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相控阵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多浦乐2025"期中答卷"亮眼:营收大增56%,研发强度超28%筑牢行业"护城河"
仪器信息网· 2025-09-02 03:58
财务表现 -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7998.51万元,同比增长56.19%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03.76万元,同比增长12.15% [3] - 研发投入2241.46万元,同比增长40.57%,占营业收入比重28.02% [3] 业务概况 - 公司专业从事工业无损检测设备、超声换能器及检测配套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3] - 业务体系涵盖检测配件、检测仪器、便携式设备、自动化系统及多领域应用解决方案 [3] 增长驱动因素 - 国内经济回暖推动客户设备购置及更新需求释放 [4] - 2024年承接的自动化检测设备订单部分延至2025年交付 [4] - 积极开拓非洲、大洋洲等新市场,外销金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4] 战略举措 - 通过专业展会、学术论坛及检测培训班推广相控阵技术应用 [5] - 重点深耕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行业,推出液冷板水浸检测系统、靶材专用自动化检测系统等产品 [5] - 作为核心单位参与国家级研发项目,包括"相控阵超声检测系统"和"超声成像工业无损检测仪" [5] - 面向科研院所、高校及航天航空、核电行业开展高性能超声相控阵检测设备研制 [5] 未来发展 - 依托技术积累和市场拓展能力推动无损检测设备在高端工业领域的创新应用 [5] - 提升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5]
*ST铖昌: 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14 13:1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2.012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长180.16%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63万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2428万元实现扭亏并大幅增长333.23%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479万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3370万元增长262.59% [2]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783元/股 较上年同期-0.1193元增长333.28% [2]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06% 较上年同期-1.75%提升5.81个百分点 [2] 资产负债状况 - 报告期末总资产为15.28亿元 较上年度末增长1.61%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4.33亿元 较上年度末增长4.88%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028万元 较上年同期-7676万元下降4.58% [2] 退市风险警示状况 - 因2024年度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 公司股票自2025年4月24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5][6] - 2024年公司营收及净利润短期承压 但下游市场需求持续向好[6] - 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著改善 已实现扭亏为盈[6][7] 业务发展态势 - 公司是国内少数能提供完整相控阵T/R芯片解决方案及宇航级芯片研发的企业[6] - 相控阵技术在各领域渗透率稳步提高 公司客户合作关系日益深化[6] - 在手项目及订单显著扩张 价格体系稳健运行 规模效应带来成本优化[6][7] - 公司积极把握行业强劲复苏机遇 推动订单转化与产能释放[6][7] - 已做好产能规划 缩短研发迭代周期 提高生产测试效率[7] 股东结构 - 第一大股东为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3] - 自然人股东丁宁持股2.87% 其中523.4万股处于质押状态[3] - 前10名股东中包含多个海南文昌系列投资企业[3][4] - 股东逯彦龙通过信用证券账户持有118.99万股[5] 利润分配方案 - 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 不送红股 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2]
沿江的开发区何以向海扬帆
新华日报· 2025-08-03 22:19
