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艺
icon
搜索文档
《时代摘要》对话王德顺:从“最飒爷爷”到“无量仙翁” 人生不设限
新华网· 2025-08-12 05:59
电影票房表现 - 《哪吒之魔童闹海》累计票房达148.82亿元 位列全球影史票房榜第6位 [2] 配音工作细节 - 王德顺为无量仙翁配音 通过三天时间完成从温暖低语到雷霆暴怒的声线切换 [4] - 配音过程中无法观看画面和了解完整剧情 仅依靠导演指导完成角色演绎 [2] - 凭借60余年表演经验精准把控人物情绪 获得配音导演"亦正亦邪"的高度评价 [4] 中国动漫产业发展 - 以《哪吒2》为代表的中国动漫正以自信姿态走向国际 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4] - 中国动画经历从《大闹天宫》到《哪吒》的几十年进化历程 现已成功走向全球市场 [4] - 传统文化元素成为核心竞争力 行业认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文化理念获得验证 [4] 艺术家职业生涯 - 王德顺拥有多元化艺术经历 涵盖话剧、哑剧、影视表演及配音等多个领域 [7][9][11] - 1987年将中国哑剧首次推向国际舞台 参加德国科隆国际哑剧节 [7] - 1989年"王德顺造型哑剧"被收录《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 [7] - 57岁创造"活雕塑"表演 为塑造形体坚持三年每日三小时健身训练 [9] - 85岁考取飞行驾照 刷新我国飞行学员最大年龄纪录 [11] 艺术创作理念 - 强调演员基本功在于将文字描写转化为动态刻画 文学语言转化为生活语言 [4] - 认为哑剧艺术通过形体讲述故事传递情感 具备跨国界理解的优势 [7] - 坚持"人生不设限"理念 主张年龄不应成为追求目标的限制因素 [9][11]
海口:“文体旅商展”联动释放消费新活力
新华网· 2025-08-12 05:58
核心观点 - 海口市通过文体旅商展联动策略释放消费新活力 打造时尚消费目的地[1][2][3] 演艺旅游业态 - 2023年以来举办湖南卫视跨年晚会 周杰伦 张韶涵等大型演唱会及国际音乐会[2] - 周杰伦演唱会四天吸引超15万人次游客 实现旅游收入9.76亿元[2] - 2025年规划举办刀郎巡回演唱会 百老汇原版音乐剧《芝加哥》等高端演艺活动[1] - 推行演艺门票与商圈消费联动机制 凭票享受免税店/夜市/景区折扣优惠[2] 体育旅游布局 - 依托170公里海岸线资源 成为中国首批帆船城市及赛事聚集地[3] - 重点发展帆船帆板 沙滩运动 足球等特色体育项目[3] - 计划引进高水平体育赛事展现"活力之城"魅力[3] 会展产业建设 - 2024年举办规模以上展会450场 会展业综合收入突破百亿元[3] - 通过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提升办展能力[3] - 推动会展与消费深度融合 打造会展旅游目的地[3] 免税政策创新 - 实施离岛免税即购即提 担保即提新方式[3] - 允许游客在免税店购买后直接提货 优化消费体验[3]
“演艺+”解锁河南消费新方式 一场好戏开始了
河南日报· 2025-08-11 23:39
演艺经济成为文旅消费新引擎 - 演艺经济正成为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驱动力 以演艺活动串联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1] - 2024年前5个月河南省规上服务业艺术表演场馆营业收入增长96.6% 较一季度加快23.2个百分点[1]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796.29亿元 同比增长7.61% 大型演出跨城观演率连续两年超60%[16] 演艺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 - 演唱会市场持续升温 2024年郑州市举办47场大型演唱会 吸引97万人次观演 票房收入近10亿元[25] - 景区演艺项目表现亮眼 建业电影小镇接待游客超1000万人次[13] 郑州海昌海洋公园水下表演成为核心看点[5] - 剧场演艺精品化趋势明显 