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母机
icon
搜索文档
两部门:到2026年 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智通财经网· 2025-09-01 07:35
政策目标与时间规划 - 到2026年基本建立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 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 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 [1][5] - 到2030年形成全面适应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减材和等材制造标准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部分增材制造标准达到世界领先 [1][6] 标准体系框架结构 - 体系包含基础通用 设计配套 制造装备 制造工艺 检验检测 行业应用6个层次 34个大类 17个小类 [13] - 基础通用标准涵盖术语定义 安全 绿色低碳 智能制造等领域 [15][16] - 设计配套标准包括材料 零部件 数控系统 刀具等12个子类 [17][18][19] - 制造装备标准分为减材 等材 增材三大制造装备类别 [20][21] 重点技术领域覆盖 - 减材制造装备重点支持复合数控机床 五轴机床 高精度加工中心等标准 [38] - 等材制造装备聚焦一体化压铸机 精密锻造 数字化焊机等标准 [38] - 增材制造装备突出多激光器粉末床熔融 粘结剂喷射等先进技术标准 [38] - 数控系统领域推进智能数控系统 大数据采集及安全标准 [39] 产业应用与融合发展 - 行业应用标准面向航空航天 轨道交通 汽车 船舶等重点领域典型场景 [26] - 融合技术领域支持数据交换 绿色设计 碳减排技术等跨领域标准 [40] - 推动大数据 人工智能 数字孪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母机融合标准 [29]
两部门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央视网· 2025-09-01 07:16
总体目标 - 到2026年基本建立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 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 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相关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 [4] - 到2030年全面形成适应工业母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 减材和等材制造标准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部分增材制造标准水平达到世界领先 [1][5] 标准体系结构 - 体系包含基础通用 设计配套 制造装备 制造工艺 检验检测 行业应用6个层次 34个大类 17个小类 [11] - 基础通用标准涵盖术语定义 安全 绿色低碳 智能制造等领域 [13][15] - 设计配套标准包括材料 零部件 数控系统 刀具 磨料磨具等12个子类 [15][16] - 制造装备标准覆盖减材制造 等材制造 增材制造三大装备类别 [17] - 制造工艺标准包含切削 铸造 锻压 焊接等8大工艺类型 [18] 重点任务 - 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研制 重点围绕高端复合数控机床 一体化压铸 精密锻造 复合增材制造等方向 [22] - 推动成系列标准制修订 体系化修订基础通用 设计配套 制造装备等六大类标准 [23] - 强化交叉融合领域标准研制 聚焦大数据 人工智能 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母机融合 [26] - 加快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 开展国内外标准比对分析 推动中国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 [27] 实施路径 - 加强工作统筹 发挥工业母机标准化联合工作组牵总作用 [28] - 强化节点把控 结合《2025—2026年度工业母机标准立项指南》做好任务分解 [29] - 注重国内国际协同 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接 [30] - 强化标准实施 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积极应用标准并及时反馈实施情况 [31] 2025-2026年度立项重点 - 减材制造装备领域重点支持复合数控机床 重型数控机床 五轴机床等标准制修订 [35] - 等材制造装备领域重点支持一体化压铸机 熔炼炉 精密铸造等装备标准 [35] - 增材制造装备领域重点支持多激光器粉末床熔融 高速材料挤出等标准 [35] - 数控系统领域重点支持智能数控系统 数控装备大数据采集等标准 [35] - 先进制造工艺领域重点支持铝合金一体化压铸 精密锻造等工艺标准 [36] - 关键功能部件领域重点支持主轴部件 丝杠 导轨等部件标准 [37] - 配套产品领域重点支持先进金属材料 高速精密轴承 机床附件等标准 [37] - 融合技术领域重点支持数据交换 安全评估 绿色设计等跨领域标准 [37]
两部门:到2026年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07:07
政策目标 - 到2026年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 牵头制修订不少于5项相关国际标准 国际标准转化率达90% [1] - 以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促进工业母机产品质量提升和设备升级换代 以高水平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标准体系建设重点 - 加快高端工业母机 高档数控系统 高性能功能部件 先进制造工艺 关键核心零部件等标准研制 [1] - 部分关键标准适度领先于产业发展平均水平 标准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有力 [1] 创新与标准联动机制 - 加快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适用标准 形成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标准成果的常态化衔接机制 [1] - 标准与产业科技创新联动更加紧密高效 [1]