深海产业发展规划 - 江苏省发改委发布"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清单,南通开发区作为南通唯一入选地区,瞄准深海产业发展方向 [1] - 南通开发区加紧布局深海产业,上半年招引签约深海产业项目20多个,总计超百亿元的项目开工 [1] - 南通开发区力争3年内海洋产业规模翻番、超700亿元 [5] 向洋科技有限公司 - 公司投资5.2亿元建设相控阵雷达生产基地项目,预计明年投产 [1] - 自主研发的船用AIP阵面产品运用人工智能、相控阵等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1] - 公司填补了南通船舶导航通信设备产业中雷达研制的空白 [1] 产业链整合与创新 - 南通开发区招商局上半年引进总投资1.3亿美元的绿色新能源船用配套大中型储罐动力系统制造项目和总投资6800万美元的LNG气化系统智能制造基地项目 [2] - 中天海缆提供"海缆+施工"全链条服务,承担近100台机位全流程施工及海缆敷设,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2] - 中天海缆参与的"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3] 中天海缆市场表现 - 公司连续中标多个海洋能源项目,总金额达到20亿元 [3] - 参与我国离岸距离最远(85.5千米)的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800兆瓦,预计每年可输送清洁电能超过26亿千瓦时 [2] 政府支持与政策 - 南通市推出"向海十二条"举措,支持开发区深海产业发展 [3] - 南通开发区拿出8000亩地打造未来产业集聚区,聚焦深远海装备产业 [4] - 开发区组织百余名博士与本地40余家重点企事业单位开展深度沟通,开出最高年薪100万元的引才条件 [4] 企业服务机制 - 开发区实施专班化工作机制,累计帮助深海产业相关企业解决各类问题百余件 [3] - 园区主要领导牵头帮助一家船舶海工企业解决用地问题,使其50亿元项目如期开工 [3]
*ST铖昌(001270) - 001270*ST铖昌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10
2025-07-11 10:28
公司经营情况 - 2025年半年度预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高速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4800万元 - 66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4500万元 - 6300万元,较上年同期扭亏为盈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大幅跃升并实现盈利,第二季度订单充足,业务态势良好,预计营收与净利润同比高速增长 [6] 业务发展优势 - 下游市场需求向好、增速提升,相控阵技术渗透率提高,公司技术扎实、口碑好,客户合作关系深化,在手订单与重大项目数量双增长 [2] - 星载、机载、地面等核心业务板块重点项目步入批量交付阶段,支撑收入规模扩大 [3] - 通过研发与生产双路径降本增效,研发端提升预研成功率及产品转化率,生产端优化工艺流程、提高自动化测试能力,叠加产能扩张规模效应 [3] - 加速市场拓展,多领域订单放量,成本费用摊薄,提高产品成本竞争力,毛利率预计回升 [3] 问答环节 行业恢复情况 - 作为产业链前端,对下游需求波动和采购计划加快感知明显,下游采购需求提速,订单量和交付节奏加快,在研和在产项目充足,需求规模持续扩大 [3] 产品品类项目情况及展望 - 星载T/R芯片系列产品在多系列卫星低成本、大规模应用,部分遥感卫星项目进入批量交付阶段,增速可观 [4] - 机载领域配套产品多个项目批量交付,预计全年营收阶梯式高速增长,成为营收重要组成部分 [4] - 地面领域产品受2024年需求变动影响,随着需求恢复,多个项目启动并进入批产阶段 [4] - “十四五”收官之年,各领域项目订单释放,生产计划提前,公司将拓展下游应用领域,扩大市场份额 [4] 低轨卫星通信芯片情况 - 国家发布通信卫星产业规划及低轨星座建设政策,卫星通信星座进入规模化组网建设周期 [5] - 公司完成卫星通信T/R芯片解决方案迭代研制,实现多个业内、行业“首款”,已备货并计划批量交付,将拓展新市场、新客户,提高市场占有率 [5] 批量阶段毛利率情况 - 高性能、低成本等是T/R芯片发展趋势,公司提高研发效率、降低成本,产品价格体系趋于稳定,毛利率回升,有信心保持合理水平 [6] 全年计划安排 - 紧跟市场需求与技术趋势,加大研发投入,拓展新兴应用市场,发挥成本管控优势,优化供应链管理,深化自动化应用 [6] - 保障高效交付,提前规划落实产能布局,提升生产与测试效率,确保订单及时、高质量交付,扩大经营规模,实现盈利高水平 [6]
*ST铖昌: 浙江铖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
证券之星· 2025-07-09 16:10
业绩预告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4800万元–6600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2428.27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同比增长297.67%-371.80%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4500万元–6300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3369.77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同比增长233.54%-286.96% [1]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0.2500元/股–0.3500元/股,上年同期为亏损0.1193元/股 [1] 业绩变动原因 - 营业收入规模较上年同期显著增长,经营效益大幅提升 [1] - 行业需求快速复苏,下游市场需求持续回暖且增速加快,相控阵技术在各应用领域渗透率稳步提升 [2] - 公司在手订单及重大项目数量均实现增长,多个核心业务领域的重点项目正按计划陆续进入批量交付阶段 [2] 业务发展 - 公司技术积累和行业口碑建立,与客户合作关系日渐巩固,业务布局取得显著成效 [2] - 持续提升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提高预研项目成功率和产品转化率 [2] - 自动化程度提高与产能大幅扩张带来显著规模效应,推动成本费用持续摊薄 [2] - 新一代T/R芯片在集成度提升、功耗优化与成本控制方面实现突破,强化相控阵雷达、卫星通信等领域核心技术壁垒 [2] 经营计划 - 紧跟市场需求与技术趋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拓展新兴应用市场 [3] - 发挥成本管控优势,优化供应链管理,深化自动化应用,巩固和扩大竞争优势 [3] - 保障高效交付,提前规划并落实产能布局,全面提升生产与测试效率 [3] - 推动全年经营规模持续扩大,致力于实现盈利高水平,确保年度经营目标达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