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特种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两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过会丨IPO一周要闻
搜狐财经· 2025-09-14 00:04
资本市场IPO活跃度 - 9月资本市场IPO热度高涨 北交所审议2家企业并全部过会 创业板和港股出现多只新股首日大幅上涨[2] - 储能 机器人 传感器 新能源运营商等硬科技企业集中递表 电建新能拟募资90亿元 思格新能源三年跑出12亿元营收[2] - 全球IPO格局呈现分化 A股和港股积极拥抱专精特新企业 美股纳斯达克提高上市门槛至最低公众持股市值1500万美元[2][16] 北交所过会企业详情 - 巍特环境主营排水管网探测与修复服务 2024年广东省非开挖修复行业排名第一 2024年营收3.29亿元 扣非净利润5129.85万元[3] - 雅图高新主营工业涂料 产品应用于汽车修补和新能源商用车领域 2024年营收7.42亿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15.43% 扣非净利润1.45亿元[4] - 两家企业控股集中 雅图高新实际控制人合计控制96.5%股份 2025年上半年均实现双位数营收增长[3][4] 新股上市表现 - 创业板艾芬达上市首日涨幅170.03% 成交额11.09亿元 总市值64.8亿元 发行市盈率20.35倍低于行业平均[5] - 北交所三协电机盘中涨幅超860% 产品应用于光伏 半导体 机器人等领域 客户包括海康威视 大华股份等龙头企业[6][7] - 港股大行科工高开36.36% 2024年营收4.51亿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超30% 中国折叠自行车市场份额26.3%[8] 重点递表企业 - 电建新能拟沪主板募资90亿元 控股新能源装机容量2124.61万千瓦 2024年营收98.1亿元 净利润28.22亿元[9] - 希磁科技采用IDM模式提供磁性传感器解决方案 2024年营收7.03亿元 2025年前4个月营收2.65亿元[10][11] - 思格新能源成立三年 2024年营收13.3亿元 净利润8385万元 创始人为华为前高管 主营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12] 医疗与科技企业IPO动态 - 麦科田生物医疗提交港股申请 产品涵盖生命支持 微创介入和体外诊断 2024年营收14亿元[13][14] - 博铭维机器人主营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 产品进入全球15个国家 2024年营收2.49亿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23.9%[15] - 两家企业均呈现增长态势 麦科田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5.4%[14][15] 纳斯达克规则变更 - 纳斯达克拟提高最低公众持股市值要求从500万美元至1500万美元 加强持续上市监管[16] - 新规针对主要在中国运营的公司设置最低首发募资规模2500万美元要求[16]
掘金地下管网,特种机器人博铭维赴港IPO:年入2.5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9-05 11:37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提供商 产品涵盖机器人及AI平台 工程技术解决方案 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 服务范围包括排水管道 供水管道 燃气管道等管网特殊空间及水厂等关键节点[1] - 2024年在中国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细分市场收入排名第一 是全球唯一实现产品线全覆盖的企业[1][3] - 业务覆盖检测 清疏 修复 材料 AI全链条 直接受益于"智慧管网"国家级工程[6] 财务表现 - 收益从2022年1.62亿元稳步增长至2024年2.49亿元 净利润从2239万元提升至4015万元[1][2] - 毛利率持续高于46% 2022-2024年分别为46.4% 48.1% 49.5%[1][2] - 2025年1-3月收入6236万元 净利润1004.6万元 毛利率48.1%[2] 研发投入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910万元 2150万元 2070万元 占收入比重11.8% 10.1% 8.3%[2] - 2025年1-3月研发费用760万元 占比升至12.2%[2] 行业前景 - 全球特殊空间机器人市场2024年达30亿美元 预计2030年增至84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19.0%[3] - 中国特殊空间机器人市场2024年达7亿美元 预计2030年增至21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21.5% 增速领先整体特种机器人市场[3] - 机器人在地下管网检测与维护中的渗透率仍然较低 主要受技术和成本限制[5] 客户结构与应收账款 - 公营部门及国有企业客户收入占比2022-2024年分别为33.9% 43.5% 49.5% 2025年1-3月为36.7%[3]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从2022年8870万元增至2024年1.64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从54.75%升至65.86%[4] - 应收款项周转天数从2022年196天增加至2025年1-3月256天[4] 战略定位与募资用途 - 港股市场暂无同类上市公司 可能获得"城市基础设施机器人第一股"估值溢价[6] - 核心价值被定位为"城市地下数据银行" 数据资产具备网络效应和复用价值[6] - 募资将用于提升研发能力 建设智能制造基地 战略投资收购 深化全球化策略 以及营运资金[6]
博铭维技术冲击IPO,专注“地下管道”机器人,应收账款压力较大
格隆汇· 2025-09-01 08:49
