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隐身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隆华科技(300263.SZ)】靶材业务不断取得突破,隐身材料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2025年半年报点评(贺根)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9-07 23:0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5.15亿元,同比增长23.95% [4] - 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5.83%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0.99亿元,同比由负转正 [4] 业务板块表现 - 节能换热装备收入5.43亿元,同比增长11.90%,毛利率22.06%,同比下降2.06个百分点 [5] - 水处理业务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41.56%,毛利率15.33%,同比下降6.36个百分点 [5] - 靶材及超高温特种材料收入4.08亿元,同比增长49.44%,毛利率22.22%,同比下降5.69个百分点 [5] 电子新材料业务突破 - 两款靶材产品通过韩国三星品质稽核和产品验证,进入供应商名录并开始批量供货 [5] - 光伏领域新型低铟、无铟高效靶材持续开发并取得重大突破 [5] 军工业务发展 - 子公司兆恒科技上半年收入0.62亿元,净利润0.30亿元,净利率达48.39% [6] - 实施"一体两翼"战略:以PMI泡沫材料为主体,隐身材料和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两翼 [6] - EPMI吸波泡沫获评"国际先进"水平,已应用于某重点型号关键部件 [6]
华秦科技202509004
2025-09-04 14:36
**华秦科技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分析**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涉及隐身材料、航空发动机、特种功能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声学超构材料及伪装材料 [2][3][20][24][25] * 核心公司为华秦科技(华勤科技) [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公司核心竞争力与技术优势** * 公司是国内少数能覆盖常温、中温及高温隐身材料设计、研发到生产全流程的企业 在高温隐身材料领域技术优势明显 [2][3] * 隐身及伪装产品已批量生产并通过国防科工局鉴定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部分领域达国际领先水平 [2][3] * 首席科学家周万成教授及其团队提供强大技术支持 与西北工业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 [2][3][8] * 通过三次大额股份转让(每股1.11元)向核心团队授予股权 实现深度绑定 保障团队稳定性 [8] * 在航空发动机隐身涂层特种喷涂工艺(如等离子建模、热喷涂)上掌握关键技术 能实现大尺寸、复杂形状工件的稳定喷涂 国内掌握者较少 [17][18] **隐身材料赛道发展前景与驱动因素** * 需求增长主要由新型航空发动机批产和维修后市场驱动 [2][11] * 航空发动机是战机实现全面隐身的短板 其产生的信号占整个飞机尾部特征信号95%以上 [6][7] * 发动机全寿命周期内需进行至少四次大修 每次大修都需重新喷涂 整个生命周期对隐身材料的需求量是初始喷涂量的五倍 [2][11] * 全球具备生产隐形战斗机能力的国家主要为美国、中国和俄罗斯 中国正处于追赶状态并计划放量生产新型号(如歼-35) [12] * 未来战争对隐身材料提出新要求:多频谱应对能力、耐高温性能以及多功能集成性(防腐、防热、抗激光等) 这将提升单机价值量 [13] * 行业竞争格局集中 研发难度极大 全球仅少数企业掌握核心技术 进入门槛高 赛道具有长期稳定增长潜力 [14][15] **公司业务布局与增长点** * 公司积极布局陶瓷基复合材料 以应对航空发动机推重比提升带来的高温需求 该材料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2][20] * 通过与上海硅材料研究所董少明院士团队合作成立瑞华盛新材料公司 加速陶瓷基复合材料产业化 [2][21] * 拓展防护类业务:热障涂层(用于航空发动机热端零部件)和重防腐隐身材料(用于海洋装备) [3][22][23] * 拓展声学超构材料(与南京大学光声超构材料研究院合资开发)和伪装材料等新型功能性复合材料 [3][24][25] * 声学超构材料在轨道交通、民航、储能及水下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子公司订单量每年呈翻倍或大幅增长趋势 [24] * 伪装材料与隐身材料主业协同性高 开发了多频谱兼容的新型材料 在军事设施及装备伪装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 [25] **客户关系与产能交付** * 公司与图南及沈阳黎明航发合资成立沈阳华庆航发子公司 