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空航天
icon
搜索文档
中简科技:一期、二期与三期项目所产产品虽然均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但具体场景不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9 01:13
产能状况 - 一期和二期项目接近满产状态 [1] - 三期项目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1] - 三期项目产品同时实行敞口供应策略 [1] 产品应用 - 所有产线产品均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1] - 不同期项目产品对应航空航天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存在差异 [1] 公司战略 - 公司聚焦用户需求开展业务 [1] - 通过创新和产业化能力不断丰富产品应用场景 [1] - 持续提升生产运行效率 [1]
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引领扬州制造立体起势进击“陆海空”
新华日报· 2025-09-18 23:34
海上:绿色领航,船舶产业加速向海图强 近日,新大洋造船的干船坞中,4艘中型散货船正同步建造,而这只是"扬州造船"最寻常不过的一 幕。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扬州造船以散货船为主,设备靠进口,没有大型船坞,只能在内河长江码头边 焊装;现如今,扬州船舶面向大海实现跨越式发展,并衍生出了海工装备产业。 当前全球造船业正处于繁荣周期,扬州企业紧抓新船需求旺盛的机遇,积极瞄准绿色与智能新赛 道。鼎衡船厂打造世界首制两冲程1.5万吨双燃料化学品船、全球首艘浮频浮压1.63万吨双燃料化学品船 等40余艘LNG双燃料动力船,并率先布局建造全球首艘氨双燃料动力化学品船;中远海运重工制造的 1.6万箱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碳减排8.9%;新大洋造船最新迭代升级的"皇冠63 PLUS"散货船通过线型优化与加装节能装置,日均油耗降低10%以上。 技术突破成为扬州造船逆势增长的核心动力。在中船澄西扬州船舶公司,一艘6.2万吨重吊船较合 同期提前223天交付,建造周期比首制船压缩22.6%。公司总经理罗伏祥透露"提速"秘诀,其中包括攻克 舵系精密钻孔技术,实现船舵安装轴线一次校准,这些创新成果都直接转化为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
法国空军向波兰部署3架“阵风”战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9-18 23:27
当地时间9月18日,北约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法国空军已向波兰部署了3架"阵风"战机,作为北约新行 动"东部哨兵"的一部分。 当地时间12日,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表示,北约正在部署"东部哨兵"系统以强化东翼防御态势。(总 台记者 白洁) 责编:张青津、姚凯红 ...
DuPont (NYSE:DD) 2025 Investor Day Transcript
2025-09-18 14:02
公司概况与战略转型 * 公司正在执行重大转型 旨在打造一个更专注 更敏捷 高性能的新杜邦公司 专注于医疗保健和水技术以及多元化工业领域[1][2][6] * 转型举措包括剥离Delrin业务和出售Aramids业务 后者将带来约12亿美元的现金收益 并使收入增长提高约50个基点 利润率扩大约90个基点[2][10] * 新杜邦公司的三大报告板块为 医疗保健(占销售额25%) 水技术(占销售额25%) 多元化工业(占销售额50%)[13] * 公司预计到2028年将实现3%至4%的有机增长复合年增长率 利润率扩大150至200个基点 每股收益增长8%至10%[25][26][72] 财务表现与目标 * 2025年 pro forma 财务预期为 销售额69亿美元 运营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16亿美元 利润率23.6%[77][78] * 目标到2028年实现25%至25.5%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25][81] * 预计2026年至2028年将产生27亿至28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 转化率超过90%[73][83] * 股息支付率目标维持在35%至45%的范围内[23][84] * 公司拥有强劲的资产负债表 目标净债务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比率低于2倍 并保持BBB+信用评级[22][85] 医疗保健业务 * 医疗保健业务是一个17亿美元的业务 在医疗器械 生物制药 制药和无菌包装及个人防护装备领域提供专业材料 产品设计 原型制作和制造服务[34] * 美国前25大医疗器械公司中超过90%依赖杜邦技术[13] * 该业务正经历稳定的中个位数增长 由对先进医疗器械的需求增加以及在生物制药市场渗透率提升所驱动[38] * 公司通过收购Spectrum和Donatella扩大了产品供应[38] 水技术业务 * 水技术业务是一个15亿美元的纯过滤和分离业务 专注于工业 市政和生命科学市场[34][42] * 拥有最广泛的技术组合 包括反渗透 超滤和离子交换树脂 并在这些领域处于市场领先地位[42][45] * 该业务70%的年收入来自现有装置的更换周期 提供了稳定的经常性收入[43][139] * 受益于水资源短缺和日益严格的废水法规等宏观趋势 该业务也呈现中个位数增长[46][47] * 直接锂提取和全氟烷基物质去除等新应用提供了增长机会[47][125] 多元化工业业务 * 多元化工业业务是一个36亿美元的业务 运营利润率为22% 主要服务于建筑 汽车(包括电动汽车)和航空航天终端市场[55] * 建筑技术业务(16亿美元销售额)提供节能 耐久和舒适的集成系统[57] * 工业技术业务(20亿美元销售额)在汽车粘合剂和热管理解决方案方面具有优势 电动汽车的内容机会从每辆车50美元增加到100美元[62][64] * 公司的Vespel®部件用于超过97%的现役飞机[14] * 电池粘合剂产品在过去五年中以65%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并且是基础汽车业务的100%增量[63] 创新与研发 * 创新是核心竞争优势 公司的活力指数为30% 且持续改善[16] * 新产品销售中约40%用于增长 60%用于更新 并有计划将更多转向增长[16] * 研发投资不仅推动收入增长 还通过使用新原材料和价值工程实现产品利润率提升[16] 商业卓越与运营 * 公司正在构建一个强大的商业卓越框架 专注于商业赋能 销售有效性和战略营销[17] * 运营卓越的重点是减少浪费 标准化最佳实践 并通过日常管理 routines 和关键绩效指标保持绩效可见和可问责[66] * 一个中国粘合剂工厂通过价值流图和5S将整体设备效率提高了10%[67] 资本配置与并购 * 资本配置模型平衡了有机投资 并购以及通过增加股息和股票回购向股东返还现金[23][74][84] * 并购重点是在医疗保健和水技术领域进行增值性收购 以增强能力和市场地位[23][96] * 理想的收购目标是能带来增值增长 低资本密集度和低周期性的目标[23] 领导团队与文化 * 新的领导团队结合了内部和外部人才 专注于推动增长和持续改进的文化[6][24] * 文化转型建立在安全和尊重的核心价值基础上 并增强了增长和持续改进的重点[9] 风险与机遇 * 公司面临与某些法律事务相关的潜在未来和解 但相信有足够的能力为其提供资金 并且付款可以分摊到很长一段时间[120][121] * 中国约占总销售额的10% 公司在电动汽车领域与除比亚迪外的主要中国原始设备制造商有着良好的合作[134][135] * 建筑市场的复苏可能带来超出保守增长假设的上行机会[114][115] 其他重要信息 * 第三季度业绩将把电子业务和Aramids业务作为终止经营业务报告[75][76] * 公司正在积极准备分离 实施措施以调整上市公司成本规模 企业费用预计从1.4亿美元降至9500万美元[77] * 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比例预计保持在2.5%左右 资本支出目标是从目前占销售额的4%降至3%[22][109]
