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

搜索文档
国机精工(002046) - 002046国机精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5
2025-09-05 10:18
公司概况与战略定位 -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洛阳轴承研究所和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2005年在深交所上市 [3] - 公司聚焦精密制造领域,业务涵盖新材料、基础零部件、机床工具、高端装备、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五大板块 [3] - 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舰船兵器、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机床、汽车等核心领域 [3] 科技创新实力 - 累计取得科研成果2400余项,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1076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项298项 [3] - 近五年有2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 - 拥有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42个,包括高性能工具全国重点实验室等 [3] - 是8个行业协会依托机构,4个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 [3] 经营业绩与财务表现 - 归母净利润从2021年1.27亿元提升至2024年2.80亿元 [5] - 净资产收益率从2021年4.5%提升至2024年8.31% [5] - 2024年风电轴承收入3.4亿元,2025年上半年风电轴承收入4.8亿元 [8] - 2024年超硬磨具业务收入5.8亿元 [9] - 2024年半导体业务营收超3亿元 [8] 业务板块发展情况 轴承业务 - 特种轴承在航天领域重点产品配套率90%以上 [3] - 成功研制国产首台8兆瓦、18兆瓦风电轴承,世界首台26兆瓦系列主轴及齿轮箱轴承 [3] - 风电轴承主轴轴承和齿轮箱轴承占比约50% [8] 磨料磨具业务 - 1963年成功合成我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1966年成功合成第一颗立方氮化硼 [4] - 半导体芯片加工磨具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4] - 超硬材料磨具下游应用分半导体领域和非半导体领域(汽车、制冷、LED、工模具等) [9] 新兴业务布局 - 金刚石功能化应用实现产业化突破,产品包括散热片、光学窗口片等 [4] - 布局商业航天轴承、人形机器人轴承(交叉滚子轴承、薄壁轴承等) [6] - 人形机器人轴承业务列入十五五规划 [10] - 培育钻石已开设4家线下门店(郑州1家,上海3家) [11] 行业市场数据 - 2025年1-6月中国风电新增装机量51.4GW,同比增长99.1% [8] - 累计风电装机量达572.6GW [8] - 预计2025年全年风电装机量将突破100GW [8] - 风电轴承设计寿命25年左右,主轴轴承国产化率高,齿轮箱轴承国产化率较低 [10] 股东回报与公司治理 - 将不低于40%的股利支付率作为长期分红目标 [7] - 2024年股利支付率水平在上市公司中位居第70位 [7] - 连续四年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科改示范标杆企业 [4] - 打造信息披露-ESG治理-投资者关系管理三位一体信任体系 [8] 人才与研发体系 - 科技人才规模800余人,拥有2个国家级创新团队和4个省级创新团队 [5] - 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700余人,其中博士18人 [5] - 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人员4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专家70余人 [5] - 构建精工研究院+国家科研平台+产业化单元一体化研发体系 [4]
创元科技(000551) - 000551创元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05
2025-09-05 09:12
公司业务与核心竞争力 - 公司核心业务为制造业,形成“洁净环保”与“瓷绝缘子”双主业格局,并涵盖精密轴承、磨具磨料、精密仪器等多种产业 [2] - 全资子公司江苏苏净是国内洁净环保领域技术创新的综合供应商,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及多项顶级工程资质(机电工程/环保工程/建筑装饰等一级资质) [2][3] - 江苏苏净核心产品服务于国家重点项目(如航天发射基地、国防工程),并出口至美国、俄罗斯、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控股子公司苏州电瓷是电瓷行业骨干企业,主导产品为超特高压用瓷绝缘子,自主研发国际最高等级840kN瓷绝缘子(国内首家通过鉴定) [3] - 控股子公司苏州轴承专注高性能精密滚动轴承技术,在航空航天、机器人领域取得技术突破,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资质 [3][4] 市场拓展与产业方向 - 江苏苏净聚焦电子信息、大健康、新能源三大行业,重点拓展光伏、锂电、新基建等领域,推行“融营销”共享模式 [4] - 苏州电瓷产品远销欧美澳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开辟海外新渠道 [5][6] - 苏州电瓷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国内外订单交付推动业绩提升 [5] 战略规划与资本运作 - 公司以“守正、创新、拼搏、超越”为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聚焦“集聚主业、资本裂变、回报股东” [6] - 公司持续关注产业链上下游优质企业投并购机会,以增强新质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6]
