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价格战

搜索文档
走出东南亚的Shopee,进入美客多腹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1 11:59
巴西电商市场竞争格局 - Shopee在巴西市场订单量排名第一 成为电商市场领跑者[1] - 2024年Shopee巴西销售额达600亿雷亚尔(约103亿美元) 是亚马逊收入的两倍 美客多的40%[1] - 美客多2025年第二季度商品销售总量增长31% 但净利润同比下降1.5%[1] 市场增长潜力 - 巴西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590.7亿美元增至2030年1472.5亿美元 年增长率20.04%[3] - 巴西拥有2.15亿人口 互联网用户比例超70% 其中近60%用户年龄低于35岁[3] - 美国取消800美元以下进口包裹免税政策 推动卖家重心转向拉美等新兴市场[10] 竞争策略分析 - Shopee定位低价平台 依靠小单高频策略打开市场 2021年第四季度订单数超1.4亿笔 同比增长近400%[3] - 美客多自2023年6月起将免邮门槛从79雷亚尔降至19雷亚尔 并为卖家提供高达40%运费折扣[5] - 美客多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8.25亿美元 巴西市场直接贡献利润率同比下降8.7个百分点[5] 物流能力建设 - 美客多95.1%订单由自营物流设施发货 其中71.8%包裹能在48小时内送达[7] - Shopee在巴西拥有13个配送中心 85.7万平方米物流仓储面积 约25%包裹可实现次日达[7] - 美客多宣布2025年向巴西业务投资340亿雷亚尔(64亿美元) 同比增长48%[8] 新竞争者入场 - Temu在2025年7月以4.1亿次访问量登顶巴西电商排行榜 环比激增70%[10] - 中国平台专门派遣招商和运营团队到拉美 在决策速度和市场反应上展现优势[10] - 巴西电商市场聚集亚马逊、Temu、Shein、TikTok Shop等全球主要电商巨头[10] 市场发展阶段 - Shopee于2024年第三季度首次在巴西市场实现盈利 并连续多个季度维持盈利状态[4] - Shopee每笔订单的运营亏损同比改善超40% 降至2美元以下[4] - 平台间竞争推动巴西电商基础设施完善 形成正向循环发展[11]
在巴西,美客多被中国电商平台围剿
36氪· 2025-08-29 06:41
核心观点 - Temu在2025年7月以4.097亿次访问量成为巴西流量最高的电商平台 较6月增长70% 超过美客多的3.932亿次和Shopee的2.86亿次 [1][5] - 巴西电商市场呈现多线竞争格局 Temu、Shopee通过低价和物流施压 Kwai Shop与TikTok快速渗透 共同挑战美客多市场地位 [1][5][6] - 美客多宣布2025年向巴西业务投资340亿雷亚尔(64亿美元) 同比增长48% 为应对竞争做好战斗准备 [1] 市场竞争态势 - Shopee用5年时间达到美客多GMV的40% 2024年GMV约600亿雷亚尔 为亚马逊两倍 [2] - Shopee商品平均售价为美客多1/3 购物满10雷亚尔免运费 美客多将免运费门槛从79雷亚尔降至19雷亚尔 手续费下调40% [2] - 价格战导致美客多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利润8.25亿美元低于预期 巴西市场直接贡献利润率同比下降8.7个百分点 [2] 物流竞争格局 - 巴西物流表现全球排名第65位 72%消费者认为免费送货是决定性因素 [3] - 美客多仓储面积达230万平方米 相当于280个足球场 一年内增长50% [3] - Shopee仓储面积增长54%至89.7万平方米 超过亚马逊的59.2万平方米(增长15%) 每单物流成本降低15% 平均配送时间缩短两天以上 [3] - 大圣保罗地区物流仓库租金环比上涨5% 同比上涨16%至每平方米30雷亚尔 圣保罗市达每平方米44雷亚尔 [4] 新兴平台崛起 - Temu 2024年5月进入巴西 2025年7月流量超越美客多 广告支出达去年同期800倍 [5] - Kwai Shop 2024年10月正式上线 黑五期间直播带货成交额突破400万雷亚尔 2025年Q2海外经营利润1900万元 同比扭亏(2024年Q2亏损2.77亿元) [6] - TikTok在巴西拥有1.11亿用户 巴西为其第三大广告市场 但当前订单规模和量级仍有限 [6] 竞争影响分析 - TikTok Shop若证明变现能力可能吸引美客多中小商家转投 但Shopee认为不会改变市场增长轨迹 [7] - 美客多面临Temu、Shopee的价格物流压力 同时承受Kwai Shop、TikTok在短视频电商领域的进攻 [7]
【港股科技观察】小米Q2业绩炸裂,但真正的信号藏在下半场!