公司概况 - 深圳市博铭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8月底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 保荐人为中信证券[1] - 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 总部位于深圳市龙华区 2021年12月完成股改[3] - 专注于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领域 提供机器人及AI平台、工程技术解决方案、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等产品或服务[7] - 截至2025年8月19日 实际控制人代毅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合计控制公司45.10%投票权[4] - 主要投资机构包括正轩投资、紫荆资产管理、深哈基金、厦门市国资委旗下基金等[6] - 2025年8月增资后投后估值约18亿元人民币[7] 管理团队 - 董事长兼总经理代毅40岁 拥有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士及硕士学位、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金融数学硕士学位[4] - 执行董事兼副总经理梁创霖40岁 负责机器人及特种电机产品研发与制造 曾任职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研发工程师[4] - 执行董事兼AI研发主管谢飞33岁 拥有同济大学测绘工程学士、香港理工大学地理信息系统硕士及土地测量与地理信息学博士学位[5]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收入持续增长:2022年1.62亿元、2023年2.14亿元、2024年2.49亿元[9] - 同期净利润同步提升:2022年2239.4万元、2023年3064.3万元、2024年4015.3万元[9] - 毛利率保持较高水平:2022年46.4%、2023年48.1%、2024年49.5%[9]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6236万元 净利润1004.6万元 毛利率48.1%[9] - 收入结构变化显著:机器人及AI平台收入占比从2022年73.8%下降至2024年58.4% 工程技术解决方案收入占比从23.2%提升至29.6%[12] 研发投入 - 2022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分别为1910万元、2150万元、2070万元 占收入比例分别为11.8%、10.1%、8.3%[13]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760万元 占收入比例12.2%[13] 客户与市场 - 产品已应用于15个国家和地区 服务超过4000家客户[14] - 公营部门及国有企业客户收入占比显著:2022年33.9%、2023年43.5%、2024年49.5%、2025年第一季度36.7%[15] - 2024年全球特殊空间机器人市场规模达30亿美元 预计2030年增至84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19.0%[17] - 中国特殊空间机器人市场2024年规模7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21亿美元 复合年增长率21.5%[19] 行业地位 - 2024年全球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市场中收入排名全球前20位[20] - 在中国公司中排名第一 2024年收入2030万美元 全球市场份额约1.4%[21] - 前五大中国公司合计占全球市场份额4.6%[20] - 主要国内竞争对手包括深圳施罗德工业集团、武汉中仪物联技术、上海管康技术、武汉特瑞升电子科技等[21] 运营风险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持续增长:2022年8870万元、2023年9670万元、2024年1.64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1.59亿元[15] - 应收款项占营业收入比重较高:2022年54.75%、2023年45.19%、2024年65.86%、2025年第一季度255%[15] - 应收款项周转天数呈上升趋势:从2022年196天增加至2025年第一季度256天[15] - 业务高度依赖政府政策支持及公共部门资金[14]
这家特殊空间机器人公司要上市,毛利率近50%
国际金融报· 2025-08-31 07:36
公司上市与募资计划 - 公司于2025年8月28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主板上市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1] - 募资将用于未来五年提升特殊空间机器人研发能力建设智能制造基地进行战略投资或收购深化中德双研发中心及三大区域市场枢纽全球化策略以及用于营运资金 [1]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成立于2014年是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提供商提供涵盖机器人及AI平台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及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的综合解决方案覆盖排水管道供水管道供热管道等多种管网特殊空间 [3] - 按2024年全球管网特殊空间机器人收入计公司在中国市场参与者中排名第一且是全球唯一一家产品涵盖检测清疏修复电机AI及紫外光固化修复软管实现行业价值链垂直整合的公司 [4] - 截至2025年8月19日公司产品已应用于15个国家和地区服务超过4000家客户 [5]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前三个月营业收入分别为1.62亿元2.14亿元2.49亿元0.6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239.4万元3064.3万元4015.3万元1004.6万元 [6] - 同期毛利率分别为46.4%48.1%49.5%48.1%保持较高水平 [7] - 截至2022年至2024年年末及2025年3月底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分别为2862.5万元2141.5万元-1276.4万元969.6万元2024年曾出现净流出 [6] 行业市场数据 - 2024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190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432亿美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295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66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4.4%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115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29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16.7% [4] 股权结构 - 代毅直接持股32.72%通过控制雇员持股平台及投资持股平台合共持股45.1%为控股股东其他投资者包括极创君源正轩投资紫荆资产管理深哈基金厦门建发等 [8]