新华社权威速览丨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现!“十四五”我国科技创新有这些亮点
新华社· 2025-09-18 13:23
重大科技成果 - 天宫空间站转入常态化运营 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5] - 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 北斗导航提供全球精准服务[5] - 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飞行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 CR450动车组巩固高铁技术领先优势[5] -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特高压输变电世界领先 光伏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6] 科技创新能力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48% 研发强度达2.68%超过欧盟平均水平[6] - 基础研究经费达2497亿元 较2020年增长超70% 在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成果[6] - 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 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6] - 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科研机构和高校科研能力提升 科技领军企业加快成长[6][7] 区域创新布局 -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支撑引领作用增强 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8] - 成渝武汉西安区域科创中心建设加快推进[8]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2020年第14位升至2024年第10位[8] 科技体制改革 - 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链主制等创新模式 完善项目监督检查机制[11]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参研人员中45岁以下占比超80%[11] - 科创板首发上市376家企业 首发募资超6000亿元[11] - 2025年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达8000亿元[11] 国际科技合作 - 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 签署119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12] - 加入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12] -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深入实施 联合实验室全面布局建设[12] - 牵头发起深时数字地球海洋角排放等国际大科学计划[12]
科技部:全球百强创新集群中,中国的集群数量最多
央视网· 2025-09-18 08:22
区域科技创新布局 - 重点打造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三个国际科创中心,布局建设成渝、武汉、西安等区域科创中心,形成高地引领、梯次联动、优势互补的区域创新格局 [1] 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成效 - 北京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比超过16%,原始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2] - 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突破1.8万亿元,产业创新实力快速提升 [2] - 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创新集群 [2] - 通过科技金融试点、长周期科创投资基金及科学数据出境等政策先行先试强化功能定位 [2] 区域协同创新机制 - 京津冀设立"基础研究合作专项",共同绘制重点产业链图谱并联合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 [2] - 沪苏浙皖四地同步印发《关于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决定》,以地方立法保障协同创新 [2] - 支持跨区域和重点城市群通过联合攻关、仪器共享、平台共建推进协同创新 [2] 科技创新发展成果 - 中国在全球百强创新集群中数量最多,体现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成就 [3] - 地方政府大幅提高财政科技投入并开放政府应用场景,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3]
中国智能汽车检测“抢跑”全球 光启技术用超材料定义S级认证新标尺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9-18 07:00
享界S9T通信性能认证突破 - 华为享界S9T获得全球首个整车通信性能S级认证 标志着智能网联汽车通信性能测试进入紧缩场标准新纪元 [1] - 信号强度及通信有效范围达业界平均水平2.8倍以上 网络连接恢复速度超10倍以上 [2] - 认证由光启技术与中汽中心联合成立的汽车紧缩场联合创新实验室完成 基于航空航天级紧缩场检验检测技术 [1][2] 技术实现与测试能力 - 采用超过1万个角度的信号验证 通过高精度多维度转台全方位模拟通信场景 [2] - 光启技术拥有21个超材料电磁调制测试微波暗室 包含亚洲最大9米级多探头球面近场测试系统 [3] - 解决传统近场测试无法覆盖整车级无线数据验证的痛点 实现全尺寸全频段测试 [2][3] 产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光启技术将航空航天级测试技术迁移至汽车领域 实现从服务国家战略向赋能民用产业的关键跨越 [3][6] - 填补全球整车级通信测试技术空白 以紧缩场标准撬动全球智能汽车检测话语权竞争 [6] - 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发展 为智能汽车产业提供标准化测试体系 [6][7] 合作与行业认可 - 光启技术与中汽中心于2023年12月联合成立汽车紧缩场联合创新实验室 [6] -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公开认可光启技术国家级航空航天权威测试环境 [6] - 认证体系直接支撑智能驾驶 V2X车联网等核心功能的稳定性验证 [2][6]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已超90万亿元
