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方红一号
icon
搜索文档
马英九一行参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点赞大陆航天科技
中国新闻网· 2025-06-24 12:32
参访活动 -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参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参观东方红卫星发射场和载人航天发射场 [1][3][5] - 东方红卫星发射场自1966年建成至1996年共发射33颗卫星 包括大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 航天技术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载人航天发射塔架的结构、功能、运作方式 塔架高度超过百米 [3] - 马英九基金会执行长萧旭岑表示大陆航天技术"独步全球" 提及嫦娥六号探测器月球背面采样为人类壮举 [3] 两岸合作 - 马英九提到钱学森从美国返回大陆推动航天科技发展 希望两岸未来走向和平与合作 分享先进科技共同成长 [5] - 台湾青年对大陆航天技术发展和亲眼看到发射塔架感到惊艳和兴奋 [3][5] 其他参访 - 马英九一行此前参观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嘉峪关等重要文化遗迹 [5] - 了解到甘肃有全球最好的重离子医院(武威肿瘤医院重离子中心)和最先进的民用核能技术 [5]
跑好探索宇宙的接力赛
经济日报· 2025-04-27 00:05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 中国航天事业已持续半个多世纪,从1970年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到如今实现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北斗组网、天问探火等系列成就 [2] - 55年前科研人员在艰苦条件下用算盘计算轨道参数,如今已建成全球唯一由单一国家自主建造的空间站 [2] - 新一代航天人实现载人航天连战连捷、嫦娥六号月背采样、北斗卫星全球组网等壮举 [2] 航天技术突破与成就 - 已实现20次航天员出舱活动,单次最长出舱时长达9小时创世界纪录 [3] - 在轨实施200余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近2吨物资,下行百余种空间科学实验样品 [3] - 航天员出舱活动实现由技术验证向复杂作业任务的跨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未来航天发展规划 - 计划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已完成长征十号火箭电气系统试验、梦舟飞船高空空投试验等准备工作 [3] - 商业航天快速发展,企业数量超500家,在轨卫星数量持续增长 [3] - 商业航天发射场实现突破,卫星制造进入高密度入轨阶段,火箭可回收技术逐步突破 [3] 国际合作与开放 - 发布嫦娥五号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嫦娥八号合作项目遴选结果及天问三号国际合作公告 [4] - 展现了中国航天造福全人类的开放态度和国际合作意愿 [4] 航天产业发展 - 航天事业正从技术突破向太空经济拓展 [3] - 商业航天产业链逐步完善,涵盖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应用开发等多个环节 [3] - 航天技术突破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3]
豫论场 | 这一次,太空又来俩河南人
河南日报· 2025-04-24 11:08
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于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 55年后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再次奔赴太空 [1] - 航天事业从天地往返到出舱行走 从交会对接到多人多天太空驻留 空间实验室建设稳步推进 [1] - 神舟十四号乘组在太空183天期间完成9种组合体构型 5次交会对接 2次分离撤离和2次转位任务 [2] 航天员任务成就 - 航天员陈冬担任神舟二十号指令长 是我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个三次飞天的航天员 [1] - 陈冬在2022年担任神舟十四号指令长 完成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 [2] - 神舟十四号乘组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 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空间站建造 [2] 航天技术应用与产业化 - 风云气象卫星为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支持 北斗系统覆盖全球使上亿户家庭享受信息服务 [3] - 商业航天新业态快速发展 包括民营火箭 卫星互联网等产业 [3] - 河南省构建商业航天全产业链 包括卫星制造 火箭研制 卫星测运控管理和数据应用 [3] - 女娲星座在轨商业雷达遥感卫星每天传输数据 天章卫星智造基地进行卫星总装 [3] 航天科学研究进展 - 空间站微重力实验为材料科学 生命医学研究提供独特条件 [3] - 月球样品分析助力揭示月球演化之谜 [3] - 航天技术推动基础科学不断突破 众多航天科技已应用于日常生活 [3]
星辰大海  再启新程
人民日报· 2025-04-23 22:07
航天技术发展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于2025年4月24日出征太空 恰逢第十个中国航天日[2] - 突破载人天地往返 交会对接等关键核心技术 建成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3] - 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创造中国航天世界纪录[3] - 探月工程加速实施 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稳步推进[3] - 火箭运载和深空探测能力持续增强 支撑向更深更远太空进发[3] 空间科学成就 - 科学卫星包括悟空 墨子号 慧眼等持续获取太空深处讯息[3] - 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月壤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逐步揭示月球奥秘[3] - 从天问探火到羲和逐日 深空探测工程接力迈进[3] - 标志性原创成果证明中国在空间科学领域快速发展 向国际舞台中央靠近[3] 航天技术应用 - 北斗导航提供高效定位服务 风云卫星提升天气预报精度[3] - 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实现转化应用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3] - 商业航天安全有序发展 新质生产力加速孕育[3] - 航天育种推动农业技术变革 航天材料应用助力制造业升级[3] - 卫星互联网提供覆盖范围更广的通信服务[3] - 航天科技与生产生活紧密结合 为千行百业注入生机与活力[3] 航天战略愿景 - 探索浩瀚宇宙 发展航天事业 建设航天强国是不懈追求的航天梦[4] - 建设航天强国征程中每一步跨越都标注科技创新高度[4] - 探索浩瀚宇宙路线图正在绘就 追寻飞天梦想新篇章正在谱写[4]
神二十乘组出征前寄语中国航天事业
新华网· 2025-04-23 13:50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于55年前发射成功 拉开中国人探索宇宙序幕 [1]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计划于2025年4月24日17时17分发射 恰逢东方红一号发射55周年暨第10个中国航天日 [1] - 航天发展历程被描述为奋斗史 发展史和辉煌腾飞史 记录航天人自立自强创新超越的伟大历程 [1] 航天员队伍构成 - 神舟二十号乘组由指令长陈冬及航天员陈中瑞 王杰组成 [1] - 陈冬将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三次飞天 两次担任指令长的航天员 [1] - 陈中瑞与王杰来自第三批航天员 均为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1] 航天精神传承 - 中国航天成就依靠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 老一辈科学家奠定基础 [2] - 航天人保持特别能攻关精神 该精神源于两弹一星时期在荒芜中开创事业的先辈 [2] - 新时代航天员将个人梦与中国梦 航天梦紧密相连 [2] 任务目标 - 乘组将追随先辈足迹 牢记先辈重托 跑好空间站阶段属于他们的这一棒 [1] - 航天员计划为建设航天强国 科技强国再创佳绩 再立新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