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i

搜索文档
中国下一个赢家-中国制药与生物科技:全球化 2.0 与回归本质-China Next Winners_ China Pharma & Biotech - globalization 2.0 and a return to basics
2025-09-29 03:06
**行业与公司** 行业聚焦中国医药与生物科技领域 涵盖创新药研发、全球化进展及投资策略 涉及30家上市公司及未上市企业[1][2][9] **核心观点与论据** * **行业趋势与投资策略** 行业经历授权合作(out-licensing)驱动的上涨后 波动性可能增加 需基于基本面选股[2] 当前估值水平和疲软的国内市场不支持追高 行业整体回调时精选个股是更好策略[6] 长期看好该行业 但需关注全球化进展、管线竞争力和财务实力[9][13] * **管线竞争力与治疗领域覆盖** 恒瑞医药、石药集团和信达生物覆盖最全面的疾病领域 包括肿瘤(2000亿美元市场)、心血管代谢(1200亿美元+)、自身免疫(700亿美元+)和呼吸疾病(400亿美元+)[3][29] 管线竞争力评估基于资产数量、创新水平(潜在首创新药比例和新形态药物占比)及全球竞争力数据[3][31] 恒瑞医药、百济神州(BeOne)和康方生物在覆盖范围内领先;未覆盖企业中科伦博特表现突出[3][31] * **全球化进展与模式** 全球化可通过授权合作或直接运营实现 关键指标包括对外授权交易数量、总交易金额、跨国药企合作伙伴数量、全球多区域临床试验(MRCT)数量及全球销售记录[4][36] 百济神州(大部分业务在美国)和恒瑞医药(交易最多)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企业;双抗生物(Duality Bio)和百利药业(BioKin)因重大交易和MRCT也排名靠前[4][37] * **财务实力与现金储备** 除恒瑞医药、翰森制药等现金充裕的药企外 多数领先生物科技企业净现金超过5亿美元 意味着至少2-3年的研发支出现金跑道[4][38] 信达生物因MRCT数量增加可能面临高于历史的研发成本 但融资无忧且2025年已实现GAAP盈利[39] 现金储备前五企业:恒瑞医药(50.47亿美元)、翰森制药(37.78亿美元)、中国生物制药(15.29亿美元)、百济神州(19.3亿美元)、信达生物(11.76亿美元)[40] * **RNAi领域的机遇** RNAi是新兴领域 FDA近期批准了一系列疗法 总峰值销售额超过150亿美元[5] 恒瑞医药和石药集团是中国现有企业中最具潜力的 此外还有两家纯RNAI生物科技企业Argo和Ribo Life 均计划在香港IPO[5] * **疗效数据分析:重点领域与资产** **肺癌**:科伦博特的SKB264(TROP2 ADC)在EGFR-TKI失败NSCLC中显示优于康方生物的AK112的PFS和OS数据[49];百利药业的BL-B01D1(HER3/EGFR ADC)在3L+ EGFRm NSCLC中ORR达68% mPFS为12.5个月[53];恒瑞医药的SHR-4849(DLL3 ADC)在SCLC中ORR达60.9%[54] **乳腺癌**:恒瑞医药的SHR-A1811(HER2 ADC)在2L+ HER2+乳腺癌中确认ORR为79.1% mPFS为20个月[60];科伦博特的SKB264在晚期三阴乳腺癌中mPFS为6.7个月 优于Trodelvy的5.7个月[61] **胃肠道癌症**:石药集团/康宁杰瑞的HER2双抗anbenitamab在2L+ HER2+胃癌中ORR为40% mOS为13.2个月[67];信达生物的CLDN18.2 ADC IBI343在2L+ CLDN18.2+胃癌中ORR达47.1%[68] **自身免疫疾病**:恒瑞医药的IL-4Rα单抗SHR-1819在中重度AD中16周时安慰剂调整后的EASI-75应答率为48%[72];诺诚健华的TYK2抑制剂ICP-332在AD中4周时安慰剂调整后的EASI-75应答率达56%[74] **心血管**:恒瑞医药的口服小分子药物HRS-5346(Lp(a)靶点)以2亿美元首付款和17.7亿美元潜在里程碑授权给默克;石药集团的YS2302018以1亿美元首付款和19.2亿美元潜在里程碑授权给阿斯利康[77] **其他重要内容** * **估值与评级** 报告覆盖公司评级:翰森制药、康方生物、恒瑞医药、信达生物为跑赢大市(Outperform);百济神州、再鼎医药、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为与大市同步(Market-Perform)[8] 估值变化显示 拥有优质资产的公司市销率(P/S)重估更为显著 例如科伦博特(+690%)、双抗生物(+136%)[17] * **未覆盖的潜力企业** 在未覆盖的崛起之星中 