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天工程
icon
搜索文档
航天工程: 航天工程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专门会议2025年第二次会议决议
证券之星· 2025-08-29 10:25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名称为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专门会议2025年第二次会议 [1] - 会议于2025年8月25日召开 会议通知于2025年8月18日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方式发出 [1] - 应到独立董事3人 实到独立董事3人 会议召集和召开符合相关规定 [1] - 独立董事包括杨鹃 曹俊雅 张文亮 [3] 议案审议情况 - 审议通过《关于公司对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风险持续评估报告的议案》 [1] - 表决结果为同意3票 反对0票 弃权0票 [2] - 独立董事同意将该事项提交公司董事会审议 并建议关联董事回避表决 [1] 风险评估结论 - 风险持续评估报告充分反映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资质 内部控制和风险状况 [1] - 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 其业务范围 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制度受到监管部门严格监管 [1] - 风险管理不存在重大缺陷 金融业务遵循公平公正原则 [1] - 未发现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的情形 [1]
航天工程: 航天工程公司第五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0:25
监事会会议情况 - 第五届监事会第五次会议于2025年8月28日以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 [1] - 会议表决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参与监事3名 [1] - 会议审议程序合法有效 表决结果均为同意3票 反对0票 弃权0票 [1][2] 半年度报告审议 - 监事会审议通过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 [1] - 报告编制符合法律法规及交易所规定 内容真实反映公司经营状况 [1] - 半年度报告编制和审议过程未发现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 [1] 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55元(含税) [2] - 2025年半年度不进行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 [2] - 分配方案综合考虑经营情况、资金需求与未来发展规划 [2] 关联交易审议 - 监事会审议通过关于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的风险持续评估报告 [2] - 具体内容详见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的专项评估报告 [2]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迈向更遥远的宇宙——我国航天事业大发展
新华社· 2025-08-28 11:49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 -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并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成为人类目前在太空仅有的两个空间站之一 [1][2] - 空间站组装建造用时不到两年 由天和核心舱 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组成基本构型 [2] - 载人登月任务研制工作进展顺利 今年8月15日成功完成长征十号系列火箭系留点火试验 [2] 深空探测进展 - 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带回月背样品并开展科学研究 [1][3] - 天问一号2021年成功实现火星"绕 着 巡" 天问二号今年5月成功发射开启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 [4] - 嫦娥七号 嫦娥八号任务进展顺利 积极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 已有1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 [4] 商业航天突破 - 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年均增长超20% 企业数量超600家 [7] - 朱雀三号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 实现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突破 [6] - 银河航天首次批量交付卫星互联网核心载荷 实现卫星批量化生产 几天就能下线一颗 [7] 基础设施建设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2024年投用 是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 已进入常态化高密度发射 [7] - 发射场配备两个发射工位 补齐商业航天最后一块拼图 [7]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迈向更遥远的宇宙——我国航天事业大发展
新华社· 2025-08-28 10:37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 - 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并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成为人类目前在太空仅有的两个空间站之一 [1][2] - 空间站建造用时不到两年 形成以天和核心舱 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2] - 载人登月任务研制工作进展顺利 今年8月15日成功完成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系留点火试验 [2] 深空探测进展 - 嫦娥六号任务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带回人类第一份月背样品并进行53天太空之旅 [3][4] - 嫦娥七号 嫦娥八号任务进展顺利 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已有1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 [4] - 天问一号2021年成功实现火星绕 着 巡 天问二号今年5月成功发射开启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 [4] 商业航天突破 - 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年均增长超20% 企业数量超过600家 [8] - 朱雀三号VTVL-1试验箭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 实现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突破 [6] - 银河航天首次批量交付卫星互联网核心载荷 实现卫星批量化生产几天下线一颗 [7][8] 基础设施建设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2024年投用 实现商业航天发射场零的突破 [8] - 发射场两个发射工位形成组合拳 进入常态化高密度发射阶段 [8]
陕煤集团航天煤油在130吨级火箭发动机长程试车取得圆满成功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0:53
技术突破 - 陕煤集团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成功完成煤焦油基煤基航天煤油在130吨级液氧煤油泵后摆火箭发动机上的1030秒长程热试车 [1] - 试验验证了该燃料在超低芳烃、低硫条件下的优异传热抗结焦能力和比冲提升潜力 [1] 项目影响 - 技术突破对神木煤化工公司"50万吨/年煤焦油加氢制环烷基油项目"的运行效益具有提升作用 [1] - 成果将高质量推进陕煤集团煤炭分质分级清洁高效利用战略 [1]
更新换代发展,载人月球探测工程再现突破
选股宝· 2025-08-18 15:34
航天产业技术突破 - 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完成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系留点火试验[1] - 该试验是继梦舟载人飞船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和揽月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后的又一重要突破[1] -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包括长征十号和长征十号甲两种构型[1] - 试验成功为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奠定重要技术基础[1] -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将全面应用于载人航天工程任务[1] 航天产业发展趋势 - 我国航天产业正从"国家战略驱动"转向"市场与技术双轮驱动"[1] - 国家将商业航天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核心领域[1] - 出台《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1] - 商业航天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元[1] - 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超20%[1] 相关上市公司 - A股相关概念股主要有天银机电、航天电子等[2]
载人登月,要过几道关?
