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运营精细化
icon
搜索文档
安踏反腐风暴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1 01:01
反腐行动规模 - 截至8月安踏因严重舞弊辞退员工74人 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人员46人(内部21人 外部25人)含总裁级1人 总监级14人 经理级4人 [1] - 追诉离职人员3人 查处违反诚信廉洁条款供应商及合作伙伴45家 涉及违法犯罪金额约3000万元 [1] 高风险领域与措施 - 采购 工程 营销被明确为高敏感高风险领域 [3] - 推出定期轮岗制度并构建配套措施 [4] - 旗下某知名品牌营销活动主动权上收至品牌总部以提升效率 [6] - 营销市场成本不透明易滋生腐败 首批10家黑名单中6家为文化传媒类公司 [5][6] 行业背景与业绩压力 - 李宁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3%至148.2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0%至17.4亿元 [9] - 耐克2025财年下半年大中华区营收同比下滑18.7%至约230亿元(32.09亿美元) [9] - 匹克因前七月直营业务亏损1.3亿元大幅降薪 [10] - 安踏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4.3%至385.44亿元 相当于耐克与阿迪达斯在华营收总和 [11] - 安踏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9%至70.31亿元 若排除特殊项则同比增长14.5% [11] - 行业价格战下主力品牌产品降价 毛利率同比下滑0.7个百分点至63.4% [12] 反腐动因与趋势 - 市场经营难度增加促使安踏通过反腐保证利润 [12] - 资本市场重视利润 安踏股价已高位腰斩 [12] - 反腐体系前所未有强化 风暴将持续加剧 [2][13] - 运动市场竞争转向运营精细化 [13]
安踏反腐风暴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1 00:49
记者丨贺泓源 刘瑾睿 李晴 首先,我们来看看,安踏反腐重点在哪。这家公司明确提到,采购、工程、营销是高敏感、高风险领域。 为此,安踏推出了定期轮岗制度,并构建了相应配套措施。 背后是,在营销、采购等领域,确实水很深。 以安踏今年2月披露的首批"永不合作主体"清单为例,在10家黑名单企业中,高达6家为文化传媒类公司。 编辑丨高梦阳 安踏集团正在掀起一场反腐风暴。 据安踏披露,截至8月,安踏因严重舞弊触犯集团红线被辞退的员工74人;涉嫌违法犯罪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内外部人 员46人(内部21人,外部25人),其中包含总裁级1人,总监级14人、经理级4人;追诉离职人员3人(因在职期间职务 犯罪);违反诚信廉洁责任条款的舞弊供应商及合作伙伴45家,查处案件涉及违法犯罪金额约3千万元。 更关键的是,安踏正在前所未有的强化自己的反腐体系。这意味,安踏反腐风暴只会越刮越猛烈。 今天,我们就来聊下,安踏为什么要刮起如此强势的反腐风暴。 回到安踏,这家公司在多品牌战略下保住了增长。 原因是,在营销市场,基于成本的不透明,确实容易滋生腐败空间。 安踏集团似乎还在从运营体系上做调整以规避相关风险。据我了解,安踏旗下某知名品牌的营销活 ...