郑州大剧院2024年上半年引进演出178场创历史新高 新编历史剧《妇好》首演上座率达99%[19] 演艺消费产生显著拉动效应 - 单场演唱会带动多重消费 鹿晗演唱会期间郑州奥体中心单日客流量达4万余人次[7] - 演艺活动有效激活周边产业 巴奴火锅通过演唱会团餐业务实现近百万元营业额[24] - 演艺经济直接拉动郑州市综合消费60多亿元[25] 内容创新与技术融合成为核心竞争力 - 沉浸式演艺项目获得市场认可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运用声光电画技术呈现21个剧场近700分钟剧目[13][15] - 本土文化IP创新成效显著 《唐宫夜宴》《水月洛神》等剧目成为中原文化新IP[19] - 小剧场演艺形式受欢迎 喷空剧场豫式幽默喜剧《仓颉大圣》《千里江山图》获得省内外游客追捧[6][16] 基础设施与政策支持形成发展保障 - 交通网络优势明显 2小时覆盖省会 5小时跨经济圈 8小时通达全国的高铁网络[31] - 省政府出台专项政策 将演艺演出作为重点文旅产业链群培育 优化营业性演出审批流程[30] - 城市配套持续完善 郑东新区打造"如意龙湖·船说郑州"水上演艺新场景[29] 中原区建设中央文化区带动全产业链发展[27] 目标客群与消费特征分析 - 核心客群为18-34岁年轻人群 占比超70%[16] - 跨城观演成为新趋势 乐迷专程从成都打飞的赴郑州观看演唱会[10] - 情绪价值成为消费驱动力 悦己型消费增长显著[19]
“大戏看北京”文艺资讯|8月11-17日精品推荐
北京商报· 2025-08-11 11:57
DD (C 8月11-17 中国杂技团 75 周年 假校团 > 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前身系成立于1950年的中华杂技团,1953年更名为中国杂技团,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 指导下,由中央政府组建唯一的"国"字号专业杂技艺术表演院团,也是第一个代表新中国出访的艺术表演团体。 2006年转企改制为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2009年成为北京演艺集团旗下的国有独资文化企业。 中国杂技团始终秉承"追求卓越、力塑经典"的艺术理念,传承创新古老的中华杂技艺术并创作出了大量优秀 的艺术作品。自1957年中国杂技团获得第一个国际金奖以来至2025年初:《腾·韵-- 顶碗》、《俏花旦——集体空竹 入《圣斗 -- 地图》、《协奏·黑白狂想 -- 男女技巧》、《驭风波臂 -- 男子集体车技》节目分布荣获四尊被誉为"世界 杂技最高奖"的"金小丑"奖;诸多精品节目还曾荣获十尊金菊奖、文华奖、金卿奖、"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奖"等国内外 各类权威赛事金奖共计75枚。 中国杂技团以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各国观众的好评,流出足迹遍及祖国各地并出访138个国家和地区,曾经被 誉为"开展人民外交的先行官",荣膺"新中国杂技第一团"和中国杂技"梦之队"称号,是享誉国际 ...
暑期文旅热象:红色旅游受热捧、演艺经济成消费新亮点
财经网· 2025-08-11 09:05
暑期旅游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暑期国内旅游人数预计突破25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115%以上,消费规模达1.8万亿元[1] - 西北地区客流量与旅游消费超预期,演艺经济持续火爆[2] - 新疆暑期订单量增长16%,人次增长14%,消费额增长10%[5] 红色旅游市场趋势 - 红色旅游产品预订热度显著增长,用户呈现"年轻化""亲子化"特征,80后、90后亲子家庭为主力军[3] - 热门目的地包括北京、南京、广州、长沙、遵义等,抗战相关景点热度显著高于去年同期[3] - 电影《南京照相馆》上映后,南京目的地出游人次环比前十天增长近16%[4] 演艺经济带动效应 - 美团"演唱会"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134%,"时代少年团演唱会"搜索量环比增长超1000%[6] - 周杰伦南宁演唱会吸引14万跨城观众,直接拉动当地消费12.63亿元[7] - 张学友成都演唱会期间热门商圈酒店预订量同比激增1.4倍[7] 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 四川遂宁推出"演艺+旅游"优惠活动,覆盖景区、餐饮、住宿等六大领域[8] - 演艺活动与本地消费场景打通,带动住宿、餐饮、交通等产业协同增长[9]
