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新规

搜索文档
可卖到11月底,旧车去库存明显加快
齐鲁晚报· 2025-09-19 16:11
有数据显示,济南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较大,截至目前全市注册登记数量480余万辆,庞大的基数意味着置换 需求旺盛,而新规设置的3个月销售过渡期(至11月30日)更催生了购买诉求。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24)实施已过去半月有余,记者走访济南多家电动自行车销售 门店发现,"旧国标"车普遍涨价,而"新国标"车因生产滞后普遍处于"期货"状态。 新车供应短缺 记者魏银科孙佳琪 济南报道 要持续到10月下旬 "上周我看到某知名电驴公众号说多个电动车品牌的旧版车打'价格战',有的车型国补叠加厂补优惠高达 1500元。我就来店里询问,结果这个牌子的活动早就结束了,还涨了200元,商家说再不买还得涨。"在济南 市历下区解放桥附近的一家电动自行车专卖店,上班族孙女士告诉记者,商家建议她赶紧抢券购买,但她根 本抢不上。 孙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记者问了多个品牌的商家了解到,自9月1日新规实施后,济南市场上的"旧国 标"车价格普遍上涨,"物以稀为贵,可能还得涨"。 "'新国标'车还没生产出来,旧车卖一辆少一辆,而且能解限速,顾客大都愿意选速度快的。"某品牌经销商 透露,目前门店库存只有几十辆了,整个济南也就100 ...
电动自行车新规喜忧参半
经济观察报· 2025-09-05 13:18
新国标核心内容 - 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将于2025年9月1日实施 生产端自9月1日起禁止出厂不合规车辆 销售端过渡期至11月30日 12月1日起全面禁售旧标产品[2] - 新规具体要求包括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公里/小时 超速即断电 塑料部件重量占比不得超过5.5% 锂电与充电器必须通过3C认证 新增北斗定位和动态监测功能 取消强制脚踏 允许加装后视镜[2] - 新规通过限制塑料用量 强制电池认证 动力输出自动切断和技术防篡改设计等措施从源头提升安全性[2] 行业影响与机遇 - 财信证券预测新国标将带来252万至324万台出货缺口 市场份额将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3] - 2018年旧国标实施后行业CR5企业市场占有率从49.9%升至58.6% 显示标准升级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3] - 雅迪 绿源 九号等头部企业已启动新生产线并取得认证 凭借研发能力和资本优势快速响应标准变化[3] 实施挑战与压力 - 三个月过渡期对行业生产和销售链条构成严峻考验 大量旧标库存需在11月30日前消化 中小企业面临认证未完成和停产风险[4] - 新车型因材质升级和增加定位模块 价格预计普遍上涨约500元 可能抑制部分消费者换购意愿[4] - 已购车辆虽不强制淘汰 但11月30日后无法上牌 将严重影响二手车流转与使用预期[4] 配套需求与深层问题 - 城市道路存在非机动车道被占用 断头 与机动车混行等问题 路权配套缺失可能抵消车辆安全性提升[4] - 各地需合理规划道路资源 保障电动自行车通行空间 同时加强交通管理和路面执法 杜绝非法改装回潮[4] - 监管重心需从生产端延伸至使用端 确保道路交通安全有序[4] 行业长期发展 - 新国标是电动自行车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规范发展的关键一步 以提高准入门槛实现3.5亿保有量背后的公共安全托底[5] - 能跨越"安全门槛"的企业才有资格参与下一程竞争 行业将进入全面合规新阶段[1][5]
电动自行车新规喜忧参半
经济观察网· 2025-09-05 05:37
新国标核心要求 - 最高设计车速不得超过25公里/小时且超速即断电 [1] - 塑料部件重量占比不得超过整车5.5% [1] - 锂电与充电器必须通过3C认证 [1] - 新增北斗定位、通信与动态监测功能 [1] - 取消强制脚踏并允许加装后视镜 [1] - 生产端自2025年9月1日起禁止出厂不合规车辆 [1] - 销售端过渡期至11月30日,12月1日起全面禁售旧标产品 [1] 行业影响分析 - 行业将出现252万至324万台出货缺口 [2] - 市场份额加速向头部集中,CR5企业市占率从旧国标实施后的49.9%升至58.6% [2] - 雅迪、绿源、九号等头部企业已启动新生产线并取得认证 [2] - 中小企业面临认证未完成、旧库存难清、停产风险等多重挑战 [3] - 依赖组装模式的企业难以满足自主生产与质量控制要求 [3] 产品与成本变化 - 新车型因材质升级和增加定位模块,价格普遍上涨约500元 [3] - 已购旧标车辆11月30日后无法上牌,影响二手车流转 [3] - 技术防篡改设计与"一车一池一充一码"制度遏制非法改装 [1] 安全效能提升 - 限制塑料用量直接压缩易燃材料空间 [1] - 电池强制认证切断非标劣质电源流入渠道 [1] - 动力输出自动切断机制从物理层面遏制超速 [1] - 防火、防改、防失控三大痛点被系统性解决 [2] 基础设施与监管 - 非机动车道存在被占用、断头、机非混行等路权配套缺失问题 [3] - 需合理规划道路资源并加强交通管理以保障通行安全 [3] - 监管重心需从生产端延伸至使用端,加强路面执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