安踏,反腐风暴来了丨消费参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0 11:35
安踏反腐行动规模 - 截至8月安踏因严重舞弊辞退员工74人 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人员46人(含内部21人及外部25人) 涉及总裁级1人 总监级14人 经理级4人 [2] - 追诉离职人员3人 查处违反诚信廉洁条款供应商及合作伙伴45家 案件涉及违法犯罪金额约3000万元 [2] 反腐重点领域与措施 - 采购 工程 营销被列为高敏感高风险领域 文化传媒类公司在营销黑名单中占比达60%(10家中占6家) [4][6] - 推出定期轮岗制度并配套措施 某知名品牌营销活动主动权已上收至品牌总部 [5][7] - 采购环节存在灰色地带 集团鞋采购副总监与服装采购中心人员犯罪案例证实该领域风险 [7][8] 行业经营压力背景 - 李宁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33%至1482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10%至174亿元 [10] - 耐克2025财年下半年大中华区营收同比下滑187%至约230亿元(3209亿美元) [10] - 匹克因前七月直营业务亏损13亿元实施大幅降薪 [11] 安踏业绩表现与动因 - 上半年集团营收同比增长143%至38544亿元 相当于耐克与阿迪达斯在华营收总和 [11] -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9%至7031亿元 若排除亚玛芬体育上市权益摊薄影响则同比增长145% [11] - 主力品牌产品降价导致毛利率同比下滑07个百分点至634% [11] - 股价较高位下跌约50% 资本市场更关注利润 反腐成为保障利润重要手段 [11][12] 战略方向与行业趋势 - 运动市场竞争转向运营精细化 安踏通过强化反腐体系开启行业先例 [3][13] - 市场环境变化促使公司对腐败零容忍 反腐风暴持续强化成为必然趋势 [9][12]
J&T EXPRESS(01519) - 2025 Q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29 10:3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总包裹量达到139.9亿件 同比增长27% [8] - 集团总收入55亿美元 同比增长13.1% [21] - 调整后净利润1.56亿美元 同比增长147% [8][21] - 调整后EBIT 1.96亿美元 同比增长65.4% [21] - 经营活动现金流4.21亿美元 同比增长21.8% [31] - 自由现金流1.92亿美元 [32] - 现金及等价物17亿美元 [32]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东南亚市场包裹量32.3亿件 同比增长58% [9] - 东南亚市场收入20亿美元 同比增长29.6% [22] - 东南亚市场调整后EBIT 2.35亿美元 同比增长74% [23] - 东南亚市场单件成本下降16.7% [10] - 中国市场包裹量106亿件 同比增长20% [13] - 中国市场收入31亿美元 同比增长4.6% [25] - 中国市场调整后EBIT 1300万美元 同比下降78% [26] - 中国市场单件收入0.3美元 同比下降0.04美元 [25] - 中国市场单件成本0.28美元 同比下降0.04美元 [25] - 新市场包裹量1.7亿件 同比增长22% [15] - 新市场收入3.62亿美元 同比增长24.3% [26] - 新市场首次实现调整后EBITDA盈利160万美元 [27][28] - 跨境业务收入2900万美元 同比下降43% [29]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东南亚市场份额32.8% 同比增长5.4个百分点 [9] - 中国市场份额11.1% 同比增长0.1个百分点 [13] - 新市场份额6.2% [15] - 东南亚市场平均配送时间缩短至2天以内 [10] - 东南亚市场丢件率和破损率持续下降 [1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东南亚市场聚焦两大核心战略:持续降本和发展非电商平台客户 [12] - 中国市场积极拓展高价值个人件和逆向物流业务 日均量达400万件 同比增长60% [14] - 新市场成功复制中国降本经验 实现首次盈利 [16] - 与MercadoLibre和TikTok等新电商平台建立合作 [38][88] - 持续投资自动化分拣设备 东南亚已部署57台 新市场部署10台 [96] - 