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力现货交易
icon
搜索文档
公用事业行业跟踪周报:完善就近消纳价格机制落地,推荐南网能源、南网储能配置机会-20250915
东吴证券· 2025-09-15 05: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公用事业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要求就近消纳项目电源应接入用户和公共电网产权分界点的用户侧,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总可用发电量比例不低于60%,占总用电量比例不低于30%、2030年起新增项目不低于35%[4] - 8月大储招标超预期,AI赋能+136号文落定驱动大储经济性稳中有升,国内大储自发性需求超预期[4] - 推荐南方电网体系上市公司布局机会:南网能源、南网储能、南网科技[4] - 绿电资产质量见底回升,化债推进财政发力,绿电国补欠款历史问题有望得到解决[4] - 光伏资产、充电桩资产被RWA、电力现货交易赋能,价值有望重估[4] - 火电推荐京津冀投资机会,水电受益于量价齐升、低成本市场化,核电成长确定、远期盈利&分红提升[4] 行业核心数据跟踪总结 用电量数据 - 2025年1-7月全社会用电量5.86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增速较2025年上半年提升0.8个百分点[4][13] -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8%,第二产业增长2.8%,第三产业增长7.8%,居民城乡用电增长4.1%[4][13] - 用电结构:第一产业占比1%,第二产业占比64%,第三产业占比19%,城乡居民生活占比16%[15] 发电量数据 - 2025年1-7月累计发电量5.4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增速较上半年提升0.5个百分点[4][21] - 分电源类型: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1.3%,水电下降4.5%,核电增长10.8%,风电增长10.4%,光伏增长22.7%[4][21] - 发电结构:火电占比65%,水电占比13%,风电占比6%,光伏占比12%,核电占比5%[30] 电价数据 - 2025年8月电网代购电价算术平均数为388元/MWh,同比下降2%,环比上升1.3%[4][40] 煤价数据 - 截至2025年9月12日,动力煤秦皇岛5500卡平仓价680元/吨,周环比上升1元/吨,同比下降20.65%[4][45] - 2025年8月月均价688元/吨,同比下跌152元/吨,同比下降18%[46] 水情数据 - 截至2025年9月12日,三峡水库站水位162.88米,蓄水水位正常[4][54] - 三峡入库流量17500立方米/秒,同比上升33.59%;出库流量22600立方米/秒,同比上升198.15%[4][54] 装机容量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 火电累计装机14.7亿千瓦,同比增长4.7%[48] - 水电累计装机4.4亿千瓦,同比增长3.0%[60] - 核电累计装机0.61亿千瓦,同比增长4.9%[71] - 风电累计装机5.7亿千瓦,同比增长23%[76] - 光伏累计装机11亿千瓦,同比增长54%[76] - 2025年1-6月新增装机: - 火电新增2578万千瓦,同比增长41.3%[4][48] - 水电新增393万千瓦,同比下降21.2%[4][60] - 核电新增0万千瓦[71] - 风电新增5139万千瓦,同比增长99%[4][76] - 光伏新增21221万千瓦,同比增长107%[4][76] 利用小时数数据 - 2024年全年: - 火电利用小时4400小时,同比下降76小时[48] - 水电利用小时3349小时,同比提升219小时[60] - 核电利用小时7683小时,同比上升13小时[71] - 风电利用小时2127小时,同比下降107小时[76] - 光伏利用小时1211小时,同比持平[76] 投资建议总结 - 推荐南方电网体系上市公司:南网能源、南网储能、南网科技[4] - 绿电领域建议关注:龙源电力H、中闽能源、三峡能源、龙净环保[4] - 光伏资产、充电桩资产价值重估建议关注:南网能源、协鑫能科、朗新集团[4] - 火电领域建议关注:建投能源、京能电力、大唐发电[4] - 水电重点推荐:长江电力[4] - 核电重点推荐:中国核电、中国广核,建议关注中广核电力H[4] 行情回顾总结 - 本周(2025/9/8-2025/9/12)SW公用指数上涨0.80%,跑输创业板[9] - 细分板块表现:SW火电上涨2.24%,核电(中广核电力3.82%,中国核电0.69%),SW光伏发电下跌1.23%,SW风电上涨1.71%,SW燃气上涨2.08%,SW水电下跌0.50%[9] - 个股涨幅前五:嘉泽新能(+19.7%)、天富能源(+8.1%)、兆新股份(+7.1%)、上海电力(+6.9%)、天壕能源(+6.6%)[9] - 个股跌幅前五:晶科科技(-7.8%)、中国港能(-6.2%)、京运通(-4.1%)、华银电力(-4.0%)、芯能科技(-3.1%)[9] 核电核准情况 - 2024年核准11台核电机组,再次表明"安全积极有序发展核电"的确定趋势[69] - 2019-2023年分别核准6、4、5、10、10台,2019至2024年合计核准46台[69] - 按业主方分布:中国核电获18台(占比39%),中国广核获16台(占比35%),国电投获8台(占比17%),华能集团获4台(占比9%)[69]