金融界· 2025-08-20 02:04
港股科技板块表现 - 科技板块持续分化 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开盘拉升 小鹏汽车和蔚来等汽车股持续走强 信达和药明等创新药延续强势 小米、腾讯和阿里等大幅走低 [1] 小米集团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达1160亿元 同比增长30.5% 连续三个季度超过千亿 [2] - 调整后净利润108亿元 同比增长75.4% 创历史新高 [2] - 经营利润134.367亿元 同比增长128.2% 环比增长2.4% [2] - 除所得税前利润144.028亿元 同比增长115.6% 环比增长9.4% [2] - 期间利润118.732亿元 同比增长134.2% 环比增长9.0% [2] - 经调整净利润108.307亿元 同比增长75.4% 环比增长1.5% [2] 东方甄选股价波动 - 早盘冲高23% 午后闪崩跌超20% 反映缺乏业绩支撑的题材股风险 [2] 科技龙头企业特征 - 腾讯、阿里、美团、小米、京东等企业构建生态护城河 覆盖内容、支付、物流、硬件制造、AI基建和云服务等领域 [3] - 腾讯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5% 净利润增长17% [3] 南向资金动向 - 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突破9400亿港元 创互联互通启动以来新高 [3] - 科技板块仍是资金流入的绝对主线 [3] 港股市场调整原因 - 市场担忧电商价格战、新能源车价格战、经济修复及海外流动性等因素 [3] 港股科技50ETF(159750)表现 - 连续14个交易日获得资金净流入超1.8亿元 [3] - 开盘15分钟内获得1000万份大额申购 [3] - "AMT"组合(阿里+小米+腾讯)合计权重超30% [6] - 全面覆盖中国科技十雄(阿里、腾讯、美团、小米、京东、网易、百度、比亚迪、吉利、中芯国际) 权重超70% [6] - 年内收益约35% [7] - 标的指数PE仅22.48倍 处于上市以来8.47%分位 [7] 行业展望 - 港股科技板块下半年可能迎来预期重塑和估值重构行情 [9]
放弃价格战后的618,各大电商平台“分道扬镳”
搜狐财经· 2025-06-22 21:32
电商行业趋势 - 今年618大促呈现"静悄悄"特征 主要由于促销节日增多导致消费者理性化 平台补贴规则简化 以及平台间竞争火药味减弱[1][2] - 电商行业已从价格战转向差异化竞争 2023年618综合电商销售额7428亿元同比下降7% 为16年来首次负增长 显示低价策略难以为继[5][6] - 平台竞争逻辑从单纯低价转向构建"增长飞轮" 注重用户体验与商家经营平衡 避免陷入"衰退飞轮"恶性循环[8] 淘天集团 - 天猫剔除退款后GMV同比增长10% 创近三年最大增幅 但增长主要由占商家总数1%的头部品牌贡献 中小商家面临流量成本上升问题[11][12] - 平台收费体系复杂引发争议 包括淘金币软件服务费等26项扣费项目 阿里计划2025年全面收回软件服务费优惠政策以提升CMR[12][13] - 88VIP会员规模突破5000万 但出现"杀熟"投诉538起 案例显示同商品非会员价比会员价低27元[13][14] - 推出"高退款人群屏蔽功能"引发争议 反映平台在平衡商家与消费者权益时面临挑战[16] 抖音电商 - 推出九大商家扶持政策 包括商品卡免佣、小商家帮扶基金等 90%以上入驻企业为中小企业[17] - 战略调整聚焦内容优势与店播生态 通过流量机制升级提升内容转化率 店播模式占比提升至主导地位[18][19][20] - 短板在于缺乏自建物流体系 直播电商退货率高于传统电商[20] 京东 - 618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超100% 