科伦博特、双抗生物、三生国健(3S Bio)和百利药业排名靠前[2][10] * **关键催化剂** 多家企业有关键临床数据读出和监管提交计划 例如科伦博特的SKB264预计2025年下半年获批用于2L EGFR-TKI失败NSCLC;双抗生物的DB-1303计划2025年向FDA和NMPA提交NDA[28] **数据引用明细** * 肿瘤市场规模2000亿美元[3] * 心血管代谢市场规模1200亿美元+[3] * 自身免疫市场规模700亿美元+[3] * 呼吸疾病市场规模400亿美元+[3] * RNAi领域峰值销售额150亿美元+[5] * 领先生物科技企业净现金超过5亿美元[4][38] * 恒瑞医药现金储备50.47亿美元[40] * 翰森制药现金储备37.78亿美元[40] * 科伦博特SKB264在1L NSCLC组合疗法中ORR 71.4% mPFS 15.4个月[49] * 百利药业BL-B01D1在3L+ EGFRm NSCLC单药ORR 68% mPFS 12.5个月[53] * 恒瑞医药SHR-4849在SCLC中ORR 60.9%[54] * 恒瑞医药SHR-A1811在2L+ HER2+乳腺癌中确认ORR 79.1% mPFS 20个月[60] * 科伦博特SKB264在TNBC中mPFS 6.7个月[61] * 石药集团/康宁杰瑞anbenitamab在2L+ HER2+胃癌中ORR 40% mOS 13.2个月[67] * 信达生物IBI343在2L+ CLDN18.2+胃癌中ORR 47.1%[68] * 恒瑞医药SHR-1819在AD中16周安慰剂调整后EASI-75应答率48%[72] * 诺诚健华ICP-332在AD中4周安慰剂调整后EASI-75应答率56%[74] * 恒瑞医药HRS-5346授权首付款2亿美元[77] * 石药集团YS2302018授权首付款1亿美元[77] * 科伦博特市销率变化+690%[17] * 双抗生物市销率变化+136%[17]
Alnylam Pharmaceuticals (ALNY)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03 18:47
公司概况与RNAi技术平台 * 公司为Alnylam Pharmaceuticals (ALNY) 是一家专注于RNAi(RNA干扰)疗法的生物制药公司[1] * 公司拥有6款已上市产品 其中4款为自主研发并销售 此外还拥有强大的研发管线以支持长期增长[2] * RNAi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机制 存在于人体每个细胞中 其技术演进的关键在于解决将小RNA递送入细胞并保持其稳定性的难题[5][6] * 通过脂质纳米颗粒(用于patisiran)和GalNAc偶联等技术 公司实现了卓越的药理学特性 例如每六个月甚至一年一次的皮下注射即可降低致病蛋白[6] * 研发重点已从肝脏扩展到中枢神经系统 并正在向肌肉、脂肪和心脏等其他组织进军 目标是进入所有主要器官并治疗相关疾病[7] 核心产品Amvuttra (vutrisiran) 的上市与市场表现 * Amvuttra用于治疗ATTR心肌病 其强劲的上市表现是公司当前的投资焦点 促使公司大幅上调了本年度业绩指引[3] * ATTR市场被视作一个庞大的罕见病市场 其中野生型(心肌病型)患者全球超过30万 但目前诊断和治疗率仅约20% 存在大量未满足需求[11] * 遗传性多发性神经病(PN)患者约2.5-3万 公司在该领域已有5年商业经验 去年仅凭PN适应症就实现了10亿美元收入 年增长率超过30% 约有5000名PN患者正在接受治疗[12] * 在心肌病适应症上市的第二季度 美国有约1400名患者开始使用Amvuttra治疗 患者来源在一线和二线治疗之间达到了良好平衡[21] * 公司商业策略优先聚焦一线治疗 因为市场的长期增长驱动力来自于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凭借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与稳定剂机制正交) 公司也有望获得大量二线治疗业务[22][23] 市场竞争格局与准入策略 * 公司认为ATTR市场并非零和游戏 而是可以容纳多家公司和产品共同发展的重大机遇[18] * 主要竞争对手为辉瑞的tafamidis(Vyndaqel/Vyndamax) 这是一个60亿美元的产品系列 但公司指出仍有大量患者对现有疗法反应不足[14][15] * 辉瑞近期宣布撤下Vyndaqel(每日4片) 公司认为这主要是出于商业考量(转向每日1片的Vyndamax) 并不影响其对专利期至2028年的预期[28][29] * 药品准入方面取得关键进展 Amvuttra作为 Medicare Part B“买与 bill”药物 公司成功在第二季度与大多数医疗系统(约170个)达成了药品列入处方的协议 