顶级演唱会轮番登场 “来武汉看演出”成文旅消费新热潮
长江日报· 2025-08-11 00:43
演艺市场热度 - 全国演出市场销售票房达216亿元 其中演唱会票房高达179亿元[1] - 武汉2024年8月至12月将举办多场顶级演唱会 包括鹿晗、周杰伦、邓紫棋、伍佰等艺人演出[1][3][4][5] - 刀郎演唱会期间武汉体育中心商圈酒店预订量较前一周猛增550% 吸引约10万外地观众 人均停留两天半 文旅综合消费增长3倍[1] 城市演艺产业优势 - 武汉具备九省通衢区位优势和百万大学生群体 成为中西部演出市场核心枢纽[1] - 大型巡演基本绕不开武汉 只要场馆档期允许[1] - 武汉推动演艺产业繁荣 优化演出审批手续 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 鼓励头部企业和领军人才落户[1] 创新商业模式 - 武汉大力推动"演出+商业"和"演出+旅游"创新模式 以文化赋能商业和旅游[1] - 演唱会不仅带来经济效益 还吸引大量外地观众涌入 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1] - 密集演出安排展示武汉强大演出承载能力和市场吸引力 正打造"演艺之都"[2] 具体演出排期 - 8月鹿晗连唱两场 曾轶可和袁一琦同期开唱[3] - 9月黄子弘凡举办演唱会 胡海泉和周杰伦分别于中下旬演出[3][4] - 11月形成邓紫棋、陈小春、张震岳"三强争霸"格局 12月伍佰连唱两场收官[1][5]
成功上榜暑期十大热门旅游城市,长沙稳居全国热门出行目的地TOP10
长沙晚报· 2025-08-09 00:51
长沙文旅市场表现 - 2025上半年长沙接待国内外游客9740 24万人次 同比增长7 65% 实现游客总花费1037 03亿元 同比增长5 65% [5] - 长沙上榜暑期十大热门旅游城市 稳居全国热门出行目的地TOP10 推出文博游 演艺游 微度假游等主题游玩攻略 [5] 文化演艺活动亮点 - 湘剧专场融合传统与新潮 包含器乐合奏 戏曲绝活 折子戏等经典节目 以及跨界舞蹈 小品等创新表演 吸引年轻观众 [6] - 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左宗棠收复新疆》热播 滨江文化园同步开设露天放映场 结合公益电影放映活动 形成特色文化体验 [6] - 长沙博物馆 图书馆 音乐厅推出《寻长沙》文博幻境 儿童展览 科学秀等活动 覆盖不同年龄层观众 [7] 温泉度假村转型创新 - 宁乡灰汤金太阳温泉度假村转型为"全龄段社交目的地" 暑期周均接待游客1200人次 20—35岁年轻消费者占比首破45% [8] - 推出12栋新中式私汤别苑 配备蓝牙音响 定制KTV等设施 "金太阳野奢派对"短视频挑战赛两周播放量破百万 带动二次消费 [8] - "逆漂抓鸭赛"单日参与量超400人次 针对银发族推出"夏季祛湿疗程" 包括当归冷泉 节气药膳等活动 [8] - "冷泉卤味夜市"主打灰汤贡鸭 宁乡花猪肉等地理标志产品 食材来自800亩生态基地 提升游客体验 [9] 演艺市场数据与活动 - 2025上半年长沙54个演艺新空间上演8144场演出 吸引178 71万人次观演 票房收入达1 65亿元 [10] - 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与长沙音乐厅贡献253场演出 创下2518万元票房 推出舞剧《天工开物》等40余场中外剧目 [10] - 百老汇音乐剧《芝加哥》4天6场吸引超万名观众 意大利音乐剧《神曲》与古巴国家芭蕾舞团《天鹅湖》增添国际文化交流色彩 [10] - 长沙音乐厅2025音乐季包含26场风格各异音乐会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交响音乐会 祖宾·梅塔指挥演出等高端演艺活动 [11]
木偶奇遇点亮金凤凰 大兴机场暑期音乐节第四场童趣上演
中国民航网· 2025-08-08 11:53
