体育赛事引流游客、文化IP赋能商业开发等 [6] - 南京商旅明确表示本次重组不会导致公司主营业务变更,也不会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 [5] 南京商旅业务布局 - 南京商旅正在推进收购南京旅游集团持有的南京黄埔大酒店有限公司100%股权事项,交易作价1.99亿元 [7] - 交易完成后,南京商旅将新增酒店业务板块,进一步完善其"旅游+商贸"双主业布局 [7] - 控股股东目前无其他与公司有关的文商旅资产或与"苏超"相关体育资产注入计划 [7] 政企协同消费刺激政策 - 南京市政府2025年推出"1+3"优惠活动,凭"苏超"门票可享200家景区、餐饮折扣 [6] - 此类政策有望常态化,形成"赛事引流-消费转化-国资收益"闭环 [6]
四川规上文化企业数量首次突破3100家 资产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7 01:24
行业表现 - 四川省规上文化企业数量首次突破3100家,资产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排名全国第6,同比增长5 6% [1] - 2024年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花费均居全国前列 [1] - 文化新业态行业实现营业收入452 6亿元,同比增长20 1%,增速高于全国7 6个百分点 [2] 企业动态 - 新华文轩(601811)荣登"全国文化企业30强" [1] - 成都可可豆、域上和美集团双双入选"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 [1] 投资建设 - 34个重点项目实现新开工,61个项目竣工投运 [1] - 1-5月全省在建文旅重点项目512个,实际完成投资274 29亿元,投资完成率50 26%,超序时进度8 59个百分点 [1] - 成都天府国际赛道、资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技创新示范园等新业态项目提前竣工投运 [1] 消费与活动 - 贯穿全年举办超5000场次文旅促消费活动 [2] - "五一"、端午假期全省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消费实现双增长,端午假期成都入境游客达2 6万人次,同比激增34 3% [2] - 推出100个文旅创新场景、人气场景、品质场景 [2] 新业态与IP - 影视IP爆发,《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顶流,《家里家外》上线瞬间引爆 [2] - 发展"票根经济",创新开设主题旅游巴士、专线 [2] 国际影响力 - 成功举办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2025全球跨境旅游(四川)大会等国际性重大活动 [2]
海南省旅游文化体育金融服务中心成立
海南日报· 2025-07-04 01:25
海南省旅游文化体育金融服务中心成立 - 2025年海南省旅文体产融对接活动在海口举行,成立了"海南省旅游文化体育金融服务中心" [2] - 该中心是海南省完善旅游、文化和体育产业投融资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推动旅文体产业与金融资源高效对接 [2] - 中心致力于打造集政策协同、资源整合、产业对接于一体的省级旅游及产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2] 中心职能与运作机制 - 履行旅文体产融对接服务与旅文体产业招商赋能两项基本职能 [2] - 形成工作专班、融资服务平台、年度产融对接活动等运作机制 [2] - 有利于强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等,完善海南自贸港旅游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 [2] - 助力市场主体破解融资制约,拓宽提升产能的渠道 [2] 活动现场重要举措 -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向工商银行海南省分行授予"海南省旅游文化体育金融服务中心"牌匾 [2] - 三亚市政府向工商银行三亚分行授予"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三亚)金融服务中心"牌匾 [2] - 国家开发银行海南省分行等15家金融机构签署《金融机构支持海南省旅游文化体育产业共同行动倡议书》 [2] - 同步上线"旅文体金融服务线上专区",发布《旅文体金融服务手册》 [2] 未来发展规划 - 以金融服务中心为重要抓手,持续完善"政策引导+平台支撑+市场运作"的产融协同机制 [3] - 加快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生态 [3]
以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 2025-07-03 21:59
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 - 文化产业数字化是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是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和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点 [1] - 国家提出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1] - 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深挖数据经济价值并克服"信息茧房"局限 [1] 数字技术驱动文化创新 - 新一代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5G)加速创新,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 [2] - 数字化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促进创作传播方式创新,汇聚广泛创作主体 [2] - 文化新业态16个行业小类一季度营收14846亿元,同比增长12.5%,增速快于行业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 [2] 数字化对产业链的影响 - 