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流量至上
icon
搜索文档
网红直播坠亡:流量狂欢下的生命悲歌
新浪财经· 2025-09-29 11:23
编辑:冯方湲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 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部分观众的"猎奇心理",更是为高危直播提供了土壤。有需求就有市场,不少网友热衷于观看惊险刺激 的直播内容,追求 "肾上腺素飙升" 的快感,他们的点赞、评论和打赏,无形中成为了网红冒险的 "推 手"。甚至有观众将主播的危险操作视为 "勇敢" 的象征,忽视了背后潜藏的生命风险,这种对 "刺激" 的盲目追捧,让流量狂欢的氛围愈发浓烈,也让主播在追逐流量的道路上越走越偏。 网红直播坠亡的悲剧,是一记沉重的警钟。它提醒着每一位从业者:流量固然重要,但生命才是一切的 前提;也警示着平台:不能只看重商业利益,更要扛起监管责任,建立健全事前预防、事中干预、事后 追责的全链条机制;同时也呼吁观众:理性看待直播内容,拒绝为危险行为"买单",共同营造健康的网 络环境。毕竟,真正有价值的内容,从来不是靠 "搏命" 换来的,只有尊重生命、坚守底线,才能让直 播行业走得更长远,避免更多 "流量悲歌" 的重演。 近日,某网红在户外高危直播过程中意外坠亡的消息,引发全网震动。屏幕上曾是他为 ...
热搜榜不该等同于“流量榜”
新浪财经· 2025-09-25 03:18
本报记者 鹿杨 打开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热搜榜单,明星娱乐八卦、网红家长里短连连刷屏,不少网友感觉"热搜"变了 味儿。日前,继小红书、微博、快手之后,国家网信办发布消息称,今日头条、UC平台同样因热搜榜 单呈现不良信息内容而遭约谈。业内人士分析,此轮针对热搜榜单的治理,有望释放被算法挤压的公共 议题传播空间,重塑信息市场的公平性。 多家平台称将治理热搜炒作 作为社交媒体平台的核心流量入口,热搜榜单捆绑着公众的注意力。 今年9月,国家网信办针对多家社交媒体平台热搜榜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一系列执法行动。9月11 日,小红书率先被网信部门约谈,并给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从严处理责任人等处置处罚措施,原因 即平台"在热搜榜单重点环节频繁呈现多条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内容"。紧接着, 9月20日,国家网信办相继发布依法查处微博、快手两大平台破坏网络生态案件的有关信息,原因同样 直指热搜榜单的"娱乐化"问题。 记者注意到,公安部曾披露一则网络公司违规操纵干预热搜榜单炒作的案件,此类推广费用动辄十几万 元、几十万元,话题词在热搜榜排名越靠前,持续时间越长,价格也就越贵。这些网络公司会先为品牌 方提供热搜规划 ...
热搜榜单,不能成为炒作明星琐事的“专场”
新浪财经· 2025-09-24 04:12
监管处罚与平台责任 - 多家主要网络平台因未落实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被网信部门依法查处 处罚措施包括约谈、责令限期改正、警告及从严处理责任人[2] - 平台热搜榜单存在大量炒作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 破坏网络生态[2] - 网信部门通报显示炒作行为具有高频性(频繁呈现)、多条目(多条、大量)及高位展示(主榜高位、重点环节)特征[4] 平台内容管理问题 - 热搜榜单作为核心信息展示区域 其内容排序和展示位置反映平台价值取向和责任担当[5] - 明星琐事内容长期霸占热搜榜单重点环节 包括穿搭、偶遇、出行、婚恋等低营养话题[5] - 平台算法偏好明星琐事内容 因该类内容更易博取眼球和获取流量 体现"流量至上"运营逻辑[7] 行业生态影响 - 低俗内容传播损害用户体验 尤其对青少年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价值误导[5] - 网络平台以牺牲社会责任和生态健康为代价追逐商业利益[7] - 2021年中央网信办已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娱乐明星网上信息规范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规范娱乐明星网上信息[10] 行业整改方向 - 平台需摒弃"唯流量论" 更多展示社会发展及人民奋斗相关内容[8] - 明星信息传播应聚焦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传递[7] - 网民期待文明清朗的网络生态和健康向上的内容产品[8]
小红书为何屡教不改?
