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元器件

搜索文档
波长光电:公司不断开发高精度光学产品,积极开拓各应用领域市场,拓展相关行业的客户群体
证券日报网· 2025-09-26 13:15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所处光学元器件行业下游应用领域广泛 [1] - 公司不断开发高精度光学产品 [1] - 公司积极开拓各应用领域市场并拓展相关行业客户群体 [1]
由厚到薄!三利谱从“一无所有”到“自主可控”
上海证券报· 2025-09-25 18:15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偏光片市场曾几乎全部依赖日韩进口 技术封锁和价格垄断是行业常态[2] - 本世纪初本土企业合计市占率不足3% 呈现"缺芯少屏"窘境[3] - 如今三利谱与另外两家国内企业合计占据全球80%的市场份额 实现从"一无所有"到"自主可控"的逆袭[2] 公司技术突破 - 2007年成立时面临无技术 无设备 无人才的困境 从实验室开始自主研发[3] - 2010年建成国内第一条宽幅TFT偏光片生产线 成本仅为日本方案的1/7[4] - 2022年成功开发全球首款35微米超薄偏光片 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局部领先的跨越[7] - 偏光片厚度从200微米逐步降低至69微米再到35微米 满足折叠屏 VR眼镜 车载显示等新兴领域需求[6] 产业链整合成果 - 2018年起向上游延伸 主动扶持国内供应商联合攻关材料技术[5] - 原材料国产化率已超50% 明年预计达到80% 成本还能再降15%至20%[6] - 与华为 小米 京东方等龙头企业进行创新产品合作[6] - 为原材料厂商提供试用机会与改进空间 促进上游原材料国产化[6] 产品应用领域 - 车载显示领域:超高耐久染料系偏光片通过多项车规级认证 在多家头部客户实现量产 打破日企长期垄断[7] - VR/AR领域:Pancake光学膜技术成为重要技术储备 超薄偏振片解决折叠光路设计核心难题[7] - 产品应用于手机 电视 汽车液晶显示屏等多元场景[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80亿元 同比增长41.97%创历史新高[7] - 第二季度营收达到8.74亿元 环比增长超过8%显示强劲增长势头[7] 未来发展规划 - 正在筹建国家级偏光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目标在基础材料领域作出更多原创性突破[7] - 从追赶向引领技术创新转变 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7]
东田微股价涨5.46%,华夏基金旗下1只基金位居十大流通股东,持有149.91万股浮盈赚取803.5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25 06:20
公司股价表现 - 9月25日股价上涨5.46%至103.52元/股 成交额5.11亿元 换手率8.67% 总市值82.82亿元 [1] 公司基本信息 - 湖北东田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7月24日 于2022年5月24日上市 [1] - 主营业务为精密光电薄膜元件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收入构成:成像类光学元器件66.83% 通信类光学元器件28.71% 其他收入4.46% [1] 机构持股情况 - 华夏行业景气混合基金二季度减持26.45万股 当前持股149.91万股 占流通股比例2.56% [2] - 该基金当日浮盈约803.52万元 [2] 持股基金表现 - 华夏行业景气混合基金规模72.61亿元 今年以来收益59.33% 近一年收益105.64% 成立以来收益389% [2] - 基金经理钟帅管理规模82.53亿元 任职期间最佳回报181.19% 最差回报14.47% [3]
水晶光电(002273) - 2025年8月28日上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9 09:10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0.20亿元,同比增长14% [3] - 归母净利润5.01亿元,同比增长17% [3] - 扣非归母净利润4.46亿元,同比增长14% [3] - 二季度营业收入15.38亿元,同比增长17%,环比增长4% [3] - 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80亿元,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27% [3] - 