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

搜索文档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湖北大悟:传承抗战精神 谱写老区富民新篇章
央视网· 2025-06-26 11:47
历史背景与红色旅游 - 湖北大悟县是新四军第五师抗战指挥中枢所在地,1941-1945年期间指挥了1260多次主要战斗,阻击15万日军进攻并建立跨五省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1] - 新四军第五师从100多人游击大队扩展到5万多人,边区党组织同步壮大 [1] - 司令部旧址现为红色旅游景点,参观游客络绎不绝 [1] 茶产业发展 - 大悟县立足优质茶产区优势,通过精准扶贫政策整合分散种植资源,引进龙头企业并建成智能黄茶生产线 [2] - 茶产业带动周边8个村2200多户茶农增收,2020年实现全县脱贫 [2] - 已形成四大茶产业带,年产量达1.45万吨,全产业链从业人员超10万人,综合产值26.5亿元 [2] 乡村振兴与多元经济 - 依托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发展林下经济、现代农业和文旅融合产业 [2] -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提升至近2万元,探索出老区特色富民路径 [2]
政银企三方联动破解融资难题!兰州市举办中小企业融资对接会
搜狐财经· 2025-06-26 00:12
融资对接会概况 - 兰州市2025年中小企业融资对接会在兰州名城广场举办,由兰州市委金融办、兰州市工信局、兰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主办 [1] - 吸引全市50余家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代表参会 [1] - 现场达成授信意向金额超8000万元,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成为重点支持对象 [1] 政策与金融产品创新 - 市工信局解读2025年兰州市支持企业融资政策,中国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短频急"需求定制差异化金融产品 [3] - 推出"专精特新贷",通过科技数据+政府白名单为企业精准画像,打通研发投入与融资额度的量化通道 [3] - 联合兰州市知识产权局打造"知惠贷",结合专利价值评估+政策补贴贴息,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3] - 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政府专项补贴模式,中国银行与多家专精特新企业现场签约 [3] 企业融资需求与成果 - 会议收集企业融资需求5亿元,涵盖装备自动化、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 [3] - 玉得气体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安居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等专精特新企业代表分享技术创新成果与融资需求 [3] - 2025年上半年兰州市通过"信易贷·陇信通"平台为144户工业企业撮合融资71.33亿元 [4] 后续服务与机制优化 - 兰州市委金融办将联合中国银行开展"普惠金融进园区"系列活动,设立专属服务站 [4] - 通过政策宣讲+现场尽调+批量授信模式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下沉 [4] - 金融监管部门推动银行机构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对中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实行差异化考核 [4]
铜城“智变”:甘肃白银产业转型的科技密码与田园新诗
搜狐财经· 2025-06-24 17:24
工业转型与高科技发展 - 白银市从传统"中国铜城"转型为高科技产业基地 铜产量曾连续18年全国第一 现重点发展"高新精尖"产业 [1][4] - 康视丽隐形眼镜生产基地实现材料创新 自主研发含硅水凝胶材料隐形眼镜 透氧系数达65DK以上 并建成全自动化生产线 [4] - 时代瑞象建设年产10万吨锰基正极材料产业基地 首期2万吨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已投产 为全国单体规模产能第一 [7] - 白银有色长通电线电缆公司生产直径0.012毫米超微细电磁线 达国内极限制造水平 超导电缆国内市场占有率超90% [7] 传统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 - 强湾乡青砖工坊从传统砖窑发展为占地50亩大型企业 年产标准砖900万块 为敦煌莫高窟等古迹定制青砖 [10] - 白银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采用"园区+公司+农户"模式 带动3500户1.3万人发展 引进1500个果蔬花卉新品种和50余项新技术 [13] -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与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 累计培训农技人员及新型职业农民4000人次 [13] 产业集群与产学研结合 - 时代瑞象联合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平台 与上下游合作形成锂电产业集群 [7] - 白银有色长通电线电缆公司作为西北历史最久综合性电线电缆企业 产品远销海外 [7]
30.76亿元助力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新华日报· 2025-06-23 21:09
乡村振兴财政投入 - 省财政厅2024年安排30 7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升级和产业发展环境改善 [1] - 2024-2025年共安排58亿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 用于村庄建设 公共服务改善和环境整治等 [5] 乡村环境整治成效 - 沿湖村成立"渔美"物业公司 聘用20名退渔渔民开展河道清理等环境保洁工作 [1] - 利用荒坑荒片 废旧池塘等空间打造湿地景观 停车场等特色设施 使用船只 木桨等废旧物品进行艺术化改造 [2] 特色产业发展 - 海门小窝头家庭农场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甘蔗 亩产2500-3000根 亩收入约1 5万元 [2] - 海门区片区拥有127个家庭农场 9家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12家500亩以上现代农业基地 [3] - 采用物联网 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智慧化种植 培育"绿羊谷""淘米记"等知名农业品牌 [3] 村集体经济数据 - 海门区16个村2024年集体总收入2468 29万元 村均收入154万元 可持续性收入占比54 08% [3] - 冯庄村计划2025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比2021年翻两番 突破200万元 [4] 文旅融合发展 - 冯庄村将打造"簖蟹文化科普"体验中心 构建科普互动 美食文化和消费转化三位一体空间 [4] - 联动成熟文旅项目发展渔事主题乡村研学产业 促进渔业一二三产融合 [4] - 现代渔业产业园实现从种苗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 [4]