大兴机场暑期音乐节活动 -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联合首都图书馆举办"暑期音乐节"第四场演出,由中国木偶艺术剧院带来经典剧目片段展演与沉浸式巡游互动 [1] - 演出在航站楼国内候机区举行,主要面向亲子家庭旅客,营造充满童趣的候机环境 [1] - 活动主题为"木偶奇遇记",在航站楼音乐花园、儿童花园及B指廊儿童活动区依次呈现 [2] - 演出包含《大象来了》《大闹天宫》《海底小纵队》三个经典剧目片段,融合多媒体技术 [2] - 演出结束后有木偶巡游互动环节,旅客可参与拍照留念 [2] 活动内容与形式 - 演出以《大象来了》开场,通过木偶舞姿传递亲情欢乐 [2] - 《大闹天宫》片段重现齐天大圣神话魅力 [2] - 《海底小纵队》片段带领观众体验远古海洋奇幻穿越 [2] - 木偶角色化身"巡游明星"与旅客互动,将候机区变为童话乐园 [2] 活动时间与宣传 - 暑期音乐节自7月11日启幕,将持续至8月底 [2] - 活动已上演敦煌舞蹈、爵士乐、戏曲、木偶艺术等多样化节目 [2] - 旅客可通过大兴机场官方微信公众号、小红书平台获取活动详情 [2] - 大兴机场官方抖音和小红书账号提供演出现场直播 [2]
音乐节如何“唤醒”暑期文旅市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8 08:32
行业趋势 - 暑期演艺市场呈现火爆态势 音乐节和演唱会等演艺活动吸引大量游客跨城参与[1] - 文旅经济从资源驱动转向情绪驱动 文化基因转化为可感知情绪符号成为破局产业同质化的关键[5] - 文化消费释放显著乘数效应 南宁周杰伦演唱会吸引14万观众跨城而来并直接拉动当地消费12.63亿元[5] 消费群体特征 - 年轻一代消费者是主要参与群体 大型音乐节中18-24岁观众占比达36.2%[3] - 学生群体利用暑假充裕时间进行旅行消费 出现"为一场音乐节打卡一座城"的消费模式[3] - 都市白领成为重要消费力量 上海江湾里音乐节的微醺市集吸引忙碌一天的都市白领前来小聚[3] 产品创新模式 - 演艺活动与传统非遗文化深度融合 上海之春音乐节通过AI技术将南音曲谱转化为视觉图腾并使用全息投影构建闽南古厝场景[3] - 技术赋能传统文化创新 浙江金华将婺剧锣鼓节奏范式转化为电子音乐循环采样并开发具有地域标识的数字音乐产品[3] - 演出+文旅+消费模式快速发展 海南推出票根福利让观众凭演唱会门票享受景区折扣 厦门将演唱会与免税购物和打车补贴深度绑定[5] 市场影响效果 - 演艺经济带动相关消费显著增长 成都张学友演唱会期间热门商圈酒店预订量同比激增1.4倍[5] - 沉浸式体验成为核心吸引力 音乐节通过音乐与灯光共同编织狂欢海洋提供精神满足感[3] - 文化元素在数字经济时代释放乘数效应 未来随着技术普及和文化+模式深化将产生更大经济价值[5]
中国经济信心说丨音乐节如何“唤醒”暑期文旅市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08 08:05
行业趋势 - 暑期演艺市场呈现火爆态势 音乐节和演唱会吸引大量游客跨城参与 显著带动文旅消费[1] - 文旅经济从资源驱动转向情绪驱动 文化基因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可感知情绪符号 成为突破同质化关键[5] - 18-24岁年轻观众占比达36.2% 学生群体利用暑假时间密集出行 形成"为一场音乐节打卡一座城"的消费模式[3] 消费特征 - 年轻消费者重视情绪价值释放 沉浸式音乐体验带来精神满足感 传统景点游览模式吸引力下降[3] - 演艺活动与传统非遗文化深度融合 通过AI技术、全息投影等数字化手段 创造传统与现代共生的新消费体验[3] - 音乐节配套市集汇聚地方特色小吃及文创产品 形成"微醺市集"等消费场景 实现味蕾与视听的双重体验[3] 经济影响 - 周杰伦南宁演唱会吸引14万跨城观众 直接拉动当地消费12.63亿元[5] - 张学友成都演唱会期间热门商圈酒店预订量同比激增1.4倍[5] - 文化消费释放显著乘数效应 推动"演出+文旅+消费"模式从单点突破升级为全域赋能[5] 创新模式 - 海南推出"票根福利"机制 凭演唱会门票享受景区折扣[5] - 厦门将演唱会与免税购物、打车补贴深度绑定 形成跨业态消费联动[5] - VR技术使敦煌壁画成为可触摸情绪载体 数字技术实现文明基因的创造性重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