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富佳股份发布智能平粮机器人
国际金融报· 2025-08-29 12:11
行业痛点 - 粮食仓储行业长期面临人工依赖度高、作业效率低、安全风险大和粮损成本高四大难题 [2] - 传统平粮作业需3-5人花费3-5天完成 55岁以上工人占比居高不下且用工荒现象严重 [2] - 每年因仓储损耗粮食达数百万吨 粉尘爆炸和粮堆坍塌等安全隐患频发 [2] 产品技术突破 - 富佳股份与芯禾机器人联合发布全球首创粮面智能平粮机器人 采用多模态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架构 [2] - 融合激光雷达建模和多机路径规划技术 攻克粮面动态沉陷补偿和大范围协同避障技术难题 [2] - 机器人适用于稻谷玉米等粮种 行驶速度达2m/s 续航超2小时 融合定位精度10-15cm [2] - 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平粮+巡检+检测+扦样一体化操作 [2] 应用成效 - 在中储粮昌平直属库测试中 3-5台机器人1小时内完成1400m²粗平作业 效率较人工提升168倍 [3] - 实现粮食颗粒零破损 粮面高差控制在15cm以内 彻底消除粉尘爆炸等安全风险 [3] 战略转型 - 富佳股份在清洁小家电主业基础上布局特种机器人赛道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3] - 平粮机器人推出源于行业痛点洞察和国家粮食安全使命 是公司战略转型坚实一步 [3] 行业政策支持 -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明确2025年机器人产业营收年均增长超20% [4] - 国家一号文件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 将粮仓智能化纳入农业现代化框架 [4]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推动安全粮库、绿色粮库、智慧粮库建设 [4] 产业协同 - 清洁家电与特种机器人在技术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存在协同效应 [4] - 电机控制和智能感知等核心技术可共享复用 降低研发成本并加速技术创新迭代 [4] - 可利用现有生产设备实现特种机器人规模化生产 提高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4] - 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原材料集中采购 提升供应链稳定性与成本控制能力 [4] 商业化进展 - LD05粮仓虫情检测预警设备已实现小批量出货 [5] - 粮仓平粮机器人已完成样机测试 下一步将开模形成量产 [5]
人形机器人行业观点报告:全球特种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50829
上海证券· 2025-08-29 12:08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全球特种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技术不断创新,应用领域不断拓宽[4] - 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7.17%[6] - 特种机器人吸引更多投资机构关注,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增加,行业正从"野蛮生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5][6] - 报告建议关注多家在特种机器人领域有布局和进展的公司[8]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140亿美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0.68%,预计2025年将达到154亿美元[6] - 2024年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246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27.17%,预计2025年将达到271亿元[6] - 中国特种机器人市场结构中,军事应用机器人占71%,极限作业机器人占23%,应急救援机器人占6%[4] 投融资与企业注册情况 - 2024年中国特种机器人相关投融资事件30件,投融资金额27.52亿元[6] - 2025年1-3月投融资事件14件,金额6.81亿元;2025年5月完成6起融资,聚焦低空经济与海洋装备[6] - 2023年特种机器人相关企业注册量达2.46万家,2024年注册2.35万家,预计2025年将进入U型复苏通道[6] 相关公司进展 - 景业智能:发布"胡狼2号"产品,适用于核工业全产业链,无人机及"狐獴"四足机器人完成试飞及巡检作业[7] - 建设工业:推进"三化"融合发展,展出多型无人装备系统,包括足式机器人、察打无人机等[7] - 亿嘉和:形成"高附加值特种机器人+智能化运维工具链"产品体系,拓展多行业合作[7] - 新兴装备:提供智能特种装备解决方案,积极拓展民品业务[7] - 晶品特装:专注特种机器人研发创新,新增订单主要为特种机器人和智能感知产品[7] - 兆威机电:推出灵巧手产品,适应工业生产、特种作业等复杂环境[10] - 中信重工:智能防爆机器人获"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部分消防机器人实现出口[10] - 机器人:泥浆回取机器人在核退役领域成功应用[10]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景业智能、建设工业、亿嘉和、新兴装备、晶品特装、兆威机电、中信重工、机器人等公司[8]
