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净利暴跌707.55%,“老兵”南都电源,以亏损换空间?
36氪· 2025-08-31 23:49
公司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收39.23亿元,同比下滑31.67% [1] - 净利润亏损2.3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25.48% [1] - 扣非后净利润亏损2.5亿元,同比暴跌707.55% [1] - 一季度营收11.39亿元,同比骤降61.81%,亏损2.66亿元 [1] - 二季度营收27.84亿元,环比增长超200%,盈利3385万元,但同比下降67.0% [1] - 2020至2023年累计亏损额达30.11亿元 [1] 业务结构转型 - 公司从通信后备铅酸电池起家,现形成"储能+资源再生+固态电池"三大核心板块 [2] - 2021年加速新能源转型,剥离民用铅酸业务,聚焦锂电和储能 [2] - 主动实施"战略性筛选订单"策略,放弃低毛利储能系统集成项目 [5] - 通信与数据中心储能业务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34.09% [4] - 电力储能业务收入9.47亿元,同比下降18.46%,但毛利率27.11%为各业务最高 [4] - 资源再生业务收入大降65.74%,毛利率为-5.52% [4] 产能与技术布局 - 锂电池电芯现有产能约11GWh,在建锂电芯产能6GWh [5] - 新型电力储能领域现有产能14GWh,在建产能约30GWh [5] - 华拓二期4GWh锂电池电芯产能建设和扬州10GWh集成产线建设有序推进 [5] - 开发第三代高压锂电产品,采用浸没式液冷方式,实现100%不起火、不爆炸 [7] - 固态电池采用氧化物技术路线,能量密度达350Wh/kg,循环寿命2000次 [6] 行业竞争与市场环境 - 储能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价格杀跌,"不卷即死"的淘汰赛态势 [3] - 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领域竞争加剧,圣阳股份、双登股份等对手强势 [8] - 双登股份2023年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第一,市占率10.4% [8] - 再生铅业务受环保税负加重、回收补贴减少及原生铅价格低位运行挤压 [9] 资金与资本运作 - 总负债145.9亿元,资产负债率80.04%,短期借款占比大,流动性承压 [9] - 筹划赴港上市,旨在为转型提供资金支持,但成功存在不确定性 [10] - 经营活动现金流有所好转,但债务结构问题依然存在 [9]
龙蟠科技沪港两市融资超30亿负债率增速仍远超同行 产能利用率不足拟定增再募20亿
新浪证券· 2025-08-27 11:39
融资活动 - 公司拟通过定增融资20亿元 用于11万吨和8.5万吨高性能磷酸盐型正极材料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1][2] - 2020年4月通过可转债融资4亿元 用于年产18万吨可兰素项目、新能源车用冷却液生产基地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3] - 2022年6月通过定增融资22亿元 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与储能电池正极材料规模化生产项目、年产60万吨车用尿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4] - 2024年10月通过港股IPO发售1亿股H股 每股定价5.50港元 募资总额约5.50亿港元[5] - 2025年6月完成2000万股新H股配售 募集资金净额约1.17亿港元[6] - 自2017年A股上市以来 通过多种方式直接融资合计超30亿元[7] 财务表现 - 2025年6月末资产负债率升至78.41% 有息负债合计达116亿元[10] - 有息负债相比2017年末的2.45亿元大增50倍 远超货币资金增幅[10] - 负债率增速明显快于湖南裕能、德方纳米、万润新能、富临精工等同行可比公司[8] 产能与研发 -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利用率不足80% 另有9万吨产能在建[14] - 润滑油和柴油发动机尾气处理液等产品产能利用率更低 总体产能远未饱和[14] - 2021年后研发费用率显著高于湖南裕能、德方纳米等可比公司[12] - 持续大额资本开支投入锂电等领域[11] 市场表现 - 目前股价较2021年定增价格接近腰斩[1][15] - 较高研发投入未体现在盈利能力层面 毛利率较可比公司无明显优势[15]
南都电源去年净利暴跌4260.62%,单季亏损17.44亿元,负债压顶计划港股上市“输血”
华夏时报· 2025-05-01 12:21