上半年毛利率29.46%,同比提升约2% [3] - 上半年净利率16.58%,同比提升约0.5% [3] - 上半年每股收益0.37元/股,同比增长19% [3]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39%,同比提升约0.5% [3] - 期间费用率11.9%,同比提升0.6% [4] - 期间费用总额3.6亿元,同比增加约6000万元 [4] - 2025年资本性支出预计占营业收入10%-15% [4] 业务板块表现 - 消费电子业务收入25.43亿元,同比增长13%,占比84.19% [3] - 汽车电子AR+业务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79% [3] - 反光材料业务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2% [3] - 消费电子业务毛利率29.52%,同比提升1.69% [3] - 汽车电子AR+业务毛利率25.24%,同比提升16.79% [3] - 反光材料业务毛利率35.68%,同比提升4.27% [3] - 外销收入21.98亿元,同比增长14.11%,占比72.77% [4] - 内销收入7.75亿元,同比增长19.66%,占比25.63% [4] 产品与技术进展 - 涂布滤光片已为北美大客户量产 [5] - 涂布滤光片在安卓端市场需求旺盛 [5] - 非手机领域(车载/无人机/手持设备)涂布滤光片订单增长 [5] - HUD出货量提升,新客户下半年交付 [6] - 激光雷达视窗片出货量增长 [6] - 玻璃基激光雷达视窗片保持高市场份额 [6] - 通过激光雷达客户渠道拓展机器人终端客户 [6] - 反射光波导业务处于黄金线建设阶段 [8] - 微棱镜产品保持主力供应商地位 [10] - 为北美大客户供应涂布滤光片/薄膜光学面板/微棱镜/环境光传感器等多品类产品 [14] 战略与布局 - 德国斯图加特设立海外办事处开拓主流车厂 [7] - 与海外主流车厂合作从HUD延伸至光学全品类 [7] - 2025年营业收入增长目标维持0-30% [4] - 从OEM向ODM转型,从制造型向技术型升级 [14] - 台州新200亩土地自2024年10月基建中 [12] - 反射光波导与衍射光波导技术路线长期并行 [13]
东田微半年净利激增107.35% 深耕光学领域拓展第二成长曲线
长江商报· 2025-08-27 23:47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6亿元,同比增长42.29% [1][2] - 归母净利润5068.40万元,同比增长107.35% [1][2] - 扣非净利润4977.72万元,同比增长109.47% [2] - 毛利率27.33%,同比提升5.31个百分点 [2] 业务板块表现 - 成像光学业务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22.54%,主要受益于旋涂滤光片在国产智能手机渗透率提升及行业集中度提高 [3] - 通信光学业务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113.72%,受AI算力需求驱动高速光模块需求增长 [3] - 产品应用领域涵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安防监控及光通信信号传输 [2] 研发与技术布局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2074.34万元,同比增长39.48% [1][4] - 重点开发激光雷达光学元器件、Z-Block波分复用组件、光隔离器组件及手机微棱镜 [4] - 突破玻璃冷加工、热压成型及模具设计工艺,棱镜和玻璃非球面组件或成新增长点 [4] 产能与战略发展 - 建成华中、华南、华东三大生产基地,具备规模化生产及快速产品转换能力 [4] - 依托光学镀膜技术切入光通信器件赛道,形成"研发-量产-销售"协同发展模式 [1][4]
东田微(301183) - 2025年8月2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7 10:0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76.2899百万元,同比增长42.29%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0.684百万元,同比增长107.35% [2] - 成像类光学元器件收入251.464百万元,同比增长22.54% [2] - 通信类光学元器件收入108.0325百万元,同比增长113.72% [2] 毛利率变化 - 成像光学元器件毛利率同比提升4.72个百分点 [3] - 通信类光学元器件毛利率同比提升10.24个百分点 [3] - 毛利率提升原因: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规模效应及客户结构优化 [3] 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光隔离器产品线已完成搭建,产能匹配订单需求 [3] - 法拉第旋转片主要由国外厂商供应,市场存在短缺 [3] - 硅光模块仍需使用隔离器 [3] - 1.6T光模块中隔离器使用数量可能随光通道增加而增加 [3] - 已布局WDM滤光片、z-block、棱镜、光组件等新产品 [3] 市场与客户 - 通信产品覆盖低速至高速数通市场客户 [4] - 客户导入持续有序推进 [4] - 海外建厂计划将根据客户需求决策 [4]
波长光电20250819
2025-08-19 14:44
波长光电 2025 年上半年电话会议纪要总结 1 **公司概况与业务领域** - 公司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南京,主营精密光学元器件,覆盖紫外、可见光、红外及远红外波段[3] - 业务分为三大类:激光光学(占比最高)、红外光学、消费类光学,应用领域包括PCB检验、半导体制造、消费电子(AR/VR)、工业温控等[3][4] - 具备完整产业链能力:材料生长、光学设计、加工、镀膜、装配及检测[3] 2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营收**:2.23亿元(同比+17.8%),其中激光光学1.4亿元、红外光学6,500万元、消费类1,200万元[2][6] - 激光光学增长受益于AR产业爆发及PCB需求[2][7] - 红外光学同比翻倍(自主可控优势)[7][8] - 消费类光学AR/VR贡献800多万元(同比显著增长)[8] - **利润**:归母净利润1,400多万元(同比下降),主因人工成本+200万、库存管理费+300万、新领域推广费+100万、信用减值及固定资产投入[9] - **毛利率**:整体下降5个百分点,因海外及消费级产品占比提升(激光35%-40%、红外20%-25%、消费级15%-20%)[10][21] 3 **业务板块进展** - **激光光学**: - 激光镜头单价5-8万元/片,单设备需2片(总价10-16万元),主要用于LDI和激光钻孔设备[20] - PCB相关收入上半年2,000多万元,全年预计5,000多万元[19] - **半导体领域**: - 收入3,500万元(含镜片/镜头600-700万元),布局从IC光源到EUV技术[13][24] - 开发i线LED平行光源、参与EUV高能激光器研发(与浙大合作)[13][14] - 微纳光学实验室开发光刻机微透镜阵列、匀光DOE等,高精度元件单片价值几十万元[15][17] - **红外光学**:长波与非制冷型产品为主,全年营收预计增长20%-30%,毛利率20%-25%[28] - **消费类光学**:AR/VR收入预计全年2,000-3,000万元(同比+470%),但毛利率较低[22][32] 4 **战略布局与研发投入** - **国内**:南京为总部,常州为生产基地,深圳/武汉/烟台设销售团队[5] - **海外**:新加坡子公司辐射日韩、印度及40多国,欧美市场通过展会拓展[5][30][31] - **研发合作**:与浙大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联合实验室,攻坚EUV反射镜等关键技术[2][14] - **产能规划**:半导体产能逐步扩产,设备评审中以满足未来需求[26] 5 **风险与应对措施** - **国际贸易风险**: - 境外业务占比30%(2024年增速30%),2025H1增速放缓但美国直接影响小[30][36] - 应对策略:提升本地化服务、增加海外产能(新加坡/东南亚)、扩大欧美营销团队[31][33] - **资产减值**:应收账款按50%计提坏账准备,存货因验收延迟及小批量生产特性计提跌价[11] 6 **行业展望与未来规划** - **激光制造**:H1面板/新能源下滑,但H2 3C/锂电新项目启动,全年预计+10%增长[27] - **长期规划**: - 激光领域聚焦半导体/PCB高毛利机会[32] - 红外领域发展材料模压技术,提升毛利率[32] - 消费类寻求差异化(如AR/VR)并优化毛利率[22][25] - 生命科学领域布局精密光学需求[35] 7 **其他关键细节** - **客户需求趋势**:更多客户要求全套光学组件(8-10片玻璃图纸),而非单镜片加工[23] - **工业级vs消费级**:工业级小批量多品种(高毛利),消费级大批量(低毛利),生产分开管理[22]
茂莱光学20250731
