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装备制造

搜索文档
“继续为基层产业工人发声”(人大代表在基层)
人民日报· 2025-08-20 22:21
人物背景 - 孙景南为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车体分厂电焊工 中国中车首席技师 从事焊接工作30余年 完成多项轨道交通装备焊接工艺创新和技术攻关 [1] - 2011年组建"孙景南技能专家工作室" 累计完成培训1600课时 培训青年员工70批次 受益学员超2000人 带领团队完成技术攻关201项 成果转化44项 [3] - 工作室2019年获"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 [3]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 2023年提出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建议 部分内容被采纳 如扩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覆盖面 支持企业及院校开展认定 [2] - 2024年调研发现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受阻 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称互认不畅 技能证书在积分落户等政策中权重过低 [2] - 2024年建议构建"需求导向型"技能培养体系 包括发布紧缺工种目录 对职业院校新设专业补贴 实施"技能升级紧急计划" [2] - 建议重构职业发展制度 对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技能人才给予成果转化收益分成 允许技术入股创业 [2] 行业技术发展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推进智改数转网联 车间机械化程度提升 "人机协同"日益普遍 [3] - 孙景南参与推进"人机协同"和智能化生产线建设 [3] 人才培养与推广 - 定期走进中小学高校宣讲 分享产业工人成长故事 旨在吸引青少年投身制造业 [3] - 目标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和产业支撑 [3]
晋西车轴股价下跌3.25% 中报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
金融界· 2025-08-20 19:36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20日收盘晋西车轴股价报5 96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 20元跌幅3 25% [1] - 当日成交量为858408手成交额5 09亿元 [1] 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涵盖铁路车轴铁路车辆摇枕侧架等产品 [1] - 具备年产10万根以上车轴及3000辆铁路货车的生产能力 [1] - 在高速动车组车轴领域实现批量供货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 08亿元同比增长41 73% [1] - 归母净利润1390 09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1] 业务进展 - 铁路车轴业务在国铁集团采购项目中中标份额达30 64% [1] - 持续推进高速动车组车轴等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 [1]
中国移动山东公司打造先进制造业AIDC,加速新质生产力跃升
齐鲁晚报· 2025-08-15 07:08
青岛智算产业发展背景 - 青岛作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山东半岛算力网络核心枢纽 加速布局智算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政策引导、场景驱动、生态聚合的发展模式 [1] - 山东移动面向青岛先进制造业企业提供一站式算力解决方案 涵盖基础设施、算力资源、算力管理及MaaS服务 支撑企业大小模型研发与业务集成需求 [1] 技术能力与服务平台 - 自研算力管理平台通过虚拟化、自动化技术实现动态资源调配 提供专属算力、存力、运力服务 [3] - 采用vGPU、算力超分、容器直通技术实现弹性扩容和分时共享 降低用户算力租用成本40%以上 [3] - 打造齐鲁智聚平台提供数据标注、模型训练、评估及部署的一站式MaaS服务 通过图形化界面操作使AI研发效率提升50%以上 [3] 算力平台架构与资源 - 平台架构包含门户层、平台层、模型层、算力层四层结构 涵盖AI能力图谱、模型市场、大模型训推、算力调度等功能模块 [4] - 提供192P昇腾国产化算力 支持异构算力互联互通 配备高功率液冷机柜和OTN政企专网保障高可用性 [5] - 实现国产算力(昇腾、海光、寒武纪)与NV算力(英伟达、AMD)的纳管与适配 [4] 商业模式与生态建设 - 创新构建政企联动+生态共建的智能算力中心运营模式 联动智能家电、科研院所等行业主体建设异构算力集群 [4] - 通过多方资源合作共享突破单一主体建设局限 形成协同高效的算力资源供给体系 [5] 应用成果与区域影响 - 算力平台已服务海尔、中车等制造业龙头企业 哈工大创新中心等科研院所 以及轻链科技等中小微企业 [5] - 带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重点行业高质量算力需求释放 形成以青岛为核心的AI基础设施集聚效应 [5] - 推动区域算力网络一体化建设 提升山东在全国智算网络布局中的战略地位 [5] 未来发展规划 - 持续发挥网络质量最优、客户规模最大、技术创新能力领先的算网优势 [5] - 打造AIDC智算产品与服务生态 通过规模化运营和系统集约管理进一步降低AI使用成本 [5] - 为先进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和新质生产力跃升持续注入创新动能 [5]
中铁重工被罚:不按照施工技术标准施工
齐鲁晚报· 2025-08-13 00:41