网络合作伙伴模式在东南亚覆盖率达30% 并逐步复制到拉美市场 [77] - 在中国市场部署超过900辆自动驾驶配送车辆 [94]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全球经济环境仍然复杂多变 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持续存在 [7] - 中国快递行业价格竞争异常激烈 行业价格持续下降 [13] - 自7月以来观察到广东、浙江和福建等省份不同程度的价格恢复 [36] - 行业竞争变得更加理性 有利于长期高质量发展 [37] - 东南亚电商市场预计2025-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10-15% [59] - 拉丁美洲市场预计在未来几个季度恢复快速增长 [16][39] - 新市场有望成为全球增长的新引擎 [16] 其他重要信息 - 个人件和逆向物流业务占总包裹量的7% [14] - 云仓逆向处理服务可为客户节省超过40%的工作时间 [15] - 东南亚非电商业务占比不到10% 但对利润贡献显著超过量级份额 [44][45] - 东南亚日处理能力超过3000万件 可应对旺季需求 [47] - 运输成本每件约0.4元人民币 与领先同行差距约0.03元 [52] - 分拣成本每件约0.3元人民币 与领先同行差距约0.03-0.04元 [52]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国内反内卷政策对盈利改善的影响 - 自7月以来观察到广东、浙江和福建等省份不同程度的价格恢复 其他省份也在积极进行价格协商 [36] - 行业竞争变得更加理性 有利于长期高质量发展 但影响仍需观察 可能分阶段实施 [37][57] 问题: 拉丁美洲市场增长前景 - 2025年新市场包裹量同比增长22% 主要得益于与现有客户深化合作以及与TikTok和MercadoLibre等新关键玩家建立合作 [38] - 成功实现调整后EBITDA盈亏平衡 为未来业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8] - 拉丁美洲市场发展迅速 主要平台持续增加投资 自第二季度以来观察到量增长明显回升 [38][39] - 该地区有望在未来几个季度进一步增长 成为全球扩张的另一个关键增长引擎 [39] 问题: 东南亚非电商业务发展和产能情况 - 非电商业务占比不到10% 但对利润贡献显著超过量级份额 [44][45] - 日处理能力超过3000万件 可应对旺季需求 斋月期间日处理量超过2700万件无任何产能问题 [47] - 产能分布多个国家 整体处于健康水平 将继续升级和扩大产能 [47] 问题: 中国市场成本削减和反内卷政策可持续性 - 运输和分拣成本每件下降0.13元人民币 缩小与领先同行差距 [51] - 运输成本每件约0.4元人民币 与领先同行差距约0.03元 分拣成本每件约0.3元人民币 差距约0.03-0.04元 [52] - 通过四个方向继续降本:扩大自有车队、部署自动化设备、优化网络规模密度、投资数字化和智能自动化 [53][56] - 观察到部分地区价格恢复 但需要更多时间观察可持续性和边际恢复程度 [57] 问题: 东南亚增长预期和新市场拓展计划 - 东南亚电商市场预计2025-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10-15% [59] - 通过复制中国经验继续提高市场份额 增强市场领导地位 [60] - 持续评估全球潜在市场的可行性和合适时机 有具体计划时会宣布 [64] 问题: 东南亚单位经济学和加盟模式采用 - 单件成本约0.5美元 仍有很大降低空间 [73] - 通过扩大自有车队、部署自动化设备、优化网络继续降低成本 [74][75] - 网络合作伙伴模式在东南亚覆盖率达30% 墨西哥和巴西也在稳步复制该模式 [77] - 选择和发展高质量网络合作伙伴非常重要 他们能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带来新业务 [78][79] 问题: 与MercadoLibre合作背景和AI技术应用 - MercadoLibre是拉美最大电商平台 平均订单价值较高 历史上依赖自有物流系统 [88] - 随着电商竞争加剧 Mercado降低免费配送门槛 增加对具有成本效益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的需求 [89] - MercadoLibre的量仍然相对较小 但合作进展顺利 具有显著潜力 [91] - 在中国部署超过900辆自动驾驶配送车辆 为网络合作伙伴带来显著成本节约 [94] - 在东南亚和新市场本地化 proven 自动化分拣设备和操作系统 提高效率 [96]
杨国福麻辣烫也入局 自助小火锅为何又火了?