一体推进学查改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以过硬作风扎实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郑州日报· 2025-06-22 00:35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强调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学查改"专项行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 [1] - 指出要在一体推进学查改上下功夫,为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建设和治理水平 [1] - 要求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 [2] 乡村产业发展 -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做强做精核心产品,拓展海内外市场,提升市场占有率和行业竞争力 [1] - 强调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共同富裕 [2] - 实地调研强村公司产业园,了解农业产业链条延伸情况 [1] 乡村建设与治理 - 调研竹林镇竹苑社区、孙寨南庄等地,了解和美乡村建设情况 [1] - 要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乡村规划建设科学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 - 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致贫,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 [2]
潍坊·开州2025产业推介暨项目合作对接会成功举办
中国发展网· 2025-06-20 07:40
产业协作背景 - 活动以"跨越山海谋协同 产业互联赢未来"为主题,推动潍坊与开州两地企业在资源共享、技术创新、产品配套、市场开拓等方面深入合作[1] - 潍坊累计向开州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87亿元,实施协作项目200余项,援建产业园区9个,培训干部人才7000余人次,帮助2300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2] - 鲁渝(潍坊寿光)蔬菜现代产业园成功实现"东菜西移",成为重庆·山东特色农业协作典型案例[2] 参与产业与企业 - 活动汇聚动力装备、现代农业、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八大重点产业领域50余家优质企业[1] - 潍坊市拥有4个千亿级农业产业集群,农产品出口连续6年超百亿元,动力装备、智能农机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2] - 开州区重点推介中药材种植、食品加工等特色产业[2] - 参与企业包括山东华建铝业集团、山东三晶照明科技、山东信得科技、重庆海通环保科技、重庆天邦食品(002124)、重庆天致药业等[2] 签约合作项目 - 潍坊昌大建设集团与浦发投资集团签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协议[3] - 山东恒建工程建设集团与宏畅交通集团达成交通建设合作[3] - 山东海王银河医药与重庆天致药业携手推进医药研发与市场拓展[3] - 山东高速(600350)舜通路桥与中科创世纪(300083)新材料合作开发绿色建材[3] 活动形式与成果 - 活动设置企业推介签约、主题展览、企业结对洽谈和实地考察等环节[1] - 在企业配套主题展区,与会嘉宾参观了潍开两地企业宣传和产品展示区[3] - 会后参会嘉宾实地考察了开州区的医药、新材料、污水处理、食品加工等项目[3]
由全面起势迈向整体成势
经济日报· 2025-06-19 22:14
盐湖产业 - 青海颁布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围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进产业强链延链补链 [1] - 巩固国内钾肥"压舱石"地位,跨越式提升锂资源提取效率与品质 [1] - 做优做强大型龙头企业,积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强化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 [1] - 打造盐湖资源开发技术创新策源地,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1] 清洁能源产业 - 青海以"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为主要路径,坚持规划、政策、基地、项目、企业"五位一体"推进 [1] - 扩大柴达木沙漠基地和海南藏族自治州戈壁基地规模,积极推动清洁能源外送通道项目建设 [1] - 持续完善清洁能源消费体系,构建完整光伏锂电全产业链 [1] - 创建绿色算电协同发展"示范区",打造多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储能发展格局 [1] 生态旅游产业 - 青海健全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体系,创建青海湖生态旅游示范区 [2] - 完善青藏、青甘、青川、青新旅游大环线和省内生态旅游精品环线 [2] - 持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统筹推进景区品质提升、交通衔接畅通、服务能力提质、品牌创建提升等工程 [2] 特色农牧产业 - 青海坚持提质、增量、补链、扩输并举,突出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2] - 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稳步扩大有机草原监测面积 [2] - 开展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建设生态牧场,做优牦牛、藏羊、青稞、冷水鱼、藜麦、枸杞等特色产业 [2] - 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民"产业化联合体,打造"净土青海·高原臻品"品牌 [2] 未来发展规划 - 持续完善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青海风光水电储一体化建设的制度设计 [3] - 优化多领域协同的政策供给,落实生态空间管控要求,强化产业要素精准支持 [3] - 健全盐湖领域基础通用、智能生产、安全环境等标准,建立清洁能源测试认证、先进储能等技术标准 [3] - 探索完善生态旅游标准服务体系,健全有机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仓储等环节行业及企业标准 [3]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参展企业达2500多家
