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性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聚焦前沿 联动未来 | 2025高分子材料产融大会暨化工产业金融智库第五次年会,将在西安召开
中国化工报· 2025-09-28 09:37
承办单位:北京开美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君华股份、吉大特种工程塑料教育部实验中心、中化高新投资管理(湖北)有限公司、中启资 本、谱润投资、川流投资 高分子材料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性产业,也是一个国家先导性的产业,既属石化行业内的战略性新 兴产业,也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配套材料。在国家政策 支持、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共同推动下,高分子材料正加速向高性能化、功能化、智能化、绿色可持 续方向演进,也正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2025年,高分子材料产业有哪些技术前沿进展?高分子材料企业如何应对变革,抓住机遇,实现新跨越? 如何围绕产业链建立创新链?如何借助资本力量加速创新?为此,《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彬州市人 民政府、咸阳市招商局、咸阳市科技局定于10月29-31日在西安举办"2025高分子材料产融大会暨化工产 业金融智库第五次年会"。并开设"聚醚醚酮(PEEK)产业链发展交流会"和"投融资对接与产学研对接 会"两个分会场。本届大会以"技术突破·应用升级·资本赋能"为主题,将邀请院士、产业领域和资本领域 的专业人士、科研院所等行业专家发表真知灼见,一起洞见高分子材 ...
40亿元!这家公司出售先进材料与催化剂业务
中国化工报· 2025-09-12 09:18
公司交易 - Ecovyst以5.56亿美元出售先进材料与催化剂业务给德希尼布 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交易 [1] - 交易带来5.3亿美元净收益 公司将专注于增长机遇和股东回报 目前持有2亿美元股份回购授权额度 [1] - Ecovyst业务包括先进材料、特种催化剂、纯硫酸及硫酸再生服务 旗下Ecoservices提供北美炼油行业硫酸回收和催化剂活化服务 Advanced Materials & Catalysts提供二氧化硅催化剂和特种沸石产品 [1] - 德希尼布是全球性技术和工程公司 在液化天然气、氢能、乙烯等领域处于优势地位 2024年营收达69亿欧元 [1] 行业会议 - 2025年高分子材料产融大会于10月29-31日在西安举办 主题为技术突破•应用升级•资本赋能 仅限200人参加 [2][4] - 大会主办单位包括《中国化工报》社有限公司和彬州市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包括陕西新时代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包括君华股份和中化高新投资管理等机构 [4][5] - 高分子材料是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和先导性产业 属于石化行业内战略新兴产业 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领域重要配套材料 正向高性能化、功能化、智能化、绿色可持续方向演进 [4] 产业趋势与技术 - 大会模块一涵盖新材料产业政策解读、"十五五"新材料展望及高分子材料投资热点领域分析 [5] - 模块二聚焦高性能化突破材料极限 包括聚芳醚、光敏级聚酰亚胺等工程塑料合成 以及PI、LCP在航空航天和5G领域应用 PEEK在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中应用 超强纤维国产替代进程 [5] - 功能化部分涉及导电/导热高分子在新能源电池中应用 自修复材料商业化案例 生物医用材料技术突破 [5] - 智能化部分包括智能响应材料、柔性电子材料在可穿戴设备中应用 AI+高分子材料的智能设计和制造 [5] - 可持续发展部分涵盖生物基材料如PLA和PHA的规模化生产 生物基LCP和弹性体研究进展 化学回收与物理回收技术商业化突破 [5] 投资与商业化 - 模块三分析新型高分子材料市场机会 包括新能源电池材料和5G通信材料赛道 产业投资方向与策略 企业融资策略与IPO路径 产融结合实践案例 [6] - 模块四高端对话聚焦技术突破解决高端聚酰亚胺等卡脖子问题 实验室技术规模化量产挑战 新材料项目估值逻辑与退出途径 龙头企业创新链布局 [6] - 同期活动包括投资与合作项目路演 推进技术、产业、金融协同发展 PEEK产业链发展交流会探讨合成工艺和改性技术等关键技术难点 以及下游在人形机器人和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应用 [6][7] 参会与注册 - 参会对象包括产业端新材料上市公司和生产加工企业 技术端科研院所和创新团队 资本端新材料基金和PE/VC 政策端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 [8] - 注册费用为3300元/人 包含会务费和资料费 住宿费用自理 [8]
