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货膨胀目标制
icon
搜索文档
海外专家:警惕独立运营的中央银行
搜狐财经· 2025-09-23 12:53
因此,通过传统手段抑制通胀反而加剧了经济收缩的压力。许多政府如今面临"滞胀"威胁 —— 即经济衰退伴随通货膨胀。央行深知这种权衡关系:通胀下 降需以经济增长的相应收缩为代价。 作者:Jomo Kwame Sundaram,联合国前官员、马来西亚经济学家、亚太智库研究员 南非约翰内斯堡,国际新闻社。2025年9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对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的尖刻抨击,重新唤起了人们对央行独立性的支持 —— 这种 独立性长期以来被强大的金融利益集团所滥用,损害了经济增长与公平性。 独立的中央银行本应提升货币政策的质量、公平性以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但如今,它们主要服务于强大的金融利益集团,其紧缩性和倒退性政策导致经 济缓慢且不均衡的增长。 独立于谁? 中央银行的设立旨在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塑造金融环境,从而实现国家经济目标。近几十年来,新的政策共识认为独立的中央银行应制定货币政策。因此, 在较小规模的开放型发展中国家,这些银行往往受到强大金融利益集团(通常是外国势力)的裹挟。 过去半个世纪里,许多政府在国际金融势力影响下修改法律,确立中央银行独立于行政和立法部门与政府地位平等。与此同时,随着"通货膨胀目标制"成 ...
货币政策最新定调:如何理解“以我为主”、“支持性”和“Data Based”?
新浪财经· 2025-09-22 13:57
智通财经记者 | 杨志锦 智通财经编辑 | 王姝 在9月22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在回应下一步货币政策考虑时用了以我为主、支持 性和Data Based几个关键词。 据智通财经记者采访、梳理,"以我为主"是中国货币政策宏观层面的确定原则,要求货币政策调控从国 内经济情况出发,而不是简单跟随;支持性则是指货币处于降息周期或利率水平相对较低,与适度宽松 的货币政策基调类似;Data Based是方法论,货币政策具体调整主要依赖于经济数据。与主要发达经济 体货币政策盯住通胀目标不同,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较为多元,这使得中国货币政策Data Based的方法 论更为复杂。 短期来看,美联储降息后,中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空间将增大,叠加7月、8月经济数据走弱,一些市 场人士预计年内仍可能降息。但也有观点认为,全年预计能实现5%的增长目标,而商业银行净息差、 政策利率已很低,货币政策操作需为未来预留空间,年内再降息的概率不高。 "以我为主"背后的政策选择 潘功胜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的确定上,宏观层面的原则是非常清晰的,中国的货币政 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 据智通财经记者检索,"以我为主 ...
社科院金融所:当前物价低迷程度和持续时间为历史罕见
和讯· 2025-08-25 09:20
物价与经济增长现状 - 当前物价低迷程度和持续时间为历史罕见 CPI同比增速连续27个月在0%附近波动 PPI同比降幅扩大至3.6%且连续33个月为负 GDP平减指数连续9个季度为负超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 物价持续低位运行拖累名义经济增长创2023年以来新低 [2] - 日本经济走出通缩的重要契机是抓住全球通胀上行形成的输入性通胀窗口期 建立工资与物价同步上涨的良性循环 并通过货币政策正常化增强长期通胀预期 [2] 行业价格表现与政策影响 - 中游化工品成为PPI下行的最大拖累因素 对PPI降幅波动的解释程度达到60%以上 受供给波动和需求收缩影响 下游必选消费品加大PPI下行压力 [2] -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初显成效 下游可选消费品对PPI形成支撑 多部门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兴产业价格降幅收窄 缓解企业增收不增利的经营压力 [3] 宏观调控政策方向 - 宏观调控重心是强化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社保等各项政策协同发力 促进经济供需平衡和物价合理回升 避免名义增长偏慢拉大宏微观经济温差 [4] - 提振名义经济增长需供需两端双管齐下 将涵盖一般物价和资产价格的广义价格指数纳入宏观调控目标 大胆使用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政策 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内涵式城镇化 深化新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4] 财政与货币政策措施 - 财政政策更加给力 充分运用国家信用动员闲置社会资源 提高名义赤字率 中央财政抓住低利率窗口期增发国债 锚定名义经济增长目标扩大财政支出规模 结构上向中低收入群体和服务消费型企业倾斜 [5] - 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货币政策 把促进物价温和回升和降低实际利率作为重要考量 锚定2%的通货膨胀率目标 用好降息降准空间 加快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 盘活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 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 [5] 房地产行业政策 - 房地产市场复苏经历住房交易量增长房价回升投资企稳三个阶段 目前处于以价换量局部修复 一线城市应尽快一次性全面取消限制措施 稳定房价预期加快存量需求释放 [6] - 优化存量房收储机制 收储后以配租为主配售为辅或先租后售 提高对闲置商业公寓厂房等多元业态的收购比例 支持改造存量商业办公用房发展养老托育服务及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 [6] - 设立房地产稳定信托基金 向系统重要性房企注资提供流动性支持 遏制债务违约风险蔓延 [6] 消费与服务行业支持 - 促进居民增收减负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就业容量大行业 聚焦返乡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等重点群体 加大职业技能和创新创业培训力度 [7] - 在养老托育教育医疗及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增加财政投入 划转更大比例国有资本充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缓解中低收入群体消费后顾之忧 [7] - 引导财政补贴从耐用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倾斜 支持法定假期和职工年休假应休尽休 鼓励弹性错峰休假平滑服务消费季节性波动 [7] 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 高质量推进以人为本的内涵式城镇化 综合运用政府债券财政补助贷款贴息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高质量城市更新 增加高品质住房供给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8] - 以县城为载体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支持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 小户型保障性住房供给优先向农业转移人口倾斜 [8] - 探索设立韧性城市与社区发展基金 稳妥应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经济波动等风险事件 建设更加安全的韧性城市 [8] 行业竞争与创新治理 - 加强政府行业企业三级联动治理低价无序竞争 推动政府职能从发展型转向服务型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和提升公共服务形成规范良性的招商引资模式 [8] - 完善行业自律机制 发挥行业协会协调器作用 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和规则规范市场行为遏制恶性竞争 [8] -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加快科技创新是企业打开市场空间防止内卷式竞争的根本出路 遵循创新规律培育耐心资本 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8]
低通胀低利率时代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思考
金融时报· 2025-08-25 01:35
美联储货币政策历史与挑战分析 - 央行年会核心主题为货币政策及其挑战 聚焦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1] - 美联储长期致力于促进美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履行美国国会赋予的双重使命[1] 美国经济发展三大时期 - 第一时期(1950-1982年)从二战结束到大通胀 经济在繁荣与衰退间以6%波动幅度经历三轮扩张和三次紧缩[4] - 第二时期(1983-2009年)从大缓和走向大衰退 通胀率持续下行 1993年核心通胀率首次跌破2.5%并保持在0.9%-2.5%区间[6] - 第三时期(2010-2019年)新常态时期 菲利普斯曲线平坦化 基准利率接近有效利率下限[8] 三大历史时期的关键问题 - 第一时期问题:中央银行能否抵御诱惑坚守物价稳定目标 20世纪80年代初才遏制通胀飙升势头[4] - 第二时期问题:经济长期繁荣是否必然导致金融过度 表现为金融机构过度扩张 金融市场投机过度和债务无序增长[8] - 第三时期问题:在低利率环境下如何实现双重目标 中性利率下降2-3个百分点 接近零利率下限[9][10] 货币政策操作与成效 - 1995年和1998年实施两轮扩张性货币政策 分别应对经济低迷和金融动荡[7] - 2015年12月启动紧缩周期 当时失业率从10%峰值降至5% 接近自然失业率[9] - 2015年底至2018年底平均经济增长率达2.5% 高于前五年的2.2% 2018年通胀率大部分时间维持在2%左右[9] 当前政策挑战与应对 - 通胀率2019年略低于2% 持续低于目标值可能带来负面影响[2][14] - 建立通货膨胀目标制将中期通胀率保持在适当低水平[12] - 采用数据依赖和逐次会议讨论的决策方法 提高政策前瞻性[12]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 - 201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美国物价水平持续低迷[14]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造成经济下行压力和投资支出疲软[13][14] - 美联储密切关注全球增长趋势 贸易政策影响及物价低迷原因[14] 货币政策框架评估 - 正在重新评估现行货币政策框架 讨论低利率政策利弊和不同时期政策工具使用[15] - 通过"美联储倾听"活动收集专家和公众意见 改善货币政策沟通机制[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