并制定了支持一线使用的支付方政策 这比预期快得多 是收入快速增长的关键[31][32][33] * 为维持准入地位 公司预计其在美国的Amvuttra净价格将随时间逐渐下降 主要通过提供返利实现[36] 下一代产品与管线进展 * **Zilebesiran (用于高血压)**:与罗氏合作开发 针对具有高心血管风险且高血压未受控的患者 该群体在七大医药市场超过6000万患者[57][72] *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每六个月一次的皮下注射 实现血压的持续平稳控制 避免口服药物依从性差导致的血压波动 尤其关注夜间血压不下降(非杓型)的高风险患者[60][61] * 已根据II期研究(CARDIA-3)结果确定了III期临床试验的剂量和目标人群 计划与罗氏启动约1.1万人的心血管结局试验(CVOT) 预计最短随访2年 事件驱动 预计2030年左右获得结果[58][62][70][71] * **Nucleisiran (用于ATTR)**:下一代ATTR疗法 代号Icaria 是更长效、更清洁(脱靶效应更少)、 knockdown效力更强的药物 能将TTR蛋白降低至高位数(high nineties)水平[42][43][44] * 已启动针对心肌病的III期研究 并将在年底前启动针对PN的III期研究 因其是结局研究 预计心肌病适应症数据读出的时间点约为2030年 PN适应症则会早几年[47][48] * 其经济学价值显著优于Amvuttra:支付给赛诺菲的特许权使用费为0(Amvuttra为15-30%) 且专利保护期有望延长至2040年代(Amvuttra专利期至2036/2037年)[49][50] 联合治疗与未来机遇 * 目前支付方政策通常难以报销同一疾病的两种昂贵疗法 因此联合治疗(如Amvuttra + tafamidis)机会有限[52] * 预计到2028年tafamidis仿制药上市时将打开联合治疗的机会窗口 HELIOS-B研究数据显示 Amvuttra在已使用稳定剂的患者中同样有效 这为未来的联合用药主张奠定了基础[53] * Nucleisiran的III期研究设计很可能允许入组已使用稳定剂的患者 这可能直接支持其联合用药的标签声明[54] 肝外递送与新兴管线 * 公司研发重点正从肝脏扩展到其他器官和组织[7][77] * **中枢神经系统 (CNS)**: * ALN-APP(靶向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用于阿尔茨海默病和脑淀粉样血管病(CAA) 通过鞘内注射每六个月一次 在脑脊液中实现80-90%的APP敲降[78] * 针对CAA的II期研究正在进行中 旨在减少患者脑微出血和卒中风险[79][80] * Huntington(亨廷顿病)项目:靶向exon 1 目前试验正在进行中[81] * **脂肪组织 (Adipose)**:计划在年底推进首个靶向CVPR1c的项目 临床前数据显示其能实现98%以上的敲降且作用持久[82] * **肌肉 (Muscle)**:多个肌肉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中[82] * 肝外递送的主要挑战在于不同器官的细胞类型和特性各异 需要针对特定组织设计合适的配体-受体对以实现精准递送 但许多关于分子设计和稳定性的核心经验可以跨组织应用[84][86][87] 财务表现与近期展望 * 公司因Amvuttra的强劲上市而大幅上调了本年度业绩指引[3][89] * 未来几个季度的投资焦点将继续集中在Amvuttra用于心肌病的季度需求数据和收入表现上 公司团队正全力推动其一线定位[88][89] * 公司强调兑现上调后的业绩指引的重要性 并为2026年的财务模型做好准备[89][90]
Arrowhead Pharmaceuticals (ARWR)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03 18:02
**公司概况** * Arrowhead Pharmaceuticals是一家RNAi治疗公司 拥有可递送至5种不同组织类型的广泛平台技术[2] * 公司预计在2025年底前将有20个独立药物候选物进入临床研究或上市 目前正从纯研发向研发加商业化公司转型[3] * 首个PDUFA日期定于2025年11月18日 针对plozasiran(APOC3靶向药物)用于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FCS)[3] **核心产品plozasiran(APOC3抑制剂)进展** * **FCS适应症**:在FCS III期研究中显示APOC3和甘油三酯(TG)显著降低 TG降幅达80% 