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然失业率
icon
搜索文档
低通胀低利率时代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思考
金融时报· 2025-08-25 01:35
美联储货币政策历史与挑战分析 - 央行年会核心主题为货币政策及其挑战 聚焦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双重目标[1] - 美联储长期致力于促进美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履行美国国会赋予的双重使命[1] 美国经济发展三大时期 - 第一时期(1950-1982年)从二战结束到大通胀 经济在繁荣与衰退间以6%波动幅度经历三轮扩张和三次紧缩[4] - 第二时期(1983-2009年)从大缓和走向大衰退 通胀率持续下行 1993年核心通胀率首次跌破2.5%并保持在0.9%-2.5%区间[6] - 第三时期(2010-2019年)新常态时期 菲利普斯曲线平坦化 基准利率接近有效利率下限[8] 三大历史时期的关键问题 - 第一时期问题:中央银行能否抵御诱惑坚守物价稳定目标 20世纪80年代初才遏制通胀飙升势头[4] - 第二时期问题:经济长期繁荣是否必然导致金融过度 表现为金融机构过度扩张 金融市场投机过度和债务无序增长[8] - 第三时期问题:在低利率环境下如何实现双重目标 中性利率下降2-3个百分点 接近零利率下限[9][10] 货币政策操作与成效 - 1995年和1998年实施两轮扩张性货币政策 分别应对经济低迷和金融动荡[7] - 2015年12月启动紧缩周期 当时失业率从10%峰值降至5% 接近自然失业率[9] - 2015年底至2018年底平均经济增长率达2.5% 高于前五年的2.2% 2018年通胀率大部分时间维持在2%左右[9] 当前政策挑战与应对 - 通胀率2019年略低于2% 持续低于目标值可能带来负面影响[2][14] - 建立通货膨胀目标制将中期通胀率保持在适当低水平[12] - 采用数据依赖和逐次会议讨论的决策方法 提高政策前瞻性[12]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 - 201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美国物价水平持续低迷[14]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造成经济下行压力和投资支出疲软[13][14] - 美联储密切关注全球增长趋势 贸易政策影响及物价低迷原因[14] 货币政策框架评估 - 正在重新评估现行货币政策框架 讨论低利率政策利弊和不同时期政策工具使用[15] - 通过"美联储倾听"活动收集专家和公众意见 改善货币政策沟通机制[16]
美联储7月会议纪要:聚焦经济韧性、通胀压力与金融脆弱性
搜狐财经· 2025-08-20 19:04
金融市场动态与公开市场操作 - 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可能已接近中性水平 [1] - 几乎所有美联储7月会议与会者认为维持基准利率在4.25%至4.50%区间合适 [1] - 关税影响更明显体现在商品价格上 但对经济和通胀整体影响仍待观察 [1] - 金融市场开始根据企业盈利规模和质量对个体公司进行区分 [1] - 外国持有的美国资产保持稳定 准备金仍处于充裕状态 [1] 经济形势评估 - 上半年实际GDP增速温和 失业率处于低位 消费者价格通胀略高 [2] - 通胀呈现停滞态势 关税对商品价格通胀形成上行压力 [2] - 劳动力市场状况保持稳健 [2] 金融形势评估 - 美国金融体系存在显著脆弱性 资产估值压力处于高位 [3] - 非金融企业和家庭债务相关脆弱性适度 家庭债务与GDP比处于20年最低水平 [3] - 上市公司偿债能力保持强劲 [3] 经济展望 - 商品价格上涨幅度小于预期且时间推迟 金融状况对产出增长支撑增强 [4] - 劳动力市场预计走弱 失业率将在年底升至自然失业率之上并持续至2027年 [4] - 关税将在2026年前推高通胀 2027年通胀预计降至2% [4] - 经济政策变化带来较高不确定性 [4] 当前经济状况与前景 - 整体通胀略高于2%长期目标 剔除关税效应后接近目标 [5] - 短期通胀预期上升 关税影响存在不确定性且传导需要时间 [5] - 需求状况限制企业转嫁关税成本能力 长期通胀预期保持稳定 [5] - 失业率保持低位 就业处于或接近最大就业水平 [5] - 下半年经济活动增长保持低位 住房需求减弱且房价下跌 [5] - 经济前景存在通胀上行风险和就业下行风险 [5] - 美国国债市场存在脆弱性 稳定币可能增加美债需求 [5]
海外宏观研究笔记(三):如何看待美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异化?