北京青年报· 2025-09-18 06:30
经营业绩 - 中央企业资产总额从68.8万亿元增长至91万亿元 年均增速达7.3% [1][2] - 预计"十四五"期间增加值比"十三五"增长超40% 利润总额增长超50% [2] - 营业收入利润率从6.2%提升至6.7% 全员劳动生产率从59.4万元/人年增至81.7万元/人年 [2] - 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投资8.6万亿元 2024年营收突破11万亿元 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2] 社会贡献 - 累计上缴税费超10万亿元 向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股权1.2万亿元 [3] - 承担全国80%原油、70%天然气、60%电力供应 保障基础能源和通信网络运营 [3] - 年均采购量超15万亿元 直接拉动产业链企业约200万户 间接辐射近700万户 [3] - 实施超6000个"一带一路"境外投资项目 服务京津冀等重大区域战略 [3] 科技创新 - 研发经费连续三年超万亿元 2024年达1.1万亿元 投入强度从2.6%升至2.8% [4] - 基础研究投入占比8.8% 年投入近1000亿元 [4] - 建成474个国家级研发平台 8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9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占全国1/6) [4] - 拥有研发人员144万人(占全国1/5) 两院院士219名 [4] - 参与全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打造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 组建23个创新联合体 [4] - 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109项 占全国奖项总数超50% [4] 体制改革 - 重组6组10家企业 新组建9家中央企业 包括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等 [7] - 97%符合条件的子企业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管理制度 [8] - 中央企业管理人员浮动工资占比超60% 实施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8] - 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70%以上资金用于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注资 [5] - 推动近1000户科技型企业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 [5]
资本追逐低空经济万亿“蓝海”,聚焦空天国防的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大幅反弹,连续3日获资金净流入
搜狐财经· 2025-09-18 06:24
航空航天ETF表现 - 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上涨1.23% 盘中换手率8.78% 成交额3928.27万元[3] - 近1周规模增长247.31万元 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第一 份额增长500.00万份[3] - 近3天连续资金净流入合计1128.57万元[3] 成分股表现 - 跟踪指数成分股航宇科技(688239)上涨8.58% 新劲刚(300629)上涨5.68% 迈信林(688685)上涨5.16%[3] - 国科军工(688543)与振芯科技(300101)等个股跟涨[3] 指数覆盖领域 - 紧密跟踪国证航天航空行业指数 覆盖航空装备/航天装备/军工电子等细分领域[4] - 涉及卫星互联网/大飞机/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方向 具有高技术壁垒和强研发属性[4] 行业融资动态 - 合肥星火空间科技完成5500万元天使轮融资 累计融资额近亿元[5] - 正在研发"进化一号"电循环液体运载火箭 为国内首款且全球运载能力最大[5] 低空经济前景 - 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达1.5万亿元 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5] - 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金融机构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撑体系[5] 卫星互联网应用 - 提供空/天/地/海一体化服务能力 扩展传统互联网服务空间[6] - 促进信息跨域融合 与低空经济/车联网/算力网等新质领域结合[6]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茁壮成长
金融时报· 2025-09-18 02:04
9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 任张玉卓介绍了砥砺奋进"十四五"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国务院国资委副 主任袁野、李镇也出席了本次发布会。 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的沃土结出了累累硕果,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领域一批"卡脖子"关键核 心技术集中攻克,嫦娥六号、梦想号、奋斗者号、深地一号等一批"大国重器"捷报频传,C919大型客 机、国产大型邮轮持续擦亮"中国制造"名片,"九三阅兵"中系列新域新质作战力量震撼亮相,极大地提 振了民族自信自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袁野用"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态势持续巩固、"好"的作用有效发挥来概括"十四五"以来,国资央 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发展态势。 围绕"进",既有通过深化改革带来的"进",也有通过管理提效带来的"进",更有通过创新驱动带来 的"进"。据袁野披露,去年四季度以来,央企上市公司以市场化方式发行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拟发行 总规模达到5000亿元,有力促进了"两重""两新"项目投资,带动效应比较明显。同时,推动中央企业控 股上市公司持续改善市场表现,一批"硬科技"企业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