行政处罚事件 - 中铁工业旗下中铁重工因"不按照施工技术标准施工"被安徽省交通运输厅行政处罚[1][2] - 罚款金额93.484732万元 处罚依据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2][3] - 违法行为类型为违反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规定 存在偷工减料嫌疑[2] 公司被执行情况 - 当前存在6条被执行记录 执行总金额达3259.5168万元[5] - 最新执行由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5年6月3日作出 执行标的1106.5019万元[5] 企业基本信息 - 中铁重工成立于1990年9月21日 法定代表人张永利 注册资本5.1亿元[2][8] - 注册地位于武汉市江夏经济开发区 为中铁工业全资控股子公司[2][8] - 公司隶属中国中铁股份 是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成员企业[7] 企业经营规模 - 拥有武汉/南京/长春三大制造基地 年产能达40万吨[7] - 年产值超过50亿元 业务涵盖轨道交通及高端装备制造领域[7] - 具备设计/制造/工程施工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7]
打造轨道交通钢轨维护“洛阳标杆”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2 23:12
公司技术突破 - 清研锐为自主研发的FGM500C型钢轨铣磨车实现加工精度突破0.1毫米,可根据轨道病害类型自动调整作业方式 [1] - 设备融合清华大学核心技术及洛阳制造优势,核心部件完全国产化,打破欧美技术垄断 [2] - 产品具备新、小、快、洁、廉特点,研发生产符合轨道交通行业最严格国际标准 [2] 产品性能优势 - FGM500C配备柔性切线打磨装置,可同时完成铣削后钢轨表面抛光及道岔尖轨打磨,实现一机多能 [2] - 采用永磁同步电力驱动,最高运行速度达每小时60公里,实现交流电传动技术在无级调速中的应用 [2] - 搭载智能化模块实现远程调试及维护,开启国产轨道维护装备智能运维新篇章 [3] 市场应用成果 - 设备已应用于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和城郊线,累计作业突破40公里,效果获一致好评 [1] - 入选2024年度洛阳市装备制造业十大标志性高端装备,代表洛阳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成果 [1][3] - 产品交付香港、郑州、广州等地地铁系统,在轨道安全维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3] 行业背景需求 - 城市轨道交通运量大、运营密度高导致钢轨易产生波浪形磨耗、肥边等缺陷,影响安全性和舒适性 [1] - 传统打磨车存在技术局限,国产铣磨车曾面临核心部件依赖进口、维保受制于人等问题 [2] 未来发展规划 - 公司将加快新能源动力钢轨铣磨车研发,推动FGM系列产品规模化应用 [3] - 目标加速轨道交通运维国产化替代进程,打造钢轨维护市场"洛阳标杆" [3]
聚焦重点领域改革 四川三家国企子集团同日揭牌成立
新华网· 2025-08-12 06:10
核心观点 - 四川省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成立三家省属国有企业集团 旨在解决相关领域国有企业布局分散和业务同质化问题 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1][2] 四川景区发展集团 - 整合四川省旅投集团 川航集团 原四川省能投集团旗下景区资源组建的专业化景区集团 是省属企业景区资源开发运营的重要平台 [1] - 聚焦破解景区产业长期存在的"小 散 乱 慢"结构性矛盾 构建联动开发运营格局 [1] 四川蜀道轨道交通集团 - 由四川发展(控股)公司和蜀道集团旗下轨道交通板块整合成立 作为新制式轨道交通专业化企业 [1] - 布局以山地轨道 城市"智轨"等为重点的新制式轨道交通装备及制造 投资建设运营等业务板块 [1] 四川省城市更新集团 - 由华西集团全资控股 聚焦城市更新中资源分散 融资单一等系统性问题 [1] - 着力城市更新"体检 策划 规划 投资 建设 运营"核心环节工作 布局科研设计 工程施工 产业投资 城市运营业务板块 [1] - 开展既有建筑改造利用 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整治改造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等工作 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1] 改革背景 - 2025年四川省推进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省属国有企业"1+8"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启动 旅游 建筑 轨道交通是其中的重点领域 [2] - 三家企业的组建将有利于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为四川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2]
通业科技股价上涨4.26% 盘中振幅超10%
金融界· 2025-08-11 16:45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1日15时,通业科技股价报35.25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44元,涨幅4.26% [1] - 当日开盘价为33.90元,最高触及36.79元,最低下探33.10元,振幅为10.91% [1] - 成交量为7.48万手,成交额达2.60亿元 [1] - 盘中股价波动较大,早盘快速反弹,5分钟内涨幅超过2%,随后又出现快速回调,5分钟内跌幅超过2%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234.19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入3971.99万元 [1]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涉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 [1] - 产品包括机车车辆电气控制系统、储能设备等 [1] - 所属板块包括交运设备、专精特新、储能等 [1]