北京晶品特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 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证券日报· 2025-08-18 22:47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2年12月8日在科创板上市,发行1900万股A股,发行价60.98元/股,募集资金总额11.5862亿元,扣除费用后净额为10.6728亿元 [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专户余额与应结余资金差异包括未支付发行费用26.21万元、工商银行大额存单8000万元、浦发银行大额存单1亿元及证券账户回购余额144.16元 [2] 募集资金管理情况 - 公司制定《募集资金管理制度》,明确资金存储、使用及管理规范,并与5家银行及保荐机构签订三方监管协议 [3][4] - 2023年1月新增与南通晶品科技及江苏银行的三方监管协议,确保子公司募投项目资金规范使用 [4]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2024年11月批准使用不超过6.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到期余额1.8亿元 [6][7] - 2024年2月启动首次股份回购计划,后于2024年4月将回购金额上限从5000万元上调至1亿元,最终累计回购152.36万股,耗资6653.28万元 [8][9] - 2025年6月新批准800-1200万元回购计划,但截至期末尚未实施 [10][11] - 2025年4月向南通晶品增资9000万元用于特种机器人产业基地建设,增资后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2.9亿元 [12][13] 资金使用合规性 - 报告期内未发生募集资金变更项目、对外转让、补充流动资金或置换先期投入等情况 [14][15] - 公司声明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无重大问题或违规情形 [16] 财务数据披露 - 2025年1月完成的股份回购均价43.68元/股(最低32.13元/股,最高56.10元/股),占总股本2.0138% [17] - 募集资金使用对照表及变更项目表中数据差异系四舍五入尾差导致 [18][20]
晶品特装: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8 09:4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7665.39万元,同比增长112.60%,主要由于产品交付验收增加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55.39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 [2] - 研发投入2494.99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2.55%,同比下降35.21个百分点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668.06万元,较上年同期改善,主要因销售回款增加 [2] 业务发展情况 - 主营业务聚焦"智能感知+机器人"装备领域,涵盖特种机器人、智能感知设备、模拟仿真系统和智能制造设备 [3][4] - 特种机器人产品线包括排爆机器人、侦察机器人等,应用于国防军事、公共安全等多场景 [3][6] - 智能感知设备融合声、光、电等多维探测技术,形成手持和机/车载两大系列产品 [6][7] - 模拟仿真业务开发了沉浸式训练系统和国防教育产品,重庆数字国防体验中心运营良好 [14][15] 研发与技术进展 - 研发人员91人,占总员工25.28%,1人获评"北京市劳动模范" [11][12] - 某机器人项目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体现技术实力 [13][18] - 新增发明专利7项,累计获发明专利72项,实用新型专利65项 [20][21] - 突破复杂环境自主导航、高效人机协同等核心技术,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 [13][19] 行业发展趋势 - 特种机器人向自主智能方向发展,在军事、救援、安防领域潜力巨大 [3] - 智能感知技术向全维感知发展,军用领域注重自主性和智能化提升 [4] - 模拟仿真与AI、云计算等技术融合,成为数字化转型核心使能技术 [4][5] - 智能制造领域机器人应用需求增长,逐步实现"机器人制造机器人" [5][16] 战略与布局 - 推进募投项目建设,包括南通晶品特种机器人产线和北京智能装备产业基地 [9] - 加强市场体系建设,筹备产品出海,深化国内外民品市场合作 [10] - 实施"超人脑"技术发展战略,探索AI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 [16][17] - 通过并购和增资扩大业务布局,如收购傲势科技、增资南通晶品等 [31]
晶品特装: 2025年半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实际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8 09:12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2年12月8日在科创板上市,发行1900万股,发行价格60.98元/股,募集资金总额11.59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0.67亿元[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净额10.67亿元,累计投入项目3.08亿元,利息收入净额2024万元,理财产品收益1314万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31亿元,超募资金回购股份6667万元[1] - 应结余募集资金5.95亿元,实际专户余额4.15亿元,差异1.80亿元主要由于未支付发行费用26万元、工商银行大额存单8000万元、浦发银行大额存单1亿元及证券账户余额144元[1] 募集资金存放和管理 - 公司对募集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与保荐机构及多家银行签订三方监管协议,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专户存储情况包括工商银行北京昌平支行、浦发银行北京昌平支行、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兴业银行北京玲珑路支行及江苏银行南通港闸支行[3]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本报告期募集资金投入3755万元,累计投入5.06亿元,变更用途募集资金1.56亿元,变更比例14.60%[10] - 