华安证券· 2025-07-25 11:3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菲利普斯曲线是描述失业率与通胀关系的重要理论,仍是美联储重要分析工具,回溯其理论历代版本或能解释美联储政策困境来源 [2] - 近年来菲利普斯曲线长期呈扁平化特征,影响货币政策灵活度,其背后受预期因素调整、贸易全球化、劳动投入端扰动等因素推动;2020 以来短期数据呈现局部陡峭化特殊情景,拉高视角看本质或是美国经济循环变化导致曲线局部断裂 [8][10][11][12] - 美联储当前面临市场通胀预期不可控和关税冲击叠加宽松政策引发持续通胀的担忧,对于推迟降息行为有压制通胀能力下降、降息效果取决于全球美元体系、通胀预期管理重要、遵循引导预期惯例等方面的思考 [14][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历代版本 - 1926 年,欧文·费雪指出失业与价格反向关系,强调未预期价格变动对经济作用 [3] - 1958 年,菲利普斯指出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负相关,绘制菲利普斯曲线,但未纳入通胀分析框架 [3] - 1960 年,萨缪尔森和索洛提出“失业 - 物价”菲利普斯曲线,将通胀纳入框架,表明失业率和通胀此消彼长,成为凯恩斯主义政策工具核心 [4] - 1962 年,奥肯提出“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以经济增长率代替失业率,奥肯定律和菲利普斯曲线共同构成凯恩斯主义政策框架基础 [5] - 70 年代初,弗里德曼和埃德蒙·费尔普斯提出附加适应性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引入自然失业率概念,分短期和长期解释通胀与失业双高 [6] - 70 年代中期,理性预期学派主张短期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均垂直,否定政策有效性 [7] - 80 年代后,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系统化,引入粘性价格模型,美联储基于此框架强调前瞻性预期管理 [7] 菲利普斯曲线异化 扁平化 - 失业率与通胀负相关关系减弱,政策制定者调控难度上升,对“抗通胀”挑战更大,政策容错空间收窄 [8][9] - 推动因素包括预期因素调整、贸易全球化、劳动投入端扰动 [10] 局部陡峭化 - 2020 以来短期数据呈现此情景,疫情后大规模财政刺激和供给侧结构性断裂使曲线陡峭化,遗留的政府债务压力削弱后续曲线弹性 [11] 美联储政策态度 - 面临市场通胀预期不可控和关税冲击叠加宽松政策引发持续通胀的担忧,需让市场看到通胀可控 [14] - 推迟降息的思考包括压制通胀能力下降、降息效果取决于全球美元体系、通胀预期管理重要、遵循引导预期惯例 [15]
特稿|蔡昉:从菲利普斯曲线到贝弗里奇曲线——应对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政策框架
第一财经· 2025-06-18 01:33
结构性就业矛盾的表现 - 中国城镇自然失业率从疫情前的5.05%上升至疫情后高于该水平,表明结构性失业率升高 [2] - 2008-2016年与2016-2024年期间,城镇调查失业率从5.00%升至5.14%,岗位空缺率(求人倍率)从1.04升至1.37,显示失业率与岗位空缺率同步上升 [3] - 2023年私营和非单位就业人数达3.1亿,占城镇就业比重从2013年的53.0%大幅提升至65.2%,反映就业形态非正规化加剧 [4] - 灵活就业人员约2亿人,新就业形态从业者(如网约车司机、快递员等)2022年达8400万人,进一步体现非正规就业扩张 [4] - 劳动力流动内卷化表现为农民工跨省/市/县流动比重下降,户籍和养老制度障碍导致非农产业生产率提升受阻 [5] 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成因 - 技术进步(如人工智能)加速就业破坏,2012年后中国城镇每年净增就业数量持续小于毛增就业量,且差额扩大 [6] - 25-45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从2000年的52.8%降至2020年的46.3%,老龄化推动自动化替代,加剧低生产率岗位竞争 [7][8] - 户籍制度导致37.6%城镇常住人口为非户籍人口,劳动年龄群体匹配效率低下,阻碍劳动力有效配置 [8] 应对策略与政策建议 - 人力资本培养需聚焦可持续技能,延长义务教育至学前和高中阶段,构建终身学习体系以应对技能快速折旧 [9] - 社会保障体系需提高给付均等化,扩大公共服务范围,弱化身份差异,增强普惠性以应对技术冲击 [10] - 宏观经济政策需转向个体与结构层面,强化跨部门协同,提升数据共享与资源投入互补性 [11]
美联储理事巴尔:人工智能可能会促使政策制定者重新评估自然失业率。
快讯· 2025-05-09 10:01
美联储政策评估 - 美联储理事巴尔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推动政策制定者重新评估自然失业率水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