北京商报· 2025-08-07 11:46
公司动态 - 杨国福麻辣烫在青岛开设自助小火锅门店 售价59.9元/位 开业初期曾推出29.9元/位促销活动 [1][3] - 门店提供8款锅底及荤菜 海鲜 水果等菜品 采用传送带运输食材和扫码下单模式 [3] - 消费者评价呈现两极化 部分认可价格实惠和食材新鲜 部分投诉环境差 食材缺货及食品安全问题 商家已承诺整改 [3] - 公司回应称该门店为区域性实验 目前仅一家门店且无进一步扩张计划 [3] - 杨国福麻辣烫创立于2003年 主营餐厅运营和零售业务 当前在营门店超5000家 [3] 行业格局 - 小火锅行业吸引多家连锁餐饮品牌入局 包括华天 南城香 吉野家等 品牌依托现有供应链优势快速切入市场 [5][6] - 全国小火锅门店数量超5万家 约占火锅总门店数的10% 企业数量呈稳定增长态势 [5] - 行业出现闭店潮现象 据二手设备回收商透露 每月回收近10家小火锅门店 门店存活周期普遍为半年至一年 [7] 商业模式 - 自助小火锅具备低投资门槛特性 三线城市门店装修和设备投入约15万元 人力成本控制在每月2万元以内 [5] - 门店运营仅需3人 食材以冷冻品为主 操作标准化程度高 [4][5] - 盈利依赖高毛利产品组合 蔬菜 豆制品和丸子毛利率达60%-80% 鲜肉类占比控制在20%以内 [8] - 模式核心挑战在于供应链效率与浪费控制 尤其海鲜 肉类等高价值食材及鲜食区域冷链配送 [7][8] 竞争态势 - 低价自助模式面临品质与成本平衡难题 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及市场信任危机 [1][7] - 高线城市陷入低价竞争与品质口碑的博弈困局 需通过高翻台率压缩成本 [7] - 未来竞争关键因素包括区域供应链敏捷响应 数据驱动动态定价及差异化创新 [8] 市场前景 - 自助模式契合消费者对质价比和多样化饮食需求 市场潜力显著 [6] - 行业需通过供应链复用 场景创新和数字化运营构建可持续盈利模型 [8]
谁在看好毛戈平?
36氪未来消费· 2025-04-22 02:48
毛戈平的高端定位解析 - 公司强调高端定位并非从低端转型而来 而是长期坚持的战略方向 [4] - 2023年登陆港股后股价表现强劲 较上市首日大涨117%至113港元 [4] - 市场质疑点在于:增长与行业平价趋势脱节 高端定位可持续性存疑 [4] 行业背景与渠道策略 - 2024年化妆品零售二次下跌 高端市场未复苏 大众市场成主要增长点 [5] - 国际美妆企业加大平价品牌投入 营销策略转向激进 [6] - 公司坚持百货渠道战略 2024年占比仍达53% 显著高于兰蔻35%的水平 [6] - 百货渠道特点:高扣点(25%-50%) 高门槛 但客群价格敏感度低 [6] - 全国布局300+百货专柜 但一线城市密度不足 上海仅15家 vs 雅诗兰黛50家 [6] 产品与技术壁垒 - 专注功能性底妆品类 价格带300-580元 具备"换头"效果的技术溢价 [7][8] - 天猫数据显示疫情期间底妆品类抗跌性强 遮瑕品类逆势增长且市占第一 [8] - 消费者忠诚度高 仅10%用户会随意更换底妆品牌 [8] - 2024年复购率显著提升 线上从22%增至27.5% [10] 运营差异化策略 - 独创"改妆服务"体验 强化产品效果认知 形成消费粘性 [8] - 实施线上线下SKU差异化 线上主打300元价位 线下客单价500+ [11] - 对比国际大牌2016年后百货渠道沦为展示橱窗 公司保持渠道活力 [9] 商业模式总结 - 高端定位三大支柱:百货渠道稀缺性 底妆技术壁垒 精细化运营能力 [11] - 模式类比奢侈品牌而非流量品牌 实现可持续溢价 [11] - 为国产美妆提供差异化路径 证明可脱离"低价换市场"陷阱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