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互联网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谷医堂中医互联网医院的“科技与狠活”
当"科技与狠活"成为网络热词,人们对其背后隐藏的现象充满争议。作为一家科技中医企业,谷医堂中 医互联网医院却赋予了这个词全新的内涵——融汇古今智慧,以科技驱动传统中医诊疗模式实现颠覆性 创新,为现代人的健康难题提供着高效、精准、可信赖的解决方案。 再者是建立安全加密的个人健康档案库,持续记录每一次问诊、处方、体质变化,依托中医体质辨识与 大数据分析,医生调阅"全景视图",动态把握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食疗建议、节气养生指南、线上健 康课程等丰富内容,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用户日常生活,重塑"未病先防"新生态,真正实现个性化 的数智化中西协同健康管理。 二是科技中药系统建设,依托全国道地药材资源,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进和完善中医药研究方法和技术 手段,加强道地药材药效成分的深度挖掘与机制研究,在中药创新药物研发、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药物 安全性评价等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三是"AI中医大脑"建设,谷医堂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构建出一套融合古代国医大师中医诊疗经验和 古籍文献的智能化系统,让传统中医药焕发时代生机,极大推动了中医药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狠活"落地:重塑触手可及的中医药服务 科技是工具, ...
平安好医生(01833):利润率水平明显提升,B端企康及养老服务持续发力
西部证券· 2025-08-27 06:06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4] 业绩概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5.02亿元,同比增长19.5% [1][4] - 毛利率33.6%,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1][4] - 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137% [1][4] - 净利率5.4%,大幅提升 [1][4] - 剔除股份支付及外汇损益影响后经调整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83.6% [1][4] - 经调整净利率6.6%,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 [1][4] 费用控制 - 销售费用3.81亿元,同比增长3.9%,费用率15.2%,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 [1][4] - 管理费用3.72亿元,同比下降5.7%,费用率14.9%,同比下降4.0个百分点 [1][4] - 研发费用1.62亿元,同比增长0.2%,费用率6.5%,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 [1][4] 业务板块表现 - F端收入14.32亿元,同比增长28.5% [1] - F端付费用户数0.20亿人,同比增长34.6% [1] - 持续提升对平安集团近2.45亿个人金融客户的服务渗透 [1] - B端企康收入5.27亿元,同比增长35.2% [1] - B端付费服务企业数量超过3500家,同比增长37.2% [1] - B端用户数超过360万人,同比增长39.2% [1] - 养老服务收入1.72亿元(2024年同期47.3百万元),毛利率37.6%,同比提升20.7个百分点 [1] - 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85个城市,较去年末新增10城 [1]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营收55.04亿元,同比增长14.5% [2][3] - 预计2026年营收62.76亿元,同比增长14.0% [2][3] - 预计2027年营收70.74亿元,同比增长12.7% [2][3]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223.0% [2][3]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3.60亿元,同比增长36.7% [2][3]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4.53亿元,同比增长25.9% [2][3]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0.12元 [3] - 预计2026年每股收益0.17元 [3] - 预计2027年每股收益0.21元 [3] 估值指标 - 当前市盈率153.6倍(2025年预测) [3] - 当前市净率4.2倍(2025年预测) [3] - 当前市销率7.3倍(2025年预测) [10]
九安医疗中报业绩增长52.91% iHealth产品实现营收6.01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7 01:12