监管处罚与整改要求 - 小红书因未履行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被网信办约谈 责令限期整改并警告 相关责任人员将被从严问责[2] - 平台在热搜榜单中持续推送明星个人动态和炒作琐事话题 严重破坏网络生态秩序[2] - 近年来累计受到超过20次行政处罚 总罚金逾50万元 内容涵盖虚假广告和内容审核缺失等问题[4] - 该平台已被第五次约谈 涉及问题包括虚假种草、未成年人软色情、隐性涨价和明星八卦泛滥[4] 平台用户结构与内容问题 - 43%的用户年龄介于15至24岁之间 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阶段但大量暴露于娱乐八卦内容[5] - 平台向青少年推荐明星琐事的频率是时政类内容的7.2倍 挤压优质信息传播空间[5] - 热搜词条背后存在刷榜-引流-变现灰色产业链 部分热搜位存在明确商业报价[5] 短期整改措施 - 需要立即调整热搜榜算法推荐机制 加强内容审核力度 特别是对明星娱乐类内容的审核标准[6] - 公司内部需要对管理或审核层面的失职人员进行问责 处理相关责任人[7] 长期战略影响 - 平台正从种草社区向生活方式电商平台加速转型 需重新审视商业化与内容责任的平衡[7] - 需要构建更健康可持续的内容生态 这关系到长期声誉和发展[7] - 依赖发布明星八卦或低质内容吸引流量的创作者生存空间将受到挤压[7] 行业监管趋势 - 监管层表明遏制流量至上不良风气的决心 给所有互联网平台敲响警钟[7] - 任何平台都不能在流量至上的路上狂奔而不承担社会责任 清朗网络空间需要责任落实[7] - 监管没有终点 整改不应是循环播放的剧本[7]
在S+古偶剧组干了180天后,一个追星女火速逃离内娱
虎嗅· 2025-07-15 02:48
行业现状与结构 - 娱乐行业竞争激烈,宣传岗位收到三千多份应届生简历,反映行业吸引力与高门槛[2] - 横店剧组呈现明显阶级分层:顶层为艺人及团队,中层为制片与导演,基层90%为场务、摄影等普通工作者[11][12] - 行业存在熟人社会固化现象,新人因缺乏人脉易被淘汰,资源集中在少数"老人"手中[13] 工作内容与压力 - 剧组宣传需负责全链路工作,包括预热物料、花絮拍摄及后期短视频制作,时间紧凑且常需连续12小时高强度作业[3][6][7] - 基层工作者面临严苛环境,如灯光学徒双手老茧、场务扛数十公斤道具,部分因健康问题被劝退[12] - 工作压力来自多方:场务、制片等现场责骂,公司领导及粉丝远程施压[8][9] 行业运作逻辑 - 流量至上主导项目决策,艺人热度优先于剧本质量,制片方倾向选择"听话"的编剧而非实力派[15] - "炒CP"成为核心宣传手段,宣传人员需刻意捕捉艺人互动细节以制造话题[14][15] - 利益链稳定但内容质量下滑,编剧缺乏生活经验仍主导爱情剧创作,导致观众审美降级[15][16] 从业者生存状态 - 部分工作者通过高强度连轴转获取高收入,如剧照师半年收入可支撑全年生活[13] - 行业吸引力的另一面是"油水"机会,如餐饮供应商年收入可购车,但分配不均[13] - 从业者易陷入职业倦怠,原热爱追剧的受访者因工作机械化最终离职[18][19] 国内外对比与反思 - 韩国娱乐业强调创作情怀,从业者以作品为精神动力,与内娱流量逻辑形成反差[17] - 内娱被描述为"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标准扭曲导致努力易被磨灭,虚浮氛围蔓延[21][22] - 行业缩影当代职场恶劣风气,但表现更为尖锐,促使部分从业者选择退出[22]
“令人窒息”的围观当休矣(民生观)
人民日报· 2025-06-22 22:10
核心观点 - 北京大学助理教授韦东奕因4秒视频在社交平台涨粉千万,引发过度围观和拍摄行为,突破个人边界感 [1] - 北京市网信办清理盯拍蹭热等信息4699条,获得公众认可 [1] - "饭圈"乱象背后是"流量至上"的利益追逐,将人物化为符号进行恶意营销 [1] 社会现象分析 - 围观行为给当事人带来困扰,韦东奕表示已受舆情影响不再回应 [2] - 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夺冠后老家被网红围堵,家人出行困难 [2] - 大学教授因纠正青年演员错误遭粉丝网暴,部分"饭圈"行为污染网络生态 [2] 法律与治理 - 民法典保护公民名誉权、肖像权,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网络暴力形成震慑 [2] - 网信部门加大工作力度,需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推动联合执法常态化 [2] 社会文明与价值观 - 对待青年学者的方式反映社会文明程度,需尊重法律和社会公德 [2] - 新媒体时代人人可能成为焦点,应树立正确价值观避免被流量绑架 [2] - 韦东奕科研项目被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社会需营造安心创新的氛围 [2]
