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信息技术

搜索文档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 划重点来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5 08:23
核心观点 - 七部门联合发布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指导意见 通过多维度金融工具和政策引导 重点支持关键技术攻关 科技成果转化 传统产业升级 新兴产业发展 中小企业融资 绿色转型 数字融合及风险防控等领域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1][2][3][4][5][6][7][8] 关键技术攻关金融支持 - 银行对集成电路 工业母机 基础软件等重点产业链技术攻关提供中长期融资 [1] - 突破核心技术的企业在上市 发债 并购重组方面享受绿色通道 [1] - 首台套装备 首批次材料等三首产品推广获得更多金融支持 [1] 科技成果转化资本支持 - 开展一月一链投融资路演和千帆百舸上市培育 优化硬科技属性评价体系 [2] - 引导社会资本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 [2] - 创业投资可通过直投 服务换股等模式投资在孵企业 [2] - 高层次人才创业享受信贷 财务顾问等一揽子服务 [2] 传统产业升级融资支持 - 银行加大对制造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的信贷支持 [3] - 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更新智能装备 环保设备 相关债权可证券化 [3] - 上市公司借助整体上市 定向增发实现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 [3] 新兴未来产业资金支持 -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 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可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4] - 政府投资基金 保险资金等长线资金重点布局未来制造 未来能源等未来产业 [4] - 创新积分制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工具使科技企业融资更便捷 [4] 中小企业融资支持 - 金融机构基于数据信用 物的信用提供应收账款 订单 仓单融资服务 [5] - 探索供应链脱核模式 不依赖核心企业信用也能获得贷款 [5] - 加快建设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平台 提升首贷户征信便利性 [5] 绿色转型金融支持 - 银行支持高碳行业符合绿色低碳技改的项目 不搞一刀切 [6] - 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向环保 节能 低碳领域倾斜 助力绿色工厂升级 [6] - 建立专门金融标准体系 加大转型资金支持力度 [6] 数字融合服务支持 - 5G 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基建可获得中长期贷款 融资租赁和资产证券化支持 [7] - 银行建设数字化产业平台 实现融资结算一站式服务 [7] - 运用大数据 AI技术简化手续 提升对中小企业服务效率 [7] 风险防控措施 - 金融机构监控资金用途 防止套取挪用和内卷式竞争 [8] - 建立产业和金融风险联合研判机制 实现高风险信息及时共享 [8] - 制造业不良贷款通过重组 核销等方式依法处置 [8]
七部门: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产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证券时报网· 2025-08-05 08:16
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旨在提升科技金融质效并支持新兴产业培育[1] - 政策支持金融机构打造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扩大科技贷款投放并加大科技创新债券投资承销力度[1] - 推广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结果运用,强化融资增信服务,全面推行"创新积分制"[1] 新兴产业融资支持 - 政策明确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时空信息、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网络和数据安全等新兴产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1] - 规范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业务,为新兴产业提供多样化融资渠道[1] 未来产业布局 - 推进投资端改革,完善投资机构长周期考核机制[1] - 推动政府投资基金、国有企业基金、保险公司等长线资金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重点布局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方向[1]
科创板并购重组市场更加活跃
经济日报· 2025-08-04 22:05
科创板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提升 - 今年以来科创板新增披露50余单并购交易,2024年6月"科创板八条"和9月"并购六条"政策推动交易活跃度显著提高 [1] - "科创板八条"发布后,科创板公司披露股权收购交易超110单,其中35单为现金重大收购及发股类交易,远超2019-2023年合计17单 [1] - 2025年新增50余单并购交易中,22单为现金重大收购及发股类交易,占比达40% [1] 行业分布与新质生产力导向 - 新增35单重大并购交易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分别占21单、6单、5单 [1] - 半导体材料领域出现典型整合案例,华海诚科收购衡所华威后出货量预计跃居全球第二 [1] - 并购标的集中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产业链整合实现技术协同与产业升级 [2] 并购标的资产多元化趋势 - "科创板八条"后新增30单收购未盈利标的案例,包括芯联集成收购芯联越州等 [2] - 跨境并购案例增加,如南微医学收购英国CME公司、凌云光收购丹麦JAI公司等14单海外标的 [2] - 拟IPO企业作为并购标的达8单,显示资产范围持续扩展 [2] 支付方式与估值机制创新 - 支付工具多样化,华海诚科、阳光诺和等公司综合运用股份、定向可转债、现金组合 [3] - 凌云光通过定增募资7.85亿元完成跨境收购,缓解资金压力 [3] - 市场化估值案例涌现,三友医疗等采用差异化作价,圣湘生物引入"Earn-out"业绩对赌机制 [3] 政策与市场协同效应 - 制度创新允许并购未盈利资产并简化流程,显著提升硬科技领域交易效率 [3] - 政策赋能下市场化特征凸显,形成产业需求驱动的高质量并购格局 [4]
