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证券交易所
icon
搜索文档
德勤预计港股市场今年将有逾80只新股上市,募集2500亿至2800亿港元,港交所将稳居全球IPO融资额榜首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08:45
港股IPO市场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IPO募资额达1823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556亿港元增长228% [2] - 前三季度共66只新股上市 较去年同期45只增长47% [2] - 6只超大型新股(单笔融资超10亿美元)贡献约六成融资额 且逾六成融资额来自H股上市项目 [2] 全球市场地位 - 港交所以1823亿港元融资额位居全球交易所首位 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分列第二第三 [2] - 全球前十大新股融资规模较去年同期略降3% 其中港交所独占4席 [3] - 宁德时代以410亿港元融资额登顶全球新股融资榜首 紫金黄金国际、恒瑞医药和三花智控分别进入前十 [3] 行业与板块分布 - 科技板块继续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估值仍有提升空间 [1] - 上市申请公司主要集中在医疗与医药板块和消费板块 多为冲刺"A+H"上市的企业 [4] - 前三季度有11家18A公司(暂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较去年同期3家大幅增加 [5] 市场流动性改善 - 香港主板市场市盈率达15倍 重回2021年第四季度水平 较2024年第一季度11倍上升逾30% [5] - 市场流动性大幅增加 受益于内地政策推动、上市审批流程优化及国际资金回流 [2] - 国际资金东移亚洲高增长企业 美国降息预期助推资金流动 [1] 上市申请情况 - 港交所前三季度收到283宗上市申请 较去年同期127宗增加123% [4] - 正在处理中的申请上市个案为244例 较去年同期82例增加198% [4] - 目前约有230宗上市申请正在处理 预计至少有5宗募资额超10亿美元的超大型IPO [1] 国际参与度提升 - 前三季度有4家海外公司来港上市 分别来自新加坡、泰国、印尼和美国 融资额共计54亿港元 [5] - 去年同期仅有2家国际企业来港上市 融资额共计16亿港元 [5] - 来自中国内地的上市公司占比88% 中国香港和澳门占比6% [5] 预测与展望 - 德勤将港交所全年IPO募资预测从2000亿港元上调至2500-2800亿港元 [1] - 预计2025年港股新股数量将超过80只 [1] - 即使不考虑房利美与房地美上市 港交所与第二名纽交所仍保持600多亿港元差距 [5]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丰富产品货架 承接全球资金多元化配置需求
中国证券报· 2025-09-25 00:43
全球资金配置趋势 - 全球资金多元化配置需求活跃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 驱动外资投资逻辑从不能投转向不能不投 [1] - 地缘冲突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美元资产回调等因素推动全球投资者重新审视资产配置策略 分散投资风险 [2] - 外资对中国资产投资逻辑从ABC(Anything But China)向BC(Buy China)转变 [3] 港股市场表现 - 2024年上半年港交所新股融资额达1094亿港元 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 [2] - 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额2402亿港元 同比上升118% 现货市场 衍生产品市场及沪深港通成交量均创半年新高 [2] - 2023年港股日均成交额约1000亿港元 2024年上升至约1300亿港元 2025年上半年攀升至2402亿港元 外资成交量占比约七成 [3] 外资流动特征 - 外资显著回流 某大型企业IPO外资认购比例达70-80% 欧美 中东 东南亚等长线资金积极参与 [2] - 外资从2024年9月政策驱动下的被动进场转向2025年基于基本面研究的主动加仓 [3] - 中国政策稳定性更契合长线投资需求 供应链可能永远无法被完全替代 [3] 上市机制创新 - 港交所推出18A章节允许无营业收入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18C章节允许未商业化特专科技企业上市 [5] - 18C已迎来3家上市公司 还有10余家企业递交上市申请 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5] - 上市科正处理超过200家企业上市申请 科技企业占比近半 IPO企业储备管线充足 [2] 产品与市场建设 - 港交所在股票与衍生品领域优势明显 但在债市 大宗商品等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 [6] - 未来将补全FICC(固定收益 外汇 大宗商品)领域短板 打造更全面资产配置平台 [6] - 