辽宁破解三大难题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新华财经· 2025-09-05 06:52
文章核心观点 - 辽宁省通过技术服务体系完善和产业生态构建 助力中小企业突破数字化转型困境 焕发新活力 [1][2][3][4][5][6][7][8] 技术服务体系 - 智能化装备企业推出"驻厂研发"模式 软件工程师深入生产一线驻厂6-8个月 全程参与传感器部署到算法优化全过程 [2] - 全省上线40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 培育104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服务7.5万户工业企业 [3] - 建成5G基站14.3万座 地级市5G全覆盖 重点工业园区和规上企业5G覆盖率100% 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接入企业1.5万家 注册标识23亿个 [7] - 建成沈阳大连两大智算中心 依托2个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 孵化338个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和10个人工智能大模型 [8] 企业转型成效 - 辽宁鸿邦装备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线实现智能化控制90%以上 节省人力70%以上 产能增加30% 产品不合格率大幅降低 [2] - 大连华威轴承制造有限公司打造全自动数字流水线 生产效率提升20% 运营成本降低15% [4] - 沈阳重型电站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通过改造实现生产采购信息化 工作效率显著提高 [2] 政策资金支持 - 大连市首批33家轴承和汽配企业获得中央财政补贴 资金快速直达企业账户 [4] - 盘锦市对达到三级及以上数字化水平企业给予30万元奖励 [6] - 瓦房店市108家轴承企业全部签订数字化转型合同 补助资金全部到位 [4] 产业生态构建 - 确定首批10家产业大脑培育库项目 覆盖航空机器人生物医药等十大产业 推动链主企业为产业链提供数字化服务 [7] - 沈阳市推动沈鼓集团带动12家产业链企业开展数字化改造 实现设计制造物流服务协同发展 [6] - 鞍山市搭建数字化人才发展基础环境 培养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专业人才 [6] 转型挑战与认知 - 企业管理层对数字化转型紧迫感认知不足 典型案例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不够 [8] - 部分中小企业处于"有订单就饿不死"状态 转型需求不足 且不了解最适合自身的平台 [8] - 传统制造业企业需主动与时代接轨 通过转型提升技术品质实现持续发展 [8]
襄阳轴承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短期债务压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29 22:42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7.96亿元 同比增长14.32%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1553.02万元 同比扩大25.18% [1] - 第二季度营收4.33亿元 同比增长26.69% 但单季度净利润亏损190.2万元 同比恶化292.99% [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9.7% 同比下降8.91个百分点 [1] - 净利率-2.74% 同比下滑22.53个百分点 [1] - 近10年ROIC中位数为-1.48% 2022年最低达-5.88% [3] - 历史28份年报中出现10次亏损 [3] 成本费用结构 - 三费总额7402.16万元 占营收比例9.3% 同比下降2.38个百分点 [1] - 财务费用占近三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比例达63.11% [4] 资产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1.53亿元 同比下降13.7% [1] - 应收账款3.54亿元 同比增长19.3% [1] - 有息负债5.34亿元 有息资产负债率达21.37% [1][4] - 流动比率0.76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仅18.6% [1][4] 现金流与每股指标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22元 同比增长6.59% [1] - 每股净资产1.69元 同比下降5.62% [1] - 近三年经营性现金流均值/流动负债仅为6.5% [4]
以“五新”举措,塑强产业质量支撑
齐鲁晚报· 2025-08-28 23:40
文章核心观点 - 聊城市通过"五新"举措推进轴承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 包括链式思维 联合机制 数智模式 创新理念和服务路径 旨在培育产业链质量竞争优势 为企业做大做强和产业建圈强链夯实质量根基 [1] 产业链质量协同 - 以链式思维谋划产业发展 突出上下游协同 在轴承产业链复制推广产业链联合标准模式 组织轴承加工企业 钢球生产企业和保持器生产企业等共同参与标准制定 [1] - 突出质量要素协同 以一站式服务为载体搭建产业链质量供需对接平台 建立涵盖563项检定校准的服务清单 提供定制化计量解决方案 [1] - 突出链主引领 以宇捷轴承和博特等链主企业为总抓手 推动链主企业引领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开展质量强国领军企业导则导入 QC小组和质量信得过班组等质量活动 [1] 产业链质量攻关 - 针对共性问题实施跨区域质量攻关 建立质量攻关项目跨区域合作机制 组织临清轴承与上游东昌府区保持器 冠县锻造 东阿钢球产业以及下游高唐农机 冠县装备制造等产业对接融合 [2] - 推动轴承加工过程中椭圆度变形问题 轴承产品噪声和振动控制缺陷 轴承套圈车加工过程中烧伤现象等行业质量堵点实现突破 [2] - 针对个性问题实施质量阶梯攀登 针对调心滚子轴承精度难以突破P4级问题 联合济南 市质检所和洛轴所等机构 依托宇捷轴承实施质量阶梯攀登试点 产品承载能力提高20% 推动轴承精度突破P4级 [2] 产业链质量管控 - 