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霸权

搜索文档
美国不让买俄油,印度摊牌,我们的选择对象,还有伊朗和委内瑞拉
搜狐财经· 2025-09-27 03:42
美印关系持续降温:一场关税战背后的暗流涌动 今年2月以来,美印关系急转直下。特别是在印巴冲突后,两国关系更是跌至冰点。表面上看,双方仍 维持着外交礼仪,实则早已各怀心思,暗地里较劲。 关税战升级:美国对印加征俄油税 8月初,特朗普政府以俄油税为由,对印度商品加征25%关税。这使得印度输美商品综合税率高达 50%,创下美国盟友中的最高纪录。这一决定在印度国内引发强烈反弹,多地爆发反美示威。愤怒的印 度民众不仅高举反特朗普标语游行,更有激进分子在美国驻印使馆前焚烧特朗普肖像。 这场冲突的根源在于:印度长期通过高关税保护本国市场,而特朗普的新关税政策不仅威胁到莫迪政府 的执政基础,更直接打击了印度农业从业者的生计。尽管如此,考虑到美国仍是印度重要贸易伙伴,莫 迪政府一直试图重启双边贸易对话。 外交博弈:莫迪的胡萝卜加大棒策略 莫迪政府采取了软硬兼施的外交策略:一方面推迟访华计划,一方面放出与特朗普在联大会晤的消息。 然而特朗普不仅取消访印行程,还叫停了美国贸易代表团赴印计划。面对美方的强硬态度,莫迪最终改 变计划,改派外长苏杰生出席联大。 美国战略意图:能源霸权的焦虑 峰回路转:美国主动示好 眼看僵局难以打破,美国 ...
罕见!美国彻底不装了:俄罗斯在欧洲的能源生意,要全部取而代之
搜狐财经· 2025-09-26 04:39
当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在福克兰新闻电视台的节目中说出这番话时,华盛顿长久以来在对欧能源战略上的模糊面 纱被彻底撕下。 "美国有意在今天就取代俄罗斯向欧洲供应的所有天然气和所有石油产品。我们拥有必要的产能。并且美国已准备好满 足欧洲的需求,而特朗普总统的议程就是和平。" 这已不再是简单的"帮助盟友度过能源危机",而是一份目标明确、时间紧迫的"替代宣言"。美国正式摊牌:俄罗斯在欧 洲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能源生意,美国要全盘接手。 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表态,并非一时兴起,而是一场酝酿已久、步步为营的地缘战略"阳谋"的终极爆发。 其背后,是经济、政治与战略的三重深度算计。 尽管经过两年多的艰难转型,欧洲已大幅削减俄能源进口,但通过第三方转口、液化天然气等形式,俄罗斯能源仍以某 种"灰色方式"流入欧洲。 这意味着,一个庞大且利润丰厚的市场缺口依然存在。 美国能源部长的"今日取代"论,正是看准了这一最后的总攻时机。 万亿级市场的诱惑:美国的"石油野心" 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是欧盟最大的天然气和原油供应国。2021年,欧盟45%的天然气、27%的石油都来自俄罗斯。 但俄乌冲突后,欧洲被迫开始"去俄罗斯化"能源转型。到20 ...