从事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加工及特种工艺处理 实现与下游客户的股权合作深度绑定 有望融入航发"小核心、大协作"体系 [2][19] * 交付模式主要为客户来件喷涂 反映工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18] * 公司持续扩产 建设智能化、信息化工厂提升交付能力 多次获评主要客户金牌和银牌供应商 [19] * 通过募投项目持续扩张产能 并根据新型号发动机需求加大研发投入 [19]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自1996年开始研发特种功能材料 2016年实现批量生产应用 反映研发周期长、难度大 [16] * 航空发动机工作环境恶劣(高温、高速气流冲刷、强震动)对隐身材料要求极高 [16] * 公司自2016年起专注耐温隐身材料研发 在多个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并形成稳定成熟技术 具备充足完善的技术储备 [16] * 新业务布局(如陶瓷基复合材料)目前处于投入前期 对业绩有一定拖累 但长远看有望形成第二增长曲线 [20][26][27] * 公司未来发展主要围绕两条线:航空发动机产业链布局(陶瓷基复合材料及相关加工)和拓展其他隐身领域(伪装、声学超构等) [26][27]
大国博弈下的隐形战场:隐身材料技术与投资机遇深度解析
材料汇· 2025-07-22 15:54
隐身材料概述 - 隐身材料是实现武器装备隐身技术的物质基础,通过降低被探测率提高生存率和攻击性,广泛应用于飞机、坦克、舰船等军事装备[3] - 按频谱可分为声、雷达、红外、可见光、激光隐身材料;按用途分为涂层材料和结构材料[5] 雷达吸波材料 结构型雷达吸波材料 - 兼具承载和吸波功能,采用热塑性树脂(PEEK、PPS)和热固性树脂(环氧树脂、聚酰亚胺)为基体,搭配石英纤维、碳纤维等增强材料[9] - 美国B-2飞机采用非圆截面碳纤维和蜂窝夹芯结构,密度0.032g/cm³,6-18GHz频段衰减达20dB[12] - 日本开发三层结构材料(吸波层/匹配层/反射层),7-17GHz反射衰减>10dB[13] 雷达吸波涂料 - 磁损性涂料以铁氧体为主,Emerson公司Eccosorb Coating 268E在1-16GHz衰减10dB,但重量达4.9kg/m²[15] - 电损性涂料采用碳/SiC粉等吸收剂,重量<4kg/m²,B-2飞机应用视黄基席夫碱盐聚合物涂层使雷达反射降低80%[16] 红外隐身材料 - 导电聚合物聚吡咯在1.0-2.0GHz衰减26dB,聚苯胺涂层在8-20μm红外发射率<0.4[18] - 德国开发双层材料:底层含75-85%石墨/碳化硼雷达吸收剂,面层为低发射率红外材料[21] 纳米复合隐身材料 - 磁损耗型纳米材料(Fe/Ni粉)通过表面原子活性增强磁化,电损耗型(Si/C/N粉)通过"准自由电子"位移耗能[25][26] - 制备技术包括原位复合、自蔓延复合、分子自组装等,实现材料结构精准调控[28][29][30] 其他特种隐身材料 - 电路模拟材料通过导电图形设计实现阻抗匹配,需计算机辅助优化[32] - 手征材料利用几何特性减少电磁波反射[33] - 美国开发多层镀银尼龙基布红外隐身服,通过可动布条调节红外特征[35] 行业发展趋势 - 实用化:B-2轰炸机采用机器人喷涂技术使维护时间从50小时/飞行小时降至数小时[38] - 多频谱:F-117A使用改性碳分子涂层实现雷达/红外(3-5μm、8-12μm)兼容隐身[40] - 智能化:材料具备环境感知与自适应响应能力[42] - 耐高温:需承受600℃以上工作温度,满足高超音速武器需求[43] 投资价值分析 核心驱动力 - 全球军费增长推动隐身平台渗透,五代机(F-35、歼-20)列装加速,单机材料价值量高[46][49] - 技术迭代需求:应对宽频探测需开发超材料、智能可调隐身等新技术[46][57] 竞争壁垒 - 需通过国军标等多项认证,研发周期长达10年以上,客户集中度高达90%以上[47] - 材料性能要求苛刻:如吸波率>10dB,面密度<5kg/m²,耐候性>5000小时[53] 市场空间 - 隐身材料占高端装备成本15-20%,维护市场持续性强,新型无人机/导弹带来增量需求[48][56] - 潜在民用转化:5G基站电磁屏蔽、新能源汽车电池隔热等[49]
华秦科技(688281):2024年报点评:业绩稳健增长,新领域积极布局
东吴证券· 2025-04-28 06: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出于谨慎考虑下调先前过高预测,预计2025 - 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8/5.29亿元,前值6.74/8.67亿元,新增2027年预期6.56亿元,对应PE分别为29/27/22倍 [3] - 公司处于行业竞争有利地位,随着未来隐身材料应用领域拓展,下游市场有望不断扩大 [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1.39亿元,同比+24.17%;归母净利润4.14亿元,同比+23.56% [1][9] - 增长得益于航空航天业务拓展、特种功能材料销售收入增加,以及产品结构调整和成本控制,航空航天领域对高端材料需求增长提供良好市场环境 [9] - 研发投入占比8.01%与上年持平,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18亿元,同比增长326.63% [9] 产品与技术进展 - 2024年在特种功能材料领域开发出新型宽温域、多频谱兼容材料并应用于航空航天装备,巩固国内领先地位 [9] - 研发出高性能高温结构材料和轻质高强金属复合材料,积极布局智能化和多功能一体化材料研发,推出智能材料和复合材料 [9] 利润分配与业务拓展 - 计划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2元,预计派发现金红利总额1.01亿元,每10股转增4股 [9] - 与多家航空航天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巩固在航空航天材料市场地位,研发新型特种功能材料获多项专利授权 [9] 财务预测 资产负债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流动资产(百万元)|4200|4444|4560|5001| |非流动资产(百万元)|1847|2390|2933|3383| |资产总计(百万元)|6047|6834|7493|8384| |流动负债(百万元)|662|952|1081|1316| |非流动负债(百万元)|711|711|711|711| |负债合计(百万元)|1373|1663|1792|2027|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百万元)|4573|5071|5600|6256| |所有者权益合计(百万元)|4674|5172|5701|6357| [10] 利润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139|1458|1843|2212| |营业成本(含金融类)(百万元)|562|724|946|1123| |营业利润(百万元)|444|538|583|715| |利润总额(百万元)|442|539|584|717| |净利润(百万元)|393|498|529|656|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414|498|529|656| |毛利率(%)|50.69|50.33|48.70|49.24| |归母净利率(%)|36.33|34.14|28.72|29.66| |收入增长率(%)|24.17|28.02|26.38|20.03|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23.56|20.31|6.33|23.92| [10] 现金流量表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百万元)|318|184|646|426| |投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 - 956| - 561| - 598| - 532| |筹资活动现金流(百万元)|368|28| - 21|3| |现金净增加额(百万元)| - 270| - 349|27| - 102| [10] 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每股净资产(元)|23.49|26.05|28.77|32.14| |ROIC(%)|7.10|7.30|7.03|7.94| |ROE - 摊薄(%)|9.05|9.82|9.45|10.49| |资产负债率(%)|22.71|24.33|23.92|24.18| |P/E(现价&最新股本摊薄)|34.33|28.54|26.84|21.66| |P/B(现价)|3.11|2.80|2.54|2.27| [10]
佳驰科技:军工隐身材料供应商,产品已批量应用于第四代隐身战机
梧桐树下V· 2024-12-03 08:29
行业背景与核心观点 - 隐身材料已成为现代国防装备的刚需产品,尤其在第五代战斗机中隐身性是最显著特征,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时代[1] - 现代探测手段覆盖雷达、红外等多频谱,隐身材料需解决多频段兼容技术瓶颈,技术门槛极高[2] - 2024年中国国防预算达16655.4亿元,同比增长7.2%,政策推动装备升级换代,隐身材料作为新质生产力需求刚性[7] - 全球军机升级聚焦隐身性能,中国老旧机型替换及隐身导弹/无人机等发展将带动隐身材料市场扩张[8] 公司技术实力 - 佳驰科技是国内主要EMMS提供商,突破薄型化、轻量化及超宽带兼容隐身材料技术,打破国外垄断[2] - 公司由邓龙江院士创立,研发团队来自电子科大等高校,拥有63项专利(含23项发明专利)[2][9] - 建立大型仿真平台实现电磁散射计算,缩短研发周期,四大吸收剂体系解决多频段隐身问题[9] -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5项国家级/省级科技奖项[2] 财务表现与订单 - 2021-2023年营收复合增速36.02%,扣非净利润复合增速32.34%,2024年预计营收10.2-11.5亿元(同比+3.99%-17.25%)[4][6] - 综合毛利率持续高于75%(2024H1为78.29%),远超行业平均45%水平[9][10] - 截至2024年1月在手订单4.82亿元(不含税),产能紧张导致部分订单削减[12] 募投与产能规划 - 拟募资12.45亿元,用于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11] - 生产基地达产后预计新增年收入5.18亿元,净利润1.61亿元[12] - 研发中心将扩大团队规模,提升高端设备投入以强化技术优势[11] 市场前景 - 隐身材料在战机渗透率快速提升,未来6代机及隐身导弹/舰艇等将驱动需求[8] - 民用电磁兼容材料全球市场规模2020年68亿美元,预计2025年达82亿美元[8] - 军工产品定型后供应商粘性高,公司已批量供应三代/四代战机材料[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