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在线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平安好医生(01833)上涨2.01%,报17.27元/股
金融界· 2025-08-19 02:45
股价表现 - 8月19日盘中上涨2 01%至17 27元/股 成交额达3 07亿元 [1] 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家庭医生服务和全场景养老管家解决方案 提供一站式医疗健康及养老管理服务 [1] - 2023年服务近1300万家庭医生会员 覆盖全国54个城市的居家养老业务 [1] - 合作网络包括1508家企业客户和4000家医院 [1] 财务数据 - 2024年报显示营业总收入48 08亿元 净利润8142 8万元 [2] - 2025财年中报于8月19日披露 [2]
叮当健康港股涨36.07%
中国经济网· 2025-08-15 08:39
股价表现 - 叮当健康港股收报0.83港元,单日涨幅达36.07% [1]
叮当健康午前拉升近23% 预期上半年净亏损同比收窄逾40% 年内于多地建立智能仓
智通财经· 2025-08-15 03:59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中期净亏损预期较2024年同期约人民币8980万元收窄逾40% [1] - 2025年中期经调整净亏损预期较2024年同期约人民币2640万元收窄逾人民币2000万元 [1] - 财务改善主要归因于毛利率提升带来的毛利增加及一般及行政开支减少 [1] 运营优化 - 公司持续加大科技应用提升智慧药房能力 包括应用智能拣货设备及在北京试点自助售药机 [1] - 在华北 华中 华东 华南建立四大智能仓 与全国数百家多功能智慧药房紧密联结 [1] - 智能仓可视化中央控制系统与叮当星垣系统接通 实现库存监控 批次管理 过期预警等功能 [1] 效率提升 - 智能仓系统显著优化库存周转与精准控制 同时压缩从仓到店的周转时间 [1] - 智慧药房补货效率获得提升 [1] - 公司构建高效专业的智能仓配+零售服务网络 [1]
京东健康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7.45% 平台商家数增加约5万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14:03
财务业绩 - 上半年实现收入352.90亿元 同比增长24.5% [1] - 经营盈利21.27亿元 同比增长105.5% [1] - 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盈利25.96亿元 同比增长27.45% [1] 业务构成与增长动力 - 零售药房和医疗健康服务是两大核心业务 [1] - 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收入达293亿元 同比增长22.7% [1] - 产品品类丰富是收入增长主要动力之一 [1] 平台运营数据 - 平台商家数量超过15万家 较2024年末增长超5万家 [1] - 过去12个月年度活跃用户数突破两亿 [1] - 上半年日均问诊单量超过50万 [1] 产品创新与合作 - 上半年30多款创新药实现线上首发 [1] - 首发产品包括信达生物减重药信尔美、信立泰高血压药信超妥、强生抗肿瘤药泽倍珂及青峰医药抗流感药伊速达 [1]
全国顶级医院权威专家资源与大模型技术深度融合 未来医生上线 免费问诊专家
深圳商报· 2025-08-09 21:46
医联集团"未来医生"服务推出 - 公司推出"未来医生"权威专家在线问诊免费医疗服务,依托MedGPT大模型技术,实现权威专家资源与大模型技术深度融合 [1] - 服务突破性解决医疗资源不均、优质服务难及等行业痛点,重构医疗服务模式 [1] MedGPT技术突破 - MedGPT是国内首个获批用于疾病诊断与治疗建议的生成式垂直医疗大模型,历经6年模拟实验与3年人机协作磨合 [2] - 首创"快慢双系统"架构:快系统实现即时响应,慢系统进行严谨诊断推理,有效抑制AI"幻觉"问题 [2] - 2023年临床一致性实验显示与华西医院三甲主治医师达成96%匹配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2] 人机协同运营模式 - AI作为"超级助手"完成结构化信息收集和智能分诊,专家团队掌握最终决策权并进行方案审核 [3] - 100余位国家级学术委员会主委、副主委级专家已入驻平台,通过"专家智能分身"系统实现经验规模化复制 [3] - 模式降低运营成本使服务永久免费,已覆盖27个科室,服务超2000万用户 [3] 医疗服务普惠化 - 平台突破地域限制,让偏远地区患者即时连接顶级专家,建立急危重症"红色预警"联动机制 [4] - 已覆盖25000种疾病,未来将探索基层医疗协作和慢病管理领域 [4]
京东健康盘中最高价触及52.600港元,创近一年新高
搜狐财经· 2025-08-06 08:51
股价表现 - 截至8月6日收盘价52.300港元 较前一交易日上涨2.65% [1] - 盘中最高触及52.600港元 创近一年新高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4756.55万港元 [1] 公司定位与业务 - 公司为中国最大在线医疗健康平台及医疗产业链数字化改造领跑者 [1] - 业务模式以医药及健康产品供应为核心 医疗服务为抓手 [1] - 通过零售药房和在线医疗健康服务满足用户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需求 [1] - 致力于提供易得、便捷、优质且可负担的医疗健康产品与服务 [1]
人机协作重塑诊疗流程 “未来医生”上线
经济观察网· 2025-08-04 08:53
经济观察网据经济日报消息,近日,医联集团推出"未来医生"专家在线问诊服务,并宣布采取"永久免 费"的模式,让人人都能与专家及团队实现对话。"未来医生"以MedGPT医疗模型作为驱动,结合人机 协作模式,覆盖了常见疾病和大多数疑难杂症。 ...