急性胰腺炎风险改善83%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5] * **给药方案**:季度皮下注射[5] * **患者人群**:包括遗传性FCS(美国约1000人)和表型FCS(临床定义FCS 美国可能达5000-10000人)两类 后者人群更大且对药物反应相似[13][15] * **诊断与市场教育**:诊断依赖甘油三酯水平检测(通常>1000 mg/dL)而非基因测试 当前疾病认知不足且存在未充分诊断情况[16][19][22] **竞争格局与市场定位** * **竞争对手**:Ionis的同类机制药物(每月给药一次)已获批 FCS III期数据显示TG降低约40%[23] * **差异化优势**:plozasiran显示更优的APOC3和TG降低效果(80% vs 40%)且给药频率更低(季度 vs 月度)[23][24] * **市场教育协同**:两家公司共同教育市场有助于提升对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SHTG)的认知和诊断[22] **扩大适应症与临床计划** * **SHTG适应症**:针对TG>500 mg/dL人群的III期研究已完成入组 预计2026年中完成研究 年末提交sNDA[43] * **胰腺炎结局研究**:SHASHA5研究(急性胰腺炎结局)正在进行中[6] * **心血管市场战略调整**:plozasiran将定位为胰腺炎预防药物而非心血管药物 因胰腺炎住院成本高且影响生活质量 定价策略可能参照罕见病药物而非心血管药物(后者通常年费用1-1.5万美元)[27][28][47] **市场潜力与患者分层** * **目标人群规模**:美国TG>500 mg/dL患者约300-400万人 TG>880 mg/dL患者约100万人[48] * **风险分层**:胰腺炎风险随TG水平升高而增加 关键拐点为500 mg/dL和880 mg/dL[35][36] * **支付方策略**:预计支付方可能设置TG阈值(如>500 mg/dL或>880 mg/dL)并根据胰腺炎预防价值定价[39] **商业化准备** * **团队建设**:商业化团队已基本就位 可支持FCS市场推广[41] * **分阶段推广**:先聚焦FCS小人群(易识别) 再拓展至SHTG大人群 以降低运营风险[42][44] **其他管线进展** * **双靶点药物(PCSK9+APOC3)**:针对心血管疾病(ASCVD)设计 可同时降低LDL和TG 预计2025年进入临床 2026年中获得初步数据[50][51][72] * **zodasiran(ANGPTL3抑制剂)**:调整策略后聚焦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 III期研究预计2027年读出 潜在收入数亿美元[55][56] * **CNS管线**: * 与诺华合作针对α-突触核蛋白(帕金森靶点) 交易含2亿美元首付款 超20亿美元里程碑及低两位数分层特许权使用费[59][63] * 自有管线保留MAPT(阿尔茨海默靶点) 预计2025年提交CTA 2026年中获得靶点结合数据[58][61][74] * **肥胖管线**: * inhibin E(肝靶向)和ALK7(脂肪靶向)候选药物 预计2025年末获得初步数据[73] **合作伙伴动态** * **Sarepta合作**:针对骨骼肌药物(ARO-DM1和ARO-DUX4) 预计2025年发布部分Phase I数据[65][66] * **股权安排**:Sarepta此前以溢价购买1200万股 已通过二级市场全部处置 消除股票悬置[67][68] **近期催化剂** * 2025年11月18日:plozasiran的FCS适应症PDUFA[3] * 2025年末:肥胖候选药物初步数据 MAPT和双靶点药物CTA提交[72][73] * 2026年中:MAPT初步数据 双靶点药物LDL/TG数据[74][75]
Roche and Alnylam advance zilebesiran into global phase III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trial for people with uncontrolled hypertension
Globenewswire· 2025-08-30 14:30
