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影像

搜索文档
大模型退火之后,AI手机还好吗
36氪· 2025-06-25 00:11
生成式AI浪潮对手机行业的影响 - 2022年至2023年ChatGPT问世后,生成式AI迅速席卷科技行业,手机厂商陷入自研大模型的军备竞赛,参数规模、端侧部署能力和AI含量成为竞争焦点 [1] - 厂商普遍认为掌握底层AI能力特别是自研大语言模型是未来手机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1] 自研大模型热潮退火的原因 - 2024年下半年自研大模型热潮快速降温,市场对参数和算力的追捧减弱,用户对AI手机的期待趋于理性 [3] - 多数用户对手机端通用大模型需求不强,日常使用集中在通讯社交、影音娱乐等场景,对复杂AI功能接触有限 [4] - 手机厂商自研大模型在垂直领域深耕不足,知识储备和自然语言处理能力难以匹敌ChatGPT等成熟应用 [4] - 用户不愿为AI功能支付溢价,更倾向免费或低订阅费的AI应用,导致厂商投入与市场反馈不匹配 [6] - DeepSeek等高质量开源大模型的出现使自研必要性受质疑,厂商开始转向接入第三方模型 [7] 行业转向第三方开源模型 - 2025年初主流手机厂商集体接入DeepSeek,华为率先宣布小艺助手App接入,荣耀、OPPO等迅速跟进 [8] - 接入第三方模型可大幅降低成本,荣耀2023年AI投入达100亿元,vivo截至2024年10月投入超230亿元,而DeepSeek支持低成本部署 [9] - 通用模型能力上手机厂商难以与专业AI公司竞争,近半数美国智能手机用户不愿为AI功能额外付费 [11] - 厂商基于DeepSeek构建差异化应用,如华为结合鸿蒙系统提供个性化建议,努比亚支持实时生成视频摘要 [11] AI功能从炫技转向实用 - 2025年厂商比拼AI的实用性和场景适配能力,而非技术参数 [14] - vivo s30的魔法移动功能在社交媒体受Z世代追捧,荣耀任意门简化跨应用操作,OPPO AI通话摘要解决会议回溯痛点 [14] - 厂商通过软硬结合打造独特体验,华为小艺助手实现跨设备流转,荣耀探索眼动追踪技术,苹果将AI融入iOS基础功能 [16] - AI功能需在特定场景占领用户心智并培养使用习惯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18] AI+影像成为突围方向 - 大语言模型作为第一方能力价值有限,用户更倾向与多模态AI应用互动 [20] - 拍照记录成为刚需,CNET调查显示相机功能是购买新手机的重要推动因素 [20] - 华为Pura 80系列深度融合AI与影像,推出个性化色卡和AI辅助构图功能,学习50万幅专业摄影作品 [22] - 硬件上搭载1/1.3英寸超大底潜望长焦镜头,软硬件协同降低专业摄影门槛 [24] - 聚焦AI+影像能直接激发购买欲望并带动出货量,成为2025年行业重点方向 [24]
影石创新即将登陆A股 全景相机龙头研发费用率超13%
犀牛财经· 2025-06-03 07:56
IPO发行情况 - 公司于6月3日发布科创板上市申购公告 网上有效申购户数约470万户 初步中签率0.02369275% [2] - IPO发行定价47.27元/股 发行市盈率20.04倍 [2] 市场地位与竞争格局 - 旗下Insta360品牌全景相机全球市占率67.2% 连续六年保持第一 每三台全景相机中有两台由公司生产 [2][3]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日本理光(市占率12.4%)和GoPro(市占率9.2%) [3] - 入选《Fast Company》全球创新企业榜单 获评"Brandz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从20.41亿元增长至55.74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65.25% [3] - 扣非净利润从3.81亿元提升至9.46亿元 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3] - 境外收入42.23亿元 占总收入比例76.35% [4] - 毛利率达52.2% 主要受益于DTC直销模式 [4] 产品与技术优势 - 构建全景相机、运动相机、AI云台三大产品矩阵 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贡献超86%收入 [3] - 拥有FlowState防抖技术、隐形自拍杆算法、AI追踪系统等核心技术 [3] - 全球首创拇指相机GO系列 最新款GO 3S重量仅39克 支持4K高清拍摄 [6] - 2023年实现全球首次太空裸机拍摄 2024年Insta360 X5支持8K 360°全景拍摄 [7] 研发体系 - 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14.8亿元 研发费用率持续超过13% [6] - 拥有境内外授权发明专利189项 覆盖全景技术、防抖技术和AI技术 [6] - 研发团队1367人 占员工总数57.68% 形成光学+算法+硬件复合人才结构 [6] 销售网络 - 产品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 进入10000多家零售门店 [4] - 与Apple Store、Best Buy、B&H、顺电等知名渠道建立长期合作 [4] - 线上渠道贡献48%收入 包括亚马逊和自营商城 [4] 战略布局 - 实施"全场景覆盖"战略 推出手机稳定器Flow系列和Connect系列AI视频会议一体机 [6][7] - 每年保持2-3款新品推出节奏 成功切入企业级市场 [7] - 产品应用延伸至全景新闻直播、航空航天、国防军事等专业领域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