宏昌科技(301008.SZ):拟参投金华金东浙创高质量创新创业投资合伙企业
格隆汇APP· 2025-08-04 13:24
投资计划 - 宏昌科技拟以自有资金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金华金东浙创高质量创新创业投资合伙企业 认缴出资总额5.03亿元人民币[1] - 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1.5亿元人民币 出资比例29.82%[1] - 出资方包括普通合伙人浙江省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他有限合伙人浙江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 浙江金义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杭州浙创鸿鹄企业管理合伙企业[1] 投资方向 - 合伙企业主要投资于高端装备制造 新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生命健康 前沿技术等行业[1] - 投资领域均属于国家鼓励的行业方向[1]
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决赛在济南启动
齐鲁晚报· 2025-08-04 03:01
大赛概况 - 第十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暨2025年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决赛于8月1日在济南启动 [1] - 大赛主题为"因创而聚,向新同行",由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联合主办 [4] - 旨在搭建"政、产、学、研、用、金、服、园"多向对接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创新融合 [4] 参赛情况 - 决赛于8月1日至8月5日在山东科技大市场举办,共有340余家参赛企业 [6] - 参赛企业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产业方向分类 [6] - 采用"7分钟路演+5分钟答辩"的竞赛形式 [6] 奖励与支持政策 - 决赛一等奖企业获30万元、二等奖25万元、三等奖20万元、优胜奖10万元奖补 [6] - 全国赛优秀企业最高可获50万元奖补 [6] - 邀请投资金融机构现场对接,搭建融资桥梁 [6] - 优先给予科技信贷、股权投资、担保和保险等政策支持 [6] - 决赛项目纳入系列基金储备项目库,全国赛获奖项目直接纳入股权投资备选项目库 [6] 历史成果 - 大赛自2012年启动,山东自2017年实施创新竞技行动计划 [9] - 累计吸引1.25万余家中小微企业及团队参赛,现场晋级优胜企业(团队)2400多家 [9] - 推荐入围国赛400家,省级财政扶持资金达4.2亿元 [9] - 银行和创投机构提供扶持资金超150亿元,3000余家中小微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9]
珠海上半年GDP同比增长3.8% 外贸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14:52
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珠海地区生产总值2243.65亿元 同比增长3.8% [1] - 第一产业增加值30.04亿元 增长3.7% 第二产业增加值917.55亿元 下降1.3% 第三产业增加值1296.06亿元 增长7.4% [1] 工业与重点产业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 增速较一季度提升0.7个百分点 [1] - "4+3"产业增加值增长7.2% 其中高端装备制造增长17.9% 集成电路增长16.4% 新能源增长16.0% 新一代信息技术增长15.2% [1] - 规上先进制造业增长6.3% 装备制造业增长13.4%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5.5%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57.9%、38.4%、30.2% [1] 服务业发展 - 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2.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0.7% [2] - 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696.81亿元 同比增长10.7% [2] -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7.3%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6.0%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3.9% [2]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46亿元 同比增长5.0% [2] - 商品零售260.24亿元 增长10.3% 餐饮收入36.34亿元 增长2.0% [2]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40.9% 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31.9% [2] 对外贸易 - 外贸进出口总额1682.65亿元 同比增长8.9% 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2] - 出口总额1154.17亿元 增长4.7% 进口总额528.48亿元 增长19.5% [2] 固定资产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38.4% 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1个百分点 [3] - 工业投资下降28.0% 降幅收窄18.6个百分点 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0.3% [3] - 基础设施投资下降40.6%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2.1% [3] 第一产业创新 - 第一产业同比增长4.9% 渔业产值50.72亿元 增长5.0% 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6.9% [3] - 建成全国首个现代化海洋牧场样板区 在建海洋牧场项目7个 [3] - 全球首艘深远海养殖工船下水 建立大湾区首个蚝类种质资源库 成功申报两大国家优势产业集群项目 [3]
2025年1-5月全国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统计分析:累计值为38095.6亿元,累计增长5.8%