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7.65亿元 [1] - 归母净利润9.20亿元 同比增长52.91% [1] - 扣非净利润8.81亿元 同比增长26.27% [1] - 基本每股收益2.10元 [1] IVD及家用医疗业务 - iHealth系列产品实现营业收入约6.01亿元 [2] - 试剂盒产品长期位列亚马逊平台同类产品Best Seller [2] - 物联网血压计、额温计在美国亚马逊多次蝉联品类Best Seller [2] - 全球IVD市场规模2024年末达810亿美元 [2] - 持续血糖监测产品在国内开展型检和临床工作 国外推进研发 [2] - 智能助听器项目计划年内完成样机制作与用户反馈收集 [2] 互联网医疗业务 - 糖尿病照护业务收入5026.28万元 [3] - 国内"O+O"模式覆盖50个城市、424家医院 照护病人36.6万人 [3] - 美国市场与74家诊所、394名医生合作 照护病人2.1万人 [3] - 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从基线30%提升至60% [3] - 不良率降至5%以下 规范管理率提高至70% [3] - AIoT糖尿病家庭医助项目实现饮食推荐、AI随访总结等功能 [3] 战略布局 - 以iHealth品牌优势和糖尿病管理为核心战略 [1] - 在硬科技、医疗大健康、人工智能等领域展开战略性投资 [4] - 投资济峰资本、元生创投等基金 关注大模型人工智能技术 [4] - 与天津大学等高校合作扶持创业团队 [4] - 围绕医疗健康主业及科技领域进行战略性布局 [4]
中国平安:医养权益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近七成
北京商报· 2025-08-26 10:5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健康险保费收入近870亿元 其中医疗险保费收入超410亿元且同比增长3.3% [1] - 平安好医生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02亿元 归母净利润1.34亿元 [1] - 北大医疗集团上半年营业收入超26.6亿元 其中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营业收入近12.6亿元 [1] 康养战略成效 - 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近七成 [1] - 享有生态圈服务权益客户客均合同数约3.37个 为无权益客户的1.5倍 [1] - 享有生态圈服务权益客户客均AUM约6.14万元 为无权益客户的4.1倍 [1] 医疗服务能力 - 平安好医生AI医生精准诊断覆盖疾病超1万种 诊疗准确率达93% [1] - 公司构建内外部医生团队约5万人 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 [1] - 通过旗舰互联网医疗平台和自营医疗机构完善"到线、到店、到家、到企"服务体系 [1]
中国平安上半年归母营运利润稳健增长3.7% 医养权益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7成
全景网· 2025-08-26 10:1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达777.32亿元,同比增长3.7%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80.47亿元 [1] - 中期股息每股现金0.95元,同比增长2.2% [1] 医疗养老战略进展 - 享有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权益的客户覆盖寿险新业务价值占比近70% [1] - 健康险保费收入近870亿元,其中医疗险保费收入超410亿元且同比增长3.3% [1] - 医疗养老生态圈客户客均合同数约3.37个、客均AUM约6.14万元,分别为非生态圈客户的1.5倍和4.1倍 [1] 医疗服务平台运营 - 平安好医生上半年营业收入25.02亿元,归母净利润1.34亿元 [2] - AI医疗产品覆盖疾病超1万种,诊疗准确率达93% [2] - 北大医疗集团上半年营业收入超26.6亿元,其中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收入近12.6亿元 [2] 医疗资源网络建设 - 平安内外部医生团队规模约5万人 [2] - 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 [2]
第四范式在成都新设互联网医院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08-26 04:02
公司业务拓展 - 第四范式间接全资持股成立成都武侯范式领航互联网医院有限公司 [1] - 新公司经营范围涵盖依托实体医院的互联网医院服务、药品互联网信息服务及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 [1] - 新公司同时布局药品零售与医疗服务领域 [1] 行业布局特征 - 互联网医疗企业通过设立子公司实现线上线下业务协同 [1] - 科技公司通过股权穿透方式进入医疗健康服务领域 [1] - 企业同时获取互联网医院资质与药品经营许可形成完整服务链 [1]
港股早评:三大指数低开 科技股普跌 稀土概念股继续上涨 中芯国际开跌1.38%
格隆汇· 2025-08-26 01:33
美股与港股市场表现 - 隔夜美股三大指数收跌 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 [1] - 港股三大指数低开 恒指跌0.45% 国指跌0.39% 恒生科技指数跌0.76% [1] 科技股表现 - 大型科技股集体走低 阿里巴巴跌2% 网易跌超1% 京东跌超1% 百度腾讯美团网易均有跌幅 [1] - 权重股中芯国际跌1.38% [1] 稀土与黄金板块 - 稀土概念股延续上涨行情 金力永磁继昨日大涨14%后续涨2.68% [1] - 亚洲早盘现货黄金涨0.6% 带动黄金股普遍上涨 [1] 行业板块异动 - 内银股多数上涨 食品饮料股多数上涨 建材水泥股多数上涨 [1] - 互联网医疗股下跌 餐饮股下跌 锂电池股下跌 体育用品股下跌 半导体芯片股齐跌 [1] 新股表现 - 双登股份上市首日高开超55% [1]
港股医药板块获主动外资持续加仓,港股医药ETF (159718.SZ)现涨0.74%
搜狐财经· 2025-08-25 02:43