人民日报· 2025-08-18 05:57
载人登月计划概述 - 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首次载人登月,各项研制工作进展顺利 [1] - 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已完成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月面着陆器"揽月"完成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 [1] - 载人登月任务将采用两枚火箭分别发射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在环月轨道交会对接 [4]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飞向月球 - 地月平均距离38万公里,需要火箭具备地月转移轨道27吨级运载能力 [6] - 现役最大推力火箭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仅8吨,需研制新火箭平台 [6] - 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正在研制,具备高可靠、高安全、智慧化特征,支持两种构型(登月型和近地型) [7][8] - "梦舟"飞船可搭载7名航天员,具备自主逃逸救生能力,今年6月完成逃逸试验 [10] 登陆月球 - "揽月"着陆器是航天员月面生活中心,已完成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 [12] - 试验模拟月球低重力环境,验证自主避障算法和着陆起飞关键技术 [12] - 航天员将使用"望宇"登月服和"探索"月球车在月面活动,面临月尘、微流星等挑战 [12][13] 返回地球 - 返回过程采用"半弹道跳跃式返回"(太空打水漂)技术减速 [15] - 需解决高速再入热防护和精准制导导航控制问题 [15] - 科研人员正在开展模拟飞行仿真,确保返回安全 [16] 产业与经济影响 - 航天工程投入产出比达1:15,带动尖端工艺、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 [3] - 探月工程前期成果为载人登月提供支撑,后续将建设月球科研试验设施 [16][19] 任务命名与文化内涵 - "梦舟"(飞船)、"揽月"(着陆器)、"望宇"(登月服)、"探索"(月球车)体现传统文化与航天精神融合 [11] 探月工程规划 - 初期规划分绕、落、回三期,四期目标包括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和科研站建设 [17][18][19]
载人登月,要过几道关(科技视点)
人民日报· 2025-08-17 22:01
中国载人登月计划总体进展 - 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陆月球开展科学探索 后续将探索建造月球科研试验设施并开展系统连续的月球探测和相关技术试验验证 [5][10] - 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完成 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各系统研制建设按计划有序推进 [5][10][19] - 第四批预备航天员共10人开始训练 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分别来自香港和澳门的载荷专家 未来将承担载人登月任务 [5] 载人登月飞行过程设计 - 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地月转移轨道 飞船和着陆器在环月轨道交会对接后航天员进入着陆器 [5][13] - 月面着陆器制动下降并着陆于月面预定区域 航天员登陆月球开展科学考察与样品采集 [5][13] - 完成任务后航天员乘坐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与飞船交会对接 携带样品乘坐飞船返回地球 [5][13] 运载火箭系统发展 - 现役最大推力火箭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8吨 距离载人登月所需的27吨级能力存在差距 [15] - 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应运而生 具备不小于27吨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 具有高可靠高安全智慧化特征 实行登月型和近地型两种构型设计 [15][16][17] - 火箭需确保极高入轨精度和发射窗口灵活性 两枚火箭需按设计时序先后发射 研制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中 [17][18] 新一代载人飞船系统 - "梦舟"载人飞船可搭载最多7名航天员 既能支撑载人登月任务也能支撑近地空间站任务 [19] - 与神舟飞船不同 "梦舟"承担逃逸系统抓总职能 接到火箭逃逸指令后自行负责逃逸和救生 能将返回舱及时带离危险区域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 [19] - 今年6月成功完成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 为任务安全增添保障 [10][19] 月面着陆与活动系统 - "揽月"月面着陆器是航天员月面生活中心能源中心及数据中心 支持开展月面驻留和月面活动 [21] - 今年8月6日在河北怀来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完成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 验证自主避障算法和低重力环境模拟技术 [10][21] - 登月服命名为"望宇" 载人月球车称作"探索" 体现传统文化与航天精神融合 [19][23] 月面环境挑战与应对 - 月球极端高低温高真空和复杂地形环境带来未知挑战 包括月壤厚度不均可能藏有暗坑 月尘扬起可能阻碍视线 缺乏大气保护面临微流星袭击 [22] - 通过地面模拟月球环境开展大量试验验证安全 穷尽一切技术手段做好应急预案保护航天员安全 [22] - "望宇"登月服和探索载人月球车等正在紧锣密鼓开展研制试验 [23] 返回地球技术方案 - 返回过程采用"半弹道跳跃式返回"(太空打水漂)技术 第一次进入大气层减速后跳出 再次进入实施二次气动减速 [26] - 利用长达数千公里航程中的大气层阻力逐步消耗飞船初始能量 使速度显著下降不再具备环绕地球飞行条件 [27] - 科研人员开展模拟飞行仿真 研制更智慧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确保飞行收放自如平稳安全 [27] 工程经济效益与战略意义 - 航天工程投入产出比达1:15 投入1元产出15元 带动大量尖端工艺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崛起 成果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11] - 月球是进行外太空科学观测的天然实验室 探索火星等更远星球的最佳中转站 揭示月球奥秘对研究地球自身和宇宙起源有极大帮助 [11] - 探月工程前期成果为载人登月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技术突破为2030年前实现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7]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梁晓锋介绍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第三次出舱活动基本情况
新华社· 2025-08-16 02:43
航天活动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实施第三次出舱活动 [2]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梁晓锋介绍出舱活动基本情况 [2]
神二十乘组将于近日实施第三次出舱 全新舱外航天服已启封
新京报· 2025-08-14 03:45
任务执行进展 - 神舟二十号乘组将于近日实施第三次出舱活动 [1] - 乘组于6月26日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 [1] 空间站运营与货运管理 - 乘组先后完成送别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迎接天舟九号货运飞船的任务 [1] - 空间站组合体目前运行状态稳定 [1] 航天员工作与科研活动 - 三名航天员完成了站内环境监测、物资清点整理及出舱活动准备工作 [1] - 乘组在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领域的实(试)验项目正稳步推进 [1] -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当前身心状态良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