2025年中国PPR塑铝稳态管行业产业链、产销量、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未来前景研判:城市化进程推进和建筑业持续发展,PPR塑铝稳态管规模达237.8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03 01:21
行业概述 - PPR塑铝稳态管是一种由PP-R管与铝层组成的复合管 具有聚丙烯—胶—铝—胶—聚丙烯五层结构 兼具塑料管的柔韧性和金属管的刚性 主要分为供水管道、供暖管道以及燃气管道 [3] - 该管材具有线性膨胀系数小、不渗氧、抗紫外线、抗压强度高、耐温性好、热熔连接不渗漏等物理性能特点 其线性膨胀系数是普通PP-R管的1/5(0.15mm/m·K) 接近于金属管 [5] - 在高温热水、暖通领域、户外明装管道应用上优势明显 对于水平安装长度小于40米的明敷管道无需考虑变形问题 [5]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PPR塑铝稳态管行业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23.0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37.8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11.6% [1][12] - 产量从2018年的1.5亿吨增长至2024年的2.27亿吨 年复合增长率为7.15% 销量从2018年的1.27亿吨增长至2024年的2亿吨 年复合增长率为7.86% [10] - 建筑业作为下游核心应用领域 总产值从2017年的21.39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2.65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6.22% 2025年上半年总产值达13.67万亿元 同比增长0.2% [9] 竞争格局 - 国内主要企业包括中国联塑、伟星新材、顾地科技、浙江中财管道、日丰集团、武汉金牛等 国外企业包括德国集美科、美国佐尔等 [2][12] - 中国联塑2024年建材家居业务销售收入247.65亿元 同比下降6.6% [13] - 伟星新材2025年上半年PPR系列产品营业收入9.33亿元 同比下降13.05% [15]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原材料包括聚丙烯随机共聚物(PP-R)、铝塑复合材料、热熔胶等 [7] - 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 [7]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建筑行业、工业领域、家庭用水等 [7] 发展趋势 - 材料性能提升方向包括高分子材料改性、铝层复合工艺及界面粘结技术创新 通过纳米粒子增强等技术提升耐压性能与高温稳定性 [15] - 绿色环保技术推动无铅化稳定剂、环保型助剂研发 实施低能耗生产工艺和可再生材料循环利用体系 [16] - 智能管道系统集成通过植入传感元件和开发监控平台 实现实时流量监测、泄漏预警和能效优化 [17] 应用前景 - 产品在市政供水、工业流体输送及农业灌溉等领域具有拓展潜力 [1][12] -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将推动需求增长 [10] - 环保意识提升促使产品凭借环保、耐用、耐腐蚀特性获得更广泛应用 [10]
2025年中国飞机喷漆市场展望:AI技术驱动,市场规模增长33.3%
搜狐财经· 2025-09-01 09:38
报告概述 - 北京迪索共研咨询有限公司发布《2025-2031年中国飞机喷漆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市场趋势预测报告》 [1] - 报告通过上市公司年报、厂家调研、经销商座谈及专家验证等多途径采集数据 确保全面性和精准性 [1] - 报告为业内决策者和投资者提供参考 涵盖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预判 [1][5] 行业技术趋势 - 飞机喷漆技术向高性能、低排放、智能化方向发展 聚焦AI喷涂机器人、超耐候环保涂料及轻量化涂层等创新技术 [3][5] - 技术核心价值体现在极致防腐、减阻降耗和极端环境防护 确保飞行安全 [5] - 操作需严格遵守安全规范 包括无防护不作业、无通风不喷漆、无检验不交付 [5] 市场规模与价格 - 