在轴承产业链推行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 构建数字化智能化质量管控模式 以大数据为核心 以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高标准建设轴承产业大脑 [3] - 产业大脑搭设全链条质量追溯平台 实现轴承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销售服务的全周期质量管控 [3] - 宇捷轴承采用智能SPC过程控制系统 实现生产质量全程跟踪监控 设备利用率提升30% 稳定性提高40% 外贸订单增长40% [3][4] - 博特轴承部署ERP PLM MES和SPC等核心数字化质量管理系统 实现产品研发设计 车加工 热处理和产品检测等多方面的系统管理 薄壁球轴承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 医疗器械和机器人等行业 [4] 产业链质量支撑 - 创新实施一链一院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产学研合作 联合济南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洛轴所轴承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山东轴承创新创业共同体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5] - 推动高精度圆锥轴承用滚动体制造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中大尺寸调心滚子轴承套圈碳化物演变规律及控制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等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5] - 22324CAW33P6系列调心滚子轴承创新采用可控气氛托辊盐浴热处理 产品实现0脱碳 寿命提高30%以上 振动和噪音值达到ZV2标准 [5] - 创新引进院士团队 引入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正寰团队 成功建立全省唯一的斜轧轴承滚动体生产线 推动生产效率提高10倍 成本下降30% [5] - 轴承产业链在科技创新方面立项48项课题 完成21项 申报专利62项 授权9项 研发新产品16款 其中7款实现进口替代 [5] 产业链质量服务 - 强化质量基础设施能力建设 投入402.4万元购置轴承等检测检校设备 全面升级硬件设施 完成25项轴承计量标准建标并获授权许可 [6] - 与杭州轴承试验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依托国家轴承检测中心设立杭州轴承试验研究中心聊城工作站 [6] - 开展质量技术服务便利化探索 将质量基础设施服务站建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或市民服务大厅 提供标准查询 检测预约和专家坐诊等服务 [6] - 在临清市烟店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一站式服务站点 累计服务链企业200余家 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10余个 [6] - 筹划在东昌府区依托郑家镇市民服务中心建立轴承保持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点 [6]
清风为伴产业兴 | 轴承转出“加速度”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8-20 00:38
轴承产业规模与结构 - 产业集聚区面积达8公里×5公里范围,形成密集产业网络[1] - 拥有5100余家企业和1万余户个体工商户,实现全产业链闭环[1] - 年营收突破500亿元,年产量达90亿套,涵盖7000余种型号[1] 政府监督与营商环境优化 - 纪委监委组建营商安商服务小组,建立"小组+专员"护航机制[1] - 推动审批时限压缩37%,通过关键节点预警和定期调度提升效率[1] - 联合7个部门建立"1+N"联动察访机制,整治随意检查、多头检查等问题[2] 企业生产经营改善 - 涉企执法检查频率减少,执法规范度提升,企业生产精力更集中[2] - 整改涉企执法领域问题17个,完善制度机制3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2] - 生产用电成本下降30%,受益企业及个体工商户1300余家[3] 基础设施建设推进 - 针对电价高、负荷小、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开展专项监督[3] - 运用"室组地"联动监督机制,组织多部门协调推进会[3] - 潘庄镇28个网格村中已有9个完成电网改造[3]
南方精工: 南方精工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说明书(注册稿)
证券之星· 2025-08-19 16:3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江苏南方精工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002553,证券简称南方精工,成立于1998年5月8日,2011年2月25日上市,注册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龙翔路9号,注册资本34,800.00万元,实缴资本34,800.00万元 [9][12] - 经营范围包括轴承制造、轴承销售、汽车零部件研发、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零配件零售、机械零件、零部件加工、机械零件、零部件销售、工业机器人制造、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制造、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 [9]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股本总额为348,000,000股,其中限售流通股97,200,000股(占比27.93%),无限售流通股250,800,000股(占比72.07%) [10][11] - 