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制品

搜索文档
硅宝科技9月17日获融资买入5311.26万元,融资余额4.69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01:24
股价与交易表现 - 9月17日公司股价下跌1.07% 成交额达3.43亿元[1] - 当日融资买入5311.26万元 融资偿还5869.60万元 融资净流出558.34万元[1] - 融资融券余额合计4.69亿元 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例达5.37% 处于近一年90%分位高位水平[1] 股东结构变化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3.84万户 较上期减少4.90%[2] - 人均流通股8780股 较上期增加2.79%[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313.53万股 较上期增持164.57万股 位列第九大流通股东[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07亿元 同比增长47.36%[2] - 同期归母净利润1.54亿元 同比增长51.56%[2] 分红与股东回报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8.50亿元[3] - 近三年累计派现总额达3.53亿元[3] 业务构成与公司背景 - 公司主营有机硅室温硫化硅橡胶胶及制胶专用生产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1] - 收入构成:建筑类用胶40.42% 热熔胶31.80% 工业类用胶27.42% 其他业务0.36%[1] - 成立于1998年10月19日 2009年10月30日上市 注册地址为四川省成都高新区新园大道16号[1]
兄弟科技:前三季净利润暴增逾两倍,紧抓国产替代机遇,对苯二酚产品正式入局PEEK领域,两家QFII集体新建仓
证券时报· 2025-09-17 20:51
业绩表现 - 前三季度预计实现净利润1亿元至1.15亿元 同比增长207.32%至253.42% [1]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部分维生素产品价格上涨 苯二酚项目产能利用率提升及销量增加 同时部分产品成本下降推动毛利率提升 [1] 业务结构 - 公司专注医药食品及特种化学品领域 医药食品包括维生素、香精香料、医药等产品 特种化学品包括皮革化学品、铬盐等产品 [1] - 是全球知名维生素及铬盐生产企业 两大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世界前列 [1] 产品动态 - 对苯二酚已全面销往国内主流丙烯酸生产商 并正式进入PEEK材料领域 [2] - 对苯二酚是合成聚醚醚酮(PEEK)的核心原材料 中国PEEK产品需求量2022-2027年预计以16.82%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已完成国内主流PEEK厂家送样工作 部分客户已通过验证 [2] 产能与市场 - 公司拥有2万吨邻苯二酚与对苯二酚产能 [2] - 对苯二酚最大应用领域目前为丙烯酸阻聚剂 未来增长潜力最大的是PEEK领域 [2] 机构持仓 - 二季度末瑞士联合银行集团新进成为第六大流通股东 持有400.33万股 [3] - 摩根大通证券有限公司新进成为第八大流通股东 持有385.85万股 [3] - 国泰中证畜牧养殖ETF持有908.55万股 较上季度增持 [3]
硅宝科技(300019):热熔胶及工业胶业务快速增长,硅碳负极材料销量提升
天风证券· 2025-09-17 15:2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4][5] 核心观点 - 热熔胶及工业胶业务快速增长 贡献主要收入及毛利增量 [1][2][3] - 硅碳负极材料销量快速增长 下游渗透率不断提升 [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07亿元 同比增长47.4% 净利润1.54亿元 同比增长51.6%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7.07亿元 同比增长47.4%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亿元 同比增长51.6% [1]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9.29亿元 同比增长35.8% 环比增长19.3% 净利润0.83亿元 同比增长35.2% 环比增长17.4% [1] - 2025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21.9% 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第二季度毛利率22.3% 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 环比上升0.8个百分点 [3] - 期间费用率12.9% 