数字化延长文化产业链,培育新业态并形成新增长点,激发传统文化产业活力 [2] - 促进文化消费个性化,催生新商业模式,但同时对市场模式、价值观念、治理方式带来挑战 [2] 发展方向与内容质量 - 需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提升数字文化产品质量 [3] - 加强跨境文化数据风险评估和监管,促进安全流通 [3] 信息茧房与数据应用 - 数字化提升生产效率但导致内容同质化,需利用用户数据优化产品质量和市场规律探索 [4] - 信息茧房效应使消费者体验单一化,需拓宽产品来源、提升网络素养并优化信息推送机制 [4] 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 数字文化产品出海面临侵权问题,需运用数字水印、版权区块链等技术加强保护 [5] - 建立数字版权交易平台,提供登记、交易、维权服务,促进合法流通 [5] - 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制定规则并打击跨境侵权行为,推动行业自律与标准建设 [5]
首都发展综合指数呈整体上升态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3 21:09
首都发展综合评价 - 2010至2023年首都发展指数、城市发展指数及协同发展指数均呈整体上升趋势,2014至2016年增速加快后保持高位稳定[1] - 首都发展综合指数前期增长平缓,后期进入稳定发展阶段[1] 文化产业发展 - 2024年北京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总收入达23022.6亿元,同比增长6.6%,延续稳定增长态势[1] - 文化领域呈现"质"与"量"双提升,文化产业成为观察城市文化实力的直接窗口[1] 国际交往与科技创新 - 北京在国际权威排名中表现优异,巩固全球性城市地位[2] - 科技金融景气评价显示北京居全国第一梯队,在科技金融供给、科创产业培育等方面优势显著[2] -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实践突破[2] 经济发展格局 - 2024年北京经济呈现"前高后稳"走势,实现低通胀下的稳定增长[2] - 2025年预计需求增长稳定,新动能加速释放,先进制造业供应链布局优化[2] - "人工智能+"新业态加速转化落地,服务业持续发挥经济稳定器作用[2] 消费与就业市场 - 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服务消费稳健增长,宠物经济、绿色消费等新形态崛起[3] - 2024年劳动报酬占可支配收入比重提升,反映就业优先政策有效落实[3] - 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带动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实现就业规模稳定扩张[3]
★透过文博会读懂文化产业含科量含金量大流量
证券时报· 2025-07-03 01:56
文化科技双核驱动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强调文化科技双核驱动,汇聚全球文化"顶流"和科技"新势力","含科量"成为最大看点 [1] - 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的驱动作用日益突出,科技已深入渗透文化生产、消费、传播的整个链条 [1] - 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超14万亿元,其中数字化、智能化相关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9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高出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 [3] AI技术赋能文化生产 - 腾讯通过混元大模型技术基底融入内容生产全产业链,大幅加快文化宣传产品生产流程,如AI生成网络文学出海宣传海报仅需输入画面元素及风格即可快速完成 [1][2] - 三七互娱自研行业大模型"小七"支持广告投放、生成游戏素材及代码文本创作,国内发行端AI视频占比达80%,海外达70%,AI智能客服准确率超80% [2][3] 智能硬件重塑文化消费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进入多地景区,通过定制化IP(如道士形象)提升文化传播效果,成为景区"流量担当" [3][4] - 宸境科技VR游船项目《天枢·古运河的心跳》结合无锡地标与非遺元素,15分钟沉浸式体验助力景区差异化升级,已在"五一"假期落地创收 [4][5] 科技助力文化传承与出海 - 《叫我大掌柜》游戏以国风美术和传统节日元素吸引海外玩家,《南海丝路》版本推广触达3.6亿次海外用户 [5][6] - 腾讯AI影像修复技术转录修复30多部经典戏曲作品,解决上世纪影像的残缺、抖动等问题,使呈现更细腻鲜活 [7] - 群宇互动歌舞机器人模仿潮汕英歌舞,何璇智能钢琴机器人演奏《青花瓷》,科技与传统文化元素深度融合 [7]
江苏发布创新提升数字贸易政策措施
新华日报· 2025-07-02 21:40
江苏省数字贸易发展规划 - 到2030年全省服务贸易规模目标6000亿元 数字交付服务贸易目标3000亿元 占比50% [1] - 着力推进数字贸易制度型开放 打造数字贸易集聚生态圈 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 [1] - 推进中新数字贸易合作试点 探索数字贸易便利化措施 推动江苏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 [1] - 积极创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 国家数字贸易示范区 完善南京软件谷等载体基础设施 [1] 产业赋能措施 - 发展数字产品贸易 做强南京无锡苏州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推动动漫游戏影视产品出口 [2] - 扩大数字技术贸易 推进高端软件发展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 升级数字服务贸易 [2] - 探索跨境电商新场景 推动数字订购贸易 联动开放平台 [2] - 激活数据产业潜能 争创国家级可信数据空间试点 发展来数加工离岸数据加工大模型训练新业态 [2] 服务贸易重点领域 - 增强国际运输服务能力 优化国际航线网络 建设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 [2] - 提升旅游服务国际竞争力 利用入境过境免签政策 优化口岸团体旅游签证 [2] - 加快发展国际教育服务 打造活动品牌 支持境外办学 [2] - 支持人力资源地理信息等专业服务贸易拓展国际合作 [2] - 扩大优质服务进口 吸引国际资源在多领域先行先试 [2]