特朗普一周连吃3张红牌,中俄再补关键一刀,美国发财梦碎了一地
搜狐财经· 2025-09-10 06:28
美国司法裁决对政策的影响 -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比4投票结果裁定特朗普政府加征"对等关税"行为违法 认定总统无权随意发动全面贸易战[3] - 加州北区联邦地区法院裁定特朗普调动国民警卫队和海军陆战队参与国内执法违反《地方保卫队法》[6] - 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判决特朗普政府以打击反犹主义为由冻结哈佛大学数十亿美元科研经费属违法 涉及违反《行政程序法》和《民权法案》[6] 中俄能源合作对市场格局的影响 - 中国 俄罗斯 蒙古国签署《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备忘录》 计划每年通过蒙古向中国输送500亿立方米天然气[8] - 管道定价将远低于欧洲市场价格 可能大幅降低中国对美国液化天然气的依赖[10] - 项目将重塑全球液化天然气市场格局 冲击美国能源主导地位和地缘政治筹码能力[10] 政策受阻的连锁反应 - 三项司法裁决涉及关税政策 军队国内执法和高校经费冻结 均被判定违法[8] - 已征收关税可能需退还 财政窟窿扩大 并可能引发多国报复性措施[8] - 行政与司法分支冲突加剧 迫使政府暂停部分海外战略应对国内司法危机[8]
普京在中国这几天,和中方谈成的大事,让特朗普断了不该有的念头
搜狐财经· 2025-09-10 06:26
中俄能源合作突破 - 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输气规模扩大 远东萨哈林管道供应增加 [2][3] - 俄罗斯每年向中国新增500亿立方米天然气供应 对比中国去年1800亿立方米进口量增幅显著 [3] - 俄罗斯对华供气价格具有竞争力 明确低于对欧洲供气价格水平 [4] 中国能源战略调整 - 坚持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战略 减少对单一供应源依赖 [4] - 与俄罗斯建立高度政治互信 能源合作聚焦价格与投资等具体问题 [4] - 确保国家能源命脉自主可控 基于国家利益进行能源决策 [5] 美国能源战略影响 - 特朗普政府推动美国能源霸权战略 通过能源出口获取经济利益并增强战略影响力 [2][3] - 中国市场为全球最大天然气进口国 其选择直接影响全球能源格局演变 [2] - 中俄合作削弱美国能源外交工具效果 中国不再完全依赖美国液化天然气 [2][3]
中美推动关税延期!美国给中国挖了3个大坑,中方谈判难度有多大?特朗普真正目的不简单
搜狐财经· 2025-08-04 06:21
中美关税休战协议延期 - 商务部官宣中美关税休战协议再延90天 为全球两大经济体经贸关系注入短期稳定性 [1] - 第三轮谈判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落幕 表面是关税延期程序性推进 实则暗藏美方三大谈判陷阱 [1] 美方谈判策略分析 产业政策干预 - 美方以"产能过剩威胁论"施压 要求中方限制钢铁、光伏等产业扩张 为美国制造业回流腾出市场空间 [3]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机电产品同比增长12% 美国同类产品本土市场占有率跌破30% [3] - 美方意图通过关税谈判打压中国高端制造崛起 维持其全球产业链上游垄断地位 [3] 能源采购捆绑 - 美方要求中国停止进口俄罗斯、伊朗能源 并强制设定每年2000亿美元美国液化天然气采购配额 [4] - 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占比达18% 伊朗原油进口量较2023年增长25% [4] - 美方"500%次级关税"威胁可能推高中国能源成本并引发全球能源市场动荡 [4] 技术脱钩升级 - 美方提出恢复半导体设备无限制采购、放弃稀土出口管制、开放新能源汽车专利许可等要求 [5]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稀土出口量同比下降35% 导致美国F-35战机发动机产能利用率降至60% [5] - 美方"小院高墙"策略旨在延缓中国在5G、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追赶 [5] 中方应对策略 产业链韧性建设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增长18% 占出口总额比重提升至32% [10] - 深圳港东南亚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25% 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突破1.5万列 [10] 战略资源反制 - 中国掌握全球60%稀土加工产能 钕铁硼出口管制导致美国风电产业成本上涨40% [10] - 《数据出境安全管理办法》实施大幅提升美企获取中国工业大数据难度 [10] 制度型开放 - 中国完成DEPA协定第二阶段谈判 海南自贸港"零关税"清单扩容至150项商品 [10] - 通过RCEP、金砖扩员等机制为全球经贸治理注入新规则选项 [10] 行业影响数据 - 义乌小商品2025年上半年对美订单量增长22% 但企业利润率控制在5%以内 [7] - 中国对28纳米以下芯片进口依赖度仍达需求总量40% [7] -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将钢铁、铝制品纳入征税范围 印度要求开放农产品市场 [8]
