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产业
icon
搜索文档
六合龙池湖畔:点燃夏日“夜经济” 激活发展“新引擎”
新华日报· 2025-09-04 23:39
夜经济发展模式 - 龙池街道通过环龙池湖经济圈建设 融合生态 文化 运动 便民服务等多业态 推动夜经济高质量发展 [1][7] - 夜市涵盖小吃摊 蔬果铺 手工艺品展位 荧幕KTV等多元业态 形成市井烟火气的消费场景 [3] - 日均服务60至70位顾客的便民快剪摊位以10元亲民价格提供理发服务 并每周为行动不便老人免费理发 [4] 文化生态融合 - 依托雨花馆打造"真的很好听·茉莉嗨唱"音乐文化品牌 以"音乐+文化+生态"为核心实现文化传播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3] - 露天公益电影活动吸引百余名居民围坐观看 今年以"点亮星夜 湖畔有约"为主题输送优秀影片 [3] - 小石头书店通过夜文化活动显著提升客流量 文创区与阅读区形成静谧文化空间 [3] 消费活力表现 - 河南漯河特色小吃摊位每日傍晚5点出摊 辣条 豆皮 鸡翅等现做现卖商品通常在晚上8点前售罄 [3] - 有机农场摊位销售土鸡蛋 黑小麦手工面条 柴火锅巴等农产品 吸引市民络绎不绝选购 [3] - 烘焙店因夜经济活动客流量明显增加 生意越来越红火 [3] 运动健康生态 - 全长3000米的环湖健身步道配备健康小贴士 崭新健身器械和醒目标识标牌 [6] - 广场舞 交际舞 夜跑 骑行等运动群体活跃 57岁居民组建的"相约龙池湖畔"微信群成员超100人 [6] 运营管理机制 - 街道建立常态化夜查机制 联合综合行政检查执法大队 应急管理-消防一体化工作站定期开展夜间巡查 [7] - 规范摊位摆放 建立快速纠纷响应机制 加强非机动车停放管理和环境卫生清运 [7] - 明确安全主体责任 对检查问题建立台账并限期整改 确保隐患清零 [7]
浙江杭州建德因地制宜开展群众赛事 新安江的“冬泳”火了(县域体育展活力)
人民日报· 2025-09-04 22:17
核心观点 - 杭州建德利用新安江独特冷水资源打造特色体育赛事品牌 成功实现文体旅商融合发展 显著带动当地旅游消费增长 [1][6][7] 水资源优势利用 - 新安江水电站坝底70米深处江水常年保持14-17摄氏度低温 形成"冬暖夏凉"独特小气候 [2] - 1988年首创"耐寒勇士"挑战赛 至今已成功举办25届 成长为长三角地区具影响力品牌赛事 [3] - 2015年将赛事更名为冬泳挑战赛 通过邀请游泳冠军助阵领游等方式持续强化品牌特色 [6] 赛事参与与传播 - 本届赛事吸引16个省份120支代表队2800余名选手参与 [1] - 20-40岁参赛者达416人 较上年增长73.3% [6] - 赛事相关报道浏览量突破1.2亿次 有效吸引年轻群体关注 [6] 基础设施配套 - 2018年建成冬泳基地 距新安江大坝3公里 配备更衣室器材室休息室等完整设施 [7] - 新建综合性潜水运动基地配备42米深潜池 计划近期试营业 [7] - 比赛期间部署30艘救援船只 每100米设1名救生观察员共16名 设置4个医疗点20名医务人员 [5] 文旅消费拉动 - 本届赛事期间接待游客21.33万人次 同比增长12.5% [7] - 实现旅游收入近2800万元 同比增长16% [7] - 联动餐饮住宿企业推出促消费组合拳 深化文体旅商融合发展 [7] - 河北选手连续4年赛前从保定重装骑行至建德居住2个月 形成深度消费联结 [7] 产业拓展规划 - 正积极打造"轻极限运动之城" 拓展高空跳伞户外探险山地越野等运动项目 [7] - 通过赛事吸引参与者转化为文旅体验者 建立深度联结关系 [8]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大连东关街:百年老街焕新貌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4 13:52