在"北向互换通"下增加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1] 互联互通进展 - 先A后H企业在A股成交量从年初至今平均提升约15% 形成两地上市良性循环格局 [6] - 未来ETF 债券等产品将越来越多纳入沪深港通 正在推进REITs 港股人民币柜台纳入互联互通 [6] - 港交所将推动互联互通机制优化与标的扩容 进一步促进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1] 科技创新影响 - DeepSeek促使国际投资者重新研究中国资产投资价值 挖掘出一批优质标的 [3] - 港交所制度创新满足不同阶段企业融资需求 具备孕育国际巨头的土壤 [4][5] - 腾讯案例显示港股允许潜力初创企业上市 并通过再融资等资本工具助力企业发展壮大 [5]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 丰富产品货架 承接全球资金多元化配置需求
中国证券报· 2025-09-24 20:26
外资对中国资产投资逻辑转变 - 全球资金多元化配置需求活跃叠加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 正驱动外资对中国资产的投资逻辑从不能投转向不能不投 [1] - 外资对中国资产的投资逻辑正从"ABC(Anything But China)"向"BC(Buy China)"转变 [3] - 政策稳定性和科技创新进步吸引国际长线资金大规模涌入 [1] 港股市场表现与外资回流 - 2024年上半年港交所新股融资额达1094亿港元 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 [2] - 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额2402亿港元 同比上升118% [2] - 外资成交量占比约七成 外资回流推动港股交易量大幅提升 [3] - 现货市场、衍生产品市场及沪深港通成交量均创半年新高 [2] 上市储备与外资认购情况 - 上市科正处理超过200家企业的上市申请 其中科技企业占比近半 [2] - 以国内某大型企业的IPO发行为例 外资认购比例达7-8成 [2] - 来自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地的长线资金积极参与 [2] 全球资产配置逻辑转变 - 地缘局势冲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元资产回调等因素推动全球投资者重新审视资产配置策略 [2] - 资金从美元资产溢出寻找新的配置标的 港股提供龙头企业与高潜力公司成为外资优质选择 [2] - 中国供应链可能永远无法被完全替代 促使外资重新研究中国资产投资价值 [3] 制度创新与市场包容性 - 港交所18A章节允许没有营业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5] - 18C章节允许尚未商业化的特专科技企业上市 已迎来3家上市公司 [5] - 还有10余家企业递交了上市申请 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5] - 制度创新满足不同阶段企业融资需求 通过再融资等资本工具助力企业发展 [5] 互联互通与产品拓展 - "北向互换通"下增加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1] - "先A后H"企业在A股的成交量从年初至今平均提升约15% [6] - 未来ETF、债券等产品将越来越多纳入沪深港通 [6] - 推进REITs、港股人民币柜台纳入沪深港通 [6] 港交所发展战略 - 优化制度安排确保上市机制与时俱进 更好满足企业和投资者多元化需求 [1] - 在固定收益、大宗商品等领域投入更多资源 适配全球资金多元配置需求 [1] - 补全FICC(固定收益、外汇、大宗商品)等领域短板 打造更全面资产配置平台 [6] - 扮演好"超级联系人"角色 持续优化制度促进互联互通 [6]
丰富产品货架 承接全球资金多元化配置需求
中国证券报· 2025-09-24 20:18
外资对中国资产配置逻辑转变 - 全球资金多元化配置需求活跃叠加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 驱动外资对中国资产投资逻辑从不能投转向不能不投 [1] - 外资对中国资产投资逻辑正从ABC(Anything But China)向BC(Buy China)转变 态度从中国资产不能投变成中国资产不能不投 [2] - 外资从2024年9月政策驱动下的被动进场逐步转向2025年基于基本面研究的主动加仓 [3] 港股市场表现与外资回流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新股融资额达1094亿港元 重回全球交易所榜首 [1] - 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额2402亿港元 同比上升118% 较2023年1000亿港元和2024年1300亿港元大幅提升 [1][3] - 外资成交量占比约七成 外资回流推动港股交易量大幅提升 [3] - 以国内某大型企业IPO发行为例 外资认购比例达7-8成 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地长线资金积极参与 [2] 港交所制度创新与上市储备 - 