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在中国农田里栽了!美国农场主永远看不懂的中国农业真相
搜狐财经·2025-10-08 06:48
美国中部农场主开着收割机一天耕完两千亩地,中国云南山区的老农牵着黄牛在梯田里忙碌。这两种画面背后,藏着西方经济学永远解不开的谜题。 黄宗智在《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中算过一笔账:明清时期种棉花的农民,投入180个工日才能收获相当于水稻数倍的产值。这种"投入翻十几倍,回报只 多几倍"的模式,被称作"内卷化陷阱"。西方经济学家舒尔茨曾断言"只要产权清晰,农业效率自然提升",这套理论在中国撞得头破血流。 中国农业的特别之处从土地开始。美国家庭农场平均占地2700英亩,相当于1.6万亩。长江流域的农户祖祖辈辈守着5-10亩地。这就像让一个拎着菜刀的人 去和坦克比武,所谓的"比较优势"成了笑话。 更根本的差异在能量来源。英国经济史学家瑞格利指出,中国农业长期依赖"人畜力+农家肥"的有机循环,而西方早靠煤炭和化肥跳出了这个圈子。当哈佛 教授在黑板推演边际效益时,中国农民在算一亩地要施多少猪粪才能多收一斗谷。 1978年农村改革会议上,经济学家陈平写下万字长文《小农经济是中国动乱和贫穷的病根》。他发现"以粮为纲"本质是战时体制遗产——和平年代让农民死 守种粮,就像逼着飞鸟永远爬行。 江苏农民用脚投票给出答案。改革开放后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