项目背景与现状 - 东关街是大连市核心地带的历史文化街区 总面积8.13公顷 包含13处不可移动文物 42栋历史建筑及132栋传统风貌建筑 是大连民族工商业发源地和老字号诞生地之一[1] - 街区改造前存在电线杂乱 院落破败 卫生环境恶劣等问题 居住条件持续恶化[2] 改造工程实施 - 2022年11月正式启动保护与利用项目 遵循文物修缮真实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 通过历史考证还原建筑原貌 保留老砖墙 旧门框等历史价值元素[2] - 统筹文物建筑与周边建筑关系 确保修缮后建筑在风格色彩方面与街区环境协调 保持整体建筑风貌和空间格局[2] 改造成效与商业活化 - 2024年9月改造完成后引入背光 不期而遇 猫的天空之城等数十家潮流店铺 吸引大量年轻客群和老居民重返街区[2] - 街区融合有轨电车 百年老建筑 老字号店铺 特色餐饮和潮流文创 形成历史文化与时尚体验交织的城市文旅新地标[1][2] - 商铺开发东关街相关印章等特色文创产品 提供海胆水饺 海鲜火锅等地方美食及贝雕 明信片等特色商品[1][2] 学术与社会价值 - 该项目被定义为推进文化遗产活化和城市更新的具体实践 以活态遗产形式延续历史文脉并为城市保留文化灵魂[2][4] - 改造后街区成为兼具历史记忆与潮流气质的城市名片 有效吸引游客专程前往打卡消费[1][2]
奥雅股份推进文旅IP数字化升级战略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04 09:08
公司战略升级 - 公司全面启动文旅IP数字化升级战略 携手被投企业深圳市奇异火科技有限公司将原创系列IP转译为数字资产 [1] - 首轮数字藏品在公司旗下面向中国亲子家庭的国际化成长平台"洛嘉森友会"平台上线 [1] - 公司正按计划推进"至尊经典""传奇先锋"系列数字藏品阶段性上线 挖掘文旅IP长效价值 [1] 数字藏品市场表现 - "洛嘉IP世界"首发"探索珍藏"系列数字藏品热度超预期 1小时内访问量达18万人次 [1] - 6款超万枚数字藏品上线即抢完 [1] 行业技术融合 - 公司探索数字技术与文旅产业、实体消费的深度融合 [1]
林哲安:中医康养既能“轻医疗”也能“深度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07:22
行业趋势与市场数据 - 康养疗愈产业成为全球疫情后健康经济新引擎 从边缘走向核心地位 [1] - 2024年澳门全年入境旅客达3493万人次 同比增长23.6% 其中内地旅客占比70.1%增长28.6% 国际旅客242万人次增长66% [1] 技术整合与创新方案 - 整合AI+MDT多学科决策技术实现"人与非人"精准对话 通过智能再生量子中医三大技术构建健康新常态 [1] - 中医四诊通过可穿戴设备量化为信号 实现远程辨证和个性化药膳推送 使"一人一方"疗养方式在旅游中落地 [2] - 建立数字化中医与量子检测平台 提供从预防疗愈到抗衰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2] 康养场景应用拓展 - 水疗康养采用冷热交替刺激自主神经 三分钟助眠 [2] - 森林康养利用21%氧浓度环境(城市仅18%) 每周两小时林间行走可降压安神 [2] - 细胞康养应用乌克兰"细胞片"技术 将干细胞制成面膜用于辐射创面 已落地大湾区抗衰老中心 [2] - 中医康养结合针灸拔罐药膳 在酒店实现"轻医疗" 在乡村实现"深度假" [2] - 宠物康养借鉴德国医保支付的"牵马疗愈孤独症"模式 可在国内社区快速复制 [2] 政策支持与产业赋能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中医康养基地"纳入十四五规划 [2] - 澳门具备"国际康养会客厅"天然场景优势 [1] - 通过科技与文化融合将东方整体医学打造为全球医疗困境解决方案 [2]