新华社· 2025-06-19 09:25
展会概况 -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6月19日在云南昆明开幕 会期6天 [1] - 73个国家 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 2500多家企业参展 覆盖南亚 东南亚所有国家 [1] - 沿用"团结协作 共谋发展"主题 斯里兰卡担任主题国 泰国担任特邀伙伴国 [1] 展馆设置 - 16个展馆中专业馆占比近70% 包括制造业馆 绿色能源馆 咖啡产业馆 中药材产业馆等 [1] - 集中展示中国与南亚 东南亚国家在先进制造 清洁能源 现代农业等领域的经贸合作潜力 [1] - 设置2个南亚馆 近800个展位 印度和巴基斯坦展位数量最多 均为140个 [1] 经贸成果 - 前8届南博会累计服务2万余家企业参展 推动外贸成交额超过1100亿美元 [1] - 2024年中国与南亚国家贸易额接近2000亿美元 十年间实现翻番 年均增长约6.3% [1] - 中国连续多年稳居巴基斯坦 孟加拉国等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1] 配套活动 - 举办中国—南亚合作论坛 联合国及国际公共采购南亚市场需求解析与项目对接会等近40场专业经贸活动 [2] - 开展"投资中国·投资云南"系列活动 精准对接产业资源 服务展商采购商需求 [2] - 第1天为专业观众开放日 后5天对社会公众开放 [2]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中国—中亚青年交流营和成果展举行
陕西日报· 2025-06-17 00:26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中国—中亚青年交流营 - 活动主题为"互学互鉴,敢闯敢创向未来",由教育部等单位主办,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的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举行 [1] - 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的青年学子参与,展示100余个优质项目,涉及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绿色能源、文化旅游等领域 [1] - 哈萨克斯坦学生叶尔达那的项目关注推动哈萨克斯坦乡村文旅产业发展,该国拥有6000多个村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丰富 [1] 创新论坛与科技合作 - 论坛聚焦生物育种、智慧农业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促进中国—中亚科技协同创新与产业深度合作 [1] - 赛福林农业技术大学科学与创新部主任布尔巴伊罗娃表示期待更多此类活动,实现跨越国界的友好交流合作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中亚高校合作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中亚多所高校在联合实验室、海外试验示范站建设、师生互访、人才合作培养、创新创业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2] - 该校党委副书记庄世宏强调活动旨在弘扬丝路精神,增进中外青年友谊,为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注入青春力量 [2]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发展 - 大赛自2015年启动,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创新赛事,今年首次设立中亚区域赛,促进中国与中亚青年交流合作 [2] - 活动目标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
黑龙江:锻造新质生产力 科技“繁花”结出产业“硕果”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6-16 22:24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 - 黑龙江省"十四五"期间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振兴,多项技术成果应用于载人航天、月壤采样、火星探测等国家战略任务[1] - 古龙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助力大庆油田实现日产油气当量超千吨[1] - 中国一重(601106)加氢反应器技术刷新世界纪录[1] 科技政策与组织架构 - 黑龙江省组建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共同担任主任的省委科技委员会[1] - 制定实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创新龙江建设意见、创新发展60条等系列政策措施[1] 科研项目与资金投入 - "十四五"期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101项,直接经费2.6亿元[2] - 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867项,省级财政拨付省自然科学基金3.1亿元[2] - 资助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455项,突破黑土地保护、水下远程自主导航等核心科学问题[2] 科技成果转化 - 2021-2024年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带动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合同94项,实现直接经济效益2619.11万元[2] - 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科技攻关项目793项,项目经费17亿元[2] - 在研重点研发项目形成新技术、新产品1600余项,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1900余项[2] 产业化成效 - "十四五"累计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个,兑现省级政策资金5.06亿元[3] - 结题项目累计实现新增销售收入94.29亿元,新增利税16.98亿元[3] - 项目财政资金投入与新增销售收入比达到1:64,获得融资4.99亿元[3] 创新平台建设 - 建设黑龙江省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AI对接平台,实现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434项,新增经济收益242.66亿元[3] - 首批建设环哈工大、哈工程等7个创新创业生态圈,汇聚科技型企业1021家[3] - 高校院所通过作价入股等形式累计新成立企业155家[3] 示范平台与成果 - 省市校联合打造哈工大先研院,推动霍尔电推进、灵巧手等数十项高技术成果转化[3] - 推动眼部手术机器人、智能变色舷窗、碳纤维滑雪装备等成果落地龙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