特种机器人南通产业基地项目承诺投资4亿元,调整后投资额2.44亿元,累计投入1.03亿元,进度42.06%,预计2025年12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11] - 研发中心提升项目承诺投资1.30亿元,累计投入3919万元,进度30.04%,延期至2026年10月完成[11] - 智能装备北京产业基地项目为新项目,投资额1.56亿元,累计投入6654万元,进度42.70%,预计2025年9月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11] - 补充流动资金1亿元已全部使用[11] 超募资金使用 - 超募资金总额4.37亿元,累计使用1.98亿元,进度45.25%[11] - 其中永久补充流动资金1.31亿元已全部使用,回购股份6667万元已实施完毕[11] 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 - 公司使用不超过6.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购买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保本浮动收益产品[4] - 2025年1月至6月期间,公司购买多笔结构性存款,金额从3400万元至2亿元不等,预期年化收益率1.85%至2.35%,均已赎回[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尚未到期余额为1.8亿元[4] 股份回购情况 - 2024年2月公司决定使用超募资金回购股份,金额不低于3000万元且不超过5000万元,后调整为不低于6000万元且不超过1亿元[5] - 截至2025年1月23日,累计回购股份118.97万股,支付金额6653万元,回购方案实施完毕[6] - 2025年6月公司决定新一轮回购,金额不低于800万元且不超过1200万元,截至6月30日尚未开始回购[7] 募集资金增资情况 - 2025年4月公司决定使用募集资金9000万元向全资子公司南通晶品增资,用于特种机器人南通产业基地建设项目[8] - 增资完成后南通晶品注册资本由2亿元增至2.9亿元,截至报告期末尚未实缴新增注册资本[8] 募集资金使用合规性 -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置换、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变更投资项目等情况[4][8][12] - 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不存在重大问题或违规情形[9]
晶品特装: 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18 09:12
核心观点 - 公司积极响应上交所倡议 发布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并落实各项工作 [1] - 公司专注智能感知与机器人装备领域 通过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和拓展产品门类实现业绩增长 [1] -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加 构建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核心技术体系 致力于打造AI+机器人尖端科技产业集团 [2] - 公司积极推进股份回购 截至2025年1月23日累计回购152.36万股 占总股本2.0138% 支付金额6653.28万元 [2] - 公司优化治理结构 取消监事会并将职权移交董事会审计委员会 系统性修订24项治理制度 [2][3] - 公司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 通过多种渠道保持与投资者的有效沟通 [3][4]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665.39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112.60% [1] - 利润总额为-1179.52万元 亏损较上年同期明显收窄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55.39万元 亏损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 [1] 研发投入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总投入2494.99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 [2] - 研发特种机器人、智能感知、模拟仿真及智能制造产品 [2] - 某机器人项目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提升公司在特种机器人行业的地位和影响力 [2] 股份回购 - 截至2025年1月23日累计回购152.36万股 占总股本2.0138% [2] - 回购价格区间为32.13元/股至56.10元/股 [2] - 支付总金额6653.28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2] - 2025年6月开展新一轮股份回购 [2] 公司治理 - 取消监事会 将监事会职权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 [2] - 系统性修订《公司章程》及《股东会议事规则》等24项相关治理制度 [2] - 制定《舆情管理制度》提高应对各类舆情的能力 [2] - 2025年上半年召开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会议2次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1次 提名委员会会议1次 [3] 募集资金使用 - 加快推进募投项目实施 项目施工进度较去年同期有较大提升 [3] - 争取募投项目早日投产并实现预期效益 [3] 投资者关系 - 2025年上半年召开业绩说明会1场 以文字图文互动形式与投资者沟通 [4] - 通过上证e互动平台、投资者邮箱、热线电话、现场调研等多种形式加强与投资者交流 [4] - 强化信息披露 提升上市公司透明度 维护投资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