“万机之母”工业母机ETF(159667)盘中净流入近2000万份,盘中涨超2.8%,技术升级与需求回暖提振板块预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1 03:41
工业母机ETF资金流向 - 工业母机ETF(159667)实时盘中净流入1700万份 [1] 机器人行业催化因素 - 英伟达推出新模型催化机器人行业 [1] - 智元机器人发布多款新产品 [1] - 天太机器人签署全球最大订单 [1] - 人形机器人技术路径将随应用场景落地逐渐收敛 [1] 技术发展趋势 - 3D打印技术与新材料结合推动核心零部件向微小型化发展 [1] - 工程机械电动化成为重要趋势 [1] - 多种电动化设备已在2025H1国内重大工程中应用 [1] 行业表现数据 - 2025H1工程机械行业进出口销量同比双增 [1] - 工程机械行业中报业绩预期较好 [1] 指数与产品信息 - 工业母机ETF跟踪中证机床指数(931866) [1] - 指数选取机床制造及相关技术开发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 [1] - 中证机床指数侧重工业机械领域配置 [1] - 无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机床ETF发起联接A(017471)和C类(017472) [2]
创世纪: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持续打开成长空间
证券日报· 2025-08-27 11:41
海外市场拓展 - 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利用全球化资源服务全球客户 基于海外广阔市场空间和产品优势[2] - 2023年产品销往欧盟国家 并开拓东南亚和北美市场 推进海外营销网络和生产基地建设[2] - 2023年实现海外营收1.45亿元 同比增长74.84%[2] 海外业务表现 - 2024年持续巩固东南亚 北美 欧洲 南美等市场[2] - 2024年实现海外营收2.07亿元 同比增长42.61%[2] - 海外营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两年累计增幅达117.45%[2]
涉税名词一起学|增值税加计抵减系列问题(2)哪些行业能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8-27 08:41
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适用行业 - 先进制造业企业可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 [3] - 集成电路企业(包括设计、生产、封测、装备、材料企业)可享受按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5%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的政策 政策有效期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 [4] - 工业母机企业(生产销售先进工业母机主机、关键功能部件、数控系统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享受按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加计15%抵减应纳增值税税额的政策 政策有效期自2023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 [5] 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计算示例 - 集成电路企业当月可抵扣进项税额8万元时 加计抵减额为8万元×15%=1.2万元 [7] 社保缴费基数申报规则 - 用人单位需按职工实际工资收入申报社保缴费基数 [12] - 职工工资收入低于上年度全口径省平工资60%时 按全口径省平工资60%计算缴费 [12] - 职工工资收入高于上年度全口径省平工资300%时 按全口径省平工资300%计算缴费 [12] 住房租赁专项附加扣除填报要求 - 年度中间更换租赁住房且存在租赁期交叉时 填报租赁日期需避免交叉 [14] - 新增租赁信息填报时间必须晚于上次已填报的住房租赁期止所属月份 [14] - 修改已填报住房租赁信息可通过自然人电子税务局APP端/WEB端或联系扣缴义务人在扣缴端操作 [14]
贝斯特(300580):宇华精机收入提升,机器人、工业母机打开成长方向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2 09:44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5] 核心观点 - 2025H1实现营业收入7.16亿元,同比+2.73%,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3.3% [5] - 25Q2营收3.67亿元,同环比+3.55%/+4.93%,归母净利润0.79亿元,同环比+6.15%/+13.94% [5] - 宇华精机在机器人、工业母机赛道布局,获C0级滚珠丝杠副首批订单,获母公司2亿元担保额度支持 [7] - 泰国生产基地2025Q4竣工,2026年进入爬坡阶段 [7] - 下修2025-2026年净利润预测至3.22/3.73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5.03亿元 [7] 财务表现 - 2025H1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6.67亿元,同比+6.05%,毛利率33.62%(+0.92pct) [7] - 安徽新能源工厂H1收入2074.8万元(2024年全年216.2万元),亏损468.2万元 [7] - 净利率20.72%(+0.11pct),资产负债率15.05% [2][7] - 预测2025-2027年营收15.38/17.48/19.99亿元,同比增长13.3%/13.7%/14.3% [6] 业务进展 - 宇华精机2025H1资产总额2.3亿元,营业收入194万元 [7] - 滚珠丝杠副、直线导轨副已批量交付国内知名机床厂商 [7] - 泰国生产基地2024Q3开工建设,规划全球配套产能 [7]