2025-08-05 03:20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工业级精密光学行业,全球市场规模约100多亿人民币,生命科学和半导体占据近一半市场份额[9] - **公司**:茂莱光学,成立于1999年,专注于工业级精密光学零部件,业务涵盖半导体检测、生物识别、航空航天、基因测序、无人驾驶和AR/VR检测等领域[4][5] **核心业务与产品** - **产品分类**:分为器件(如半导体光刻机镜片)、镜头(如半导体检测镜头、无人驾驶激光雷达镜头)和系统(如基因测序光学引擎、AR/VR光学检测设备)[5] - **技术难度**:工业级精密光学技术难度高于消费级,涉及面形控制、镀膜技术及表面处理等严格工艺要求[8] **收入结构与增长** - **收入占比**:半导体领域收入占比从30%提升至50%,成为最大下游应用领域[6] - 量检测设备占半导体收入的60%,光刻机占40%[11] - **客户分布**:服务于国内外半导体企业(如上海威、中安、昂坤、Camptec)、生命科学企业(如华大智造、Alike)及科技巨头(如Waymo、Meta)[6] - **财务表现**:收入同比增长20-30%,毛利率为国内光学公司最高,境外收入占比高但国内收入占比逐步提升[7][11]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竞争**:德国、日本厂商(如蔡司、尼康、佳能、徕卡)垄断60%-70%市场份额,国内厂商处于差异化竞争阶段[10] - **茂莱定位**:专注高难度工业级市场,避开消费电子红海,技术壁垒高[8] **半导体与光刻机市场** - **光刻机国产化**:国产化率基本为零,核心技术难点包括光源系统、光学镜头及双工作台,全球由阿斯麦、尼康、佳能垄断[12][13] - **量检测设备**:客户包括康宁及国内厂商,业务快速增长[12] **新兴技术布局** - **AR/VR检测设备**:终端放量推动需求增长,已与Meta合作开发相关设备[15] - **无人驾驶激光雷达**:为Waymo提供高性能镜头,高等级自动驾驶需求驱动业务[15] **存储市场动态** - **Nor Flash涨价**:Q3起全线涨价,Q4预计持续,驱动因素包括服务器、AI耳机/眼镜需求增长及供给有限,库存消化完毕[1][3] - **建议关注标的**:兆易创新、普冉股份、东芯股份、恒烁股份[2][3] **科技巨头资本开支** - **Meta**:2025年资本支出预算上调至660-720亿美元(同比+68%-84%),2026年或超1000亿美元[17][18] - **微软**:云业务资本支出Q1同比+27%,Q2预计+50%,积压订单达过去一年收入的4-5倍,持续投入CPU/GPU等短期资产[19] **其他关键数据** - **微软云业务**:Azure收入同比增长39%,全年收入750亿美元(+34%),积压订单3680亿美元(环比+20%)[16] - **Meta广告业务**:广告收入同比+21%,AI推荐模型提升Instagram/Facebook广告转化率5%/3%[16]
东田微:2025年公司将重点推进光隔离器产品的交付
证券日报网· 2025-07-30 08:17
财务表现 - 2024年通信光学业务收入达1.24亿元,同比增长101.65% [1] 业务战略 - 2025年将巩固原有业务并重点推进光隔离器产品交付 [1] - 加大z-block、光组件、转折棱镜等新产品的研发与市场推广力度 [1] - 通过丰富产品类别将通信光学元器件业务打造为第二成长曲线 [1] 市场机遇 - 公司正紧抓数通市场发展机遇拓展业务布局 [1]
东田微(301183) - 301183东田微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27
2025-06-27 09:22
公司业务基本情况 - 公司不生产法拉第旋转片,采购该材料用于生产光隔离器 [1] - 公司通信类光学元器件下游客户主要为光模块或光器件厂商,具体信息不便公开 [1] 光通信板块业务 - 2024 年公司通信光学业务收入 1.24 亿元,同比增长 101.65% [1] - 2025 年公司将巩固原有业务,紧抓数通市场机遇,推进光隔离器交付,加大 z - block、光组件、转折棱镜等新产品研发和推广力度 [1] 智能手机市场情况 - 2024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 12.4 亿部,同比增长 6.4%;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 2.86 亿部,同比增长 5.6%,国产手机市占率稳步提升 [2] 产品市场应用前景 - 通信光学领域,AI 算力需求增长带动高速光模块需求增加,进而带动光隔离器、Z - block 等光学元器件需求增加 [2] - 成像光学领域,手机微棱镜用于潜望式镜头模组可实现多倍光学变焦,单位价值量高、渗透率低,有巨大增量市场空间 [2] 技术优势 - 旋涂滤光片在近红外指定波段吸收率高,能改善红色 Flare,适用于大光圈镜头,可提升摄像头成像质量,满足高端手机摄像头画质需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