同比持平 第二季度费用率12.2% 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环比下降1.6个百分点 [3] 业务板块表现 - 建筑类用胶实现营收6.51亿元 同比减少0.47亿元 毛利额1.45亿元 同比减少0.08亿元 毛利率22.3% 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 [2][3] - 工业类用胶实现营收4.42亿元 同比增加1.01亿元 增长29.5% 毛利额1.42亿元 同比增加0.44亿元 毛利率32.2% 同比上升3.4个百分点 [2][3] - 热熔胶实现营收5.12亿元 同比增加5.12亿元 毛利额0.80亿元 同比增加0.80亿元 毛利率15.7% [2][3] - 出口销售收入2.23亿元 同比增长288.0% 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产能建设与项目进展 - 硅碳负极材料1000吨中试线和3000吨生产线稳定运行 销量快速增长 [4] - 年产5万吨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专用粘合剂项目实施顺利 [4] - 5000吨聚氨酯密封胶 1万吨动力电池用有机硅粘合剂生产线正常投产 [4] 行业背景 - 2025年上半年我国锂电产业景气度维持高位 整体增速超40% [4] - 新型负极材料产业化进度实现明显突破 CVD工艺硅基负极在数码锂电池领域放量 [4] - 下游不断向消费电子 小动力 高端乘用车领域渗透 [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亿元 4.0亿元 5.1亿元 [4]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79元 1.03元 1.29元 [4]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9.26亿元 47.92亿元 55.44亿元 [4]
泰和科技:公司已于2021年10月20日成立泰和新能源材料(山东)有限公司
证券日报· 2025-09-17 13:36
公司业务拓展 - 公司于2021年10月20日成立泰和新能源材料(山东)有限公司 [2] - 新公司主要从事新能源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2] 行业布局 - 公司通过成立子公司正式进入新能源材料领域 [2] - 业务范围覆盖研发、生产及销售全产业链环节 [2]
雅本化学:不存在逾期担保
证券日报· 2025-09-17 13:35
公司担保情况 - 公司累计对外担保金额为人民币16.82亿元 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83.81% [2] - 累计提供对外担保余额为人民币6.19亿元 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30.86% [2] - 所有担保均为合并报表范围内子公司提供 无逾期及诉讼担保情形 [2] 公司治理状况 - 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不存在违规担保行为 [2] - 未对合并报表外单位提供任何担保 [2]
调研速递|安徽安利材料科技接受开源证券等2家机构调研 透露多领域业务进展
新浪证券· 2025-09-17 12:10
历史业绩与毛利率 - 过去业绩波动主要由于原材料和天然气价格大幅波动及外部特定事件等非持续性因素 [2] - 近年来通过客户和产品转型升级 品牌大客户增多 高毛利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提高 同时加强内部管理降本提效节能降耗 推动毛利率持续提升 [2] 产品营收结构 - 2025年上半年功能鞋材和沙发家居两大优势品类合计营收占比近70% 其中功能鞋材占比总体稳定 沙发家居有所下降 [2] - 汽车内饰品类营收快速增长且占比提升 电子产品稳定 体育装备略有下降 这几类合计营收占比约30% [2] - 未来各品类收入占比变动取决于下游客户订单需求 将随实际订单落地情况内部增减变动 [2] 汽车内饰业务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日本世联和江苏瑞高 虽为后进入者但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优势优良 [2] - 产品已在比亚迪丰田等主流汽车品牌部分车型定点应用 [2] - PU材料在国内汽车内饰领域主要应用于新能源车企 未来在燃油车也有良好空间 [2] - 单车价值量因车型部位材料性能等区别 通常一辆车使用聚氨酯合成革及复合材料2-20多米不等 [2] 新兴应用领域拓展 - 具身智能领域机器人柔性皮肤相关材料研发处于初期阶段 已与部分行业头部企业及合作方展开调研接洽 尚未形成实质性业务订单 [2] - 半导体领域作为战略储备品类 首批小批量订单已实现量产交付 但金额较小短期内对营收不构成重大影响 后续将积极拓展客户 [2] 资本与激励措施 - 公司暂时没有融资计划 因短期资本支出已基本完成 产能可满足订单需求 且现金流稳健资产负债率健康 [2] - 关于并购将根据未来需要和实际情况适时研讨方案 [2] - 自上市以来积极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 将员工利益与公司长期发展深度绑定 [2] 行业市场前景 - 下游行业对高性能多功能生态环保型材料需求提升 PU材料在现有应用领域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2] - PU材料在半导体具身智能等领域应用空间也将逐步拓展 [2]
