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网络空间

搜索文档
微信:累计处置违规内容42193条,处置账号6084个
新浪科技· 2025-09-26 08:11
02多种手段歪曲事实问题: 9月26日,微信珊瑚安全公众号发文宣布,为进一步规范"自媒体"的信息发布行为,持续营造清朗网络 空间,平台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进一步推进信息来源标注,重点打击恶意蹭炒误导公众、多种手段歪 曲事实、不做标注以假乱真、专业领域信息不实等四类违规内容和行为。 官方表示,专项行动累计处置违规内容42193条,处置账号6084个,视违规情况结合专项要求与平台规 则,采取包括限制流量、禁止新增粉丝、暂停营利权限、禁言、封号等阶梯性处置。 处置账号案例如下: 01恶意蹭炒误导公众问题: 账号"娜**车""爱**彩""半**士"等,通过恶意拼接信息、虚构突发事件进展等方式扰乱网络秩序,或捏 造突发事件发展脉络混淆视听;另有部分账号曲解政策原意,通过断章取义的方式进行误导性解读。相 关行为已严重扰乱正常舆论生态,平台已依法依规对涉事账号采取永久关闭措施,坚决遏制此类传播乱 象。 针对账号"法**任""为**三""为**刘"等,利用AI换脸技术伪造专家视频,虚构不实信息误导公众;另有 账号通过旧闻与虚假信息嫁接的方式炮制谣言,恶意扰乱舆论导向。此类行为会对网络信息真实性造成 冲击,平台已对相关账号采取 ...
小红书为何屡教不改?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12 00:06
监管处罚与整改要求 - 小红书因未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被网信办约谈 责令限期整改并警告 相关责任人员将被从严问责[2] - 平台在热搜榜单中持续推送明星个人动态和炒作琐事话题 严重破坏网络生态秩序[2] - 近年来累计受到超过20次行政处罚 总罚金逾50万元 内容涵盖虚假广告和内容审核缺失等问题[4] - 该平台已被第五次约谈 涉及问题包括虚假种草、未成年人软色情、隐性涨价和明星八卦泛滥[4] 平台用户结构与内容问题 - 43%的用户年龄介于15至24岁之间 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阶段但大量暴露于娱乐八卦内容[5] - 平台向青少年推荐明星琐事的频率是时政类内容的7.2倍 挤压优质信息传播空间[5] - 热搜词条背后存在刷榜-引流-变现灰色产业链 部分热搜位存在明确商业报价[5] 短期整改措施 - 需要立即调整热搜榜算法推荐机制 加强内容审核力度 特别是对明星娱乐类内容的审核标准[6] - 公司内部需要对管理或审核层面的失职人员进行问责 处理相关责任人[7] 长期战略影响 - 平台正从种草社区向生活方式电商平台加速转型 需重新审视商业化与内容责任的平衡[7] - 需要构建更健康可持续的内容生态 这关系到长期声誉和发展[7] - 依赖发布明星八卦或低质内容吸引流量的创作者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7] 行业监管趋势 - 监管层表明遏制流量至上不良风气的决心 给所有互联网平台敲响警钟[7] - 任何平台都不能在流量至上的路上狂奔而不承担社会责任 清朗网络空间需要责任落实[7] - 监管没有终点 整改不应是循环播放的剧本[7]
低俗导流“零容忍”,切实守护清朗网络空间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04:37
平台治理行动成效 - 2025年至今封禁89万个色情导流黑产账号 [1] - 无限期封禁1.9万个从事色情导流非法活动的群组 [1] - 向公安机关报告违法线索后抓获66名犯罪嫌疑人 [1] 色情黑灰产运作特征 - 利用拼图、反色等技术手段处理图片规避审核 [1] - 在直播间伪装互动后亮出导流二维码跳转非法平台 [1] - 呈现跨平台、集团化、隐蔽化特点且采用"前端引流-站外交易"模式 [2] 平台治理策略升级 - 形成"内容识别-平台处置-司法联动"全链条打击体系 [2] - 线上提升AI识别能力与线下司法协作双轨并行 [2] - 公开举报热线和邮箱地址发动社会监督力量 [3] 行业协同治理需求 - 单一平台治理存在局限性需多方协同 [2] - 监管部门需完善法律法规提供制度支撑 [3] - 网民需提升媒介素养并行使监督权形成全域监督网络 [3]
【8点见】江西回应投资3.5亿的博物馆闲置两年
央视网· 2025-06-09 00:06
稀土行业政策 - 商务部将持续加强中重稀土出口合规申请审批工作 [1] 海洋经济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 [1] 能源基础设施 - 渤海最大油气平台完成海上浮托安装 [3] 科技基础设施 - 新疆奇台射电110米口径望远镜项目土建主体工程封顶 [3] 环境监管 - 张家界通报3家大型养殖场涉嫌环境违法案件办理情况 [6] - 安徽蚌埠通报水污染致上万亩水稻无水可种事件 [13] - 江西上饶责令涉事企业停售三无防晒衣 [10] 交通基础设施 - 交通运输部对河北邯港高速南运河特大桥"4·23"支架垮塌事故挂牌督办 [1] - 青海玉树强降雪致西丽高速150余辆车220余人被困 经救援后恢复畅通 [14] 公共安全事件 - 成都市区小车因操作不当连撞多车 正进一步调查 [10] - 安徽泾县游客被打事件致3人被行政拘留 5名公职人员被追责 [9] - 重庆南岸区通报高考作弊摆拍视频 公安机关正调查处置 [8] 政府项目监管 - 江西回应投资3.5亿博物馆闲置两年事件 将深入调查并严肃处理 [9] 军事训练 - 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开展下半夜拂晓飞行训练以提升全时段作战能力 [19]
合力整治网络“黑嘴”伤企行为
经济日报· 2025-03-31 00:17
以技术手段加强监管和整治。网络"黑嘴"背后,大多有成熟产业链。需多部门形成合力,以常态化执法 机制,深挖、斩断犯罪链条,铲除滋生谣言的土壤,让那些靠着"黑嘴"来牟利的人失去生存空间。同 时,完善优化网络谣言监测、预警、应急等机制,确保将谣言的危害降到最低。 压实网络平台谣言治理责任。平台应坚持"内容属实""流量向善"原则,对发布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并 提高算法识别技术,加大真实信息和严肃内容的曝光度,以正能量压倒"毒流量",避免恶意抹黑信息的 滋生和泛滥,确保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正。 加强法治建设。法治是构建良好营商环境的根本保障。只有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对造谣行为 的震慑力度,让法律成为维护清朗网络的坚强后盾,才能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推动经 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琳) 近年来,一些针对企业的网络谣言不断出现。发布者通过制造话题、炒作热点、吸引流量并从中获利, 为此不惜散布不实信息,干扰相关企业正常营业,对其造成名誉和经济利益损失。这些恶意抹黑企业的 声音混淆视听,误导公众,扰乱舆论场,影响十分恶劣。 日前,中央网信办公布了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主要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