科德数控(688305.SH):2025年中报净利润为4905.64万元、较去年同期上涨1.27%
新浪财经· 2025-08-22 02:1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达2.95亿元,同比增长15.24%,连续5年上涨 [1] - 归母净利润4905.64万元,同比增长1.27%,连续5年保持增长 [1]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65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1.85亿元 [1] 盈利能力指标 - 毛利率为38.67%,显示较强盈利水平 [3] - 摊薄每股收益0.46元 [3] - ROE为2.64% [3] 资产运营效率 - 总资产周转率0.13次 [3] - 存货周转率0.35次,同比增长20.90%,连续3年提升 [3] - 资产负债率18.62%,较上季度下降1.34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0.67个百分点 [3] 股权结构 - 股东户数1.00万户,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57.77% [3] - 第一大股东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5.5% [3] - 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25%,显示国家产业基金支持 [3]
科德数控: 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21 16:27
核心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营业收入达到2.94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2.556亿元增长15.2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05.64万元,同比增长1.27%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至1.652亿元,上年同期为-2004.6万元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65%,较上年同期3.59%下降0.94个百分点 [1] 资产与资本结构 - 总资产规模为22.84亿元,较上年度末22.56亿元增长1.23%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达18.59亿元,同比增长1.71%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582元/股,同比下降9.18% [1] 研发投入情况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33.34%,较上年同期30.22%提升3.12个百分点 [1] - 研发投入强度持续处于高位,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1] 股权结构特征 - 控股股东大连光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未披露,实际控制人于德海、于本宏父子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合计控制公司35.50%股份 [2][3] - 前十大股东中包含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持股2.25%)及多家产业投资基金 [2] - 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0,010户,股权结构相对分散 [2] 公司治理信息 - 董事会秘书朱莉华、证券事务代表王婷共同负责信息披露事务 [1] - 公司注册地址及办公地址位于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1] - 报告期内未出现表决权恢复的优先股股东及特别表决权股份股东 [2]
近250万元募集资金被冻结 工业母机概念股泰瑞机器称非因自身经营行为所致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12:32
公司财务事件 - 全资子公司浙江泰瑞装备有限公司募集资金账户部分资金被冻结 冻结金额为246.06万元 [1] - 资金冻结原因系工程承包方浙江城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涉及第三方诉讼 因城建公司对泰瑞装备有未到期债权导致被列为被执行人 [1] - 冻结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0.17% 占最近一年经审计净资产的0.17% 占比相对较小 [1] 账户资金状况 - 被冻结账户当前余额为1.02万元 公司在中信银行账户余额为2736.95万元 [1] - 公司曾使用不超过59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使用期限不超过12个月 [2] - 募集资金专户资金主要为用于临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 [2] 项目运营状况 - 募投项目"泰瑞大型一体化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已竣工投产 新签订单获取状况良好 [2] - 项目设计年产29台压铸机和5000台注塑高端装备 [1] 公司应对措施 - 公司将通过沟通法院和申请执行人 听取专业法律意见等方式解决账户冻结问题 [2] - 公司表示冻结事项系承包方与第三方纠纷引发 非因自身经营行为所致 [2] - 本次冻结不会对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及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