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旅游

搜索文档
在服贸会上,体验一站式入境游服务
中国经济网· 2025-09-15 00:30
入境旅游市场表现 - 北京市1至7月接待入境游客291.6万人次 同比增长44.0% 呈现强劲增长态势 [1] - 国际旅游目的地吸引力持续攀升 与科技赋能服务升级及优化全链条体验举措密不可分 [1] 交通出行服务创新 - 首都机场通过国际航班时刻表查询、盖章打卡活动提供沉浸式"国门礼遇"体验 [1] - 国内外航空公司包括国航、海航、川航、长荣、全日空、阿尔及利亚航空展示航线产品及文创 [1] - 携程海外版Trip.com及去哪儿英文版推出智能预订系统与多语言平台 国际订单量呈现良好增长 [2] - 滴滴出行支持英文界面及境外手机号注册 市政一卡通"BEIJING PASS"贯通公交、景区、商圈消费场景 [2] 支付与通信解决方案 - 中国联通与中国银行推出"畅游通"和"幂方卡" 支持扫码支付、随身Wi-Fi、实时翻译及导航服务 [3] - 中国银行推出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 实现退税费秒退回银行卡 并试点异地互认及"税易达"体系 [3] 科技赋能旅游体验 - 马蜂窝AI具身智能小蚂BOT提供景区介绍与游玩攻略互动服务 [4] - 科大讯飞多语种AI透明屏与手持翻译机实现无障碍交流 [4] - 歌华文化AI拍照生成融合北京景点的定制化背景及特色服饰 打造专属旅拍写真 [4]
作者|闪电 编辑|Duke 来源
搜狐财经· 2025-06-16 02:03
京东进军在线旅游行业战略 - 公司以三倍薪资从携程、飞猪、同程等平台挖人 机票销售高举无捆绑旗帜 试图打破OTA行业格局 [2] - 公司曾于2014年推出旅行频道但未成功 2015年以3.5亿美元投资途牛结果不佳 2020年与携程合作也未突破用户心智固化 [2] - 公司可能复制外卖业务的闪电战打法 包括高薪组队和补贴开路 但旅游行业用户决策逻辑与外卖存在本质差异 [2][3] 行业特性与竞争壁垒 - 在线旅游消费低频且决策链条长 用户更看重服务确定性和资源丰富度 与外卖高频刚需和价格敏感的特性形成对比 [3] - 行业涉及酒店预订、机票火车票门票预订、跟团游等多环节服务 每个环节包含诸多节点 补贴难度极大 [3] - 头部平台美团、携程、飞猪三分天下 携程深耕20年占据较多市场份额 高星酒店资源和商旅服务链牢固 飞猪背靠阿里生态 美团通过本地生活+酒旅闭环占据下沉市场优势 [4] - 行业存在资源控制权壁垒 携程与高星酒店有独家协议和保留房机制 美团通过超级团购锁定连锁酒店 公司目前房源多数借壳携程供应 定价权受制于人 [5] - 用户心智固化严重 携程关联五星酒店预订 美团关联景区民宿 公司品牌认知仍停留在电器销售 与旅行需求存在错位 [5] - 服务网络需要重资产投入 包括机票退改签、酒店纠纷、旅行救援等复杂售后场景 需要专业团队和应急机制 公司尚在搭建而对手已完善 [5] 技术应用与AI布局 - AI加速融入在线旅游行业 从行程规划智能化到用户体验个性化 提升效率并重新定义旅行内涵 2025年成为AI旅游从技术试水到场景深耕的关键节点 [5] - 行业大模型应用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深度求思占比49% 字节跳动云雀20% 阿里巴巴通义千问16% 腾讯混元13% 公司未出现在榜单中 [6] - AI大模型已成为行业标配 飞猪问一问、同程程心AI、马蜂窝AI小蚂等实现全链路服务覆盖 公司既未推出对标产品也未展示技术路线图 在AI应用上明显落后 [6] 战略挑战与行业前景 - 公司若复制闪电战打法 烧钱规模将呈几何级放大 机票酒店度假每个品类都需要海量弹药 补贴策略面临制定难题 [3] - 在线旅游行业早过了烧钱就能赢的年代 产品供给链条、流量入口、价格体系均已固化 公司难以实现差异化竞争和资源抢夺 [5] - 公司酒旅梦被视为给资本市场讲新故事 但难以改变行业格局 行业王座属于深耕者而非闪电战专家 [7]
低空与AI双轮驱动下的旅游场景创新
北京商报· 2025-05-28 15:51
eVTOL技术在低空旅游中的应用前景 - eVTOL凭借运营成本、环保水平、噪声控制及智驾能力等多方面优势,正颠覆传统低空游览模式,为文旅行业注入全新活力 [1] - eVTOL拓展的低空场景不仅限于景区内部,更能将流量在不同景点间有效引流,提升旅游消费频次 [1] - eVTOL以绿色电动能源为核心优势,解决了传统燃油飞机的污染问题,得以进入对环境要求严苛的景区 [5] - eVTOL运行成本较传统航空实现数量级降低,让更多游客能够负担得起低空游览体验 [5] 低空旅游商业化发展路径 - 低空旅游的商业化成功需产业链各方(主机厂、运营商、景区、政策端)协同发力,共建适宜的经济模式与产业环境 [1] - 出行服务企业在低空旅游的发展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核心职责是为用户提供优质安全的飞行服务 [2] - 初期固定航线适合作为eVTOL载人试运行的启动场景,有助于积累飞行数据、培育民众对低空出行的认知和接受度 [6] - 从固定航线切入,既能降低初期运营风险,又能通过标准化服务提升游客体验,为低空旅游的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6] 低空旅游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 当前载人eVTOL应用的最大障碍在于政策端决心与空域开放进度,需加强政策赋能推动政府从"算账思维"转向"生态思维" [3] - 文旅创新需打破"技术孤岛",通过导演团队、视觉设计、装备供应商等专业力量的协同,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 [3] - 出行服务企业应当与上下游产业方紧密配合,共同展开低空场景的开发和航线的设计,辅助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完善 [2] 适宜开发低空旅游的航点特质 - 具备航空消费能力的客群基础 [5] - 具有开阔的空域环境与良好的通信、电磁条件,确保飞行安全 [5] - 具有配套设施(起降场、维修区、游客接待点)的可建设空间 [5] AI技术在旅游行业的创新应用 - AI为旅游行业提供了更多的新质生产力,模式创新从"内容+服务"到"工具+服务+社区"的转型 [7] - AI旅游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温度",通过"工具便捷性+服务人性化+社区归属感"的三重价值重新定义游客与目的地的连接方式 [7] - 差异化服务和智能体赋能是AI旅游平台脱颖而出的重要特质 [7]
马蜂窝旅游AI商业化副总经理陆蕾:AI旅游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温度”
北京商报· 2025-05-28 10:15
旅游业AI新趋势 - AI为旅游行业提供新质生产力 具备三大特质的平台可脱颖而出 [1] - 三大特质分别为模式创新 差异化服务 智能体赋能 [3] 模式创新 - 从"内容+服务"转型为"工具+服务+社区"模式 [3] - 将传统"官方攻略"升级为智能工具 采用慢思考思维链技术+垂直精调模型提升信息精准度 [3] - 推出"AI游贵州"智能体等线下运营场景 实现内容种草到服务转化闭环 [3] - 注重工具属性与服务落地 将攻略查询转化为行程智能规划+实时服务响应 [3] 差异化服务 - 依托十数年旅游内容数据和产业互联网积累 聚焦"主理人+目的地"服务 [3] - 整合徒步 攀岩 桨板等小众玩法 将个性化需求标准化 [3] - "小车小团+司导"服务在贵州试点形成规模效应 保留定制化体验同时降低用户决策成本 [3] 智能体赋能 - 将AI智能体嵌入硬件如机器狗伴游 在贵州景区实现博物馆巡游 翻译服务等功能 [3] - 与新加坡鱼尾狮IP合作拓展国际场景 [3] - 深度赋能景区与"小B"主理人 通过垂类数据模型梳理目的地图谱 辅助资源整合与运营转化 [3] AI旅游平台核心竞争力 - 核心在于"技术温度" 需数据算法底层支撑同时贴近文旅体验本质 [4] - 通过工具便捷性+服务人性化+社区归属感三重价值 重新定义游客与目的地连接方式 [4]
第一批AI旅游的「受害者」,已经出现了
36氪· 2025-05-15 03:58
行业现状与用户反馈 - AI旅游产品可用性提升但可靠性不足,用户反馈行程规划存在信息过时、不符合实际人数等问题[1][5][15] - 用户使用呈现组合式特点,常见搭配包括chatbot类(如DeepSeek)+垂类产品(如圆周旅迹),仅少部分用户完全依赖AI规划[7][8][9] - 产品功能进步体现在地图可视化行程、旅伴管理、社区内容集成等方面,但存在点位推荐大众化、信息实时性不足等缺陷[10][12][14] 市场竞争格局 - 市场形成四类产品阵营:chatbot类(DeepSeek/豆包)、OTA大厂类(飞猪/Booking)、通用型AI(谷歌Gemini)、垂类产品(Wanderboat/圆周旅迹)[5][6] - 行业整合加速,Layla收购Roam Around,Mindtrip兼并Thatch,呈现"大鱼吃小鱼"态势[18] - 传统OTA巨头态度保守,Airbnb CEO认为AI旅游规划仍处早期阶段,Booking CEO对技术前景持保留态度[22] 创业生态与商业模式 - 创业者背景多元,包括科技大厂人才(微软/谷歌)、连续创业者、旅游行业专家,普遍具备"热爱旅游"标签[23][25] - 商业化路径分化:Mindtrip推出B2B解决方案快速变现,部分企业选择社区优先的慢增长模式[25] - 创业公司面临资金压力,Tern开发者披露持续烧钱困境,行业存在低频消费、履约能力等核心挑战[19][21] 技术应用与行业特性 - 生成式AI被寄望于推动旅游行业供需精准匹配,但行业低频、强客资、强供应链特性构成技术落地障碍[2] - 红杉资本提出AI商业逻辑需从"卖工具"转向"卖收益",反映行业盈利模式探索进入新阶段[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