高盟新材:9月17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9:26
公司治理 - 第五届第二十三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9月17日以现场与通讯相结合方式召开[1] - 会议审议关于独立董事薪酬调整的议案[1] 财务表现 - 2025年1至6月营业收入构成:复合粘接材料占比57.26% 功能交通材料占比30.1% 新型能源材料占比12.64%[1] - 截至发稿时公司市值为45亿元[1]
同宇新材:纪仲林累计质押股数为252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7 09:18
公司股权结构 - 纪仲林累计质押252万股 占其持股比例70% [1] - 公司当前市值78亿元 [2] 业务构成 - 电子树脂业务占比99.26% 为主要收入来源 [1]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0.74% [1] 财务时间范围 - 2025年1至6月份营业收入构成数据 [1]
合盛硅业(603260):公司信息更新报告:硅产业链龙头,或将充分受益于反内卷
开源证券· 2025-09-17 09:1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当前股价51.19元,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99.0倍、26.5倍、20.2倍 [1][4]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硅产业链龙头企业,拥有工业硅产能122万吨/年、有机硅单体产能173万吨/年,多晶硅现有+在建产能合计40万吨/年,光伏组件现有+规划产能合计20GW/年 [4] - 伴随光伏行业"反内卷"持续推进,多晶硅价格从6月低点反弹58%至4.76万元/吨,工业硅和有机硅价格处于周期底部(分别约0.94万元/吨和1.09万元/吨),盈利有望修复 [4][5] - 碳化硅材料业务取得突破,6英寸衬底全面量产(晶体良率95%+,外延良率98%+),8英寸衬底小批量生产,12英寸研发顺利,未来将贡献重要业绩增量 [6] 财务预测 - 下调2025-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1亿元(下调13.94亿元)、22.86亿元(下调8.11亿元)、29.91亿元(下调10.13亿元) [4]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7.55亿元(-18.5%)、300.69亿元(+38.2%)、311.01亿元(+3.4%),毛利率逐步修复至15.2%/18.8%/21.5% [7] - 2025年EPS预计0.52元(下调1.18元),2026-2027年EPS分别为1.93元(下调0.69元)和2.53元(下调0.86元) [4][7] 产能与业务布局 - 工业硅和有机硅产能规模居行业前列,多晶硅及光伏组件产能持续扩张 [4] - 碳化硅材料技术领先,覆盖衬底、粉料全产业链,产品应用于半导体、热喷涂等多个高端领域 [6] 行业趋势 - 光伏行业"反内卷"政策推动多晶硅价格反弹,工业硅和有机硅行业盈利有望同步修复 [4][5] - 行业内多数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成本端支撑较强,产品价格下行空间有限 [5]
万华化学荣获中国质量奖 山东烟台实现零的突破
经济日报· 2025-09-17 09:03
公司荣誉与行业地位 - 万华化学于9月16日荣获中国质量奖 [1] - 公司是世界聚氨酯行业龙头、全球最具竞争力的MDI制造商及中国化工新材料领军企业 [1] - 总部位于山东烟台黄渤海新区并拥有全球生产基地布局 [1] 业务范围与技术实力 - 主要业务涵盖聚氨酯、石化、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三大领域 [1] - 拥有全球首创技术17项及高质量发明专利8200余项 [1] -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6次 [1] 质量管理模式 - 采用"客户导向为中心,自主创新+数智赋能双驱动"质量管理模式 [1] - 模式基于40多年管理实践形成全价值链集约协同化管理方法 [1] - 自主创新为数智技术提供原动力,数智技术反哺创新持续升级 [1] 区域政策支持 - 烟台黄渤海新区构建"政策引领、精准培育、全流程服务"质量奖培育体系 [1] - 以知识产权、标准创新、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为多维度抓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