新型储能应用效果逐步显现 锂电池技术路线占据主导地位
证券日报· 2025-08-01 15:47
全球新型储能发展概况 - 2024年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1.8亿千瓦,同比增长98%,新增装机0.9亿千瓦 [1] - 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占全球总装机比例超40% [1] - 新型储能技术路线多样化,涵盖全球主要工程应用技术,调度运用水平提升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1] 中国新型储能市场结构 - 2024年中国新型储能应用场景中,独立储能和共享储能合计占比46%,新能源配建储能占比42% [2] - 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据主导地位,占已投产装机的96.4%,压缩空气储能和液流电池储能各占1.0% [2] - 2024年中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火电,新型储能成为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的重要手段 [2] 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 - 2024年全国锂离子电池总产量达1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1.2万亿元 [3] - 储能型锂离子电池产量达2.6亿千瓦时,占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的22%,连续3年提升 [3] - 锂电池技术成熟和成本优势使其在新型储能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未来有望持续巩固市场份额 [2] 储能企业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8家储能上市公司中有5家业绩预喜,包括4家预增和1家扭亏 [4] - 杉杉股份预计上半年净利润1.6亿元至2.4亿元,同比增长810.41%至1265.61% [4]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储能招标126.3吉瓦时(同比增长101%),中标189.8吉瓦时(同比增长182%) [4] 储能产业技术升级与转型 - 储能产业进入高质量增长与技术竞争阶段,固态电池、钠离子、液流、压缩空气等多技术路线快速推进 [5] - 强制性国标GB44240-2024实施推动企业强化安全设计与系统稳定性 [5] - 市场从"卖设备"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虚拟电厂、电力现货交易等新型盈利模式成为主流方向 [5] - 电力交易辅助决策、智慧运维平台、AI调度等软服务领域成为资本关注重点 [5]
美的打出一张暗牌
虎嗅APP· 2025-06-24 14:31
美的集团B端业务发展 - 美的集团B端业务占总营收比例从2020年的18.5%提升至2024年的25.67%,增长7个百分点 [2] - B端业务涵盖新能源与工业技术(8.26%)、机器人与自动化(7.05%)、智能建筑科技(6.99%)和创新业务(3.37%)四大板块 [3] - 通过自主研发和对外收购拓展B端边界,形成工商业"万物互联"版图 [3] 业务拓展策略 - 采用"一鱼多吃"和"以点带面"的打法,从单品销售拓展到物联网系统,增加客户黏性 [3][4] - 在楼宇场景中,通过暖通空调带动电梯、阀门、传感器等产品销售 [4] - 新能源业务目前占总营收约10%,未来规划提升至近三分之一 [7] 新能源领域布局 - 通过收购合康新能、科陆电子完成光伏+储能+智能电网全产业链布局 [7] - 利用家电行业积累的电力电子和电控技术快速切入储能系统赛道 [7] - 年度采购金额超2000亿,3000家头部合作伙伴帮助降低电芯等核心部件成本(如瑞浦电芯价格低至0.588元/Wh) [8] 储能业务发展 - 采用美的和科陆双品牌战略,科陆电子在2025年1-5月储能系统中标企业榜排名第7 [10][11] - 工商业储能从硬件竞争转向软件竞争,推出虚拟电厂、电力现货交易等智能运维方案 [12][13] - 发布"储能+热泵+AI"战略,计划将热泵领域的热交换能力应用于储能系统 [14][15] 竞争优势 - 利用现有楼宇和工厂端客户资源(空调、热泵、电梯、库卡机器人等)推广储能产品 [9][13] - 品牌优势明显,客户对美的的信任度高于小厂商 [9] - 技术同源性拓展模式已验证有效,类似汇川技术和特斯拉的发展路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