蚂蚁集团进军在线医疗领域 推出AI问答App
快讯· 2025-06-26 07:24
公司动态 - 蚂蚁集团发布AQ对话问答式App 正式进军在线医疗领域 [1] - 公司CEO韩歆毅表示已在医疗健康领域深耕10年 现通过AI助手提升就诊便捷性 [1] - AQ依托蚂蚁健康大模型 提供挂号、问诊、购药等一站式服务 [1] - 蚂蚁集团成立健康医疗事业部 由副总裁张俊杰负责 [1] 行业趋势 - 在线医疗领域迎来科技巨头布局 蚂蚁集团通过AI技术切入该市场 [1] - AI助手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可同时提升患者就诊体验和医生服务效率 [1]
“好医生”焕新归来,医者平安如何实现自我超越?
新浪财经· 2025-06-11 10:07
公司战略升级 - 平安好医生从"医疗服务平台"向"专业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提供商"转型升级,构建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闭环[5] - 确立"家庭医生"与"养老管家"双核心服务枢纽,推动"综合金融+医疗养老"高质量发展[5] - 通过"医险协同"重塑平安集团价值链,打开千亿级财经金融市场[6] 品牌焕新与用户价值 - 品牌名称承载"构筑医患专业桥梁,用心守护全民健康"使命,2025年底拥有4亿注册用户和2000万家庭医生会员[4] - 推出"家医主动护""名医零距离""就医全程管"三大服务,实现"省心、省时、省钱"价值主张[3][7] - 过去10年累计完成169万次秒级夜间问诊、6584万小时线上问诊、3.5亿次在线开方[7] 技术赋能与效率提升 - AI辅助诊疗系统导诊准确度超99%,辅助诊断准确率95%以上,家医服务效能提升30%[8] - "平安医博通"多模态大模型基于5大医疗数据库,打造12个业务模型群赋能全流程[8][18] - AI健康管理师使慢病管理效率提升5倍,改善率达90%[8] 医疗资源整合 - 建立覆盖29个科室的5万名内外部医生团队,链接10.5万家健康服务商、23.5万家药店、4000家医院[10] - "名医零距离"实现3小时与3000+专家音视频直连,共创互联网NDT线上诊疗标准[13] - "就医全程管"提供从挂号到康复的6大陪护服务,覆盖诊疗全流程[13] 产品矩阵创新 - 推出"7+N+1"AI医疗产品矩阵,包括"平安芯医""安主任"等解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问题[13] - "安主任"AI医生提供7*24小时闭环服务,解决专属档案、疾病诊断等五难问题[14] - "平安芯医"通过大模型赋能复杂疾病管理,扩大名医资源辐射半径[14] 经营成果与行业影响 - 2024年实现首个年度盈利,2025年Q1平安63%个人客户享有医疗养老生态服务,客均合同数3.37个、客均AUM达6.12万元[19] - 每9个中国人有1位使用平安医健养服务,每2秒有1位用户接通在线问诊[19] - 自主研发的"953"AI科技底座包含9大数据库,覆盖医疗和技术服务板块[16]
减重赢奖金?《西虹市首富》剧情照进现实!网友:我能赚套房
搜狐财经· 2025-05-03 03:50
京东健康减重活动 - 京东健康旗下京东买药秒送发起"快乐减重"活动,参与者一个月内每减一斤可获100元现金奖励 [1] - 活动响应卫健委号召,我国成年人超重比例高达50.7% [3] - 社交媒体对活动反响热烈,部分用户将其视为"赚钱捷径" [3] 减重市场现状 - 减重核心在于精准干预代谢而非单纯节食,综艺案例显示饮食与体重无必然联系 [5][7] - 健康意识提升推动"减重经济"成为消费新风口,美团买药推出"不瘦包赔",迪卡侬组织"减重大挑战" [17] 减重产品创新 - 中国科研团队研发AKK 001(肠轻倍)减重产品,核心成分为天然AKK菌,具有加速代谢作用 [8][10] - 临床研究显示AKK菌干预12周可提升胰岛素敏感性42%,平均减重2.27kg且无副作用 [10] - 产品在京东等平台走俏,受邀参加国际美容展受关注 [8][10] 产品市场表现 - 京东数据显示AKK 001主要消费群体为30-50岁中年男性,占比80% [14] - 典型用户案例:35岁男性使用1个月体重从86kg降至81.5kg,体脂率从28%降至23%,腰围减少6cm [14] - 用户复购率高,部分消费者计划618大促囤货半年用量 [16] 行业问题与建议 - 部分减重活动存在规则复杂、条件苛刻等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19] - 专家建议减重需结合科学方法与可持续方案,不能单纯依赖产品或活动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