最高500%的关税!中美会谈已结束,特朗普威胁不许买俄罗斯石油,外交部直接把话说开
搜狐财经· 2025-08-04 03:27
中美贸易谈判进展 - 中美第三轮经贸会谈在瑞典哥德堡举行 双方同意推动美方24%对等关税和中方反制措施的90天展期[1] - 谈判表面取得进展但核心能源问题未达成一致 中方拒绝美方要求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的无理要求[1][3] 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威胁 - 美国财政部长威胁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实施惩罚性关税 税率范围为100%至500%[1] - 美国以印度为例展示制裁手段 宣布对所有印度商品征收25%关税并威胁追加罚款[6] 美国制裁背后的战略意图 - 第一重意图针对俄罗斯 旨在切断俄罗斯财政收入40%依赖的能源出口命脉[3] - 第二重意图巩固美国能源霸权 美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石油生产国 通过高价能源出口获利 如与韩国签署1000亿美元液化天然气协议及3500亿美元追加投资[4] - 第三重意图在贸易谈判中加码 以能源安全为筹码要求中国在其他领域让步 如购买更多农产品或开放高科技市场[6] 中国的回应与立场 - 中国外交部强调能源合作是主权权利 不容任何国家干涉[6] - 中国指出美国制裁无效性 因全球能源市场多元化 俄罗斯石油可通过印度、土耳其等渠道继续出口[3] - 中国明确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6] 全球能源市场格局 - 中国能源进口已实现多元化 来源包括俄罗斯、中东和中亚 不依赖单一供应方[4] - 美国页岩油产量暴增 但无法垄断全球能源市场 欧洲国家仍通过灰色渠道进口俄油[3][4] 中美博弈的深层含义 - 表面争夺石油和关税 实质争夺国际秩序主导权[8] -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制造业大国 拥有完整工业体系和庞大国内市场 具备反制能力[8]
中方连续3个月拒买美石油,特朗普等不及访华,8艘船只开往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7-07 04:02
原油贸易动态 - 中国自3月起连续三个月未购入美国原油 创2018年以来最长"零采购"周期 [1] - 美国原油出口量已跌至两年最低水平 西得克萨斯原油(WTI)价格跌破70美元/桶 [1] - OPEC考虑增产进一步挤压市场空间 导致炼油厂削减产能 墨西哥湾港口吞吐量萎缩 [1] 能源供应链重构 - 中国转向多元化原油进口渠道 包括俄罗斯管道 加拿大油轮 中东长期合约及伊朗去美元化结算 [3] - 美国页岩油生产商面临生存危机 产业链危机已从油田蔓延至就业市场 [1][3] - 8艘乙烷运输船突破封锁驶向中国 标志着能源贸易僵局出现松动 [3][8] 贸易政策博弈 - 美国商务部向新思科技等芯片公司发出解禁通知 通用电气获准恢复向中国商飞供应航空发动机 [3] - 中美在"伦敦框架"下达成技术管制物项审批与限制措施解除的交换机制 [3] - 美国对加拿大加征10%铝关税推高本国炼油成本 对华商品加征34%关税导致油田设备价格暴涨 [3] 行业影响评估 - 90天关税暂停期成为美国页岩油产业关键窗口期 债务堆积可能触发系统性危机 [8] - 中国加速稀土出口审批 与美方能源解禁措施形成默契呼应 [3] - 贸易休战背后反映国际能源秩序重构 市场力量正在打破零和思维 [6]
特朗普关税信函上路!东盟国家一个接一个低头,印度反应出乎意料
搜狐财经· 2025-07-07 01:26
贸易政策变动 - 特朗普总统签署12份关税信函 对170多个国家征收10%到70%不等的关税 将于8月1日强制执行[2] - 白宫将170多个国家划分为三个关税等级 第一级10%针对英国和越南等顺从国家 第二级20%针对顽固派 第三级50%针对战略竞争对手[4] - 美国海关增聘数千名稽查员 利用区块链技术追踪货物流动 对借第三国洗产地的行为处以200%惩罚性关税[4] 国家应对策略 - 越南以全面开放市场换取20%关税 同时对转口商品征收40%税率以防止中国利用越南进行贸易规避[2] - 印尼对美国1700种商品实施近零关税 涵盖美国对印尼出口的近70% 并向美国提供镍矿优待准入及采购液化天然气[2] - 柬埔寨通过《柬美互惠贸易协定》将对等关税从49%降至20%[4] - 印度向世贸组织提交报复性关税方案 明确对美国汽车和钢铝关税进行反制[4] 经济影响评估 - 全球供应链将被迫进行高风险重组 东南亚国家因依赖外向型经济面临巨大压力[6] - 泰国制造业因生产成本高于越南 面临20%关税时将遭受重创[4] - 主要经济体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欧盟均未对美国压力妥协 全球贸易冲突将持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