临床试验进展 - 罗氏与Alnylam宣布启动zilebesiran的III期心血管结局试验(CVOT) 旨在评估该RNAi疗法对未控制高血压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的降低效果[1] - III期试验ZENITH计划于2025年底启动 预计招募约11,000名患者 覆盖30多个国家[5][7] - 该决策基于KARDIA II期系列研究数据 包括KARDIA-1、KARDIA-2及最新KARDIA-3研究[1][7] 药物有效性数据 - KARDIA-3研究显示 300mg剂量zilebesiran在三个月主要终点实现诊室收缩压较安慰剂降低5.0mmHg(p=0.0431) 六个月维持降低3.9mmHg[2][11] - 在基线使用利尿剂且收缩压≥140mmHg的亚组中 三个月和六个月分别实现诊室收缩压较安慰剂降低9.2mmHg和8.3mmHg[3][11] - 600mg剂量未显示额外获益 三个月降低3.3mmHg(p=0.1830) 六个月降低3.6mmHg[2][11] - 24小时平均动态收缩压在300mg组三个月降低3.6mmHg 六个月降低5.5mmHg[11] 安全性及耐受性 - zilebesiran在与两种以上背景抗高血压药物联用时展现良好安全性 超过90%患者同时使用ACE抑制剂或ARB[4][14] - 大多数不良事件为轻度或中度 非严重且短暂 低钾血症、肾功能障碍和低血压发生率较低[14] - 六个月双盲期内zilebesiran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8% 安慰剂组为4.5% 无死亡报告[14] 患者人群特征 - KARDIA-3研究A队列纳入270名患者 53.3%使用两种抗高血压药 35.6%使用三种 11.1%使用超过三种[10] - 患者基线用药情况:91%使用ACE抑制剂/ARB 66%使用利尿剂 58%使用钙通道阻滞剂[10] - 平均基线诊室收缩压为143.6mmHg 24小时平均动态收缩压为142.4mmHg[10] 疾病背景与市场机会 - 全球高血压患者超过12亿人 约80%患者未能实现充分血压控制[6][20] -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主要可改变风险因素 每年导致约2,000万人死亡[20] - 每日口服药物依从性差是血压控制不佳的重要因素[6] 技术平台特点 - zilebesiran采用RNA干扰技术 靶向血管紧张素原(AGT) 通过抑制肝脏中AGT合成实现持久血压控制[17][21] - 采用Alnylam的ESC+ GalNAc共轭技术 支持每半年一次皮下给药[17] - RNAi技术荣获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代表药物开发前沿方向[21] 开发计划背景 - KARDIA-1研究证实zilebesiran单药治疗使24小时平均收缩压较安慰剂降低超过15mmHg(p<0.0001)[18] - KARDIA-2研究显示与标准护理药物联用使24小时平均收缩压降低达12.1mmHg[18] - KARDIA-3研究B队列(晚期肾功能障碍患者)数据预计在后续医学会议公布[15]
e-therapeutics De-risks Clinical Path for GalOmic Candidate ETX-312 with Positive Non-clinical Data
Globenewswire· 2025-07-10 12:00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在其主要候选药物ETX - 312上取得重大进展,成功降低其进入临床的风险,有望在2025年第四季度提交临床试验申请 [1] 公司进展 - ETX - 312在GLP合规毒理学和毒代动力学研究中以远超预期临床暴露剂量多次给药,各剂量水平均耐受性良好,无毒性或不良发现 [2] - 公司已成功完成ETX - 312临床试验批次的GMP生产,支持其推进人体首次给药的运营准备 [3] - 与监管机构的积极互动为临床策略和计划提供了进一步支持 [3] 公司管理层观点 - 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ETX - 312的耐受性为项目关键降险,支持2025年第四季度提交CTA申请,期待推进其人体首次研究并为MASH患者提供差异化治疗选择 [4] ETX - 312药物信息 - ETX - 312是GalOmic GalNAc共轭小干扰RNA治疗候选药物,用于治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有望实现季度皮下给药方案 [5] - 临床前研究中,使用GAN - DIO小鼠模型,ETX - 312单药或与获批及新兴疗法协同使用,可显著降低NAFLD活动评分、减轻肝脏炎症并减缓纤维化进展 [5] - ETX - 312目前正在进行IND启用研究,计划2025年底提交监管申请 [5] 公司情况 - 公司结合计算和RNAi技术发现和开发变革性药物,其GalOmic平台可生成针对肝细胞中新基因靶点的siRNA疗法,HepNet计算平台可加速药物开发 [6] - 公司利用HepNet和GalOmic能力推进不同治疗领域的RNAi候选药物管线,在多个疾病领域取得概念验证数据 [7] - 公司最先进资产ETX - 312、ETX - 148和ETX - 407处于IND启用阶段 [7]