西藏文旅品牌形象“藏牦牦”发布
中国经济网· 2025-09-04 07:03
西藏文旅品牌发布 - 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指导西藏数字文化有限公司于9月2日在拉萨发布全新文旅品牌形象"藏牦牦" [1] - 牦牛作为西藏文化重要载体承载着当地群众的共同记忆与文化认同 [1] - "藏牦牦"IP是活化利用特色文旅资源的实践项目 [1] 品牌战略定位 - 西藏计划将"藏牦牦"打造为西藏文旅重大形象标志及中华文化共同体符号 [2] - 实施"文旅+百业"战略将"藏牦牦"与文旅、农牧、体育、科技等产业相结合 [2] - 通过培育新时代西藏特色业态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 企业开发规划 - 西藏数字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白玛次仁表示将依托数字化技术赋能文化传承和创新 [2] - 企业以"藏牦牦"发布为契机推动文旅产业升级 [2] - 现场与昂仁县政府、西藏电信、互联网协会等签订合作协议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协同发展格局 [2] 推广运营措施 - 活动现场设置VR互动区和文创产品展示区增强体验感 [3] - 通过新媒体矩阵全程直播扩大传播范围 [3] - 后续将开展"藏牦牦"炸街活动加强线下互动 [3] 产业发展意义 - "藏牦牦"为西藏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并搭建文化交流桥梁 [3] - 西藏将持续深化IP运营推动文旅融合和文创开发领域发展 [3] - 项目旨在推进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华文化共同体 [3]
三星堆、云冈石窟被研学团“攻占”,为何大量文物古迹捧着“金饭碗”却赚不到文旅钱?
36氪· 2025-09-03 12:17
伴随开学季的到来,暑期文旅市场的火热态势告一段落。 《2025年暑期出游快报》显示,今年暑期旅游需求强劲,机票、酒店、租车等旅游订单量持续增长;品质游趋势明显,订 单均价同比增长9.9%。学生和家庭客群的增加,让包含文化娱乐体验的旅行热度大幅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获悉,2025年暑期文博热带动研学游持续升温。兵马俑、三星堆、莫高窟、云冈石窟等吸引了 大量亲子及银发游客。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大众并非只停留在城市展开研学游,而是更愿意走出去,到就地保护的文物或 文化遗址"身边"展开深度游。 2025年暑假期间,三星堆博物馆人流如织,共接待130余万人,"为一个馆,赴一座城",德阳这座城市因三星堆成为全国游 客争相前往的旅游热土。数据显示,2024年德阳市25个A级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超2200万人次,其中,近三成集中在三星 堆,全市游客总量突破7000万人次,位居四川全省第五。 随着公众文化热情高涨,考古遗址也逐渐成为研学游的热门目的地。据了解,距离三星堆博物馆不足5公里的范围内,有近 10家以三星堆为主题的研学机构。今年7月,仅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每天就要接待500人左右。研学与旅游叠加,正在成为 推动地方 ...
