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品对冲

搜索文档
“债市投资难度加大”,多家银行策略生变:重波段,增对冲
证券时报· 2025-09-28 07:09
在营收压力下,银行卖债兑现浮盈诉求仍存在。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延续2024年的操作,今年上半年, 有八成A股上市银行的投资收益对营收产生了正向支撑,且平均增幅超过了45%。但三四季度的债市行 情,还能否支撑银行的报表,有待观察。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一方面,随着一季度的消耗,银行配置盘中的浮盈储备空间有限,债券组合配置更 为重要;另一方面,交易盘更易受债市波动影响,波段交易的作用较为凸显,这也考验着银行的投研实 力。 国债利息征税新规后,现券交易规模回调 当前债市多空博弈处于胶着状态,市场普遍认为短期内债券市场处于宽幅震荡阶段。8月8日后,国债等 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恢复,也对银行的投资债市策略产生了影响。 季末,又见债市多空博弈激烈。与2024年债市单边牛市不同,今年以来的债市处于宽幅震荡格局(十年 期国债收益率震荡区间已接近40BPs),债券投资难度加大成了多家银行普遍感受。 业内普遍的感受是,今年以来债券投资难度加大。 近期债券市场收益率再次反弹,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上行至1.85%-1.9%区间,且波动频率较高。券商 中国记者注意到,多家机构研报和多名债券交易员的预测均为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震荡区间是在1.5 ...
深度|“债市投资难度加大”!多家银行策略生变:重波段,增对冲
券商中国· 2025-09-28 02:21
债市环境变化 - 2025年债市呈现宽幅震荡格局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区间接近40BPs 与2024年单边牛市形成对比 [1] - 债市多空博弈激烈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震荡上行至1.85%-1.9%区间 多家机构预测震荡区间为1.5%-1.9% [5] - 国债利息增值税新规于8月8日实施 短期可带来337亿元财政收入 后续约千亿元 政策目标包括引导资金分流至权益等资产 [3] 银行现券交易动态 - 8月大行现券成交金额3.568万亿元 股份行11.232万亿元 合计14.8万亿元 较7月16.49万亿元和6月15.51万亿元下降 [4] - 8月城商行现券成交金额10.2万亿元 农商行5.088万亿元 合计15.288万亿元 较7月17.24万亿元和6月16.3万亿元下降 [4] - 现券交易规模在1-3月及6-7月呈连升态势 7月创年内新高 8月出现回调 [3] 银行投资收益表现 - 上半年35家A股上市银行投资收益实现同比正增长 平均增幅超过45% [8] - 超八成A股上市银行投资收益对营收贡献度正向提升 [10] - 建设银行上半年投资收益279.12亿元 同比增长超200% 对营收贡献度从2.28%升至7.08% [10] - 邮储银行上半年投资收益197.5亿元 同比增长64.64% 占营收比重从6.79%升至11.01% [10] 投资收益结构变化 - 一季度10家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增速超100% 上半年仅建设银行、长沙银行和郑州银行3家增幅超100% [11] - 光大银行一季度投资收益同比增303% 上半年增速放缓至33.41% [11] - 上市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一季度下降420亿元 上半年增长439亿元 二季度债市回暖推动转正 [11] - 超一半A股上市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浮亏 抵消投资收益增长 [12] 银行投资策略调整 - 银行配置盘浮盈储备空间有限 OCI账户积累浮亏限制配债空间 [5] - 波段交易难度加大 银行加强市场研判和时机把握 灵活调整仓位 [5][14] - 招商银行采取四项措施:保持30%债券投资占比、逢高配置、波段操作、运用衍生品对冲 [14] - 邮储银行加大高RAROC地方债投放力度 投放量同比翻番 实现价差超20BPs [13] - 重庆银行主动减少债券浮盈收益兑现近4亿元 占营收比例下降近4个百分点 [13]
大佬杨东:对诡异凶险的热门股说“不”
华尔街见闻· 2025-07-29 10:43
核心观点 - 今年上半年港股和A股爆发个股机会,成为国内公私募股票投资的"大风口",但热炒之下存在风险 [1][2] - 宁泉资产对过热港股持冷静态度,强调风险控制和能力圈范围,不追逐市场热点 [2][8][9] - 宁泉资产二季度净值创历史新高,超额沪深300近5个百分点,成立以来超额55个百分点以上 [4][6] - 港股强于A股的趋势预计持续较长时间,A/H股价格倒挂现象增多 [9][13][15] - 中国股票市场长期将震荡上升,但需警惕斜率过陡导致的大回调风险 [14][15] 业绩表现 - 截至6月末净值创历史新高,今年以来超额沪深300近5个百分点,成立以来超额55个百分点以上 [4] - 二季度初市场大幅下挫后逐步修复,宁泉净值创年内新高,增长略显平庸但基于低风险控制 [6] 港股与A股对比 - 二季度港股强于A股,A/H股价格倒挂现象从罕见变为增多,预计港股强于A股趋势持续较长时间 [9][13][15] - 港股繁荣吸引大量A股公司赴港二次上市 [15] 投资策略 - 宁泉资产港股配置较多,但未参与上半年港股新消费股热潮,认为这些股票超出能力圈范围 [8][9][10] - 不追逐港股"诡异凶险"的风口,保持必要谨慎 [8][9] - 使用衍生品对冲工具(如股指期货、雪球、气囊)对冲市场风险 [16][17] 行业配置 - 代表产品重仓房地产、基础化工、电力设备、通信和公用事业板块,未配置新消费品种 [18][19] - 举牌房地产业务管理龙头公司,增持物业服务和长租公寓等轻资产赛道,看好稳定收益型地产细分领域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