文章核心观点 南都电源在从铅电转型锂电过程中面临巨大挑战,业绩出现有史以来最大亏损,各产品收入收缩、产能利用率下降、毛利率降低,公司正通过战略调整、加强融资等方式应对困境并寻求转型突破 [2][3][6]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9.84亿元,同比减少45.56%,亏损14.97亿元,净利润减少4260.62%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1.39亿元,同比减少61.81%,亏损2.66亿元,净利润同比减少422.47% [2] 市场地位变化 - 2022年公司排在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第九,2024年位列全球数据中心储能电池出货量前二,但已被挤出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前十榜单 [2] 铅电业务情况 - 公司自2020年开始战略转型,虽已转型为以锂电为主的储能公司,但与铅相关板块仍贡献最多收入,2024年四大块收入中再生铅产品占比42.31% [4] - 2024年公司主要铅电产品销量减少,再生铅产品销量20.5万吨同比减半,铅蓄电池销量2.62吉瓦时同比降26.82% [4] - 再生铅业务成本高于营收,2024年毛利率为 -3.11%,铅蓄电池产品毛利率为9.94%但同比减少9.78个百分点 [5] - 2025年初公司主动进行再生铅业务减产,预计全年回收板块营业收入占比从50%降至20% [6] 锂电业务情况 - 2024年公司锂电池产品毛利率低至 -8.12%,同比减少26.44个百分点 [6] - 2024年公司销售锂电池2.81吉瓦时,同比减少38.78%,产能利用率49.38%,低于2023年的70%以上 [4] - 公司因竞争压力和原材料价格下降放弃低毛利订单,导致2024年下半年新型电力储能出货量下降、产能利用率不足、亏损加大 [6][7] 亏损原因 - 2024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达5.88亿元,占利润总额36.78%,主要包括存货跌价等损失,存货余额仍然较大 [7] 未来展望 - 2025年一季度公司亏损幅度收窄,合同负债余额比上年末增加92.13%,大部分订单收入可在2025年确认并形成营业利润 [7][8] - 2025年一季度有约9亿元发出商品未确认收入,数据中心产品约2亿元毛利率约20%,新型电力储能海外产品约7亿元毛利率约30 - 45% [8] - 公司加强现金储备和对外融资,2024年末货币资金增加,短期和长期借款增长 [8] - 公司资产负债率逐年走高,2025年一季度达81.14%,启动港股上市以补充境外运营资金、降低资产负债率 [8]
威领股份掏空现金接盘子公司部分股权 为转型锂电频繁收购治理问题频发
新浪财经· 2025-04-17 07:44
交易与财务 - 威领股份控股孙公司郴州领武矿业以1.77亿元收购长领矿业69.965%合伙份额 交易后公司持有长领矿业99.95%份额 长城资产按年化7%回报率退出 [1] -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 公司账面现金仅1.35亿元 不足以支付1.77亿元收购对价 现金债务比0.32倍 货币资金无法覆盖有息负债 [1] - 公司资产负债率50.63% 较2023年继续攀升 流动负债占比高 短期偿债压力突出 现金流为经营和投资活动净流出 依赖筹资活动净流入维持运转 [1] 业绩表现 - 2023年营业收入11.41亿元 同比下降3.76% 归母净利润-2.23亿元 同比由盈转亏 [2]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4.62亿元 同比下降55.48% 归母净利润-1.13亿元 营收降幅和亏损双双扩大 [2] - 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下滑至7.03% 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主因碳酸锂价格低位运行及产能利用率不足 [3] 资本运作与风险 - 公司合并报表内担保余额7.21亿元 占最近一期净资产的106.71% 其中为全资孙公司郴州领能科技提供1.5亿元担保 后者2023年净利润-1494万元 [3] - 2024年以1.65亿元收购领辉科技30%股权 但标的方股权已被司法冻结 存在法律风险 [3] - 公司计划发行股份募集1.14亿元配套资金 同时对全资子公司广东友锂减资1.94亿元 将注册资本从2亿元降至572万元 或暴露前期注册资本虚高问题 [3] -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 商誉占净资产比例达16.97% 若收购标的业绩不达预期可能触发减值 [3] 行业与战略 - 公司频繁通过收购及设立合伙企业加码锂资源布局 但资金链压力日益凸显 [3] - 锂电转型陷入"扩张-亏损-再融资"恶性循环 资本运作掩盖主业盈利能力薄弱与财务结构失衡 [4] - 若锂价反弹不及预期 投资回报周期延长 债务违约概率将大幅上升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