三星堆、云冈石窟被研学团“攻占” 为何大量文物古迹捧着“金饭碗”却赚不到文旅钱?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3 10:04
暑期文旅市场表现 - 暑期旅游需求强劲 机票 酒店 租车等旅游订单量持续增长 订单均价同比增长9.9% [1] - 学生和家庭客群增加 包含文化娱乐体验的旅行热度大幅增长 [1] - 研学类产品咨询量和预订量显著提升 自然探索类产品搜索量同比激增120% 非遗体验成为新热点 [2] 文博与研学游发展 - 文博热带动研学游持续升温 兵马俑 三星堆 莫高窟 云冈石窟等吸引大量亲子及银发游客 [1] - 大众更倾向到就地保护的文物或文化遗址展开深度游 [1] - 三星堆博物馆暑期接待130余万人 德阳市2024年25个A级景区接待游客超2200万人次 其中近三成集中在三星堆 全市游客总量突破7000万人次 [2] - 距离三星堆博物馆不足5公里范围内有近10家以三星堆为主题的研学机构 三星村考古探索基地7月每天接待约500人 [3] 考古资源文旅化进程 - 考古遗址成为研学游热门目的地 研学与旅游叠加成为推动地方消费新动力 [3] - 考古资源承载文明溯源的权威性与文化认同的深层价值 易吸引大众好奇心 [5] - 考古发现到文旅资源转化需经历三阶段:注意力效应引发公众好奇 资源投入建设配套设施 产业转化形成综合旅游目的地 [7] - 三星堆从发现到成为国内文旅顶流经历数十年保护与培育 [7] 文物古迹价值与挑战 - 文物古迹具备资源稀缺性 对打造差异化文旅产品具有重要作用 [11] - 标志性文物发现可极大带动当地发展 如安阳殷墟出土 [11] - 考古发现通过直播引发社会关注 考古盲盒等文创产品走红 [8] - 多地出现争抢文物古迹现象 核心动力是争取文旅产业发展经济红利 [12] 行业专家观点 - 考古资源文旅转化需谨慎 未定性阶段进行文旅包装存在文化内涵呈现和产品定位设计风险 [12] - 旅游本质是感受生活之外体验 考古资源需具备差异化体验才能转化为旅游产品 [7] - 三星堆形成国际级IP因与中原文明巨大差异性满足游客"非日常"文化想象 [5] - 德阳文旅发展面临有文化缺转化 有流量缺留量 有名气缺商气困境 [5]
打造更多富有特色的文旅产品
人民日报· 2025-09-03 07:46
行业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23亿元 比上年增长7.1% [1] - 暑期旅游市场热度居高不下 文旅消费呈现加速回暖态势 [1] - 文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新业态蓬勃发展 [1] 细分领域表现 - 博物馆 美术馆等文化场馆接待游客同比快速增长 [1] - 文化研学产品预订火热 [1] - 簪花 汉服等体验消费热度持续攀升 [2] 政策支持措施 - 全国超500家景区实行门票半价或免费政策 [2] - 多个城市发放文旅消费券 [2] - 北京推出涵盖演出 展览 夜游的文旅消费活动 [2] - 四川开展门票免费送活动 吸引周边省份游客同比快速增长 [2] - 浙江义乌打造"旅游+购物"场景 国际商贸城推出跨境商品直购活动 [2] 创新发展模式 - 采用"传统民俗+现代表达"方式打造消费新场景 [1] - 形成"以文化为内核 以体验为载体"的消费模式 [2] - 通过"以政策促融合 以融合创供给"模式拓展消费边界 [2] - 数字化手段创新文旅体验 [3] 产业影响效应 - 文旅产业成为提振消费 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 [1] - 传统文化相关消费提升文化服务业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 [2] - 形成"一业兴 百业旺"的乘数效应 [2] - 惠民举措带动消费增长 吸引企业加大文旅产业投资 [2]
江西推动金融支持文旅产业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9-03 01:24
活动概况 - 江西省金融支持文旅产业政策宣讲暨产融对接活动于8月28日在南昌市举办 由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中国人民银行江西省分行 江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 [1] - 活动通过政策宣讲与产融对接双向发力 为全省文旅产业注入金融动能 [1] 签约与融资 - 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等6家银行与景德镇陶文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重点文旅企业进行签约 现场签约授信总金额达82亿元人民币 [1] - 活动设置集中产融对接环节 发布文旅项目信贷融资需求 [1] 对接服务 - 省内28家银行机构在现场设立咨询展台 安排业务骨干为约120家参会文旅企业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 [1] - 实现政策解读与企业需求无缝衔接 [1] 行业前景 - 江西文旅资源丰富 产业基础扎实 消费潜力巨大 文旅金融有较大市场空间 [1] - 各大银行将加强文旅领域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 持续深化产融对接 [1] - 提升金融服务文旅产业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