2025年中国飞机全机喷漆均价预计达260万元/架次 [3] - 2025年中国飞机喷漆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3.3% [3] 行业发展方向 - 行业朝环保化、高性能化、智能化、国产化替代和可持续性方向迈进 [3] - 发展趋势反映对环保法规和技术进步的快速适应 市场将更重视创新效率和社会责任 [3] - 行业融合材料科学、精密机械技术和环保技术 推动航空制造业向高效绿色智能化跃升 [5] 竞争格局分析 - 报告通过壁垒分析、市场集中度分析和五力竞争分析揭示行业内企业竞争态势 [5] - 选取主要优势企业 详细分析其经营状况、竞争力及重点产品/业务 [5] 未来趋势与投资价值 - 报告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严谨预判 包括供需、价格、规模及风险等因素综合分析 [5] - 行业发展受多种因素驱动和制约 但总体趋势向好且市场前景广阔 [5] - 报告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投资策略建议 [5]
联合化学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长
中证网· 2025-08-26 07:18
财务业绩 - 上半年营业收入2.69亿元 同比增长4.15% [1] - 净利润3375.70万元 同比增长21.62%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4424.06万元 同比增长105.66% [1] - 颜料及基墨毛利率均保持20%以上水平 [1] 行业发展趋势 - 偶氮类有机颜料广泛应用于油墨/塑料/涂料/纺织/日化等领域 [1] - 环保法规趋严推动行业向环保化/高性能化/功能化方向发展 [1] - 下游产业升级与新兴市场需求增长形成行业新动力 [1] 技术研发布局 - 开发适用于UV光固化技术的新型红色颜料剂型 已完成新剂型验证 [2] - 开发满足客户定制光谱特性的功能材料 目标波段吸收率≥95% 处于客户试用阶段 [2] - 通过绿色工艺和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提升技术壁垒 [1][2] 市场竞争力 - 成为全球油墨巨头DIC株式会社在中国最大供应商及战略合作伙伴 [2] - 与DIC保持超过10年的稳定合作关系 [2] - 产品具有卓越稳定性/优异色彩表现和严格质量控制 [2] - 在新加坡设立全资子公司新龙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2] 环保合规优势 - 产品已满足欧盟2028年后环保法规要求 [1] - 通过高标准环保布局应对法规趋严趋势 [1]
联合化学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1.62%
证券日报· 2025-08-26 04:39
行业发展趋势 - 偶氮类有机颜料行业呈现环保化、高性能化、功能化发展趋势 受环保法规趋严、下游产业升级及新兴市场需求增长驱动 [1] - 公司已有产品满足欧盟2028年后环保法规要求 以高标准环保布局领先行业 [1] 研发与产品创新 - 公司近20项主要研发项目中 新型红色颜料剂型已完成验证 目标切入高增长UV固化市场以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 [1] - 功能材料实现目标波段吸收率≥95% 处于客户试用阶段 是布局特种材料市场提升技术壁垒的关键举措 [1] 新业务拓展 - 通过控股子公司启辰半导体新材料进军光刻胶领域 聚焦半导体光刻胶上游苯乙烯类单体和树脂研发生产 [1] - 光刻胶项目一期设计年产能200吨 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适时扩大生产规模以形成新利润增长点 [1] 战略投资布局 - 公司向卓光芮科技增资1.2亿元持股19.3548% 支持国产投影式曝光机研发及零部件研制 [2] - 6个月内有权追加投资不超过1.2亿元 若完成将持股卓光芮36.4977% [2] - 卓光芮通过子公司罡景光学实现高、中、低端光学系统产品全覆盖 今年产品销售增速明显 预收账款超5000万元 [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69亿元 同比增长4.15% [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375.7万元 同比增长21.62% [4] - 单季度营收和净利润指标实现同比六连涨 延续2024年以来增长态势 [4]
