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西方经济学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学不存在西方那一套,还是东方那一套
搜狐财经· 2025-07-12 09:48
经济学理论体系现状 - 当前中国经济学界尚未形成系统性的"东方经济学"体系 所有经济学者本质上都在沿用西方经济学框架 [2] - 学科本身不应被政治化或民粹化 科学规律具有普适性 不应以"东西方"划分 [2]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与时俱进 全国1440家马列学院应推动理论中国化与实践结合 而非仅做经院哲学式注解 [6] 经济规律的本质特征 - 经济学规律不存在意识形态属性 其客观性不受立场影响 例如供求关系在任何市场都适用 [8] - 社会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科学规律 若立场与规律背离(如房地产限跌政策)将导致市场反噬(销量腰斩) [4] - 经典理论需要可证伪性 非科学成分应被剔除 才能有效指导中国经济实践 [6] 房地产市场的实证案例 - 供过于求必然导致量价齐跌 中国房地产市场无法通过"东方特色"扭曲亚当·斯密提出的市场规律 [8] - 当前正面临西方经济学原理的考验 即积累与收入的平衡问题 [8] 学术发展方向 - 需建立植根于东方文化的经济学体系 在世界经济学史上确立中国学派地位 [6] - 对经典理论的继承应注重中国化改造 使其符合当代经济实践需求 [6]
特朗普收钢税,马科长升局长,中国钢铁凭什么逆袭?
搜狐财经· 2025-07-04 10:52
中国钢铁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钢铁行业从缺钢少铁发展到全球产量占比超50%的工业巨无霸,但面临产能过剩和污染批评 [1] - 2024年行业总产值81300亿但总利润仅291亿,利润率0.36%,全球前十大产钢国中净资产回报率4.8%低于美国和印度 [2] - 粗钢产能保持在11亿吨左右,产品结构向高端进化,高铁无缝钢轨、航母高强度钢等实现完全国产化 [3] 钢铁行业的国民经济地位 - 钢铁作为宏观调控重点行业,核心目标是支撑国民经济而非金融利润,是高铁、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石 [2] - 行业虽利润微薄但带来巨大综合效益,240万套保障房因建材降价节省1200亿资金,惠及更多低收入群体 [7] - 西方去工业化导致钢铁产业衰败,美国将钢铝关税从25%提至50%,日本被迫高价收购美国钢企 [2][10] 产业转型升级案例 - 武安钢铁精品钢材比重达80%,通过光伏、物流等新产业成功安置36万名钢铁工人 [5] - 英国永久关停最后两座高炉,丧失从零炼钢能力;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反致本土钢厂竞争力下降 [11] - 美国钢铝关税政策导致汽车产业损失12万个岗位,暴露短期利益与长远发展的矛盾 [10][12] 中西方发展思维差异 - 西方经济学注重交易逻辑和吨钢利润,中国更关注产业生态和工人转岗出路 [14] - 中国通过主动制造"成本通缩"带动上下游发展,形成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良性循环 [7] - 私募炒作玻璃纯碱期货失败,反映民生领域投机行为与国家保民生政策的冲突 [6][8] 国际钢铁贸易格局 - 日本花费110亿美元收购美国钢企导致技术自主性丧失,陷入高成本维持就业困境 [10][13]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实质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环境 [13] - 特朗普钢铝关税使美国钢企股价暴涨23.3%,但最终削弱制造业复苏基础 [10][12]
快讯:文扬与高艳平关于中国经济的“非主流经济学”专著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
搜狐财经· 2025-05-22 21:06
中国经济理论体系 - 批判西方经济学在中国适用性 提出非主流经济学解释框架 [1] - 传统西方经济学话语体系在中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影响力显著衰退 [3] - 理论构建基于中国独特经济实践 强调水土不服的理论与成功实践的矛盾 [3] 著作发展历程 - 初稿完成于五年前 历经结构调整和出版社变更最终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 [3] - 内容框架兼容新提法如"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无需重大修改 [4] - 理论前瞻性体现在对AI革命等突发变化的适应性预判 [4][5] 理论核心观点 - 归纳中国经济独特性与深层逻辑 强调实践先于理论的特点 [3][4] - 新质生产力与制造业强国发展阶段存在必然联系 [4] - 共同富裕现代化要求资本为人民服务的逻辑延续 [4] 学术支持体系 - 获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等机构支持 张军等学者参与内容完善 [5] -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与广东经济出版社联合承担出版工作 [5] 技术变革影响 - AI革命将划分历史阶段 未来研究需高度AI化 [4][5] - 预测AI工具将增强对复杂经济系统的分析预测能力 [5]
瞭望 | 西方经济学陷“涉华解释力困境”
搜狐财经· 2025-05-06 08:21
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力困境 - 西方经济学理论在推动技术方法论极致化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本质问题的忽视愈发严重,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困境凸显[1][3] - 西方经济学擅长解释严格假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现象,但排斥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忽略超大规模经济体量和统一大市场等关键变量[4] - 西方经济学倾向于将复杂经济问题简化为线性关系,加剧了解释现实经济现象的窘境[4] 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命题缺陷 - 长期意识形态化地回避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核心命题,政府角色在西方经济学中被边缘化[5] - 西方主流经济学日渐脱离真实世界经济学的本质,在狭窄道路上走向技术化[6] - 对市场经济的复杂性缺乏解释力,过度简化的线性研究范式难以解释现实世界[7] 西方经济学分析中国经济的不足 - 西方经济学缺乏对中国经济基本事实、客观规律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关注,理论适用的公信力危机日益凸显[9] - 西方经济学理论尚未实现中国化和本土化,对中国经济的解释存在"拿来主义"特征[9] - 西方经济学对关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认知缺位,如超大规模市场和社会文化等[10][11] 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 中国经济学需立足中国发展和改革实践,凝练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破除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偏见[1][12] - 需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对西方经济学理论进行辩证取舍[12] - 从经济学术语革命出发,循序渐进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总结中国经济经验[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