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供应链多元化

搜索文档
“不买中国稀土?追求最低成本的美西方企业第一个不答应”
观察者网· 2025-08-28 09:18
中国稀土行业主导地位 - 中国占全球稀土矿产量的超60% 加工阶段控制全球产量的92% 在全球稀土加工领域几乎拥有垄断性控制权 [3] - 2020年至2023年 美国70%的稀土化合物和金属进口来自中国 [3] - 中国已成为稀土价值链每个阶段的最低成本生产者 拥有巨大规模和技术领先优势 [1][4] 西方竞争挑战 - 西方建立竞争性供应链面临成本和时间挑战 所需时间至少10到20年 成本至少数以万亿美元计 [6] - 西方矿商要达到中国的价格水平几乎不可能 除非买家接受比中国市场价格更高的溢价 [4] - 人才储备不足 加工和提纯工艺专业人才在大多数国家都不存在 [6] 市场影响与战略布局 - 中国通过技术进步巩固稀土定价权地位 国际市场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链 [1] - 七国集团探索建立标准机制 可能用于限制中国超低价稀土磁铁 [6] - 美国最大稀土生产商MP Materials获得五角大楼4亿美元投资 五角大楼成为其最大股东 [6] 历史发展轨迹 - 中国稀土开采1990年代蓬勃发展 2010年美国仅剩的两家磁铁制造商关闭 无法与中国生产商竞争 [3] - 2010年中国对日本实施非官方稀土禁运 震动了日本工业 [3] - 中国对稀土的掌控影响了全球贸易谈判 通过出口管制迫使特朗普政府做出让步 [1]
在稀土领域,“世界仍在苦追昨日,中国轻舟已过万重山”
搜狐财经· 2025-08-05 11:31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如今,随着中国对稀土供应链的掌控,使其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中拥有了筹 码。"8月5日,香港《南华早报》以此观点作出报道。 报道指出,稀土应用于从汽车到医疗设备和风力涡轮机等各个领域,而中国控制着全球约60%的稀土开 采、超过85%的稀土加工以及超过90%的永磁体生产,这使得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处于弱势,许多国家 正争相实现供应链多元化,试图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分析人士表示,尽管这些国家正在推进多边努力,但主要依靠外交手段,而且缺乏摆脱中国供应所需的 投资或技术专长。还有专家指出,建立替代供应链远比想象中更复杂,即便从长远来看,西方国家也可 能难以弥补与中国之间的这一差距。 "当世界正努力追赶中国昨日成就之时,中国已在向取得明天的技术进步而迈进。"专家表示,中国在稀 土领域的主导地位是数十年战略投资积累起来的,而西方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真正实现稀土整体商业 应用的多元化,这个市场的规模过于庞大,而中国的领先优势又实在太大。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的中国商业与经济项目副主任伊拉里亚·马佐科(Ilaria Mazzocco)表示,美国和其他国家多年以来一直在寻求稀土供应多元化,但 ...
被坑惨了!日本高价买印度稀土13年,宣称已摆脱对华稀土依赖,结果到手发现全是中国货
搜狐财经· 2025-07-29 03:18
据报道,2025年6月,印度政府一纸禁令突然切断了流向日本的稀土资源。 东京措手不及,全球稀土供应链神经再度紧绷。这场看似寻常的贸易暂停背后,藏着日本一个持续十三年的战略幻觉破灭的巨响——他们 宣称摆脱中国稀土依赖的"印度样本",原来不过是建在流沙之上的空中楼阁。 时间拉回2010年,中日关系风波引发中国对日稀土出口收紧。 日本市场稀土价格瞬间飙升20倍,汽车生产线停摆,电子工厂静默,整个工业体系濒临窒息。这场剧痛让日本砸下1058亿日元巨资全球寻 矿,誓言摆脱对华依赖。当印度以"全球第五大稀土储量国"(约690万吨)的姿态出现,日本如获至宝。运输距离近、承诺供应稳,印度 被描绘成完美的替代者。2012年合作协议墨迹未干,日本丰田通商甚至在印度设厂加工,构建起一条看似独立于中国的供应链。 印度防长辛格(资料图) 十三年间,日本心安理得地享用着"印度稀土",自认战略突围成功。 然而残酷的真相被2025年中国的出口管制政策无情撕开。 印度表面拥有可观储量,其2022年实际产量却仅有2900吨,不到中国21万吨年产量零头。更关键的是,印度极度缺乏稀土提炼能力。所谓 的"印度稀土",实则是印度从中国进口原料,经简单转 ...