当代艺术“织”进传统村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
人民日报· 2025-06-29 22:27
乡村艺术改造 - 松庄村通过建设织美术馆等艺术设施,将传统村落与当代艺术相结合,打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6][7] - 美术馆展出来自国内外艺术家与村民共创的作品,涵盖竹编、棕编、畲族彩带编织等非遗技艺 [6] - 艺术改造初期面临村民疑虑,通过共富协商机制详细介绍设计理念和可逆设计承诺,最终获得支持 [8][9] 艺术赋能乡村经济 - 艺术乡建带动村集体收入增长,2024年文旅收入突破500万元,游客量年增长20%以上 [10] - 村民参与艺术创作的作品被转化为明信片、冰箱贴等文创产品,村民可获得设计分红 [10] - 艺术改造吸引外来创业者,闲置老屋被改造成美学空间,废弃物件被赋予新生命 [10] 村民参与与精神提升 - 村民从最初对艺术创作的抗拒到主动参与,精神世界得到充实 [9][10] - 77岁村民叶金娟从拒绝画画到主动要求参与艺术活动 [10] - 村民李文生的书法作品被用于特产包装,每售出一盒可获得设计费 [10] 艺术与乡村融合成果 - 村内设置山民剧场举办各类演出,艺术装置融入村容村貌,艺术氛围浓厚 [9] - 艺术乡建使松庄村从旅游村升级为艺术村,老房子价值提升 [11] - 外来艺术家从村民日常生活和农事活动中获取创作灵感 [9]
6月27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7 13:59
国内经济与基建发展 - 2024年我国三级及以上航道达到1.6万公里,比2012年增长62%,长江、西江、京杭运河等主干线大通道能力持续提升,江汉运河、江淮运河建成通航,平陆运河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17] - 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开通运营,线路全长2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旅客乘高铁从重庆至长沙最快3小时53分可达,比此前缩短约1小时18分[25] - 2024年我国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国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23亿元,比上年增长7.1%,营收规模再创历史新高[19] 民营经济与中小企业 - 截至5月底,全国实有民营经济组织1.85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76%,同比增长2.3%,私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成为推动民营经济稳健前行的"双引擎"[21] -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在广州开幕,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中小企业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创新成果[24] 科技与教育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18] - 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167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919所,含本科学校1365所,高职(专科)学校1554所,成人高等学校248所[23] 国际合作与文化交流 - 庆祝中意建交55周年艺术特展在意大利林琴国家科学院开幕,展出100多位艺术家的200余件作品和意大利人类文明博物馆珍藏的百余件意大利艺术精品[25] - 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新址在希腊雅典正式启用,为中外学者开展长期研究合作搭建更加稳固的平台[25] 国际经济动态 - 欧元对美元汇率一度升至1:1.174,达到2021年9月以来最高水平,今年以来欧元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已超过10%[33] - 美国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环比按年率计算萎缩0.5%,主要源于消费者支出和出口数据低于预期[34]
创新高!2024年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营收超19万亿元
新华财经· 2025-06-27 06:42
文化产业总体表现 - 2024年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23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7 1% [1] - 文化服务业营收109134亿元占比57 0%同比提升0 1个百分点贡献率59 1% [1] - 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批发零售业营收分别为49609亿元和32679亿元增速7 1%和6 2% [1] 资产与盈利能力 - 2024年末文化产业总资产343987亿元同比增长5 0%增量16276亿元 [1] - 文化核心领域资产贡献率达76 4% [1] - 全行业利润总额17737亿元同比增长7 9%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利润13192亿元增速10 2% [1] 固定资产投资 - 2024年文化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 9% [2] - 文化消费终端生产(16 3%)、新闻信息服务(11 8%)、文化传播渠道(10 2%)、创意设计服务(10 0%)四大行业投资增速超1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