港股医药板块表现 - 8月25日早盘港股医药ETF(159718 SZ)上涨0.74% 实现连续三日上涨 年内累计涨幅达88% [1] - 成分股平安好医生(01833)上涨6.10% 晶泰控股(02228)上涨5.90% 锦欣生殖(01951)上涨4.35% 一脉阳光(02522)上涨4.34% 先声药业(02096)上涨3.76% [1] 美联储政策影响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Jackson Hole年会释放鸽派信号 强调就业市场下行风险 预示9月可能降息 [1] - 降息预期提振港股医药板块表现 [1] 外资配置动向 - 7月1日以来外资增持港股创新药板块持股比例提升1.2个百分点 新消费板块提升4.6个百分点 [1] - 外资增持汽车、基础化工、有色金属行业 减持消费者服务、煤炭、国防军工行业 [1] 行业催化剂 - 世界肺癌大会(WCLC)摘要发布 迪哲、复宏汉霖等公司公布重点产品优异数据 [2] - 9月将召开WCLC会议并更新ESMO摘要 下半年医保目录调整和商保政策推进成为重要行业催化剂 [2] - 国家医保局已公示基本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初步形式审查 [2] 板块投资逻辑 - 创新药板块后续存在多重催化剂:中报业绩、产业大会数据读出、潜在BD交易、商保目录推进 [2] - 港股医药ETF覆盖创新药、CXO、互联网医疗、创新器械等多领域 构成均衡的港股特色标的组合 [2]
卫宁健康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491.04%,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23 22:58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8.39亿元,同比下降31.43%,主要因业务收入规模下降[1][3] - 归母净利润亏损1.18亿元,同比下降491.04%,第二季度单季度亏损1.23亿元,同比下降1009.8%[1] - 扣非净利润亏损9982.16万元,同比下降564.73%[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36.41%,同比下降12.02个百分点[1] - 净利率-14.64%,同比下降906.27%[1] - 历史净利率中位数为1.8%,显示产品或服务附加值不高[3] 费用与现金流 - 三费总额2.31亿元,占营收比例27.53%,同比上升14.81%[1]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2元,同比上升161.93%,主要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减少[1][3] - 货币资金13.34亿元,同比上升53.42%[1] 资产与负债结构 - 应收账款10亿元,同比下降4.09%,但占净利润比例达1137.98%[1][3] - 有息负债11.71亿元,同比微增0.48%[1] - 每股净资产2.6元,同比下降0.74%[1] 投资回报表现 - 去年ROIC为1.54%,资本回报率不强[3] - 近10年中位数ROIC为9.09%,2022年最低至0.87%[3] - 证券研究员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4.01亿元,每股收益0.18元[3] 机构持仓动向 - 诺安积极回报混合A持仓1366.5万股但仍减仓,为国內最大持仓基金[4] - 国融融盛龙头严选混合A增仓至880.1万股[4] - 五只基金新进十大持仓,包括西部利得数字产业混合A(199.1万股)和互联网医疗LOF(134.77万股)[4]
从互联网到AI,平安超级入口的价值畅想
搜狐财经· 2025-08-23 15:43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5亿元,同比增长19.5% [1] - 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136.8% [1] - 2024年全年营收48.08亿元,净利润8143万元,首次实现盈利 [1] 用户规模与服务覆盖 - 家庭医生权益用户数超3500万 [1] - 居家养老权益用户数同比增长83% [1] - 服务覆盖85个城市,累计落地5项团体标准 [1] - 合作资源包括5万名医生、3200位专家医生、4000家医院、10.6万家健康服务供应商、24万家药店及超百家养老护理机构 [7] 商业模式差异化 - 聚焦家庭医生会员制与居家养老服务,而非药品电商或重资产养老社区 [3][5] - 同业平台(如阿里健康、京东健康)自营药品收入占比超80%,叮当健康几乎完全依赖药品销售 [4] - 通过平台化整合医疗资源,避免重资产投入,提升资本效率 [5][6] 战略协同效应 - 医养业务赋能寿险及健康险:2025年一季度新业务价值128.91亿元,同比增长34.9% [12] - 医疗养老生态圈客户占比63%,客均合同数3.37个(为非生态圈客户的1.6倍),客均AUM达6.12万元(为非生态圈客户的4.0倍) [13] - 医养作为高黏性入口,降低获客成本并提升单客价值 [12][13] AI技术应用与数据优势 - 医疗数据库覆盖14.6亿人次咨询、1200万份体检报告、480万次慢病随访 [19] - 多模态大模型"平安医博通"覆盖43个业务场景,分层解决医疗专业性问题 [20] - AI辅助问诊准确率98%,复杂疾病治疗方案准确率近80%,日问诊承接量达400万人次 [22] - AI使家医客均服务成本同比下降52%,运营效率提升50% [22] 行业背景与竞争壁垒 - 中国医疗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每千人口执业医师3.04人(低于OECD国家4.0人),三甲医院医生日均接诊超200人次 [15] - 老龄化加剧需求:60岁以上人口3.1亿(占比22%),慢性病患者超3亿 [16] - 平安通过严肃医疗场景积累和数据壁垒(如4亿张保单、1.9亿次理赔)构建竞争护城河 [18][19] 未来价值潜力 - AI医疗重构服务效率,推动"医养+综合金融"体系价值重估 [23] - 参考巴菲特增持联合健康,平安"医疗+保险"模式在中国老龄化趋势下具备长期价值潜力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