理性看待风阻系数测试争议
经济日报· 2025-05-16 21:54
风阻系数争议事件 - 汽车博主自费测试阿维塔12风阻系数结果与企业公布数据存在显著差异 但企业在公证机构见证下通过中国汽研风洞实验室测试证实数据准确性[1] - 风阻系数是衡量车辆空气阻力的关键参数 直接影响燃油经济性 续航能力 高速稳定性和噪声水平 数值越低代表空气阻力越小[1] - 新能源汽车普及背景下 低风阻系数成为车企竞争的重要指标 既能影响消费者认知 又能提升续航里程[1] 风阻系数的行业意义 - 特斯拉2012年通过Model S将风阻系数与科技含量捆绑营销 重塑行业对低风阻的认知并强化品牌科技形象[1] - 新能源车企争相效仿特斯拉 不断刷新风阻系数纪录 使其成为技术实力的象征[1] - 中国汽研风洞实验室造价达5.5亿元 测试需遵循严格标准 任何条件改变或操作不专业都会影响结果[3] 行业竞争现状 - 风阻系数争议反映行业过度内卷 竞争从价格战延伸到技术参数比拼[2] - 新车发布会成为车企数据竞赛 每个小数点差异都成为重要战场[2] - 流量至上思维导致部分自媒体通过碰瓷名企制造对立来获取关注[2] 行业测试规范问题 - 国内缺乏整车空气动力学风洞测试统一国家标准 导致民间测试标准混乱[3] - 近期多起民间测试(续航测试 碰撞测试 风阻测试)引发争议 暴露行业测试乱象[3] - 相关部门需加强监管并加快制定测试国家标准 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3] 风阻系数的实际价值 - 风阻系数主要影响高速场景能效 对普通用户日常城区驾驶影响有限[4] - 低风阻系数不应成为绝对指标 优秀产品需要各项指标均衡发展[4] - 车企应关注用户体验而非参数竞赛 真正好技术应服务于实际使用场景[4]
偷拍、跟拍明星!这些账号被查→
证券时报· 2025-04-07 08:36
网信部门打击文娱领域"饭圈"乱象 - 近期网信部门依法关闭和长期禁言一批低俗炒作绯闻丑闻八卦的违法违规账号 包括"超能摄影阳阳""摄影刘大锤""老板王大发"等12个账号 [1] - 这些账号存在偷拍跟拍明星非公开行程 发布未经核实的"爆料"信息等行为 [3] - 部分账号以"知情人"名义编造转发不实信息 或借"标题党"和虚假预告等形式恶意博取流量 [3] - 还有账号使用暗语隐喻等手段无底线炒作明星八卦信息 严重破坏网络生态 [3] 网信部门下一步工作重点 - 将继续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 督促严格落实《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文件要求 [2] - 聚焦泛娱乐化倾向和低俗炒作现象 坚决整治流量至上和"饭圈"乱象 [2] - 加大网络执法力度 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2] - 欢迎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监督举报 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2]
司马南被罚逾900万元,畸形的流量生态不可持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1 13:38
网红偷税事件 - 司马南因偷税被追缴税费款、滞纳金及罚款共计926.94万元,已全部入库 [1] - 偷税手段包括2019-2023年期间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少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462.43万元 [1] - 该网红在抖音平台拥有3700万粉丝,今日头条1600万粉丝,全网粉丝达6200万 [1] 行业逃税现象 - 网络直播行业逃税手法趋同,涉及打赏、带货佣金、广告费等复杂收入结构 [1] - 平台结算体系不透明导致资金流向难以追踪,促使MCN机构与网红铤而走险 [1] - 税务部门近年持续加强监管,已查处薇娅、雪梨、帝师等多起头部网红偷税案例 [1] 流量经济弊端 - 流量即收益的商业模式导致内容生产异化为数据游戏,道德底线被利益突破 [2] - 平台与创作者形成畸形共生关系,极端言论获得病毒式传播而理性声音被边缘化 [2] - 短视频时代流量至上逻辑正在消解文明表达秩序,公共话语空间面临塌方危机 [2] 税务处罚机制 - 偷税罚款幅度通常在0.5-5倍之间,具体分为三种情形:主动补税按0.6倍、隐匿收入未补税按4倍、转换收入性质未补税按1倍 [3] - 处罚制度设计体现税务部门鼓励主动补税的导向,网络账号封禁已成为常态处罚手段 [3] - 该事件对网红和演艺明星具有重大警示意义,显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监管态度 [3]