3C数码家电保持品类领先优势 2024年Q1营收同比增长15.8%[21][22] - 竞争压力来自美团闪购(3C家电订单达京东全站40%)及下沉市场劣势 持续加码"春晓计划"扶持POP商家[22][23] - 外卖业务日订单突破2500万单 但单均亏损达大几元至十多元 40%用户会交叉购买电商产品[23][24] 拼多多 - 启动"千亿扶持"计划 2024年Q1营收同比增10%(上市以来最低) 经营利润同比下跌38%至160.8亿元[25][26] - 平台70%年活跃商家为白牌商家 通过供给端改造提升供需匹配效率 与抖音电商同样侧重扶持中小商家[26] - 持续补贴导致盈利承压 能否转化为长期品牌力尚待观察[27]
美团怎么做 “电商”:一个绝对长板和七年磕磕绊绊
晚点LatePost· 2024-12-17 14:59
核心观点 - 美团与阿里、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最终将进入同一个零售战场,竞争交集越来越多[2][5][19] - 生鲜是最高频的消费,线上零售平台通过生鲜业务可增加用户粘性、降低获客成本[3] - 美团依托餐饮外卖优势和骑手网络,自然延伸至即时零售业务,战略调整为"零售+科技"公司[3] - 即时零售与线上零售平台的界限逐渐模糊,商品选择和价格差距缩小[4] - 美团做电商的优势是骑手网络,但面临库存管理难题[6] 美团即时零售业务发展 - 美团闪购2024年有望完成2500亿元成交额,其中闪电仓模式贡献约五分之一[3] - 小象超市(原美团买菜)在2024年下半年替代美团优选成为美团食杂零售事业群最重要业务,但仍处于巨额亏损阶段[3] - 美团通过多种模式探索零售业务,包括快驴、小象超市、团好货、菜大全、美团优选、闪电仓等[4] - 闪电仓数量从2022年约2000家增加到2023年5000家,2024年10月达到3万家,计划未来三年达到10万个[8][9] - 闪电仓模式从吸引中小商家转向与大商家合作,如名创优品、屈臣氏等连锁品牌[9] 美团闪电仓模式 - 闪电仓单仓投资约30-50万元,每天300单左右,最快6-10个月收回成本[8] - 白牌日用品数量占比约三四成,却贡献大多数利润,消费者愿为快速配送支付更高价格[8] - 美团推出数据系统"牵牛花"和进货系统"美团供销平台",为商家提供选品指引和经营数据支持[8] - 美团自营闪电仓"松鼠便利"采取强控货政策,商家需从美团供销平台进货,平均扣点3%,低于行业5%的标准[14] - 闪电仓商家可分为五类:美团合作品牌、大型连锁零售品牌、深度合作闪电仓品牌、中小商家和垂类仓、多平台经营品牌[11] 小象超市(美团买菜)发展 - 小象超市前身为美团买菜,2019年推出,采用自营生鲜前置仓模式[4] - 2022年学习朴朴超市改为大仓模式,增加百货商品,单仓日均订单量超3000单[18] - 2023年12月更名为小象超市,表明业务范围从生鲜扩展到全品类超市商品[18] - 2024年三季度在广州、深圳等城市成交额已超过朴朴超市,重心转向华东市场[18] - 小象超市通过模仿竞争对手已验证模式,逐步提升供应链能力和经营效率[18]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电商行业经历前所未有的价格战,各平台在流量来源、商品选择、物流时效差距逐渐消失[5] - 阿里重推小时达,接入服饰品牌门店;京东做秒送,配送范围从iPhone到水果蔬菜[5] - 即时零售品类中,美团进展困难的品类主要是服装、家电和消费电子产品[18] - 美团探索"官方旗舰店合作仓"计划,吸引品牌低成本尝试即时零售,改善品牌商品价格劣势[16] - 美团推出斑马超市项目,与地方商超合作提供生鲜杂货零售前置仓服务,目前处于早期试验阶段[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