中铁重工因违规施工被罚
齐鲁晚报· 2025-08-04 02:40
公司背景 - 中铁重工有限公司始建于1958年,原为铁道部武汉工程机械厂,现隶属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3] - 公司注册资本达5.1亿元,是中国中铁高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专业轨道交通及高端装备制造上市公司)的成员企业 [3] 行政处罚事件 - 因施工单位未按施工技术标准施工,被安徽省交通运输厅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四条处以93.484732万元罚款 [1][2] - 违法行为具体表现为施工过程中违反《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关于必须按工程设计图纸和技术标准施工的规定 [2] - 处罚依据为工程合同价款2%-4%的罚款标准,并可能承担修理、赔偿损失及资质降级等后果 [2] 企业信用信息 - 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4201151777277823,法定代表人张永利,成立于1990年9月21日 [2] - 信用中国公示显示公司当前有1项行政处罚记录(2025年7月31日作出决定),处罚文号为皖交通罚(2025)1000003号 [2]
3家“川字号”新国企集中揭牌背后
四川日报· 2025-07-29 00:10
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 四川启动省属国有企业"1+8"重点领域改革,3家新国企(四川景区发展集团、四川省城市更新集团、四川蜀道轨道交通集团)同日揭牌,标志着改革进入冲刺收官阶段[1] - 改革旨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通过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提升竞争力[4] - 四川能源发展集团被视为改革标志性工程,旨在发挥"1+1>2"效应打造全国性大企业集团[4] 新国企组建背景与战略 - 3家新国企由省属国企同类业务板块整合组建,聚焦文旅、建筑和轨道交通等经济重点领域[3][6] - 整合前这些领域存在资源分散、业务同质化问题,重组后实现优势资源聚焦[9][10] - 四川景区发展集团整合9个4A级景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等优质资源,特许经营权面积超2000平方公里[17] - 四川蜀道轨道交通集团注册资本80亿元,整合新筑股份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20] 各集团发展规划 四川景区发展集团 - 目标成为国内知名景区投资开发运营链主企业,破解"小、散、乱、慢"结构性矛盾[17] - 推进"1+N"企地合作模式,参与世界级文旅风景道等项目建设[17] - 重点开发旅游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构建全省景区联动运营格局[17] 四川省城市更新集团 - 注册资本50亿元,致力于打造城市更新"四川样本"[18] - 创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机制,布局科研设计等四大业务板块[18] - 未来3-5年重点探索"留改拆有机更新+长效运营"可持续路径[18] 四川蜀道轨道交通集团 - 目标打造国内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与投资建设运营企业[20] - 整体推进有轨电车、智轨等新制式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20] - 推动"轨道交通+旅游"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联动协同[20] 改革阶段性成果 - 四川能源发展集团完成总部战略重组并实质化运营,多个能源项目投产[12] - 四川科创投资集团基金规模超640亿元,投资190个项目覆盖重点产业[12] - 四川数据集团加快打造算力、安全、云服务综合数字服务平台[12]
600公里时速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亮相
财联社· 2025-07-11 05:03
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项目进展 - 时速600公里的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第一阶段工程样车已于2024年7月圆满完成研制 [1] - 中车长客在国家铁道试验中心首次公开展示该列车实车 [1][3] 技术原理与性能特点 - 采用车载超导磁体与轨道线圈电磁感应实现悬浮 最高设计时速600公里 [3] - 悬浮导向间隙大 提速空间广 具备高效 安全 节能环保 智能舒适特性 [3] - 车载高温超导磁体产生超5T强磁场 配备低温恒温器和制冷机组保障极端条件稳定性 [6][8] - 车体采用高强度铝合金与碳纤维复合材料 流线型车头降低气动阻力 [8] - 系统达到GoA4级无人驾驶标准 集成5G通信与AI监控 部署多重冗余防护 [8] 商业应用定位 - 定位为干线跨省大城市点对点交通工具 补充现有网络 填补高铁与航空速度空白 [4] - 适用于2000公里以内行程 京沪线有望压缩至2 5-3小时 [4][6] - 更适合大规模高端客流都市群间长距离运营 短途频繁启停将削弱技术优势 [6] 产业链与自主创新 - 团队完成从材料 线圈到低温设备全链条设计 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攻关 [9] - 规模化应用将拉动轨道交通上下游 超导产业及其他高科技领域 [9] - 国铁集团称该项目展现中国磁浮技术全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