产业信息网· 2025-07-31 03:22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市场运营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 告》 2025年1-5月,全国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累计值为38095.6亿元,累计增长5.8%;2025年5月,全国信息技 术服务收入当期值为9680.9亿元,环比增长27.5%。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
厚植科学城科创沃土 共创“光明”新未来
证券时报· 2025-07-30 19:09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 光明区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承载区[1] - 已集中布局建设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包括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材料基因组三大科学设施[1] - 深圳医学科学院和深圳湾实验室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正在加快建设[1] - 全区集聚59名国内外院士,3000多名高层次人才,近19万名各类人才[1] 重点产业集群 - 光明区围绕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三大方向构建"3+3+1"重点产业集群[2] - 已集聚9家百亿级企业,35家上市公司,1921家规上企业,2287家国高企业,8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 - 连续四年获评全国工业百强区[2] 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 光明区出台支持科技金融发展若干措施,设立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创母基金[2] - 落地全市首只种子基金及4家市级"20+8"产业基金,涵盖智能传感器、脑科学、合成生物、超高清显示等领域[2] - 建成光明科技金融大厦,集聚30多家金融机构,成立光明科学城创投联合会[2]
事关政府投资基金!国家发改委发布重磅文件
搜狐财经· 2025-07-30 09:29
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与投向指引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和投向工作指引》及《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投向指导评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旨在推动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 吸引社会资本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培育 [1] - 国家级基金定位为支持国家层面现代化产业升级、核心技术攻关和跨区域重大项目 聚焦关键领域发挥示范作用 [2] - 政府投资基金需精准定位 结合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 支持重大战略和薄弱环节 发挥长期资本跨周期调节作用 [3] 投资方向与调控措施 - 明确禁止投资限制类、淘汰类产业及政策调控领域 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 鼓励降低返投比例 [4] - 投向需符合国家生产力布局 避免新兴产业盲目跟风 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和技术升级 [4] - 限制单笔投资金额 禁止明股实债、股票交易(除并购重组等)、期货交易及对外担保 [4] 评价指标体系与重点产业支持 - 建立覆盖基金运营全流程的评价体系 含政策符合性(权重60%)、布局优化(30%)和执行能力(10%)三类共11项指标 [5][6] - 重点支持领域包括: -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 [6] - 传统产业改造:制造业产业链升级、技术改造、数字化转型及企业出海 [6] - 数字经济创新:人工智能+行动、5G应用、智能终端及文化新业态 [7]
2024年四季度“科技金融-战新产业指数”呈上升态势 新增城市群“区域视角”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29 12:38
指数总体表现 - 2024年第四季度总指数达192.15点 同比增长5.16% 环比增长2.41% 涨幅略高于上年同期的4.91% [1][2] - 金融发展分指数同比增6.38%至205.89点 环境支持分指数同比增7.98%至223.14点 科技创新分指数同比增4.07%至150.45点 产业成效分指数同比仅增2.33%至186.30点 [2][4][5][7] 金融发展维度 - 银行贷款成为主要推动力 高新技术企业获贷率达55.7% 贷款余额15.63万亿元同比增长7.5% [4] - 私募风投与资本市场表现平淡 IPO收紧影响显著 科创风投事件数量下降但单笔金额增长 [4] - 科创主题基金规模较2023年四季度增长29.41% [4] 环境支持维度 -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数量同比持平 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增长5.78% [4] 科技创新维度 - 创新产出指标增速下滑 受企业研发投入收紧及创新认定标准提高影响 [5] 产业成效维度 - 2019-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6.16% 2024年增速大幅放缓至2.33% [7] - 新能源汽车产业成效得分202.20点 同比增6.01% 销量破千万辆 渗透率升至55% [8]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效得分205.85点 同比增3.12% 产业规模指标增速显著下滑 [12] - 生物产业成效得分160.10点 同比增2.80% 融资呈现"投硬投小"趋势 [12] - 新材料产业成效得分149.35点 同比增0.96% 产业总产值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13] - 新能源产业成效得分174.48点 同环比双降3.57%和3.22% 多晶硅价格跌幅超39% 组件价格跌破成本线 [13] 区域发展对比 - 长三角城市群以168.69分领先 珠三角148.15分 京津冀138.10分 成渝114.50分 [15] - 长三角在五大维度得分均居首 拥有26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17] - 珠三角制造业密度高 但新能源和生物产业发展滞后 [19] - 京津冀平均中标项目金额排行第一 [19] - 成渝城市群整体实力较弱 仅成都重庆绵阳三城得分超100 [19] 细分产业区域表现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珠三角171.84分领先 长三角170.83分 京津冀153.07分 成渝140.76分 [19] - 深圳以180.65分强势带动珠三角 北京以181.32分全国最高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