控股股东为史建伟先生,直接持有公司12,040.0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比例34.60%,实际控制人为史建伟、史娟华与史维(史建伟妻子与女儿),三方合计持有发行人39.24%的股份,史建伟担任公司董事长,史维担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 [13][14][16] - 截至报告期末,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所持股份不存在质押、冻结情形 [16] 行业概况与竞争格局 - 公司所处行业为通用设备制造业中的轴承、齿轮和传动部件制造(行业代码C345/CG345),轴承被称为"机械的关节",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家用电器、农机、工业机器人等领域 [17][21] - 全球轴承工业市场规模2023年达1,209.83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2,265.99亿美元,2023-2030年复合增长率9.4%,亚太地区占比56%为最大消费市场 [22] - 中国轴承行业2023年营业收入2,180亿元,产量超202亿套,规模稳居世界第三,形成瓦房店、聊城、苏锡常、洛阳、浙东五大产业集聚区 [23][24] - 国际市场竞争由SKF、Schaeffler、NSK、NTN、Minebea、NACHI、JTKET、TIMKEN八家跨国企业垄断,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超70%,国内市场竞争集中度低,头部企业市占率较低 [27][28] - 行业存在技术壁垒(需跨学科研发与工艺积累)、资质认证壁垒(如IATF16949质量体系)、客户资源及品牌认证壁垒、人力资源壁垒(需经验丰富技术人员) [29][30][31] 主营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要从事精密轴承、单向离合器、单向滑轮总成和其他精密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精密轴承收入占比超50% [17][35] - 精密轴承产品包括滚针轴承(冲压外圈滚针轴承、实体套圈滚针轴承、推力滚针轴承、向心滚针与保持架组件)及制动、传动零部件(卡钳活塞、柱塞泵活塞、偏心转向轴承、三通阀、滚珠丝杠副、内花键圈和外齿圈、套圈、叶片环等) [38][39][40][41] - 单向离合器产品包括圆柱式离合器、楔块式离合器,应用于汽车液力变矩器、摩托车发动机及变速箱、磁电机、高压开关等 [41][42] - 单向滑轮总成应用于汽车发电机传动输入端,实现解耦作用保护皮带寿命 [42] - 2024年精密轴承产能26,519.32万套、产量30,290.55万套、销量29,061.84万套,产能利用率114.22%,产销率95.94%;单向离合器产能1,080.00万套、产量867.30万套、销量849.12万套,产能利用率80.31%,产销率97.90%;单向滑轮总成产能360.00万套、产量322.52万套、销量307.59万套,产能利用率89.59%,产销率95.37% [42] 研发与技术优势 - 公司设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拥有研发人员170多名,与法雷奥、博世等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商同步开发新产品 [34]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其子公司拥有专利超150项,曾获"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等奖项,参与制订《滚动轴承低碳钢轴承零件碳氮共渗热处理技术条件》等行业标准 [34] 客户与品牌优势 - 客户包括法雷奥、博世、索恩格、采埃孚、麦格纳、大陆、日本电装以及本田、雅马哈、豪爵、春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高端客户资源 [34] - 公司为国内第一家成功上市的滚针轴承生产企业,品牌影响力显著 [34] 经营模式 - 采购流程基于IATF16949:2016质量体系,将物资分为三类(一类为密封圈、塑料保持架等关键零配件,二类为油脂、销子等重要物资,三类为备品备件及辅助材料),优先选择客户指定供应商或通过ISO 9001/IATF 16949认证的供应商 [43] - 生产模式以订单驱动为主,实施精益生产和智能制造转型,提升全链条信息化、数据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35] 下游市场发展 - 汽车领域为最大下游应用市场,2023年全球汽车产量9,355万辆同比增长10%,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增长3.7%和4.5%,连续16年全球第一 [26][27]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1,288.8万辆和1,290.3万辆,同比增长32.3%和33.0%,新车销量占比达40.9%,提前完成《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目标 [27]
上半年轴承工业增加值增长9.37%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2 00:02
行业整体表现 - 轴承行业159家企业集团和主要企业上半年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38.02亿元 同比增加11.04% [1] - 工业销售产值534.49亿元 同比增加11.25% [1] - 工业增加值160.94亿元 同比增长9.37% [1] 重点产品成果 - 洛阳轴研科技研发出17兆瓦级风电主轴轴承 最大外径达3425毫米 应用于全球单机功率最大、风轮直径最大的17兆瓦直驱型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 [1] - 洛轴集团研制出国内首台套无齿式圆柱滚子转盘轴承 应用于新疆奇台射电望远镜项目 是世界最大、精度最高的百米级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关键部件 [1] - 瓦轴集团成功研制全球首款应用于4000吨全地面起重机的超大吨位回转支承轴承 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型工程机械核心基础零部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
新强联20250811
2025-08-11 14:06