富恒新材:上半年改性工程塑料类收入同比增长43.94%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03:30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1亿元 归母净利润679.01万元 [1] - 客户订单量下滑和销售价格下降导致业绩承压 [1] - 改性工程塑料类收入同比增长43.94% 主要受益于比亚迪和深圳市佳信德科技有限公司订单增长 [1] 行业发展状况 - 2024年中国改性塑料市场规模达3107亿元 同比增长6.44% 占全球市场份额28% [1] - 新能源汽车 智能家电 5G通信等下游产业爆发式需求推动行业发展 [1] - 行业向高性能化 绿色化方向演进 下游领域对材料性能要求不断提高 [1] 市场机遇 - 贸易保护政策抬头促使国内行业加速进口替代 [1] - 进口替代将推动改性塑料改性化率提升和市场规模的扩大 [1] - 下游领域需求扩大为国内改性塑料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1]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镀铝膜行业工艺流程、产业链、发展现状、重点企业及前景展望:市场对高品质包装需求持续释放,镀铝膜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14 01:19
行业概述 - 镀铝膜是通过真空镀铝工艺在塑料薄膜表面沉积铝层的复合材料,主要类型包括聚酯镀铝膜(VMPET)和CPP镀铝膜(VMCPP),用于提升阻隔性、光反射性和抗静电能力 [1][3] - 核心应用领域包括食品、医药、电子、化妆品包装,以及建筑、汽车部件,其功能包括遮光、防紫外线、延长保质期和提升美观性 [3][7] - 2024年中国镀铝膜市场规模达149.38亿元,同比增长23.29%,受益于消费升级和环保政策支持 [1][13] 生产工艺 - 工艺流程包括基材放卷、抽真空(真空度需达4×10⁻⁴ mbar以上)、加热蒸发舟(1300–1400℃)、送铝丝(纯度99.9%)、蒸镀(分直接法和转移法)、冷却、测厚、展平和收卷 [5][6] - 蒸镀环节通过铝丝蒸发后在薄膜表面形成铝层,冷却后稳定结构,测厚确保均匀性,收卷控制张力避免损伤 [6]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原材料(PET/BOPP/CPP基材薄膜、铝丝、粘合剂)和设备(真空镀膜机、蒸发舟装置、测厚仪) [7] - 中游为镀铝膜制造,下游应用包括电子(电容器、电池)、建筑(外墙/屋顶材料)、包装(食品/药品/化妆品)及汽车(外壳/轮毂) [7] - 铝材产量从2018年4554.6万吨增至2024年6783.1万吨(CAGR 6.86%),但2025年上半年产量3276.8万吨,同比下降1.46% [9] 包装行业关联 - 包装行业市场规模从2018年9703.4亿元增长至2024年11950亿元(CAGR 3.53%),镀铝膜因防潮、抗氧化和美观特性成为重要材料 [10] - 在包装领域主要用于食品、药品和化妆品包装,延长保质期并提升产品档次 [10] 市场竞争格局 - 主要企业包括上海永超新材料、青州金青云(年产能超2万吨)、山东长宇新材料(年产能18000吨)、浙江长宇新材料(年产镀铝膜10万吨)等 [15][16][17] - 头部企业聚焦高性能、绿色化及智能化转型,布局新能源电池铝塑膜、高阻隔医药包装等高端领域 [15] 重点企业分析 - 浙江长宇新材料成立于2000年,员工350人,年产镀铝膜10万吨,2024年镀铝膜营收6.07亿元(同比增长5.93%),主导产品包括VMPET/VMCPP/VMBOPP [17] - 广东雄华新材料成立于2012年,主营PET/CPP/BOPP镀铝膜,产品覆盖电子、食品、医药包装及汽车玻璃防护领域 [19] 行业发展趋势 - 高性能化:研发高阻隔、耐高温薄膜,引入纳米涂层和多层复合技术,满足电子、光伏对电磁屏蔽和高反射率的需求 [21] - 绿色环保:推广可降解基材(如PLA)、无溶剂复合技术和低温镀膜工艺,降低能耗和VOCs排放,适配"双碳"政策 [22] - 智能化:通过物联网和AI优化镀膜工艺,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开发智能镀铝膜监测包装环境,增强定制化能力 [23]
市场洞察:百亿市场崛起,这些企业正在悄悄“攻占工地”
头豹研究院· 2025-08-06 11:4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中国结构胶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迅速,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复合增长率6.8% [3][16] - 结构胶具有高强度、耐疲劳、耐老化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2][8][9] - 中国结构胶出口销售额预计2025年突破45亿元,复合增长率3.7% [17][21] -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CR10企业市场份额约为40%,回天新材、杭州之江、硅宝科技为市场领先企业 [23][26][28] -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包括高性能化、绿色环保化、服务系统化、细分赛道头部品牌崛起和出海全球化 [29][30][31][32] 结构胶定义与特性 - 结构胶是一种高强度胶粘剂,压缩强度>65MPa,钢-钢正拉粘接强度>30MPa,抗剪强度>18MPa [2] - 与其他胶粘剂相比,结构胶重叠剪切力达7.0-40mpa,具有应力分布均匀、不损坏基材等优势 [3][4][8] 结构胶分类与应用 - 按化学成分可分为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脂等类型,环氧树脂、聚氨酯、硅酮等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9][10] - 环氧树脂结构胶适用于高强度环境,聚氨酯结构胶适用于柔性连接结构,硅酮结构胶适用于建筑外立面 [9][10]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15年中国结构胶市场规模约269亿元,2024年达485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500亿元 [14][16] - 出口销售额2022年突破40亿元,2024年约43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45亿元 [17][21] 竞争格局 - 回天新材2024年市占率9.5%,杭州之江6.2%,硅宝科技5.4% [23][26][28] - 康达新材料市占率从2023年2.5%增长至2024年3.8%,白云化工从1.9%增长至2.7% [24][26][28] 发展趋势 - 高性能化:产品将具备更高强度、更好耐久性,满足高强度要求和重载荷环境 [29][30] - 绿色环保化:开发低VOC、健康环保的结构胶产品 [29][32] - 服务系统化:提供从设计到施工的全流程服务 [30][32] - 细分赛道头部品牌崛起:差异化竞争加速细分赛道龙头企业崛起 [30][32] - 出海全球化: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市场 [31][32]
研判2025!中国汽车防冻剂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中国汽车防冻剂行业稳步增长,新能源汽车需求推动市场扩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31 01:24
行业概况 - 2024年中国汽车防冻剂行业市场规模为124亿元,同比增长7.54% [1][11] - 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需求更高性能、更环保的防冻剂,推动企业研发投入 [1][11] - 防冻剂主要功能包括防冻、防腐蚀、防锈、防垢,按成分分为乙二醇型、丙二醇型、甘油型等 [2]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包括乙二醇、水、甘油及各类添加剂,乙二醇占防冻剂成本30%-60% [4][6] - 2025年6月中国乙二醇价格为4365元/吨,同比下降6.03%,成本下降推动高性能产品研发 [6] - 下游应用集中于汽车行业,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量1562.1万辆(+12.45%),销量1565.3万辆(+11.43%) [7] 市场规模与贸易 - 2025年1-5月中国防冻剂进口量0.39万吨(-45.58%),出口量1.33万吨(+38.85%),国产替代加速 [9] - 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实现进口替代,出口金额同比增长42.91%至1.26亿元 [9]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龙头主导+本土崛起"格局,中石化长城润滑油主导高端市场,产品单价较传统高30%-50% [13] - 中石油昆仑垂直整合乙二醇原料(自给率45%),民营龙头如龙蟠科技聚焦中低端市场 [13] - 外资品牌壳牌、美孚在高端售后市场面临本土品牌挤压 [13] 重点企业 - **中石化长城能源**:2025年产能200万吨,OAT技术冷却液冰点-50℃,沸点116℃,国内市占率18% [14] - **龙蟠科技**:2025年Q1营收15.92亿元(+7.99%),第三代E81冷却液电导率≤50μS/cm,抗腐蚀性能达国标5倍 [16] - **统一石化**:新能源专用NE100冷却液电导率≤100μS/cm,线上销售占比25% [14] 发展趋势 - **环保化**:开发生物基可降解防冻剂,减少亚硝酸盐/磷酸盐使用,低VOCs产品成主流 [18] - **高性能化**:有机型冷却液(OAT)因长寿命、抗沸性强成为热点,适配电动车800V高压平台 [19][20] - **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实现冷却液状态实时监测,数字系统提升维护效率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