挑战中国稀土?美国业者:美政府砸下重金,资本却避而远之
观察者网· 2025-07-26 15:14
美国政府推动稀土产业本土化 - 美国国防部以4亿美元收购芒廷山口材料公司优先股 成为其最大股东 旨在推动国内关键矿产开发以打破中国垄断 [1] - 芒廷山口材料公司是美国唯一掌握稀土全产业链的生产商 拥有全球第二大稀土矿芒廷山口 [5] - 美国政府通过《通胀削减法案》提供税收抵免等政策刺激 但政策长期不一致 特朗普政府宣布抵免将从2030年起终止 [5] 美国稀土产业面临挑战 - 美国稀土公司多为低价股 融资困难 由于中国主导地位导致市场发展缓慢 [2] - 稀土项目开发周期长(10-20年) 银行对长期项目持谨慎态度 缺乏愿意冒险的私人资本 [1][6] - 稀土加工技术门槛高 中国控制全球92%的稀土加工产能 美国70%稀土进口依赖中国 [4][5] 中国企业稀土主导地位 - 2023年中国占全球稀土矿产量的60%以上 加工领域控制92%的全球产量 [4] - 中国2024年6月稀土磁体出口同比下降38.1%至3188吨 出口管制措施增加贸易博弈筹码 [4] - 中国在稀土加工技术 人才储备方面具有多年积累 其他国家追赶成本高昂 [6][8] 美国稀土企业动态 - 美洲稀土公司获得怀俄明州豪莱克溪项目试采许可 但股价表现低迷 [2] - 美国稀土公司股价一周内翻倍至46澳分 拟建"牛仔州矿山"含四种核心稀土元素 [5] - 芒廷山口材料公司交易引发行业股价波动 企业竞相争取政府资金支持 [5] 行业专家观点 - 稀土项目具有高度投机性 科罗拉多矿业学院教授指出商业生产希望渺茫 [6] - 分析师认为政府减少电动车补贴可能扼杀新兴产业需求信号 [6] - 咨询专家预计稀土供应链多元化需10-20年时间 成本达万亿美元级 [8]
全球产业链关键变量:中国稀土出口管制的安全逻辑与全球平衡
搜狐财经· 2025-06-08 11:56
中国中重稀土出口管制政策 - 政策背景发生在全球机器人产业增速达18%、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40%的关键时点,凸显战略性资源管理在大国博弈中的核心地位[1] - 商务部回应强调国家安全底线思维与全球化产业链重构中的主动作为,政策与七国集团《瓦森纳协定》新增的12项稀土管控条款形成呼应[1][3] 稀土资源战略定位 - 镝、铽等中重稀土元素被确认为高超音速飞行器制导系统和量子通信设备的关键材料,具有明确军民两用属性[3] - 2024年中国稀土永磁材料出口量同比下降9.3%,而国内高端制造业消耗量同比增加22%,显示资源配置向战略领域倾斜[3] - 中国建立全球首个稀土全生命周期追溯系统,实现从矿山开采到终端出口的数字化监管[3] 国际供应链影响 - 中国通过维持年产量的35%-40%出口许可证发放量,保障日德新能源汽车电机供应链稳定,并支持欧盟2035氢能战略推进[3] - 2024年向上合组织成员国出口的稀土深加工产品同比增长17%,初级产品出口减少24%,体现结构性调整策略[4] - 中国占据全球37%稀土储量但承担90%加工产能,政策平衡国家安全与国际责任双重需求[4] 国际合作动态 - 中德在2025年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达成稀土加工技术转移框架协议,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新增稀土合作专项条款[4] - 中国建立的合规审查体系可能成为未来国际原子能机构新监管标准和跨国企业ESG体系的重要参照[4]
2025稀土产业链研究-中美欧供应链博弈与地缘竞争杠杆(1)
搜狐财经· 2025-05-12 08:15
核心观点 - 稀土产业在全球地缘政治和产业竞争中至关重要 中国在储量、产量和全产业链能力上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但面临美西方推动供应链多元化的挑战 [2][12] - 中国对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实施总量控制管理 通过集团整合形成"南重北轻"的双寡头格局 2024年开采配额27万吨 冶炼分离配额25.4万吨 [2][34][37][41][43] - 稀土功能材料市场快速增长 其中磁性材料占比最高达75% 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高端领域 [2][20][44] 稀土产业链和产品概况 - 稀土包含17种金属化学元素 分为轻稀土和中重稀土两大类 [13][15] - 钕、镨、镝是使用最广泛的稀土元素 合计占比达85% 主要应用于永磁材料制造 [16] - 产业链涵盖开采、冶炼、分离、加工等环节 中国可生产400多个品种、1000多种规格的稀土产品 [17][18][19] 全球稀土资源和产品供应格局 - 2024年全球稀土储量超9000万吨 中国储量4400万吨占全球48% 巴西、印度、澳大利亚位列前四 [22][24] - 2024年全球稀土矿产量39万吨 中国产量27万吨占比69% 美国4.5万吨占比11% 缅甸3.1万吨占比7.95% [25][27] - 中国主导全球稀土产业链 2023年冶炼分离产量28.7万吨占全球92.3% 分离技术禁止出口 [28][30] 中国稀土资源管理格局 - 稀土集团由六大整合为四大 最终形成北方稀土(轻稀土)和中国稀土(中重稀土)的双寡头格局 [34][37][38] - 2023年开采和冶炼分离指标分别为25.5万吨和24.4万吨 同比增长21.4%和20.7% [41] - 2024年指标增速放缓至5.9%和4.2% 新规将进口矿纳入指标管理 加速中小企业退出 [40][41][43] 中国稀土产业链市场规模 - 2018年稀土产业链产值约900亿元 其中冶炼分离占比27%约250亿元 功能材料占比56%约500亿元 [44] - 稀土功能材料中永磁材料占比75%约375亿元 催化材料占比20% 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领域 [20][44] - 2022年中国稀土消费结构中永磁材料占比42% 冶炼与机械13% 石油化工9% 玻璃陶瓷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