ProQR Therapeutics (PRQR)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5-08 16:30
纪要涉及的公司 ProQure Therapeutics是一家荷兰公司,致力于开发新型RNA编辑平台技术;Eli Lilly与ProQure Therapeutics有合作关系;还提及了WAVE和Quoro两家公开交易的公司 [1][5][13]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技术与业务 - ProQure Therapeutics开发基于ADAR的新型RNA编辑平台技术,可利用寡核苷酸招募细胞内过程,精确编辑信使RNA中的单个碱基,避免修改DNA来治疗遗传病,该技术已优化超十年,首个项目即将进入临床,还有多个快速推进项目及与Eli Lilly的合作项目 [5][6] - RNA编辑能精确编辑信使RNA中的单个核苷酸,改变遗传缺陷或蛋白质功能,与RNAi不同,RNAi是降解特定RNA链;RNA编辑使用研究了四十年的寡核苷酸,其制造、安全性和分布特性已知,降低了新方法的风险 [7][8] - RNA编辑分子的递送相对简单,肝脏递送采用与GalNAc糖基结合的单链裸寡核苷酸,CNS给药通过鞘内局部给药使用裸寡核苷酸,这两种递送途径已有获批药物 [10][11] - 给药频率取决于目标器官和特定靶基因,肝脏递送预计季度给药,CNS给药可能每六到九个月一次 [12] 行业竞争与公司策略 - RNA编辑领域近年有多家公司进入,技术相似,但ProQure Therapeutics拥有ADAR编辑的基础知识产权,认为这将创造价值并使其涉足整个RNA编辑领域 [13][14][15] - ProQure Therapeutics选择经人类遗传学研究验证的靶点,专注于CNS和肝脏治疗领域,涵盖常见疾病和罕见遗传病 [17] 公司项目进展 - 领先项目AX810针对胆汁淤积性疾病,聚焦PSC和胆管闭锁,这两种疾病无获批疗法且致命;该项目基于人类遗传学研究,引入可减少胆汁酸摄取的变体,已在多种模型中证明概念,计划本季度提交CTA,年底获得初始数据,明年获得更完整数据集 [19][20][21][22] - 首个研究将在荷兰进行,招募健康志愿者,主要测量血清胆汁酸水平,目标是使其增加两倍,还会观察胆汁酸谱和循环RNA等探索性终点;研究采用单升剂量和多剂量综合设计,给药五周后随访十二周以确定未来给药频率 [23][25][26][27][28] - 公司正在进行适应症选择过程,决定首个患者研究针对PSC、胆管闭锁或两者兼顾,目标是为两者开发药物 [29][30] 其他项目情况 - 第二个项目针对BIVERGALT1基因,引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36%的变体,已在相关疾病模型中展示体内概念验证,正在优化并计划夏季更新 [32][33] - 第三个项目针对Rett综合征,可恢复蛋白质正常功能,获得Rett综合征研究信托基金900万美元资助;因RNA编辑能保留细胞调节系统,避免过度表达,适合该适应症 [33][34][36] - 第四个项目针对PNPLA3突变,可将MASH恢复为野生型功能蛋白,有较大市场潜力 [38][39] 平台与战略规划 - 若领先的NTCP靶向项目成功,可将许多发现推广到其他靶点,但每个靶点有特定情况,多数靶点经足够时间投入可编辑 [40][41] - 公司战略是验证平台,在不同靶点和器官使用该平台进行药物开发;计划独立商业化罕见病产品,为大适应症项目寻求合作开发伙伴 [42] 与Eli Lilly的合作 - 2021年与Eli Lilly合作五个靶点,2022年合作扩展到十个靶点,Eli Lilly支付1.25亿美元预付款,有37.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和特许权使用费;Eli Lilly去年参与公司融资,表明对合作的兴奋 [44][45] - 合作主要集中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应用,ProQR负责发现至命中选择,Eli Lilly负责开发和商业化;合作进展顺利,去年已获得五六个里程碑,今年和明年将获得更多,里程碑付款会随项目进展增加 [45][4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现金约1.34亿欧元,可支撑到2027年年中 [50] - 今年计划为多达三个项目(RET、MESH和心血管)进行临床候选药物选择,提交AX810的CTA并进入临床,年底获得初始数据;明年可能有多个项目进入临床并获得初始数据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