新强联2025年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2.83亿元,同比增长110.09%,环比增长38.52%[2] - 扣非净利润2.11亿元,同比增长2,300.16%,环比增长69.37%[2] - 风电业务营收占比75.84%,其中TRB收入2.6亿元,主轴承收入6.3亿元[2][7]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0.97亿元,同比下降66.65%[4] - 总资产112.1亿元,净资产59.27亿元[4]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风电行业抢装潮推动订单激增[6] - 高附加值产品TRB订单占比提升[2] - 生产效率优化(工艺改进、员工增加)[2][6] - 降本增效措施(固定资产摊销减少、滚动体垂直整合)[8] **产品与业务进展** - **TRB业务** - 金风样机测试中,年底目标批量生产超100台[14] - 韵达样品制作中,2025年小批量供货[14][16] - 2026年渗透率预计翻倍(2025年30%-40%,2024年<10%),需求同比增80%-90%[18] - 小型风机(如1,350型号)开始采用TRB,成本优势显著[19] - **主轴承业务** - 设备改造中,产能目标提升40%-50%[11][12] - 海风主轴承国产化意愿增强,216型号以上设备或全面采用国产[5][30] - **独立变桨业务** - 上半年收入6.3亿元,全年预期12亿元,市占率约70%-80%[5][34] - **海外市场** - 与恩德、苏兰合作,2025年样机试制,2026年批量生产[26] - **盾构机轴承** - 国内市占率领先,与中科院合作推进技术升级[5][28] **毛利率与成本控制** - 毛利率持续提升原因:TRB放量、高毛利产品占比增加、零部件自给[8] - 下半年预期:海上装机(更高毛利)、TRB/独立变桨放量推动进一步增长[9] - 全产业链布局显著降低成本(未量化)[40] **产能与订单** - Q2-Q3满产,Q3产能释放后业绩或优于Q2[10] - 主轴承产能改造后单月产能或增40%-50%[12] - 2025年海风主轴承目标出货5,000套,综合出货8,000-9,000套[31] - PRB下半年新增两个重要客户订单[17] **技术与竞争优势** - 淬火工艺成本优势显著(性能提升30%-40%)[19] - 磁悬浮轴承已批量生产,技术领先[39] - 无友商大力投入同类领域[41] **其他要点** - 转债费用按季度计提,若转股完成可节省利息支出[37] - 2026年暂无降价计划,市场竞争压力较小[38] - 水泥浆轴承收入确认延迟,但订单达数千万元[23] 注:数据单位已统一为人民币亿元,部分业务细节(如TRB客户名单)见原文[32][33]
新强联: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1 08:1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22.10亿元,同比增长108.98%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99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0.29亿元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3.35亿元,同比增长2,200.56% [2] - 基本每股收益为1.09元/股,同比增长489.29%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7.40%,同比提升9.41个百分点 [2] 业务板块分析 - 风电类产品收入大幅增长135.53%,毛利率提升18.38个百分点至30.50% [16] - 回转支承产品收入增长116.63%,毛利率提升16.13个百分点至30.28% [16] - 境内销售收入增长109.73%,毛利率提升13.54个百分点至28.34% [16] - 直销模式收入增长108.98%,毛利率提升13.55个百分点至28.48% [16] 研发与技术创新 - 研发投入1.12亿元,同比增长79.57% [15] - 拥有148项专利,其中31项发明专利 [12] - 自主研发的直径14米级超大型盾构机主轴轴承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3] - 12MW海上抗台风型主轴轴承获得河南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定 [13] - 3500t起重机用18米级剖分式三排圆柱滚子回转支承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4] 产能与资产状况 - 总资产112.1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07% [2] - 货币资金占比6.54%,提升1.18个百分点 [16] - 固定资产占比36.10%,下降2.19个百分点 [16] - 土地使用权储备近1500亩,布局洛阳和江苏张家港两大生产基地 [15]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在风电轴承领域市场地位稳居行业前列,产品涵盖主轴轴承、偏航轴承、变桨轴承等 [6] - 海工装备轴承技术水平达到行业领先,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6] - 盾构机轴承国产化替代取得重大突破,配套中国出口海外最大直径盾构机 [8] - 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等荣誉 [14] 经营模式与客户结构 - 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经营模式 [5] - 客户主要为大型风电整机制造商、盾构机设备制造商、海洋工程机械设备制造商等 [9] - 与行业头部客户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9] 投资与产能建设 - 向新强联重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增资9800万元,持股80% [17] - 募集资金项目累计投入12.04亿元,其中齿轮箱轴承及精密零部件项目投资进度101.07% [1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5亿元,同比改善73.60%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