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企业并购
icon
搜索文档
首届“并购嘉年华”上海圆满落幕,金融博物馆主办,长宁区委常委、副区长陆浩,国元证券总裁胡伟等出席演讲
新浪证券· 2025-09-13 11:08
活动概况 - 首届并购嘉年华于2025年9月12日在上海西郊国际金融产业园举办 主题为"并购创造价值" 旨在搭建政策解读、趋势研判及案例分享的高效对接平台 [1] - 活动由金融博物馆主办 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长宁区政府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指导 多家机构联合承办 [3] - 现场设置项目路演区、展区洽谈区、论坛区及生态嘉年华区 构建"资本-产业-区域"三位一体对接平台 吸引约300位精英代表参会及近10万观众在线观看 [4] 政策支持与区域发展 - 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作为长三角经济增长极 通过"并购六条""上海并购12条""虹桥并购八条"等政策释放红利 推动并购融资渠道建立及专业服务机构引入 [5] - 长宁区已形成数字经济、航空经济等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明确并购重组是产业升级加速器 支持企业通过并购实现创新突破和价值倍增 [7] 行业倡议与人才培养 - 金融博物馆与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并购融资委员会联合发布《激活上海并购交易市场倡议书》 涵盖并购价值创造、合规底线、科技创新、良性竞争、专业人才培养及AI赋能六大方向 [11] - 金融博物馆与长宁区政府共同揭牌并购交易师培训基地 截至2025年8月全球认证申请人超2万 已培养超9000名专业人员 [13][15] 行业趋势与实务洞察 - 硬科技并购面临估值鸿沟等挑战 科创服务在并购前期、中期及后期提供价值发现、风险扫描及技术整合等关键支持 [16] - 新政策为并购市场带来机遇 产业并购尤其是半导体领域持续增长成为重要方向 并购重组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 [20] - 圆桌论坛聚焦"市值管理操作"及"科技企业与并购" 探讨实操挑战与机遇 [20][22] 产融对接模式创新 - 活动采用"1+6"空间布局 设置新能源、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及消费升级等行业主题别墅 提供精准产业对接及政策咨询服务 [24] 未来发展规划 - 金融博物馆计划在更多城市举办并购嘉年华活动 推动并购赋能产业升级及区域经济发展 [25] - 上海通过政策引导、产业对接与生态建设 加快构建以并购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模式 为全球并购市场注入新活力 [27]
天津:用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允许并购交易贷款占比放宽至最高80%
快讯· 2025-07-18 06:51
政策支持 - 天津市多部门联合发布《天津市支持并购重组若干措施》,旨在强化产业链整合并加速形成并购基金生态圈 [1] - 支持海河产业基金等政府资本联动长期资金设立并购母基金 [1] - 吸引市场化私募基金集聚,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申报基金份额转让试点 [1] - 探索简化退出流程、优化定价机制,支持私募基金运用投资期限与锁定期"反向挂钩"政策 [1] 融资工具 - 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并购贷款、债券、保险等多元化工具,拓宽直融渠道并降低成本 [1] - 重点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力度,用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 [1] - 允许并购交易贷款占比放宽至最高80% [1]
科创金融加码,全国试点科技企业并购贷
钛媒体APP· 2025-06-18 09:43
并购贷款政策放宽对科技企业的影响 - 并购贷款比例从不超过60%放宽至不超过80% 贷款期限从最长7年放宽至10年 显著提升科技企业财务弹性[2] - 政策试点覆盖18个城市 包括北京 上海 粤港澳大湾区等科技资源集中区域 确保精准释放红利[3] - 北京银行为某民营上市科企发放并购贷款 比例达77.46% 期限10年 助力企业技术整合与商业拓展[3] 银行体系的调整与挑战 - 银行需从"看报表"转向"懂技术" 建立差异化信贷评价体系 引入行业分析 专利评估等机制[4] - 试点倒逼银行优化风险定价 推出"并购贷+股权投资""商行+投行+生态"等组合产品[4] - 兴业银行成都分行推出绿色审批通道 5天内完成首笔科技并购贷款落地[4] - 银行需强化贷后管理 设定并购整合期审查机制 引入容错机制 如湖北对不良资产责任追究适度放宽[4] VC/PE行业的变化 - VC/PE机构面临竞争压力 部分融资服务可能被银行取代[4] - 政策放宽可能导致并购交易增多 对标的估值产生压力 VC/PE需更谨慎评估企业价值[4] 资本市场中介机构的机遇 - 政策激发科技企业并购活力 2025年一季度并购类退出数量同比上升7.8%[5] - 2025年4月并购退出案例达34笔 涉及金额12.09亿元[5] 科技企业的资金难题与政策效果 - 科技企业长期面临融资门槛高 并购杠杆低 还款周期短三大难题[2] - 传统并购贷款要求企业自筹40%资金 资本杠杆效应难以发挥[2] - 科技企业技术迭代快 整合周期长 原7年贷款期限易导致"短贷长投"风险[2] - 政策尊重科技产业规律 延长还款期限至10年 缓解"研发未果 还款已至"困境[3]
科技企业并购新机遇 金融活水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09:40
政策支持与市场机遇 - 中国证监会优化并购重组市场化定价机制并实施"绿色通道"提升审核效率 支持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布局 引导资源向新质生产力聚集[1]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推出科技企业并购贷款政策试点 适度放宽《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助力科技企业通过并购整合产业链和突破"卡脖子"技术[1] 行业论坛与专家观点 - "科技企业并购新机遇与金融创新服务"论坛吸引逾百位金融界和产业界精英 探讨科技创新与并购重组深度融合路径[2] - 专家从科技、金融、法律角度分享产业并购方向、科创企业金融服务赋能、并购基金作用、法律风险策略及科技企业评估难题解决方案[2] 金融服务创新 - 恒健控股、浦发银行广州分行、国泰海通证券广东分公司联合发布"银证投三位一体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提供"并购贷款+产业基金+投行顾问"全生命周期支持[3][8] 项目对接与成果 - 浦发银行和国泰海通证券推介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优质并购项目 多家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签约[6] - 联盟将组建专项服务团队并建立项目跟踪机制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链整合[6] 市场展望 -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与市场机制完善 科技企业并购有望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