上市科正处理超过200家企业上市申请 其中科技企业占比近半 IPO企业储备管线充足 [1] - 推出18A章节允许无营业收入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18C章节允许尚未商业化特专科技企业上市 [4] - 18C已迎来3家上市公司 还有10余家企业递交上市申请 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 [4] - 制度创新匹配特专科技企业早期融资需求与长线投资者需求 转化为市场活力 [4][5] 中国资产吸引力提升的核心因素 - 中国政策稳定性和科技创新进步吸引国际长线资金大规模涌入 [1] - DeepSeek促使国际投资者重新研究审视中国资产投资价值并挖掘优质标的 [2] - 中国供应链可能永远无法被完全替代 供应链转移非几年内能完成 [3] - 中国十四五规划等政策确定性更契合长线投资需求 [3] 互联互通与产品拓展 - 在北向互换通下增加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 [1] - 先A后H企业在A股成交量从年初至今平均提升约15% 形成两地上市良性循环格局 [5] - 未来ETF债券等产品将越来越多纳入沪深港通 正在推进REITs港股人民币柜台纳入 [6] - 港交所将优化货架产品 补全FICC领域短板 打造更全面资产配置平台 [5] 港股市场定位与发展战略 - 港股提供一批龙头企业与高潜力公司 成为外资配置优质选择 [2] - 港交所优势在于允许潜力十足初创企业上市 通过再融资等资本工具助力企业成长 [3] - 港交所将扮演超级联系人角色 持续优化制度促进互联互通 [5] - 保持制度包容性与市场开放性 具备孕育巨头的土壤 [5]
德勤:预计前三季度A股新股数量及融资额均增长
国际金融报· 2025-09-24 02:19
9月23日,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和香港新股市场回顾与展 望》。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A股上市业务华东区主管合伙人赵海舟表示:"2025年第三季度,A股市场 新股发行稳步推进,符合监管当局所制定的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1+N'系列政策的方向,突显此系列 改革的成果。同时,在此严密监管的背景下,上海证券交易所仍然能够在全球新股融资排行中取得前五 的席位,实在令人感到鼓舞,也足够证明内地新股市场的实力。" 报告指出,今年全球经济放缓,持续面临不同的地缘政治不明朗因素,尤其是美国的对等关税政 策,令全球新股市场在进入第三季度后开始放慢。与去年同期相比,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全球十大新股的 融资规模将会稍逊。然而,受惠于期内有6只超大型新股上市,以新股融资额计算,香港交易所(港交 所)将继续夺得全球新股融资排名的冠军。 与此同时,随着内地监管机构扎实推动新"国九条"及资本市场"1+N"系列政策落地,今年前三季度 A股市场呈现稳步发展的趋势,新股数量及融资额均有所增长,预计此势头将一直持续至年底。而国家 对科技及创新行业的支持和重视,将使得科技、新能源等行业的公司继续成为A股新股的热点。今 ...
台风逼近!香港挂出“八号风球” 港交所:正常交易!
证券时报· 2025-09-23 15:01
恶劣天气交易安排 - 港交所在八号或以上热带气旋警告、黑色暴雨或极端情况警告期间维持证券及衍生产品市场正常交易[4] - 沪深港通在恶劣天气下同样继续运作[4] - 该安排自2023年9月23日实施至今已满一周年[3] 政府与监管机构应对措施 -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启动协调中心确保金融市场环节畅顺运作[3] - 财经事务科与金融监管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并动态评估天气对市场的潜在影响[3] - 要求金融机构提前调配人力及运营资源启动恶劣天气交易安排[3] 市场参与者准备工作 - 证券经纪商需确保银行服务及电子转账限额满足日常运作需求[5] - 证券经纪商需与客户明确沟通恶劣天气交易日服务范围[5] - 证券经纪商应检视远程工作系统及营运持续计划[5] - 投资者需熟悉电子交易平台及转账渠道[6] - 员工需掌握远程连接公司及港交所系统的操作[7] 台风动态信息 - 超强台风桦加沙预计于9月24日早上最接近珠江口[1] - 香港天文台可能于23日23时至24日3时间改发更高等级警告信号[1] - 香港风力预计将进一步增强[1]
德勤:港交所料登顶今年全球新股融资榜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4:10
香港新股市场表现 - 港交所预计以1823亿港元融资额登顶2025年前三季度全球新股融资榜 超越纽交所1256亿港元和纳斯达克1146亿港元 [1] - 香港新股融资额较去年同期556亿港元大幅上升228% 主要因海外资金持续流入推动股市成交及估值回升 [1] - 政策鼓励内地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及简化A股上市公司申请程序 促使超大型和大型新股云集香港市场 [1] 香港市场展望 - 美联储降息预期将带动更多资金流入香港股市 港交所仍有超过5只潜在超大型新股融资 [1] - 香港预计稳守2025年全球新股融资榜冠军地位 [1] A股市场表现 - 前三季度A股市场78只新股融资771亿元人民币 新股数量和融资额同比分别增长13%和61% [1] - 监管机构推动新"国九条"及"1+N"系列政策落地 促使市场呈现稳步发展趋势 [2] A股行业热点 - 科技及新能源行业公司持续成为A股新股热点 受国家政策支持及重视 [2]
德勤预计今年香港将稳坐全球新股融资榜首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13:47
全球新股融资排名 - 香港交易所以新股融资额计算继续夺得全球冠军 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 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排名第五和第八[1] A股市场表现 - 前三季度A股市场有78只新股上市融资771亿元人民币 较去年同期69只新股融资478亿元 新股数量增加13% 融资总额增长61%[2] - 创业板以新股数量领先 上海主板新股融资总额为多个板块中最多[2] - 上交所25只新股融资454亿元 深交所38只新股融资269亿元 北京证券交易所15只新股融资48亿元[2] - 科技 新能源等行业公司继续成为A股新股热点 因国家政策支持科技创新行业[1] 香港新股市场表现 - 前三季度香港有66只新股上市融资1,823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45只新股融资556亿港元 新股数量增加47% 融资额上升228%[2] - 包括6只超大型新股上市 其中5只为A+H新股 1宗从A+H上市公司分拆项目 另有4只大型新股包括1只同股不同权形式上市的中概股[2] - 目前港交所处理超过230宗上市申请 并有超过5宗超大型规模融资包括A+H项目[3] 市场展望与驱动因素 - 预计香港全年将有超过80只新股上市融资2,500亿至2,800亿港元[3] - A+H新股为主导 医疗医药公司 特专科技公司和消费板块公司成为市场亮点[3] - 美联储降息周期推动更多海外资金流入香港股市 为超大型新股发行提供资金流动性和估值环境支持[1][3] - 内地监管机构推动新"国九条"及"1+N"系列政策落地 促进A股市场稳步发展[1]
中企东南亚出海热潮:新交所成为资本“跳板”
第一财经· 2025-09-23 12:38
截至2025年7月,中新ETF互通机制下已上市10只跨境ETF产品,总资产管理规模突破30亿元人民币。 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出入口的新加坡,由新加坡岛及周边63个小岛组成。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庞大的消费市场以及不断 优化的营商环境,这座城市国家正在成为中资企业东南亚布局的重要跳板。 2025财年,新交所新增6家上市公司,募资总额达2570万新元(约合1.424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预计,在未来12至18个月,至少有 5家中国企业将在新加坡启动IPO、二次上市或配股融资。 "过去几年,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将新加坡视作切入东南亚市场的前沿阵地,而新交所提供了一个友好且高效的资本窗口。"新交所集团 首席执行官罗文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说。 "新加坡市场尤其对希望在东南亚扩张、寻找中长期增长机会的企业非常适合。例如,蔚来汽车已在新交所完成二次上市,而扬子江 造船的业务也在持续增长。"罗文才表示,新交所不仅是融资渠道,更是中资企业进入东南亚产业链的战略平台。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收盘,STI指数2025年内总回报率超过13%,接近2024年全年16.89%的回报率,是东南亚市场表现最好的 指数之一。 ...
台风逼近!香港挂出“八号风球”,港交所:正常交易!
证券时报网· 2025-09-23 12:12
恶劣天气交易安排 - 香港交易所宣布在八号或以上热带气旋警告、黑色暴雨警告或极端情况警告生效期间,证券及衍生产品市场(包括沪深港通)将维持正常交易[4] - "打风不停市"政策自2024年9月23日实施至今已满一周年,经过多次实践后运作大致畅顺[3] - 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已启动协调中心,确保金融市场各个环节在极端情况下畅顺运作[3] 市场参与者准备要求 - 证券经纪商需确保银行服务及电子转账限额足够应付日常运作,并与客户清晰交代恶劣天气交易日服务内容[5] - 投资者应熟悉电子交易平台及转账渠道,并了解经纪商在恶劣天气交易日提供的服务范围[6] - 证券经纪商或银行员工需熟习远程连接公司系统及香港交易所系统,并与雇主商讨恶劣天气下的工作安排[7] 运营保障措施 - 香港交易所建议市场参与者尽早作出运营及人力资源调配,参考既定恶劣天气交易运作安排[4] - 证券经纪商需检视现有营运流程、营运持续计划及远程工作系统,与员工就工作安排达成共识[5] - 香港财经事务科与各金融监管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密切监察市况并作动态评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